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暢游家鄉(十二)——應縣木塔、凈土寺

曲徑通幽

<p class="ql-block">應縣以前歸屬大同市,距離大同只有60多公里,一小時的路程。1993年地市合并劃歸朔州市管轄。因它和大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在大同人心中它仍是我們家鄉的一部分,來大同旅游的人也都會去應縣看屹立千年的“世界三大奇塔”應縣木塔。</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和同學曾來過應縣木塔,當時只是遠遠的看了看,沒能近距離欣賞,一直想著再來,結果一拖再拖。2024年11月21日,旅游旺季過后,我來了。</p><p class="ql-block">淡季就是好,人少看的盡興,拍照效果也好。打卡“應縣木塔已經在這里等你968年”。</p> <p class="ql-block">來到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建于清代(1667年)的牌樓,牌樓上的“浮圖寶剎”幾個字是清康熙六年,由應州(應縣)知州傅登榮題寫。</p> <p class="ql-block">牌樓高挑的飛檐、重疊的斗拱以及陳舊斑駁的外觀,與應縣木塔相得益彰,共同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獨特魅力?。它與應縣木塔一同構成了該寺院的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p> <p class="ql-block">應縣木塔,正式名稱為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佛宮寺內,始建于遼清寧二年(1056年),由蕭太后(蕭撻里)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為“世界三大奇塔”。</p><p class="ql-block">應縣木塔還因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歷史價值,1961年3月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上最高的木塔”。</p> <p class="ql-block">佛宮寺在當地稱為塔寺,佛宮寺山門叫天王殿,正中是大肚彌勒佛,兩側是四大天王,殿內的塑像均為現代塑造。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于早期寺院“前塔后殿”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佛宮寺山門是景區的入口</p><p class="ql-block">山門上懸掛著趙樸初題寫的“佛宮寺”匾額,兩邊楹聯為“古塔千尋一州福澤仰國寶,殿宇巍峨萬民樂善頌梵聲。</p> <p class="ql-block">穿過山門應縣木塔便矗立在眼前</p><p class="ql-block">應縣木塔高67.31米,底部直徑30.27米,總重量為7400多噸,主體材料為華北落葉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達上萬立方米。整個建筑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為正方形,上層為八角形。塔身呈現八角形,外觀五層六檐,實為明五暗四九層塔。全塔沒有使用一個釘子,全部部件是以榫卯結構拼合而成?。</p> <p class="ql-block">木塔從建造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長期經受風雨侵蝕,曾遭受軍閥炮擊,以及多次強烈地震,雖有輕微傾斜,仍巍然屹立。它是建筑結構與使用功能設計合理以及造型藝術的典范之作,是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p> <p class="ql-block">木塔前玻璃罩里有一塊隕石,據說遼王朝決定在應縣建寶塔,正在為具體準確地址發愁時,這塊隕石落在現在的塔基中心,于是決定在此建塔。</p> <p class="ql-block">木塔上共有52塊牌匾?。這些牌匾中,有23塊懸掛在內檐,25塊懸掛在外檐,基本保存完好。牌匾的題記時間跨越了金朝到民國四個時代,其中年代最早的是金明昌年間的“釋迦塔”牌匾,記錄了應縣木塔的修繕歷史。其中“峻極神工”為明成祖朱棣親筆所書,“天下奇觀”為明武宗朱厚照所書。</p> <p class="ql-block">應縣木塔有個神奇的現像,木塔外圈24根木柱,柱子下面的石礎沒有巢臼,柱子的斷面直接在柱杵上,有的還懸空立著,被人們稱為輪著休息的柱子。</p> <p class="ql-block">木塔的斗拱共有54種480朵,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現存古建筑中斗拱形式最多的,被譽為“斗拱博物館”。