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故居位于江蘇省常熟古城區翁家巷。建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間。建筑設計遵循我國古代官紳住宅以中軸為主的形制格局,分東、中、西三大部分。中部由大門進入后,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廳、轎廳、綵衣堂、后堂樓和雙桂軒等,共為七進。其中轎廳為歇轎與備茶之用,綵衣堂為迎賓與舉行婚慶壽慶等禮儀之用,后堂樓與院子為主人及其家人居住生活之用。中軸線建筑的東西兩側設有“避弄”走道,以防火災,并作為每逢主人在綵衣堂迎賓時,家中婦孺、仆役出入避開廳堂方便之用。東側避弄即為故居的東部區,該區臨巷開有側門,入門后依次布局有照墻、玉蘭軒、知止齋及小院等,此為主人藏書和書房及接待賓客之所。西側過避弄為西部區,亦有門臨巷。入門依次布局有思永堂、晉陽書屋、柏古軒、明廳等。曾為翁心存三子翁同爵居所。其間回廊曲折,建筑形式豐富多樣,布局因地制宜,變化生動,富有情趣。其西側,昔有桑氏“小南園”園林勝景,顯示了明清江南居住建筑布局規謹而又有生動變化的特點。<br>故居不僅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官紳大族住宅以縱向中軸布局為主,配以左右兩側橫向布局展開為輔的傳統建筑格局,而且也反映出江南古代居住建筑因地制宜、正中求變、富有居住環境情趣的空間布局美,是國內完整體現明清時期江南名門望族住宅特點的典型代表。<br>故居綵衣堂為典型的明清建筑,畫梁雕棟,氣勢闬閎。此宅原為明代成化、弘治年間本邑大族桑氏所建。隆慶、萬歷間,屬邵武知府、古琴家嚴澂居宅。清代嘉慶年間,藏書家、“愛日精廬”主人張金吾曾移居于此。道光十三年(1833年)翁同龢的父親、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從仲氏處購得,作為奉養母親之所。此屋建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翁同龢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期。<br><br> 1990年,翁同龢的玄孫、美籍華人翁興慶(萬戈)將此宅捐獻給國家,常熟市人民政府遂將宅立為翁同龢紀念館。翁興慶先生親書“翁氏故居”門額。愛新覺羅溥杰先生題寫了館名。1991年11月1 日,翁同龢紀念館正式成立并對外開放。<br>1996年,翁同龢紀念館內的主體建筑“綵衣堂”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r>翁同龢(1830-1904年)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字聲甫,號叔平,晚號瓶廬居士、松禪老人,江蘇常熟人。翁同龢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咸豐六年(1856年)考中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刑部、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等職,同治、光緒帝師。翁氏在朝四十多年,參與了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戊戌變法,以及對英、法、德等國的交涉和近代銀行開設、鐵路修建、新式大學堂興辦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響。<br><br><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洪市|
新泰市|
兖州市|
西贡区|
文成县|
长泰县|
隆化县|
浦城县|
贵阳市|
内乡县|
新疆|
武冈市|
乌海市|
罗平县|
浮山县|
确山县|
石首市|
建水县|
台中市|
宁国市|
博白县|
宁晋县|
江阴市|
南澳县|
清新县|
红原县|
休宁县|
沧州市|
泗水县|
比如县|
都兰县|
托克托县|
永川市|
泸水县|
五台县|
岐山县|
繁峙县|
张家界市|
百色市|
澎湖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