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程第二天早餐后,我們游覽了南京玄武湖,又稱后湖、北湖,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玄武湖東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墻、北鄰南京站、南倚覆舟山,南北長2.4千米,東西寬2.0千米62,湖面面積3.78平方千米,庫容約550萬立方米。玄武湖為淺水湖泊,為長江古秦淮河道遺留下來的一部分56。玄武湖是南京城市水的“心臟”,屬金川河水系,玄武湖的湖水主要靠鐘山(紫金山)北麓雨水供給。玄武湖通過金川河、珍珠河、秦淮河與長江相連,擔負著城市防洪排澇、生態(tài)景觀、市民休閑、觀光旅游、城區(qū)河道生態(tài)補水等綜合功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玄武湖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歷史上的古玄武湖周邊是當時南京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空間,存有北陰陽營、鎖金村、安懷村等古文化遺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玄武湖也是六朝時期的皇家園林湖泊和操練水軍的演兵場、明代時期保存黃冊的國家檔案館所在地。故玄武湖有江南地區(qū)最大的城內(nèi)公園、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等美譽,更被譽為“金陵明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19日,玄武湖正式作為公園對外開放。2005年2月,玄武湖公園被中國國家旅游主管部門列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08年9月,玄武湖公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列為國家重點公園。2016年9月,玄武湖公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列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山陵?,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紫金山南麓,是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寢及其附屬紀念建筑群。中山陵始建于民國十五年(1926年),整個建筑群傍山而筑,呈“自由鐘”形,占地面積約8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3000多公頃。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包括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牌坊到墓室共有392級石階,全部用白色花崗巖和鋼筋水泥構筑,覆以藍色玻璃瓦,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山陵不僅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重要的歷史遺跡和文化景點。它于2001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于2016年被評選為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此外,中山陵景區(qū)還包括音樂臺、孝經(jīng)鼎、仰止亭、流徽榭、行健亭、光化亭、孫中山紀念館和紫金山探險公園等景點,形成了一個總面積為3.22平方千米的景區(qū),于2007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孫中山紀念館,原名藏經(jīng)樓,位于中山陵與靈谷寺之間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樓高20.8米,頂上蓋綠色琉璃瓦,屋脊為黃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飾有紫銅回輪華蓋,梁、柱、額枋均飾以彩繪。樓內(nèi)珍藏孫中山先生的經(jīng)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貴史料。樓前廣場正中的花臺上豎有一尊高2.6米的孫中山先生全身銅像。樓后有長達125米的碑廊,上刻孫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義”全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8月經(jīng)中宣部正式批復,同意進行孫中山紀念館改陳布展,由原來的藏經(jīng)樓展館,搬遷到現(xiàn)嘉麟樓展館。2022年12月31日起,搬遷并改造一新的孫中山紀念館新館試運行開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qū),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chuàng)立了《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原在香港學醫(yī),并成為西醫(yī)醫(yī)師。孫中山目睹中華民族有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險,決定拋棄“醫(yī)人生涯”,進行“醫(yī)國事業(yè)”。孫中山早期受鄭觀應的改良思想影響,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敗,決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chuàng)立興中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宣統(tǒng)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lián)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后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癌癥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jù)其生前遺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孫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結集出版,有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孫中山全集》,臺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國父全集》等。