</span>它們像盛開的蓮花,古人稱之為“百尺蓮開”。</p> <p class="ql-block">佛宮寺院前部東西兩側的鐘鼓樓,建于明代。鐘鼓是佛教法器,晨鐘暮鼓,早晨是先敲鐘后擊鼓,晚上是先擊鼓后敲鐘。召集僧人起床、上殿、誦經、吃飯、睡覺,以鐘聲作為信號。</p> <p class="ql-block">應縣木塔是遼興宗(耶律宗真)之仁懿皇后——蕭皇后(應縣人),為彰顯“一門三后、一家三王”的累世功勛并為親人祈福而建,同時也可用于軍事守望。為田和尚于遼清寧二年(1056)奉敕募建。</p><p class="ql-block">其后的金明昌六年(1195)增修,元延祐七年(1320)由榮祿大夫平章政事阿里伯奉敕監修,之后的明正德三年(1508)、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清同治五年(1866)均有修繕。</p> <p class="ql-block">木塔歷代都有維修,但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無知的風水先生和愚昧的鄉紳,為了美觀,把木塔各層的夾泥墻換成木隔扇。雖然拆除夾泥墻使人看到了八面玲瓏的奇象,但是換來的是卻是木塔逐年的傾斜。</p> <p class="ql-block">應縣木塔有20層樓房高度,在遠處你感覺不到它的高大威嚴,站在塔下抬頭望去,你會驚訝其高大秀美,瞬間覺得人之渺小。</p> <p class="ql-block">走進塔內底層,一尊碩大的釋迦牟尼佛矗立眼前,高11米,結跏趺坐在中央八角蓮臺上,其面容飽滿,神態安詳,金臉金手,綠色眉毛如一輪彎月,雙目微啟,眉間有白毫相,鼻梁豐俊,綠色胡須,兩耳垂肩,戴著耳環。綠色眉毛和胡須體現了來自草原的契丹族游牧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釋迦塔內共有佛像12尊、菩薩12尊、力士8尊、菩薩奴2尊,共計34尊彩塑。為保護古建,現在只開放底層參觀。</span></p> <p class="ql-block">釋迦牟尼端坐的蓮花臺,由八個力士扛著,各個力舉千斤,形態各異,表情豐富,形象生動逼真。</p> <p class="ql-block">木塔底層內槽的墻壁上繪有六幅如來佛畫像以及飛天,色彩鮮艷,神采奕奕,是中國壁畫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南北門兩側繪有栩栩如生的四天王像。</p> <p class="ql-block">應縣木塔內原供奉著兩顆佛教界尊崇圣物佛牙舍利,1974年被發現,經考證確認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span style="font-size:18px;">。現不知收藏在何處。</span></p> <p class="ql-block">佛宮寺是典型的前塔后院,“第一景”院內的主要建筑大雄寶殿俗稱九間殿,始建于后晉天福年間,比木塔早100多年,是典型的皇家建筑。后兩次毀于火災,現所存建筑為清同治五年所建,比原規模縮小。</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內供奉的主像是釋迦牟尼佛、左右是藥師佛和阿彌陀佛,兩側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p><p class="ql-block">殿前的草書石經幢是遼大安九年的古物。</p> <p class="ql-block">觀音殿是清代建筑,殿內正面是觀音、龍女及善財童子,兩側是十八羅漢,為1998年補塑,殿內壁畫為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圖。</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是清代建筑,大殿內正面是地藏王菩薩和兩弟子道明、閔公。周圍塑像為十殿閻君及文武判官,為1998年補塑,壁畫為二十四孝圖。</p> <p class="ql-block">從應縣木塔景區東門出來走大約400米左右,便來到凈土寺。</p><p class="ql-block">應縣有三寶,木塔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寶便在比較低調的凈土寺內。</p> <p class="ql-block">凈土寺,又名北寺,坐落于應縣城內東北隅,與應縣木塔相距300米。 是一座造型穩健、古樸壯觀木構古建筑。凈土寺是金代天會二年(1124年)僧善祥奉敕創建,距今已有870多年的歷史。主殿大雄寶殿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為金代原物。</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凈土寺被列為國家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面闊進深各三間,長15米寬12米,平面略成方形,單檐歇山頂,頂飾琉璃,檐上為斗拱鋪作,斗拱疏朗,四角挑檐升起,呈柔和弧線。