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魯迅的很多文章都被收錄在語文課本中,足以見得他的影響力之大。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到那些文字有些晦澀難懂、枯燥乏味。在歷經世事滄桑反復閱讀后會發現他才是真正的文學巨匠。他的文章大多是針砭時弊,借助人物來諷刺當時封建社會。</p><p class="ql-block">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的第二篇白話小說,文筆精煉,篇幅短小精悍卻又回味無窮,發人深省。此文發表于五四運動前夕,當時正值國家危難、民族危機,更多人表現出來的則是人性的冷漠與無情。同時社會上也存在著大量迂腐不堪的舊知識分子,他們思想頑固冥頑不化,自恃清高最后只能招致旁人的譏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小說是以第一人稱(酒館伙計)的立場來進行敘事的。孔乙己穿著破破爛爛的長衫,這就說明在他自己眼里這是讀書人氣節的表現,也是自己與眾不同之所在。而大家在聽孔乙己講述故事的時候,沒有人真正的同情只是在聽他講,甚至還傳達出來一種對弱者的鄙視。</p><p class="ql-block"> 孔乙己只要到店里來,大家就都會笑。這種笑不是友善的笑也不是開心的笑,它是譏諷的笑,那個社會人身上的麻木不仁通過這個笑體現的淋漓盡致。孔乙己已經傷殘了,而掌柜的不但沒有安慰他卻依然揭露他的痛處以換來一絲絲的快感。大概只有通過戲謔別人,掌柜的才能得到些許快樂。而那些短衫幫見到他也喜歡流露出那惡毒的笑意,他們同樣也是生活在社會底層苦苦掙扎過活,但是看到孔乙己比他們混的差的多,短衫幫們就可以盡情的奚落他以換得小小的優越感。他們的笑或許沒有惡意,只是條件反射的去嘲笑弱勢群體。因為見慣了恃強凌弱,麻木不仁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的常態。</p><p class="ql-block"> 孔乙己是善良的,雖然自己已經窮困潦倒可是面對那些孩童他還是愿意將為數不多的茴香豆分給他們。那些嘲諷他的人或許辦不到這一點,在精神層面還不如他,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p><p class="ql-block"> 《孔乙己》這篇文章就是魯迅先生 “描繪社會上的一種生活,為了推翻封建思想、封建禮教所作。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暗含著多種隱喻,孔乙己既是對封建思想的批判,也是那個時代的印證。正如他自己所說“學醫救不了中國人”。魯迅早已看透了社會的冷漠和封建禮教下“人吃人”的恐怖。他通過孔乙己這個迂腐而又可憐的角色來警醒世人,可謂是用心良苦。</p><p class="ql-block"> 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都有鮮明的特征,表達了他對那個時代的不屑和悲哀。他想要通過形形色色的人物來以小見大的向世人呈現出時代的大環境,希望能通過筆鋒來戳醒人們。</p><p class="ql-block"> 初讀孔乙己我們為他的不幸感到悲哀,為那個“人吃人”的封建制度感到可悲。但是再次拜讀時卻發現孔乙己有時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有時也是那群譏諷他的人。魯迅先生的作品不論放在任何時代,都具有前瞻性永不過時。</p><p class="ql-block"> 現在的人們有何嘗不是像孔乙己一樣呢?只不過支配他的是科舉,支配我們的是金錢。如果大家的思維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甘心為錢財之奴隸對社會實事不聞不問,麻木不仁那又與孔乙己和嘲笑他的人有什么區別呢?當你嘲笑弱者以博取快樂的時候就和短衫幫無異,當你精神世界極其匱乏時就遠遠落后于孔乙己。現實社會,現實活著,我們一定要將知識與實際社會聯系起來,變得務實才能更加強大,還要不斷汲取精神養分才能使自己不至于變成這個時代的孔乙己。</p><p class="ql-block"> 魯迅先生向來喜歡以犀利的文筆和“從容美學”來討伐社會的不公。孔乙己這篇文章里沒有大義凜然的批判卻句句都諷刺著那個時代的晦暗。文章一直是在客觀的闡述故事,沒有憐憫只有主人公的悲慘。通讀下來,令人回味無窮,猶如當頭一棒引人深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葵青区|
田阳县|
夹江县|
邮箱|
怀柔区|
巨野县|
安阳县|
宝丰县|
政和县|
塘沽区|
新竹市|
聂荣县|
桦甸市|
思茅市|
大洼县|
大埔县|
左云县|
辉县市|
宜章县|
织金县|
西藏|
诸城市|
财经|
连云港市|
巴青县|
平塘县|
龙胜|
察哈|
板桥市|
兰州市|
加查县|
甘谷县|
玛沁县|
贵德县|
应城市|
团风县|
兰溪市|
宁城县|
棋牌|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