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往事如煙一一莊稼活

滿鳳

<p class="ql-block">  歲月改變了我們的容顏,卻留住了難忘的從前,如煙的往事,常常在我們的腦海里徘徊。</p> <p class="ql-block">  冬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給人一種寧靜蕭灑的美感。冬天的美,是大自然在季節(jié)交替中的自我沉淀,是能量的積蓄。在天寒地凍的日子里,愿每一個人都能看到似春光一樣美好的冬景。邂逅舊時光里的冷和暖,不由腦海里浮現(xiàn)出了五十年前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那是“文革”期間,在太原上學(xué)的時候。由于學(xué)校兩派在武斗,無法上課,我們又不愿意參與武斗,于是只好回老家。在家里一呆就是近一年,這樣一來就有機會到田間參加勞動。由于我是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的,田間莊稼活并不陌生,但是長時間親身在田間體驗農(nóng)民的辛勞,卻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  記得那年是五六月份回去的,趕上了伏天鋤地。那時村里是以生產(chǎn)隊為組織單位,村是大隊,下面有十幾個生產(chǎn)小隊。每天的日常生產(chǎn)是由生產(chǎn)小隊負(fù)責(zé)組織安排的。年終卻是以大隊為核算單位,全村的土地歸大隊所有。每天每個社員干啥活,都由小隊長來安排。干啥活給多少工分名義上是大家公議評分,但實際是由小隊長一個人來定,這樣小隊長的權(quán)力也就很大的了。若有哪個人得罪了他,他就讓你干既費力又賺工分少的活。反之你就可以干既省力又賺工分多的活。因此大家都得看小隊長的臉色行事。一般情況下,一個壯勞力干一天活,賺十分,叫一個“勞動日”。到秋天時,再按全村全年的收入和支出來核算一個勞動日能得多少錢。好的村子,一個勞動日能得一元多錢。差的村子一個勞動日只能得幾毛錢。婦女和老一點的給記7——8分。對我們這些青年學(xué)生,每天給記8.3分,其實我們干活不比他們少,也不比他們差。因為田間的活一般都是一些簡單的重復(fù)勞動,干幾天就可熟練了。那時全國都在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要解決十億人的吃飯問題,中央提出“以糧為綱”。我們那里變著花樣學(xué)大寨,叫“三出勤,兩擔(dān)飯。”既一天中的早上、上午、下午三次在地里干活,早飯、午飯兩頓由專人往地里送,在地里吃。本來在我們那里伏天是個農(nóng)閑季節(jié),因為舂天播種已經(jīng)完成,秋季收割還早著呢。地里有草就鋤一鋤,沒草把鋤頭往墻上一掛,就去城里趕集去了。但是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就不能慢條斯理,早上五點起床,就得往地里走。鋤地就是把雜草鋤掉,把土鋤松動,之后施上肥料,再把土堆在玉米的根部。那時的玉米已經(jīng)長到一人多高了,清早,玉米葉子上都是露水,露水不時碰到人們的衣服上、臉上、手上。從地的一頭鋤到另一頭,衣服上、褲子上都濕透了,全身濕漉漉的,實在是難受極了。快八點時送飯的人已把早飯送來了,大家就在地頭隨便找一個地,就地一蹲就開始吃飯了。早上一般都吃面粥,就是在小米粥里加上玉米面煮成的面粥,再炒些土豆或蘿卜絲之類的菜,到也挺好吃的。大家邊吃邊聊,家長里短,海闊天空,天南地北地隨意聊,也其樂融融。在政治掛帥的年月里,有時還念一段報紙,學(xué)一段毛主席語錄什么的。有時隊長在這個場合給安排一天的活和提些要求。大約八點左右,吃完早飯后就又開始干活了。上午,一開始還涼快些。但是太陽出來后,天氣越來越來熱起來了,鉆到一人高的玉米地里,又悶又熱。汗水很快就把衣服濕透了,頭上戴著草帽,但也是不管用的。我們從學(xué)校回來的幾個年輕人,干脆把衣服脫掉,雖然涼快一點,但是玉米葉很快把胳臂剌出了一道一道的紅印。再加上出來的汗水流在上面,就像傷口上撒上了咸鹽一樣,鉆心地疼,真是難受極了。