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史料記陶瓷業也是梅州的出口外貿的一個重要產業,而高陂是大埔最早的陶瓷產地,宋代以前已有陶瓷生產,大埔高陂的龍泉窯青瓷更是聞名遐邇,如今富大陶瓷工業園是一個到處都用廢棄陶瓷裝飾出來的一個文旅網紅打卡點。陶瓷裝飾的墻壁,車子還有小徑……里面還有一個陶瓷制作體驗室,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藝和流程。</p> <p class="ql-block">這里人少景美,適合過來打卡美拍。</p> <p class="ql-block">大埔龍窯</p><p class="ql-block">DaBu Dragon Kiln</p><p class="ql-block">大埔龍窯是沿傾斜山坡砌筑的一種古龍的、傳統的陶瓷燒制設備。窯體為斜臥的長條形隧道,窯頭至窯尾沿山坡向上,一般長約30-45米,寬1-3.5米,高1.5-3米,外形似臥龍 ,古稱為龍窯。 </p><p class="ql-block">龍窯主要由窯首、窯身、窯尾三大部分組成,內設數十格(階梯狀)不等。窯首、窯身設有可供進料(燃料:魯草、柴木等)的小窗口,窯身前后段則分別設有窯門,煅燒前裝填裝完瓷坯 ,后用磚塊封好窯門,煅燒后打開窯門取出成品。窯爐內裝填好瓷坯后,便可開始點火燒窯。首先在窯首燒6-8小時,然后逐級打開窯窗,在窯的兩邊對燒,一般要連續燒24~30小時,瓷器燒成溫度約在1300℃~1350℃。燒成過程一般分為氧化、還原和保溫三個階段。燒窯技術要求很高,通常由經驗豐富、眼力好的師傅來主持,把控火候。燒好后,經過幾天冷卻后就可以開窯了。</p><p class="ql-block">歷史上,大埔曾經有幾百條龍窯同時在燒,至20世紀90年代末,大埔傳統龍窯基本上已被現代新興的煅燒設備隧道窯、梭式窯所取代,燃料由魯草、柴木改為液化氣、天燃氣和電。 </p><p class="ql-block">傳統龍窯雖漸漸離我們而去,但她留下的深厚文化和寶貴精神財富卻始終留藏于瓷鄉人們的心中,永遠不會消失,</p> <p class="ql-block">大埔青花瓷</p><p class="ql-block">大埔是廣東省第一個被認定的中央蘇區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居韓江中上游,素有“白玉城”、“陶瓷之鄉”“南國瓷都”,“中國青花瓷之鄉”美稱。大埔陶瓷生產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經古瓷器專家鑒定證實,早在商周時期,大埔的文化和農業經濟已相當發達,是中國古代瓷器的重要產地之一。瓷器生產奠于宋末,興于元初、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800多年,在我國的陶瓷文化和工藝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千百年來,大埔先民利用本地優質豐富的瓷士資源,發揮自己的智慧,“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中華技藝之精華”,創立了大埔陶瓷獨特的風格,以其“白如王、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而飲譽中外,并利用韓江水運便利的優勢,千百年來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銷往全球。</p><p class="ql-block">改革開放后,大埔陶瓷快速發展,目前已有日用瓷、釉下青花工藝瓷、薄胎瓷、特種陶瓷和紫砂陶等多種產品。特別是釉下青花瓷以氧化鈷為主要原料生產的舞花工藝瓷、日用瓷,以晶瑩別致、造型美觀、典雅大方、質堅耐用而聞名于世,并通過廣州交易會,遠銷美國、歐洲、東南亞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p> <p class="ql-block">陶瓷的制作流程工藝:</p> <p class="ql-block">白陶土</p> <p class="ql-block">這里值得大家過來打卡,適合美拍行攝,適合閨蜜姐妹拍照,更適合帶小朋友過來了解中國陶瓷文化,了解老祖宗留下的寶貝產業。還可以制作屬于自己的陶瓷紀念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崇信县|
沅江市|
舟山市|
霍邱县|
博兴县|
玛曲县|
宁德市|
贡觉县|
安徽省|
徐闻县|
景谷|
威海市|
安新县|
太康县|
潢川县|
紫阳县|
万荣县|
明光市|
珠海市|
日土县|
万全县|
潜山县|
巩义市|
上犹县|
枝江市|
遂川县|
五河县|
闻喜县|
大洼县|
翁牛特旗|
广昌县|
奉化市|
阜阳市|
东辽县|
玉田县|
文安县|
天津市|
北川|
和田市|
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