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山陽縣兩嶺鎮(zhèn)馬鹿坪村陽坡組,有一對兄妹,妹妹對癱瘓在床的哥哥無怨無悔、精心照料,至今已有 4 年之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兄妹倆出生在這個山大溝深、偏僻窮苦的家庭,父母皆是地地道道的莊稼人,依靠在生產(chǎn)隊掙工分維持生計。哥哥的誕生曾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極大的歡樂。然而,哥哥四歲時一場普通的感冒,卻因 60 年代物資匱乏、醫(yī)療水平落后,不知是藥量過大還是藥不對癥,用藥后高燒不退,短短數(shù)十多天,這個原本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的小孩竟發(fā)燒成了腦癱。在那個年代,男孩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也是封建迷信者心目中傳承香火的唯一繼承人。父母后來又生了三個女兒。四個孩子的家庭本就生活拮據(jù),父母眼見現(xiàn)狀,只得向命運妥協(xié),不再追求生一個健康男孩做“頂門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妹妹自幼聽話、乖巧且富有愛心。為讓父母放工回家能吃上熱乎飯,小小年紀便跟著媽媽學習做飯。有時哥哥耍脾氣不吃飯,她就想方設法逗哥哥開心,給他喂飯。兄妹四人皆未曾上過學,哥哥因身體原因無法入學,她們姐妹三人則是因家境貧寒,拿不出幾元錢的學費。哥哥若健康,十五歲就該參加生產(chǎn)隊勞動掙工分,直到十七歲,在父母的苦苦哀求下,生產(chǎn)隊負責人才勉強答應讓他參加勞動,不過每天只給一個女人的工分。她們姐妹三人也相繼參與生產(chǎn)隊勞動。妹妹勞動積極、手腳麻利、熱心腸,誰有困難她都真心實意幫忙,與群眾關系融洽,賣力干活得到生產(chǎn)隊領導認可,短短三個月工分就提到女同胞的最高檔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哥哥因病魔纏身注定與愛情無緣;倆個姐姐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出嫁;父母留意到妹妹與本組“憨”小伙常有說有笑、來往密切。一晚,父母將她叫到面前,父親說道:“你年紀也不小了,該找個婆家嫁出去,咱家情況如此。若你嫁出去,誰為我和你媽養(yǎng)老送終?你哥哥的后半生又有誰照看?我和你媽商量,希望你能留在家里,為我們養(yǎng)老,照顧好你哥哥的后半生。”妹妹毫不猶豫地應道:“我愿意留在家里。父母養(yǎng)我小,我養(yǎng)父母老,天經(jīng)地義。哥哥與我一奶同胞,有我吃的就有哥哥吃的。”父親又說:“咱村這‘憨’小伙子不錯,與你年齡相仿,脾氣好,長得結實,干活不惜力。你若同意,我找人去透個口風?”妹妹紅著臉說:“女兒終身大事由父母做主。”正所謂“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二人天造地合、終成眷屬。新家庭長幼有序、其樂融融,小夫妻鶼鰈情深,令人稱羨,不久后便迎來新生命,只是孩子因營養(yǎng)不足或先天原因,比同齡人反應遲鈍,五歲才開始學說話。期間,她又生下一女一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土地承包到戶后,妹妹把土地視為命根子,滿天星起就帶著干糧上山種田,餓了啃干糧,渴了喝山泉水,借著月光下山回家。功夫不負有心人,夏糧、秋糧接連豐收,一家老小從未見過如此多的糧食,竟不知該儲藏何處。妹妹與丈夫商量,讓他隨村里人一同外出打工,平時自己在家看家、種地,農(nóng)忙時讓他回家?guī)兔Α?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父親在深秋的一個雨夜里,躺在病床上拉住妹妹的手,深情地說:“日子好過了,我不想走,可身體不行。”父親眼神無光又無神,疲憊的眼睛看著她,繼續(xù)說道:“這些年是你支撐著這個家,我沒看錯你。