再看有的社員也光著膀子,為啥他們不疼呢?原來他們的膀子褐亮褐亮的,皮膚厚厚的,葉子再剌也不怕。他們說是經(jīng)過長時間磨練出來的。看來不經(jīng)過鍛煉是不行的。真是“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生產(chǎn)力低下,全靠手工勞作的情況下,一針、一線,一米、一飯都是來之不易的。</p> <p class="ql-block"> 此鋤地非彼鋤地</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夏天就是鉆到一人高的玉米地里鋤地,又悶又熱。</p> <p class="ql-block">  鋤地這樣的活,干上一天下來己是腰酸腿疼,疲備不堪了。有時侯大家邊干活邊講故事,還能覺得時間過得快點。有一個叫王新喜的老農(nóng),在高興的時候,就邊干活邊講什么“小五義”、“小八義”“七俠五義”……。聽著聽著,什么累啊,疼啊,也就都給忘記了。</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活大約干了一個多月,陸陸續(xù)續(xù)開始收秋了。先是割豆子,接著是找黍,割谷子,最后是收玉米。割豆子因為豆子熟的比較早,惹不及時收割,它就會自動爆開,尤其是錄豆和小豆更是這樣,把豆子撒在了地里而無法收回。因此在它即將成熟的時候就得收割回來。一般是早上割豆子,天氣比較潮濕一些,豆子不易爆開。割豆子,首先是鐮刀要快(即鋒利),鐮刀不快,就割不動豆子桿,成熟了的豆子桿是非常硬的。其次是左手要抓緊,右手拿鐮刀用力割,才能把豆子割下來。第三是要把割好的豆子捆好,捆豆子并不是用繩子,而是把高糧桿壓扁,再把兩根擰成一股后,用它來把豆子捆起來。最后是往家里運輸,因我們那里山地多,主要用肩挑。用的扁擔(dān)是兩頭帶尖的那種,叫”尖擔(dān)”。一個人一次擔(dān)兩捆,一捆約有50多斤。在擔(dān)之前,要用尖擔(dān)的一頭扎到第一捆上,之后用雙手把它舉起來,用尖擔(dān)的另一頭扎到另一捆上,邊扎邊往肩上擔(dān)。放在肩上后要保持平衡,走路時,要使步伐與扁擔(dān)的顫動合拍,否則在路上就不能保持平衡。初次干這樣的活切實不容易,左手因要抓豆子,所以剌了許多口子,右手因要拿鐮刀,所以磨了許多泡。擔(dān)上豆子走起路來歪歪扭扭,滿頭大汗,狼狽不堪。但是干上幾次就慢慢熟練了。</p> <p class="ql-block"> 割麥子</p> <p class="ql-block"> 擔(dān)黍子</p> <p class="ql-block">  “打場”過去不象現(xiàn)在,收割和脫粒都有脫粒機等機械設(shè)備來完成。那時全是靠人力手工勞作。過去“打場”,首先要修整一塊平地并要硬化,然后要選一個晴朗的好日子,先把要打的谷子或黍子攤開曬干。之后用牲口拉著錄柱(用石頭做的石磙子)轉(zhuǎn)著圈子來回碾壓,直到把谷子從谷穗上碾壓下來。再接下來就是用“扇車”來扇。</p> <p class="ql-block">  :“打場” 牲口拉著石柱子碾壓。</p> <p class="ql-block">  “打場” 沒有牲口就用“臘格”人工打揚。</p> <p class="ql-block">  “找黍”割谷子,找黍就是用“找鐮”(用鐵做的一種刀子,用繩子結(jié)了個套,干活時把它套在中指上。)把黍穗子切下來,捆成捆。用笸籃擔(dān)回去。割谷子,就是一手攥住谷穗,一手用鐮刀把谷子從根部割起來。回到打谷場上是再把谷穗切下來,曬干后,再脫粒。這些活說起來簡單,要做起來也是不容易的。就說“找谷”吧,右手用找鐮把谷穗切下來后,要放到左手上,谷穗要留到兩頭,谷桿要交叉著放到中間。一開始可以用手握住,越來越多時,就的用胳膊摟住,直到摟不住時,才捆成一捆,一捆約有20來斤重。時間久了,也是腰酸、腿疼、胳膊困的。玉米是我們那里的主要農(nóng)作物,因此工作量很大。掰玉米也有兩種方法,一是先把玉米連桿一起割到,再把玉米穗從玉米桿上掰下來,再用笸籃把玉米穗擔(dān)回家去;另一種方法是先把玉米穗從玉米桿上掰下來,運回家去之后再把玉米桿割到。這兩種方法都比較簡單,但是連著十幾天重復(fù)干這樣的活,也是腰酸、腿困,胳膊疼,非常累的。