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久聞佛光寺之名。心向往之。</p><p class="ql-block"> 當年梁林的發現,讓這座被遺忘了近千年的罕世奇珍驚動了世界。</p> <p class="ql-block"> 我們尋著梁林的足跡,是為親眼目睹大唐木構的絕代芳華,亦是為了致敬營造學社的學者們不懼艱辛的學術探求,和確鑿無疑的考古發現,所創造的學術傳奇。</p> <p class="ql-block"> 緩坡上行至山腳下,我的眼睛忽然一亮。千年古松掩映之下,一座朱砂顏色的古廟就在眼前。佛光寺!</p> <p class="ql-block"> 它優雅蒼勁、渾樸高逸,像一位慈眉善目雍容尊貴的老者,站在山坳間的高崗上含著笑意迎候著我們。讓人瞬間身心開朗,松靜安穩。</p> <p class="ql-block"> 佛光寺依山勢建造,高下疊置,坐東朝西。殿堂巍峨,布列舒朗,錯落有致。庭院前后連帶,殿堂上下呼應,路徑左右交匯,古木錯落期間。自然景觀與古剎梵宮渾然一體,交相輝映。</p> <p class="ql-block"> 第一層平臺也就是佛光寺的第一進院落,左側是金代建筑的代表文殊殿。</p><p class="ql-block"> 步入大殿,可以深切地領略古代工匠們的空間營造智慧。面闊七開間的大殿僅用金柱四根,<span style="font-size:18px;">將減柱法發揮得淋漓盡致,</span>創造出極為寬敞的禮拜空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殿內四周是繪制于明代的五百羅漢壁畫。所繪羅漢像分上下兩層排列,下層羅漢坐于巖石之上,上層置于下層羅漢身后的中間,坐立穿插,相互交錯,顯得規整有序,卻不呆板。人物各異,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院落中心的甬道旁,矗立著千年前的唐代經幢。</p> <p class="ql-block"> 花開花落,歲月留痕。經幢躲過了戰火與動亂,幸存至今,束腰基座上雕刻的蓮瓣和壺門樂伎依然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 第二層平臺上,一排如窯洞般的建筑,幾株高大茂密樹木,將整個臺上遮擋得密密實實。</p> <p class="ql-block"> 窯房正中開一拱門,走到近前才發現,里面竟然是近70度,極為陡峭的石梯。</p><p class="ql-block"> 這是連接第二平臺與第三平臺的唯一通道。</p> <p class="ql-block"> 當我們往上登爬樓梯的時候,每隔幾步,我就抬頭向上望望。一點兒一點兒,看到了松柏的枝椏、飄逸的屋檐、大門上匾額、門前的經幢······緊接著,大唐的氣質自飛檐斗拱間噴薄而出,恢宏雍容,氣宇軒昂。</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大殿前,當歷經一千余年的建筑巍然屹立在眼前時,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第一眼看到他的震撼和美麗。</p><p class="ql-block"> 凝視著這國內最古老的木門,忍不住伸出手去輕輕摩挲這門上的一排排門釘。千年光陰仿若一瞬間,俯耳傾聽,仿佛都能感受到木紋里絲絲縷縷的氣息,讓人感動。</p> <p class="ql-block"> 仰頭端詳,唐代板門之上的那塊古樸的華帶牌匾,“ 佛光真容禪寺 ”6個大字,為正楷顏體,端莊、厚重、大方,凝結了書家的大氣、嚴謹、素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牌匾的邊框則呈翻卷波浪紋狀,飾以云紋,甚為精美,時光讓云紋帶著些塵埃,但也更有韻味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視線來到門口的柱子,映入眼簾的是年代久遠已風化成豎紋狀的粗大木柱,粗細不一的木紋裂隙,像是歲月的肌理,質感高古。</p><p class="ql-block"> 柱礎是蓮瓣造型,流經千年,雖然剝蝕,但風韻猶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廊下,抬頭仰望東大殿那一層層宛若花朵盛開的巨大斗拱,出挑深遠的屋檐,東大殿就像展翅欲飛的雄鷹。他沒有多余的裝飾性構件,每一個木構都承擔著各自的使命,雄健深沉,樸實穩重,舒展大方,絲毫無矯揉造作之勢。</p> <p class="ql-block"> 殿前古松之下,矗立千年的唐經幢<span style="font-size:18px;">束腰六邊形基座,刻有獅獸壺門及仰覆蓮瓣,</span> 輪廓秀美,雕工精致,歷經千年風雨依然保存完好。我在經幢上的文字間尋找,一眼就看到了“女弟子佛殿主寧公遇”和字樣,這幾個字現在已是格外醒目清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左繞殿緩緩行走。走到大殿后面,一幅古寺山巖圖徐徐展開。整個東大殿背靠巨大的巖壁,巖呈異彩,嶙峋層疊。這其中有一種五臺山綠巖,約有將近30億年的歷史,是最早的陸地巖石之一。與這些巖石的年歲相比,邊上東大殿的歷史也就是倏忽一瞬。