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珍珠泉景區位于濟南市歷下區泉城路中段北段,乘坐公交車在天地壇街站牌下車,路北就是院前街,珍珠泉景區為院前街1號。</p> <p class="ql-block"> 珍珠泉為濟南市區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的第四大泉群,景區的大門是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的牌樓牌坊,沒有珍珠泉景區的字樣,猶如大家閨秀隱藏于深宅大院內。</p><p class="ql-block"> 珍珠泉的大門為翹角疊檐的綠色琉璃瓦三門牌樓建筑,赭紅色大門上精致泛光的銅門釘,正門上方懸掛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大門右側懸掛“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一看就是政府衙門。高大敦厚,昂然肅立,威嚴莊重,氣度非凡。</p> <p class="ql-block"> 進大門路兩旁上百年的迎客松枝繁葉茂,傲然挺立著向你招手,見證了珍珠泉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迎面是清代山東巡撫周有德于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所建的山東巡撫院署大堂建筑大堂,也是珍珠泉院內唯一歷史文物建筑。</p> <p class="ql-block"> 山東巡撫院署大堂是巡撫周有德,拆了青州的明衡王府大殿木料建造的。大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歇山九脊、翹角飛檐。前為卷棚式,六根大紅柱支撐著錯落的云頭斗拱。正脊兩端,皆施正吻,當顯清代前期的建筑風格。</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日軍攻進濟南,珍珠泉大院內建筑多被焚毀,巡撫院署大堂也遭嚴重損壞,目前建筑是1951年重新恢復原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珍珠泉泉水眾多,溪水潺潺,環境優美,也是歷代政府官員向往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珍珠泉建官府官邸,始于北宋史學家、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調往齊州(今山東濟南)任知州,在此修建知州別墅“名士軒” 。</p><p class="ql-block"> 宋末元初的張榮又將其擴建,張榮(1181年—1263年),字世輝,濟南歷城人。為宋末金蒙戰亂時山東三大世侯之一,稱雄一方。1226年張榮審時度勢,“遂舉其兵與地,納款于按赤臺那衍”歸順于蒙古,賜號拔都兒,被封為山東行尚書省兼兵馬都元帥,知濟南府事。元世祖即位后,授濟南路萬戶,并封濟南公。1236年,張榮歸順蒙古11年后才將治所移至濟南府,擴建張榮府官邸。</p><p class="ql-block"> 明代天順元年(1457年)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鎮的次子朱見潾被封為德王,在成化三年(1467年3月22日),就藩于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歷城區)。逐將在原張榮府邸舊址,大興土木、圈地建房,擴建德王府。德王府東至縣西巷,西至芙蓉街,南至泉城路(原院東大街、院西大街),北至后宰門街(后宰門,原作“厚載門”,舊時王府后門的通稱)。據乾隆《歷城縣志·故藩》記載:“德(王)府,(在)濟南府治西,居會城中,占(城)三之一”,建成后的德王府,樓臺水榭,金碧輝煌,石橋曲徑,奇花異木,參天古木,郁郁蔥蔥,極其豪華,成為明代濟南城中最大的園林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清代,德王府成為清朝山東巡撫衙門辦公署地,下轄10府3州93縣。山東巡撫掌理全省行政事務,統轄各級文武官員,自設立后職權范圍不斷擴大,成為掌管一省軍、政、財、司、法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山東巡撫衙門內部機構有吏、戶、禮、兵、刑、工六房,分掌其事,各房設書吏掌文書案件,另設有幕友。巡撫衙門轄有直屬軍隊,名為“撫標”,設有中軍、參將等武職官員。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官制改革,改六房為交涉科、吏科、民科、度支科等十科,各科設參事員1人,秘書員1人,掌理機密折件、函牘。 </p><p class="ql-block"> 1946年,抗戰勝利后將此開辟為公園,先后稱為“中山公園”“五三公園”。