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2024年11月24日上午,我決定騎車重游丫龍路。</p> <p class="ql-block"> 丫龍路被稱為南陵的“川藏線”。之所以有這個稱呼是因為此處的地勢較高,并且沿途的山景很美,路邊有龍鳳瀑布,夾馬石和南陵湖等自然景觀。又因為它遠離鬧市,村莊又少,還是天然的大氧吧。除了閑游,順便想看一下唐埂自然村右邊的水泥路到底通了沒有,通往銅陵的什么地方?這條路之前我來過一次,當時正在開挖路基。今天去后才知道路早就修好了,它的山腳下便是銅陵的華家澇,距離鳳凰山風景區應該有較遠的一端路程。</p> <p class="ql-block"> 我對這一帶路并不陌生。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以前,我們這兒只有一條曲折彎彎起伏跌宕的羊腸小路通往銅陵,我媽年輕的時候還跟一群女人去過那兒的鐵石宕買過日用品,如盛食品的小方鐵桶,還有搽臉的面友等。鐵石宕不大,我早年也去過,它當時只有幾個供銷門面,異常的冷清,遠沒有后來的紅嶺小鎮熱鬧。當年的紅嶺小鎮有三個百貨公司,一個專為小鎮拉生活物資的小型火車站,以及一個很小的新華書店,還有一個公交站點等。這個忽然興起的小鎮都是由礦養起來的。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它倆又被顛倒了過來,原因是鐵石宕這邊后來新添了鳳凰山風景區。</p> <p class="ql-block"> 那時候通往這兒唯一的小路(現在是078鄉道)一到凌晨三四點就開始熱鬧起來,因為山那邊是銅陵的工礦區,工人較多。為了謀生,我們這一帶的農村喜歡將自家養的雞,鴨,鵝和豬肉挑到那里去賣,價格比在本地的肯定要貴點。否則大家不會為了安全成群結對的打著手電走人煙稀少的山路。在李沖作業區我爸還去過兩次賣自家的豬肉。那兒的工人真挑剔,豬肉只買精的,肥的一點也不想要,所以賣了兩次,回來后媽罵了兩次,爸因此也辯過兩次。罵那些工人活不是東西,只要精的,肥的一點也不要。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這條路開始慢慢的寂靜下來,很少有人走了。當年熱鬧的小路像一條長龍孤零零的躺在那里,被雜草灌木族擁著,早已不能再行人了。又因為老百姓手里有點錢了,也想得開,所以不愿掙那辛苦錢,太累了也不值得。何況他們現在吃的肉也不是自家養的。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紅嶺小鎮不知什么時候一改往日的喧鬧,又變得冷冷清清的了。因為隨著采礦業的枯竭,那里的工人許多都被調走了。</p> <p class="ql-block"> 別小看這條羊腸小路,當年它曾是朝庭的驛道,李白曾經在路旁的寨腳村小住過三年,山腳下的巨石還曾刻著他在此寫的佳作《南陵別兒童入京》:</p><p class="ql-block">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p><p class="ql-block">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p><p class="ql-block">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p><p class="ql-block">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p><p class="ql-block">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p><p class="ql-block">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p><p class="ql-block"> 可惜在五十年代初修建寨腳水庫時被炸毀了,使這兒少了一個屬于唐朝的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 這條路還曾是皖南事變新四軍的撤退路線,當時從涇縣茂林撤退出來的一部分新四軍,在這兒同國民黨軍隊發生過激烈的戰斗。</p> <p class="ql-block"> 如今這一帶通往銅陵的小路,都變成了水泥路,光我知道的就有好幾條。因為是鄉省,所以路面較窄,有的山路路陡彎多,為了安全不通大貨車,連本地的小貨車也少有光顧。有的路旁還立有警示牌告知。只有小車來來往往。穿梭其中。遇有冰凍天氣,連小車也被禁止通行。</p> <p class="ql-block"> 唉,人一晃就老了,剩下的只有記憶中的往事既辛酸,卻也充滿了歡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宜宾县|
桦川县|
湖州市|
五指山市|
泸定县|
武安市|
安阳县|
昭觉县|
白水县|
道真|
湘潭县|
台江县|
黔东|
阿合奇县|
栾城县|
大厂|
赤峰市|
开原市|
七台河市|
夏邑县|
铅山县|
宝丰县|
鞍山市|
休宁县|
虹口区|
苏州市|
德惠市|
叶城县|
建水县|
昌宁县|
桃江县|
宁化县|
繁昌县|
白城市|
尼木县|
临桂县|
诸暨市|
霍城县|
贞丰县|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