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新疆,哈薩克族牧民仍然保留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的傳統(tǒng)習慣。</p> <p class="ql-block"> 春季利用山地陽坡帶的干旱草原即春牧場放牧。再逐步上升,到中部的草甸草原帶過渡一段時日。春季氣溫逐漸回升,山上的雪漸漸融化,牧草也漸漸生長出來了,牧民把這叫做“春天羊趕雪“。</p> <p class="ql-block"> 游牧民族以天為蓋,以地為廬,逐水草而居,夏日將羊群趕上高山草甸,冬季又將牲畜遷徙至冬牧場,在蔥綠、枯黃和白雪之間游牧,生成了此間風景。</p> <p class="ql-block"> 每年牧民們都要帶著自己的全部家當,趕著牲畜由冬牧場轉移至夏牧場,或由夏牧場轉移至冬牧場,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轉移草場放牧,這個過程叫“轉場”。</p> <p class="ql-block"> 牛羊一年四季轉場是場面壯觀而行路艱苦的,在牧區(qū),每個牧民都有自己的草場,如果牧民不轉場,只集中在一個地方放牧,草原無法休養(yǎng)生息,必然會退化,牛羊也會無法生存。</p> <p class="ql-block"> 在一條條古牧道上,轉場人家的主婦牽著裝滿氈房、家具、用具的駱駝隊走在最前面。后面是成群結隊的牛羊群組成的浩浩蕩蕩,連綿不斷的徒遷大軍。所到之處塵土飛揚,場面蔚為壯觀,形成了一幅幅移動的絢麗風景。</p> <p class="ql-block"> 這樣傳統(tǒng)的轉場生活已經(jīng)延續(xù)了近3000年左右,哈薩克族的歷史都是在遷徙中譜寫的,是在新疆的“生命大遷徙”,是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阿勒泰作家李娟在《羊道·春牧場》中寫道:“給路過自家門口的駝隊準備酸奶,是哈薩克牧民的傳統(tǒng)禮性。黏糊糊的酸奶是牛奶的華美蛻變,又解渴又能充饑。對辛苦行進在轉場途中的人們來說,是莫大的安慰和享受。”</p> <p class="ql-block"> 新疆哈薩克牧民轉場,有的一家單獨遷徙,有的好幾家集結成群,每家組成一個方隊,接連不斷地越過平原、丘陵……聲勢浩大,激起陣陣煙塵久久不能散去。</p> <p class="ql-block"> 駝隊和馬隊作為轉場的“功臣”,托起牧民分類打包的所有家當。對于新疆哈薩克牧民來說,羊群就是他們的生命和希望,一只也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 對哈薩克牧民來說, 轉場之路是一條尋找希望的道路。艱辛旅程中,他們相互扶持,共渡難關,其間日益彌堅的親朋情誼、勇氣和信念足以支撐他們?nèi)サ较乱粋€安穩(wěn)的家園。而世上所有克服困難、尋找希望方法,無論大小,也不外乎如此。</p> <p class="ql-block"> 這不僅僅是一條生命之路,也是一條通往富裕和幸福的路。</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宁市|
许昌市|
长顺县|
仙居县|
太原市|
大姚县|
出国|
安顺市|
民权县|
新竹县|
赫章县|
大冶市|
抚州市|
汉源县|
阿拉善盟|
孟村|
离岛区|
高碑店市|
渭源县|
榆中县|
晋中市|
越西县|
正宁县|
宁晋县|
和顺县|
铜川市|
绩溪县|
建水县|
伽师县|
桓台县|
雅安市|
新宾|
哈密市|
涪陵区|
新民市|
乌苏市|
大厂|
河池市|
甘洛县|
蓬安县|
精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