</p><p class="ql-block">大殿歷經金大定、明景泰、成化、崇禎等多次修葺,整個大殿外觀輪廓穩健、端莊、古樸、大氣,雖歷代修葺,但仍保持原貌,是金代建筑中之上品。</p> <p class="ql-block">殿前楹聯:佛法似滄海納眾流而不溢;經典如尺鏡含萬象而有余。兩旁對聯:念處正勤三十七品為正行;慈悲喜舍四無量心運其心。</p> <p class="ql-block">1933年秋,我國著名古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考察應縣木塔時,發現離木塔幾百米處,有一個大型寺廟群,他走進去一看,驚嘆不已,連連稱贊,說應縣有三件寶:一為佛宮寺釋迦塔,二是凈土寺山門前的一對石獅,三是凈土寺的天宮樓閣藻井。如今,當年的寺廟群已不復存在,只剩大雄寶殿,但其內金碧輝煌的天宮樓閣完好無損。</p> <p class="ql-block">別致的斗拱,配上精美的窗花,大殿顯得古樸典雅,屋頂黃綠色精巧的琉璃構件,又使大殿看著奢華美幻,真是百看不厭。</p> <p class="ql-block">應縣第二寶,一對“披頭散發”的石獅,造型獨特,雕工精美,全國罕見。石獅體高0.96米,為遼代遺物,原立在凈土寺山門前,后期遭到毀壞。</p> <p class="ql-block">走進大雄寶殿,正中有一尊<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祖涅槃像》</span>臥佛,全長1.9米,原為青石所雕,80年代初期遭彩繪。佛祖身著袈裟,面部豐盈,神態安詳,雙目微閉,似睡非睡,展現出釋迦牟尼佛涅槃時超脫一切的意境。</p><p class="ql-block">這尊臥佛雕工細致精美,據說是明代文物。后移到大黃巍鄉東辛寨村西林寺內,文革中該寺寺院被毀,臥佛埋在地下。文革后期臥佛被挖出,送回凈土寺。</p> <p class="ql-block">站在殿內抬頭看,大殿以梁舫劃為九格,分為九眼藻井,布滿了整個天花板,每個藻井都是二龍戲珠,各個圖案不同,被稱為“八門九星之天宮樓閣”。其精雕細刻,極盡華美。是少見的金代珍品,在國內古建筑中享有極高的聲譽。</p> <p class="ql-block">正中間的藻井面積最大。明間的是斗八藻井,正中有兩條金龍在空中盤旋,藻井下飾以天宮樓閣,作混金彩畫。另外八個藻井的形狀不同,有八角、正六、長六角、菱形等等。采用的是《營造法式》中天宮樓閣的制作方法。</p> <p class="ql-block">應縣第三寶,凈土寺的天宮樓閣藻井,構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瓏細致,超類絕倫,是國寶一絕。</p> <p class="ql-block">殿內有清代壁畫,內容為佛教故事等,構圖和技法具民間傳統畫風。</p> <p class="ql-block">觀音殿是凈土寺的東配殿,清代建筑。殿內供奉的觀音菩薩像身著彩色袈裟,手結不同法印,端坐中央,神情專注。</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是凈土寺的西配殿,與觀音殿相對,為清代建筑。殿內供奉的是地藏菩薩。地藏殿和觀音殿的建筑風格和裝飾具有金代建筑的特色,有著較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p> <p class="ql-block">半天的應縣行,讓我看到應縣木塔的美,令人不舍移開眼睛,應縣木塔的神奇,令人佩服堪稱建筑大師的古代匠人,應縣木塔的結構設計,更是令人嘆為觀止。這真是一件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不見此塔不知木構的極致。難怪梁思成看到木塔時,驚嘆到:“好到令人叫絕,喘不出一口氣來半天!”。</p><p class="ql-block">凈土寺的天宮樓閣藻井,是我國模仿木構建筑形式而雕刻最為精美的小木作實物精品,其工藝之精湛,設計之獨特,國內絕無僅有。</p><p class="ql-block">應縣木塔和凈土寺天宮樓閣藻井,不僅是應縣兩寶,也是我國古建中的至寶,照片和視頻無法表現出它的震撼和精美,你只有親自來應縣看了,才能感受到其獨特的魅力和歡喜。</p> <p class="ql-block">凈土寺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文/圖:曲徑通幽</p><p class="ql-block"> 美篇號:4830100</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峰市| 伊春市| 伽师县| 平塘县| 涿州市| 汉阴县| 通渭县| 夏津县| 福清市| 寿阳县| 平顺县| 江门市| 海丰县| 合江县| 甘南县| 乐安县| 蓝山县| 双峰县| 南充市| 凭祥市| 礼泉县| 措勤县| 元阳县| 通渭县| 绥阳县| 北流市| 林州市| 松阳县| 晋中市| 新宾| 林周县| 隆子县| 布尔津县| 宜宾县| 博兴县| 永清县| 呈贡县| 金溪县| 赞皇县| 工布江达县| 清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