</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的1951年起,人民政府進行整修,先后在這里建起隸屬于省級機關的人民會堂和珍珠泉招待所,成為山東各界代表經常聚會、進行政治活動的場所。1979年底,山東省人大常委會設立于此。</p> 在清山東巡撫大堂的前后有散水泉等泉群。 濟南珍珠泉賓館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山東省直機關第一招待所。為山東省政府各類政府重要會議接待的場所,不對外。<div> 自2023年12月30日,濟南珍珠泉賓館轉制并對外開放經營接待會議、商務散客、公務差旅和旅游團等。</div> 珍珠泉賓館是按三星級標準設計的,擁有客房307間/套,616個床位;大小宴會廳10余個,600余餐位;1500座的大禮堂,400座的小禮堂,200座的多功能廳及各種風格的會客室和會議室20余個;還有保齡球、歌舞廳、美容美發、洗衣等服務項目;餐飲有魯菜大師薪火相傳,藝精菜美。 在珍珠泉賓館門的北面,有一尊栩栩如生的漢白玉二龍戲珠雕塑藝術品,聳立在紅色花崗巖基座上。 人民會堂,又稱為珍珠泉大禮堂,1953年建成,1954年8月在此舉行了山東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并開始成為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代表人民行使地方國家權力的地方。 珍珠泉大禮堂是建國以來的山東省重大政治集會的主要場所,毛澤東、陳毅等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曾在這里參觀展覽。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珍珠泉景區只是珍珠泉泉群的一部分泉池,其中的珍珠泉,為七十二名泉中第十四泉。</p> <p class="ql-block"> 因為珍珠泉毗鄰山東省人大辦公地的緣故吧,外地旅游團隊一般不到這里來,所以景區游人不是很多,比較清凈。</p> 在漢白玉石柱護欄有珍珠泉二維碼,用手機掃碼可以聆聽有關珍珠泉景區的介紹。 <p class="ql-block"> 珍珠泉以泉水自池底沙際涌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如瀉萬斛之珠璣,錯落有致,故名"珍珠泉"。泉中鯉魚成群,泉冒珠,魚吐泡,相戲相伴,“鯉魚戲珠”乃是珍珠泉一大勝景。</p> <p class="ql-block"> 1980年對珍珠泉泉池整修,整修后的泉池長43米,寬29米,深3.8米,泉水溢水標高26.28米,深廣清澈,略成長方形,四周鑲有雪花玉石欄桿,面積約達1240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珍珠泉泉水由玉帶河北流進濯纓湖,經百花洲注入大明湖。 湖水從鐵公祠東出水口和北水門流出,經濼河(北護城河、菜市莊河入小清河。</p><p class="ql-block"> 池中東北角池中矗立的"珍珠泉"石碑,為原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高啟云題寫。</p> <p class="ql-block"> 在池的南岸建有單檐歇山式四角上翹的水榭浮璣亭,猶如水中船舫,古樸典雅,懸掛的"浮璣"匾額,為原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予昂于1983年所題書的。</p><p class="ql-block"> "浮璣",意思就是珍珠泉池中的泉水冒泡如浮動的玉石,賞心悅目。游客可在亭下休息品茗,感受古韻,觀魚賞泉。亭外綠樹成蔭,花香襲人,周圍環境幽靜宜人。</p> 珍珠泉群包括曲水亭街、芙蓉街、東更道街、院前街范圍內,有泉池21處(含失迷泉池2處)。<div> 在金代《名泉碑》著錄的泉池10個:珍珠泉(北珍珠泉)、溪亭泉、散水泉、朱砂泉、芙蓉泉、 濯纓泉(王府池)、知魚泉、云樓泉(白云泉)、灰泉、劉氏泉。</div><div> 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著錄的1個:魚池泉。<div> 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著錄的2個:濋泉、騰蛟泉。其他為:小王府池、南芙蓉泉、太乙泉、平泉、沃泉、玉枕泉、神庭泉、起鳳泉。</div><div> 珍珠泉泉群是城區趵突泉群、黑虎泉群、五龍潭泉群、珍珠泉群四大泉群中涌水量最小的一個,泉群泉水平均流量為1.26萬立方米/日(1973~1977年)。<br></div><div> 該泉群泉水,是黃河支流小清河的支流西濼河的源頭,諸泉匯流成溪,然后分別注入濯纓湖、百花洲、大明湖,流經小清河,形成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景觀。