你哥以后還得靠你照看……”父親如深秋的一片黃葉,被雨滴無情打落,隨風不舍離去;三年后,母親也安詳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留下的是那用金錢買不來的勤勞、慈祥與菩薩般的善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妹妹的丈夫長年辛苦勞作,為這個家透支了生命地長度。身體不適到醫(yī)院檢查是“絕癥”,已無法救治,只能保守治療在家喝藥。得知病情,妹妹如遭重擊,天旋地轉(zhuǎn),感覺天都塌了,壓得她喘不過氣。輾轉(zhuǎn)省城多家大醫(yī)院,診斷結果大同小異:“做手術成功率極低,花費極高,建議回家保守治療。”妹妹與親朋好友商議無論如何都要手術,可丈夫堅決不同意:“要相信科學,精密儀器會騙人?救死扶傷的醫(yī)生能騙人?花那些錢,我遭罪還延續(xù)不了生命,家里沒積蓄還讓你背債,我死不瞑目!青葉落黃葉掉,黃泉路上無老少。我活了四十多歲,知足了,以后苦了你和孩子。”他獨自從醫(yī)院坐車回家。妹妹無助,只能默默流淚。“憨人”閑不住,上山砍柴,下田干活。叫他休息,他說:“寧愿苦戰(zhàn),不愿苦熬。”晚上病發(fā),疼得通宵輾轉(zhuǎn)反側(cè);吃飯時疼得用胸口抵住飯桌角,豆大的汗珠滾落,卻從不喊疼。不吃飯也要強撐著坐在飯桌看一家人吃飯。最終,“憨人”含笑而去。妹妹說,她明白,那笑是不舍離開的無奈,是讓家人放心的告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二連三失去親人,這般打擊常人難以承受,妹妹卻用柔弱的肩膀頑強地扛起家庭重擔,把微笑留給家人,淚水藏于心底。她一個女人要養(yǎng)活腦癱的哥哥和三個正在上小學的孩子。早上送孩子上學后就匆忙下田干活,孩子放學前趕回家做飯。大兒子腦子不好使,常說不想上學,她便哄著送去。再苦再累也要他識字,不像自己做“睜眼瞎”;女兒乖巧懂事,幫忙做家務,常在夜里哭醒說想爸爸;小兒子年幼,對生死懵懂,只當爸爸出遠門打工。她說,這些年能把孩子順利養(yǎng)大,要感謝黨的政策好,感謝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的無私幫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命比黃連苦三分的妹妹,卻堅韌不拔,不向命運低頭。屋漏偏逢連夜雨,哥哥 2019 年腦溢血住院撿回一命,卻成了植物人。這個本就依靠國家社會保障政策的家庭雪上加霜。喂水喂飯、接尿倒屎、定時翻身、不定期擦洗身體。有時大小便在床上,她不嫌棄,換床單清洗。女兒要買紙尿褲,她阻攔,說自己在家就是照顧哥哥,不嫌臟,臟了能洗,沒錢不花冤枉錢。把在外打工的大兒子叫回幫忙給哥哥翻身,有時兩人抬哥哥出去曬太陽,推輪椅轉(zhuǎn)圈。了解她家遭遇的人皆心生憐憫。有親戚建議把哥哥送養(yǎng)老院,她堅決不同意。如同當年有人勸她再找個老伴共同承擔家庭重擔,她回應,自己命苦“克夫”,不想連累他人,更對不起亡夫;親哥哥若自己都不愿養(yǎng),誰會為一點護理費給他喂飯、端屎倒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位命比黃連苦三份的女強人,用她的愛與堅守,詮釋了兄妹情深勝似海,共度風雨不分開的人間真情。她的故事,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人們心中的善良與堅韌。</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洮南市|
富锦市|
邛崃市|
延庆县|
松潘县|
航空|
平和县|
昌平区|
永安市|
南漳县|
原平市|
桐庐县|
太原市|
榆社县|
佳木斯市|
揭西县|
浪卡子县|
本溪市|
庆元县|
连江县|
宜黄县|
巨野县|
沁阳市|
大连市|
滦南县|
大城县|
孟村|
嘉善县|
通化县|
克山县|
阿拉善右旗|
安多县|
重庆市|
开江县|
筠连县|
固阳县|
牡丹江市|
金沙县|
辰溪县|
漳平市|
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