但這“倏忽一瞬”的千年歲月,對人間來說,又早已是滄海桑田。</p> <p class="ql-block"> 東大殿右后方,佇立著一座北魏孝文帝年間的祖師塔,距今1500年,六角兩級磚塔,通體白色,造型別致,美麗非凡。看介紹,寓意著佛土梵界的清凈與高潔。祖師塔右側還有一個石經幢,但沒有介紹,不知年代。</p> <p class="ql-block"> 瞻仰大殿。放眼望去,眼前一尊尊法相莊嚴、端莊別致的彩色塑像,讓人仿佛夢回長安。</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年唐風吹不盡,禪聲悠悠聞古鐘。</span></p> <p class="ql-block"> 沉浸在這些梵界與世俗、佛性與人性的和諧交融的佛國世界里,讓人不禁感慨萬千。</p> <p class="ql-block"> 冥冥之中,這座千年古寺一直在深山里靜靜地等待著營造學社成員的到來。</p><p class="ql-block"> 冥冥之中,一位端莊美麗的唐朝佛家女弟子,也一直在古寺里靜靜地等待著<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位聰穎脫俗的現代女建筑師的到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千年一眼, 一眼千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們的驚世一瞥,劃破長空,至今光芒萬丈,普照四海。</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千年歲月的兩端,跨越了多少時代的更迭,一位女子誠心所至出資捐建了東大殿,而另一位女子則以過人的智慧和洞察力為它褪去了厚厚的歷史塵埃,芳華重新綻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想,那虔誠地靜坐在菩薩叢林中的寧公遇,是那種守著簡單的安穩與幸福,不驚不擾過一生的女子,她一定不會想到,她的誠心和發愿,感動著千年后的我們。而林徽因,她帶著上天賦予的使命,一身才情詩意地走來,同樣感動著今天的我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寧公遇和林徽因,兩位自帶神助力量、世間彌足珍貴的美麗女子,</span>在這個地處偏僻山林,歷經風霜和戰亂,卻依然古韻流芳的建筑里神奇地相會了。</p><p class="ql-block"> 她們的相會,是世上勇敢女子的相互致意。她們溫暖而純凈,綿軟而柔韌,細膩而深情,靜靜地從上一個千年,流淌向下一個千年,歷久彌香。</p> <p class="ql-block"> 思緒拉回到東大殿。仰頭望著殿內藻井,感覺優美又親切,別具一格,用木條交錯而成的小方格,精巧秀氣,雅致樸素。在室外光線的映照下,顯現出艷麗且柔和的暖色,猶如佛光普照著大殿的每一個角落,讓人浮想聯翩。</p> <p class="ql-block"> 你可以試著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太陽西照,陽光穿過門口的松枝照射進東大殿內,在佛祖座像前灑下柔和的光亮,菩薩、弟子、護法等諸神似乎在沉靜中蘇醒,西周的壁畫在光影交錯間風動云走,整個大殿光影流動,諸神光耀,充滿佛心的溫暖和慈悲。</p><p class="ql-block"> 這一刻你會發現任何語言文字都是匱乏無力的。當你身臨其境,沉浸其中,用心去看、去聽、去觸摸、去感知,你便與東大殿<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法滋養和歷史洗禮之美融為一體。</span>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無所求,心無執念,內心清凈通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出了大殿,眺望遠處的山巒,摸摸門前的古松,雖然是陰天沒有陽光,但紅色墻體和飛檐斗拱與大殿的底色融合之后,卻變得更加柔和動人,斑駁的墻體和木柱在佛光的浸潤中,在喃喃訴說著時間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這時候,你會發現,“佛光寺”,這個名字本身就蘊含了古寺的生命,古寺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而學者們那份對古建文化的探尋保護和執著擔當,所散發出來的迷人魅力,與寶剎的魅力融為一體相互加持,則是一種無上的文化精神,如松如栢,萬古長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山县|
常德市|
搜索|
阿克|
秦安县|
黔东|
合作市|
高要市|
卫辉市|
衡水市|
石屏县|
汕头市|
淳安县|
那曲县|
阿克|
和林格尔县|
郁南县|
尚义县|
余干县|
德格县|
武清区|
沭阳县|
通州市|
旬邑县|
北安市|
灵寿县|
岑巩县|
江孜县|
江安县|
潮州市|
芦溪县|
株洲市|
平湖市|
台北市|
澄城县|
图们市|
庄河市|
赞皇县|
正安县|
山东省|
贡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