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data-track="1">2017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礎,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至此,擁有“陸戰之王”的第21集團軍也結束了一段光輝的軍旅生涯。</h3></br><p data-track="2">21集團軍部隊的軍史可以追溯至1933年的紅28軍時期。紅28軍由紅25軍和紅27軍等各一部組建而成(全軍共計3000余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卓絕斗爭后,一部分部隊留在皖西北地區,其余部隊則在大畈地區與紅25軍會合。隨后,留在皖西北地區的部隊與其他地方紅色武裝力量共同改編組成第82師,1933年10月后繼續與紅25軍第74師等部隊組成新的紅28軍(軍長徐海東,全軍下轄82、84師,共計2300余人)。</h3></br><h3> <h3>徐海東</h3></br><p data-track="4">徐海東,原名元清,湖北大悟新城鎮(原黃陂灄源鄉會夏店里滾石嶺會)人。1925年入黨,1927年參與黃麻起義,先后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是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h3></br><p data-track="5">1934年后,新紅28軍與紅25軍在商城地區會合,部隊再次編入紅25軍。但很快長征開始,紅25軍不得不撤離鄂豫皖蘇區,再次留守皖西北地區的紅軍部隊以及地方紅色武裝于1935年在安徽太湖地區又重新組建紅28軍。此時期組建的紅28軍下轄第82師以及手槍團,約一千余人,但在三年游擊戰爭中面對過十倍之敵,艱苦作戰,自始至終部隊規模不曾減少!</h3></br><h3> <h3>高敬亭將軍塑像</h3></br><p data-track="7">高敬亭,原名高志員,河南新縣人。早在大革命時期就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8年初參加了工農革命軍,1929年入黨,是鄂豫皖蘇區三年游擊戰爭中的紅軍主要領導人。曾任紅二十八軍政治委員,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等職。</h3></br><p data-track="8">至1938年,南方紅軍游擊隊奉命改編為新四軍,以紅28軍和鄂豫邊紅軍游擊隊等改編為新四軍第4支隊,由高敬亭任支隊司令員,下轄第7、第8、第9團、手槍團以及一個直屬隊,共三千余人。第4支隊是當時新四軍支隊中規模最大的部隊,自編成以來,先后進至舒城、廬江、無為、桐城地區進行武裝斗爭,戰果顯著,但“皖南事變”的爆發給這支部隊帶來了致命的傷害。</h3></br><p data-track="9">1941年1月,中共中央軍委發布由隴海路以南的新四軍和八路軍部隊重新組建為新四軍部隊命令,此時新四軍下轄7個主力師以及1個獨立旅。其中第2、第4師部隊就是后來第21軍的前身部隊。</h3></br><p data-track="14">新四軍第2師由原活動于淮河以南、長江以北以及津浦鐵路兩側地區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及其所屬部隊編成,下轄第4(原第4支隊)、5(原第5支隊)、6(原江北游擊縱隊以及地方武裝部隊)旅,首任師長先由新四軍副軍長張云逸兼任,后由副師長羅炳輝接任,全師共計1.8萬余人。</h3></br><h3> <h3>張云逸</h3></br><p data-track="16">張云逸,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過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6年入黨,1929年在廣西右江領導武裝起義參加工農紅軍,后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h3></br><h3> <h3>羅炳輝</h3></br><p data-track="18">羅炳輝,云南彝良人。1915年入滇軍當兵,參加過討袁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9年秘密入黨,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領導靖衛大隊士兵起義并參加工農紅軍,后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46年在山東臨沂病逝。</h3></br><p data-track="20">新四軍第4師則是1940年7月由八路軍南下支隊與新四軍第6支隊合編成的八路軍第4縱隊改編而成。這支部隊的領導人就是名將彭雪楓,下轄第10(后與第3師9旅對調)、11、12旅以及蕭縣獨立旅等部隊,全師約1.5萬余人。</h3></br><h3> <h3>彭雪楓</h3></br><p data-track="22">彭雪楓,生于河南南陽鎮平縣。早在1925年就參加共青團,參加過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并且在土成嶺戰役、婁山關、遵義、金沙江、大渡河等戰役戰斗中表現出色,立下了巨大功勛。曾任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四師師長,1944年圍殲夏邑縣八里莊頑軍李光明支隊時親臨前線指揮,不幸中流彈犧牲,時年三十七歲。</h3></br><p data-track="23">彭雪楓犧牲后,張愛萍任師長,韋國清任副師長,至抗日戰爭結束時期,新四軍第4師下轄部隊大致形成為:第9、11、12旅以及特務團、騎兵團等部隊。隨后,新四軍第2師第4、第5旅和第4師第9旅等部隊編成新四軍第2縱隊,由羅炳輝任司令員兼政委,韋國清任副司令員,下轄第4、5、9旅,共2.4萬余人。縱隊成立后,歸津浦前線指揮部領導,開赴津浦前線作戰,參加了界河、臨城、棗莊等戰役戰斗,戰果頗豐!1946年初,新四軍第2縱隊改稱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h3></br><p data-track="24">此時期,山東地區許多部隊已經執行挺進東北命令,于是華中地區的新四軍第2師第4、5旅,第4師第9旅,第7師,蘇浙軍區第2、4縱隊,蘇中軍區教導1旅等部隊在軍長陳毅率領下北上,繼續鞏固和發展山東解放區。