<br></div></div> <p class="ql-block">溪亭泉,宋代文豪蘇轍,時任齊州(濟南)府書記官時作詩《題徐正權秀才城西溪亭》贊美溪亭泉:</p><p class="ql-block">竹林分徑水通渠,</p><p class="ql-block">真與幽人作隱居。</p><p class="ql-block">溪上路窮惟畫舫,</p><p class="ql-block">城中客至有罾魚。</p><p class="ql-block">東來只為林泉好,</p><p class="ql-block">野外従教簿領疏。</p><p class="ql-block">不識徂徠石夫子,</p><p class="ql-block">兼因女婿覓遺書。</p> 在珍珠泉池的北面是一條水溪,對岸是山東省人大辦公區域。小溪兩岸是太湖石堆砌的玲瓏剔透的假山,和隨風搖曳的翠綠垂柳,風景怡人。 <p class="ql-block"> 珍珠泉為歷代名人騷客而題詠,在珍珠泉泉池的東北角是乾隆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初春,乾隆皇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來濟南,駐蹕珍珠泉歡度三月三上巳節,祭祀水神,曲水流觴、于三月初四踏青游覽珍珠泉,觸景生情,詩興大發,御筆親書《戊辰上巳后一日題珍珠泉》。</p><p class="ql-block">濟南多名泉,岳陰誰所潴。</p><p class="ql-block">其中孰巨擘,趵突與珍珠。 </p><p class="ql-block">趵突固以佳,稍籍人工夫。</p><p class="ql-block">珍珠擅天然,創見訝仙區。</p><p class="ql-block">卓冠七十二,分匯大明湖。</p><p class="ql-block">幾曲繞瓊房,一泓映綺疏。 </p><p class="ql-block">可以滌心志,可以整眉須。</p><p class="ql-block">園流有靈孕,顆顆旋相於。 </p><p class="ql-block">乍如歷海嶠,鮫人捧出馀。</p><p class="ql-block">又如對溟渤,三五行方諸。 </p><p class="ql-block">作霖仰堯題,澤物留神謨。</p><p class="ql-block">我來值暮春,農夫正新畬。 </p><p class="ql-block">看彼芃芃者,欣此涓涓如。</p><p class="ql-block">安得符圣言,遠近均沾濡。</p> <p class="ql-block"> 向西走看見有棵奇特的柳樹,樹身滄桑,樹枝如虹,這是一棵罕見的桂香柳,這棵樹背后有著鮮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60年的5月,毛澤東主席第四次來到珍珠泉,會見省、市機關干部之余,憑欄賞景,興致倍至。緩步走到泉北岸,見有佳木,以手拈枝,有淡淡的清香,問道:"樹叫何名?"隨行人員無人知曉。請來招待所的老花工,答道:"這樹叫桂香柳,是濟南地區稀有樹種。"毛主席聽后面露笑容,親切叮囑"要好好保護。"此后,人們壘砌樹池,精心護理,桂香柳老樹新發茁壯成長,現成為珍珠泉畔一大景觀。</p> <p class="ql-block"> 來珍珠泉看看是我多年夙愿,自1958年來過珍珠泉從那再沒來過,一晃六十年多了,故地重游熟悉而陌生。</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時來珍珠泉是是大躍進年代,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來珍珠泉參觀山東農業大豐收展覽,展館大門口兩個石獅子是用麥穗包裹打扮起來的,陳列的大地瓜都是用多塊地瓜拼接起來泡到藥水中的,特大的假南瓜.........都是大興浮夸風的作品。那時珍珠泉也沒有現在修建的如此美麗,令人耳目一新,今非昔比,拙筆填詞了表感受:《浪淘沙-重游珍珠泉》</p><p class="ql-block">重游珍珠泉,泉璣潺潺,巡撫大堂散水泉。池水清澈映天藍,泉池連連。</p><p class="ql-block">往事越百年,乾隆潑墨,北鄰石碑有遺篇。桂香柳翠今又是,容顏更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阳县|
喜德县|
海南省|
中方县|
富民县|
桦川县|
岐山县|
兴国县|
萍乡市|
泰安市|
射洪县|
威信县|
绥化市|
兴国县|
通化市|
莆田市|
仁怀市|
腾冲县|
上犹县|
泰兴市|
昌图县|
兴城市|
酒泉市|
洮南市|
宁晋县|
深水埗区|
玉龙|
武清区|
临夏市|
仁化县|
抚州市|
大化|
定边县|
安丘市|
饶河县|
通辽市|
禄丰县|
宁安市|
甘肃省|
三亚市|
沽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