</p> <p class="ql-block">17歲時的孫中山。</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父親孫達成畫像。</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母親楊氏畫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就職儀式上,宣讀的大總統(tǒng)誓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愛牌坊“博愛”兩個字是孫中山親筆題寫的,南京市的小學生訪中山陵園,立愛國志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孫中山的“博愛”理念強調(diào)的是一種廣泛的愛,涵蓋了民族、國家、社會和人類等多個層面。?孫中山認為,博愛不僅是對個人的愛,更是對民族、國家、社會和全人類的廣泛關愛。這種博愛精神體現(xiàn)在他的革命思想和實踐中,旨在通過革命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孫中山的博愛理念與他的革命活動密切相關。他希望通過革命改變舊中國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國家的現(xiàn)代化和民主化。博愛精神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成為他推動社會變革和進步的動力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下為公牌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中山陵為何無墓志銘用“天下為公”四字代替,到過南京中山陵的人如果細心點且又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識,就會發(fā)現(xiàn)宏偉壯觀的中山陵缺少孫中山先生的墓志銘。何以竟會出現(xiàn)這樣的憾事呢?說來也是有些緣故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5年3月,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國民黨領袖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消息傳開,天下哀悼,山河同悲。靈柩暫放于北京西郊碧云寺。兩年后,北伐成功。南京國民黨政府即籌劃為國父孫先生營建陵寢,撥出大筆專款。年余后,中山陵竣工,它占地千余畝,陵墓形如倒扣的洪鐘,氣勢雄偉莊嚴。國民黨上層人士和元老們圍繞著由誰來撰寫中山先生的墓志銘展開一場爭論。多數(shù)人建議并贊成由章太炎先生執(zhí)筆,理由是章太炎資深望重,是在海內(nèi)外卓有聲望的國學大師,他早年又參加過光復會,與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并肩戰(zhàn)斗,投入“反清排滿,恢復中華”的斗爭。他的書法爐火純青很有名氣,是書法大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章曾有云:“論與中山先生交誼之密,互知之深,其墓志銘唯我能勝,亦只有我有資格寫,我欲為中山先生籌備處干事,并撰寫墓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時,已憑仗權術篡取國民黨最高權力的蔣介石卻不同意,對章太炎很冷淡,有意將于右任、張繼、丁惟汾、吳稚暉、居正等十七人聯(lián)名呈遞的建議請章太炎執(zhí)筆寫國父墓志銘的報告棄置一邊,不予批復。說來這也不奇怪。章、蔣兩人早就有隔閡。章太炎以革命前輩自居,又一向恃才傲物。民國初年在北京,他連大總統(tǒng)袁世凱都敢斥罵。他耿介、勇敢,從來就看不起這個青幫流氓出身的浙江同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章太炎懷著對孫中山的敬仰之情,不問三七二十一,先在家里認真地寫好墓志銘,稱頌他領導民眾,前赴后繼,推翻滿清皇朝,開創(chuàng)民國、締造共和的偉大歷史功績。但蔣介石就是不準將這篇氣勢博大、文筆恣肆流暢的墓志銘勒碑刻石,陳放于中山陵。章太炎知道后更對蔣氏不滿,卻又無可奈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后,碑亭雖在,卻沒有墓志銘,不得已而將“天下為公”四字刻于亭中以代之。對此,章太炎憤怒地說:“蔣以個人好惡,竟寧使革命元勛之陵墓缺少碑銘,可憾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4年后再次游南京,感慨萬千,(附44年前兩張圖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這座承載千年厚重歷史與現(xiàn)代繁華活力的古都,短短兩日之旅,卻似一場穿越時空的幻夢,是一場歷史與現(xiàn)代交織、文化與美食交融的奇妙旅程。這座城市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又有充滿活力的現(xiàn)代都市風貌和熱情好客的市井人情。它如同一本厚重的史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又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每一筆都描繪著精彩。我們帶著滿滿的眷戀與不舍結束了兩天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長江大橋留影紀念。1980年春,我與潤河糧站老鄉(xiāng)王振亞從潤河乘坐輪船到壽縣正陽關,然后乘車經(jīng)合肥到南京,返回時途經(jīng)合肥到霍邱縣周集鎮(zhèn),步行20華里回到潤河。</p> <p class="ql-block">南京雨花臺參觀紀念券。</p> 謝謝觀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清区|
新建县|
北川|
广德县|
龙泉市|
外汇|
兴安县|
行唐县|
黔西县|
阳朔县|
阜新市|
桐梓县|
阳谷县|
西乌|
铅山县|
梁河县|
清水河县|
开阳县|
黔西|
南康市|
通渭县|
长宁区|
乐至县|
宣汉县|
本溪|
阿克陶县|
桦南县|
临湘市|
贡嘎县|
娄烦县|
大庆市|
高安市|
衡阳县|
荔波县|
洛川县|
娱乐|
曲周县|
阜宁县|
文安县|
鸡泽县|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