當(dāng)然這時候是收獲的季節(jié),再累也覺得高興。</p> <p class="ql-block">  “楊場” 吹著口哨就有風(fēng)了,至今也不知其中的奧秘</p> <p class="ql-block"> 扇車</p> <p class="ql-block">  扇車就是用一種拿木頭做的風(fēng)車,用手工搖動,把谷子和谷糠分離開,這樣一來才算完工。還有一種辦法,叫“揚場”,就是用木鍬把碾好的谷子揚起來,谷粒靠自重落下來,而谷糠被風(fēng)吹到前面。就這樣就把谷和谷糠分離。這要有個前提,必須要有風(fēng),才能運作。小時候在看打場時,如果沒有風(fēng)時,常看見揚場的人,吹著口哨,說是在“叫風(fēng)”呢,果真不一會就有風(fēng)了,到如今也不知道其中的奧秘在那哪里。打場就是需要好天氣,若遇上下雨天,那就麻煩了。把一天的辛苦全泡湯了。種冬小麥在我們那里,因干旱少雨,又沒有可灌溉的水利設(shè)施,所以小麥種的比較少。冬小麥要在秋天時播種,過一冬,開春后長到夏天,成熟后收割。老人們常說麥子是春、夏、秋、冬四季全占了,所以它比起其他農(nóng)作物來都好吃且貴重。</p> <p class="ql-block"> 耕地</p> <p class="ql-block">  收完秋后首先要耕地,就是最原始的那種辦,由牲口拉著犁,一趟一趟把土地翻松。然后是施肥,主要是農(nóng)家肥,那是秋天的早上,天氣有點涼了,人們用“茅鍋”(是一種大號砂鍋)把大糞挑到地里,與土混合在一起,過一段后再把它撒開。隊里大部分人是往地里挑大糞,只有一兩個人在地里“和糞”(用鈀子把土和糞混合在一起)。那天把我派去“和糞”,起先我以為是照顧我呢,結(jié)果是又累又臟,賺的分又少。有個叫王鳳明的在下面悄悄地說,“喜林漢(是小隊長)真自私,讓自己的侄子去擔(dān)糞,卻讓滿風(fēng)叔和糞。”果不其然,過了幾天計分時,只給了我五分,而卻給了其侄子十幾分。我從來沒有得罪過他,為什么會這樣呢?實際上是一種嫉妒心理在作怪。村里有個別人總覺得,你們家的人為什么都能在外面工作,而且又是干部,都那么吃得開。一有機會就想報復(fù)一下。施完肥后就是播種,就是由牲口拉著耬子(用木頭做的用來播種的農(nóng)具)在地里邊耕土地的同時邊把種子下到土里,扶耬的人叫“搖耬”。這要由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來干,如果搖不好,出來的苗就不均勻,莊家就長不好。后面是拉磴子。磴子就是一根軸上鑲著兩個用石頭做的輪子。拉磴子就是把兩個石輪子放在兩個麥隴里,前面拉著走,把剛種的麥子壓實,這樣麥苗才能長得好。我們這些學(xué)生只能拉磴子。這一年,前前后后干了八九個月,年底結(jié)算時,有近200多個勞動日。那一年除了交我媽媽的口糧錢外,還剩余了幾十塊錢。總之,莊稼活雖然簡單,但干好了也不容易。在原始的手工勞作條件下,不經(jīng)過長期的磨練是不行的。只有經(jīng)過這樣的鍛煉,才能真正體會到農(nóng)民的艱辛,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為什么廣大農(nóng)民和我們的父輩他們那樣勤儉節(jié)約呢?就是因為他們深深地懂的一針一線,都是用辛勤汗水還來的,一衣一飯都是來之不易的。 </p><p class="ql-block"> 2009年冬寫于榆次,</p><p class="ql-block"> 2024年冬加入美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洪泽县| 江门市| 岐山县| 息烽县| 东丰县| 潍坊市| 乐昌市| 西安市| 仁布县| 元朗区| 四子王旗| 郓城县| 鄄城县| 禹城市| 奉节县| 凤山县| 临桂县| 桂东县| 江陵县| 全椒县| 珲春市| 南昌市| 阿鲁科尔沁旗| 双江| 洛南县| 名山县| 南昌县| 桃园市| 岑溪市| 安丘市| 棋牌| 仁寿县| 茶陵县| 北宁市| 屏东县| 乡城县| 张家港市| 宝坻区| 浦县| 花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