而留守華中地區部隊則編成華中野戰軍,下轄6、7、8、9縱等部隊,其中第9縱隊就是由原新四軍第2師、第4師各一部組建而成。</h3></br><p data-track="26">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組建完成后,相繼合作以及與兄弟部隊共同參加了朝陽集、泗縣、淮陰、漣水、宿北、魯南等戰役戰斗。1947年初,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以及山東軍區等部隊合編為華東野戰軍。在此背景下,山東野戰軍第2、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也在山東郯城奉命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由韋國清任司令員兼政委,下轄第4(原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第4旅)、5(原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大部)、6(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第9旅)師等部隊。至此,第21軍的前身部隊已大致形成。</h3></br><h3> <h3>韋國清</h3></br><p data-track="28">韋國清,廣西東蘭人。1929年加入共青團,同年12月參加百色起義,后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援越抗法戰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任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蘇北兵團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政治委員,公安軍副司令員,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軍委副秘書長等職。</h3></br><p data-track="29">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編成后,先后參加白塔埠、萊蕪、泰蒙、孟良崮、南麻、臨朐、膠河、高密、萊陽等戰役戰斗,隨后繼續轉戰膠東、蘇北戰場參加豫東、濟南、淮海戰役,在各個戰場均創下優異戰績!</h3></br><p data-track="30">1949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于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和各野戰軍番號按序排列的決定,華東野戰軍改稱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至此,第21軍正式成軍,成軍后首任軍長滕海清,首任政委康志強,下轄第61(原4師)、62(原5師)、63(原6師)師等部隊,隨后參加了渡江戰役、上海戰役以及解放舟山群島等戰役戰斗。</h3></br><h3> <h3>滕海清</h3></br><p data-track="32">滕海清,安徽六安金寨人。1929年參加霍山游擊隊,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1931年入黨,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h3></br><h3> <h3>康志強</h3></br><p data-track="34">康志強,曾用名康世發、康子祥,江西興國人。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共青團,同年入黨,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h3></br><p data-track="35">1953年3月,第21軍在軍長吳詠湘率領下奉令入朝輪戰,期間參加了金城反擊戰,朝鮮停戰后長期留守朝鮮,直至1958年7月回國。回國后,第21軍駐山西大同,隸屬北京軍區,直至1967年奉命調入陜西寶雞,改屬蘭州軍區。</h3></br><p data-track="36">進入80年代后,國家局勢以及軍事斗爭手段日益復雜,軍隊戰斗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否則難以適應錯綜復雜的軍事斗爭環境。1985年,我軍部隊進行整編,此次陸軍共撤銷了11個軍部,保留至24個軍,并將原先以步兵為主的軍,升級成多兵種合成的集團軍。除兩個機械化軍外,其余的22個軍統一整編為集團軍。此時,第21軍62師撤銷,編入原第19軍55師以及坦克第12師、炮兵旅和高炮旅等部隊組成第21集團軍,首任集團軍軍長由王克擔任。1986年,第21集團軍第61師配屬第47集團軍參加老山地區防御作戰,戰后第61師182團9連被中央軍委授予“攻堅英雄連”榮譽稱號!</h3></br><p data-track="45">進入90年代后,全軍再次進行編制調整。此時,第61師被確定為應急機動部隊之一,第63師改為武警機動第63師,第55師改為摩步旅(2003年后劃歸47集團軍),坦克第12師改為裝甲師(2011年拆分為裝甲第12旅、機步第62旅)。</h3></br><p data-track="46">自21軍成軍以來,滕海清、吳永湘、徐國賢、謝振華、肖應棠、胡煒、劉江亭、孫玉水、劉凌、錢錫侯、徐治中、王克、裴懷亮、錢樹根、鄭守增、房峰輝、徐粉林、何清成、曹益民、謝增剛等先后擔任軍長。首任軍長滕海清,首任集團軍軍長王克。</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KVmIV95_9jGD7sXcfYWByg"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奇台县|
桃园市|
木兰县|
忻城县|
调兵山市|
正定县|
辽阳县|
三原县|
莒南县|
临泽县|
大洼县|
蒙山县|
巧家县|
边坝县|
诸暨市|
霍邱县|
进贤县|
临海市|
临泉县|
彭泽县|
依兰县|
调兵山市|
长葛市|
东莞市|
盈江县|
茌平县|
宜川县|
陆丰市|
瑞金市|
九台市|
横山县|
三台县|
永顺县|
白山市|
鲜城|
特克斯县|
邛崃市|
峡江县|
焉耆|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