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用 <p class="ql-block"> 11月21日至23日,在長葛市潁川路學校開展“國培計劃項目縣吉林教育學院跟蹤指導活動”,讓暑期在吉林長春參加國培項目培訓的長葛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們再次齊聚一堂,我有幸再次參與學習。教學評一致性和教師能力專業成長”這幅研修畫卷,就在我們的常規教學工作中全面鋪開。“三環五步”教學模式、“12345”教研模式、三維立體評價體系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方式充盈了我們的課內外。</p> 校本研修歷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動有幸和吉林市實驗小學的劉琳老師同課異構。在進行選課時,我們工作室成員共同梳理了五上教材的每個單元,經過反復的討論,最終確定了第四單元,本單元人文主題“家國情懷”意在讓學生感受先輩們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站在語文學科育人的角度,感受文章涉及的不同年代人物和時代所透露出的共同的愛國情懷,思想道德教育蘊含其中,實現文道統一,這和“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中的學習內容相契合。其次,單元閱讀要素是“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本單元借助不同的資料搜集方式,來搜集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和作者表達的情感,這與任務群“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結合自己的經驗,理解、欣賞和初步評價語言文字作品,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的要求不謀而合,讓學生在品味語言文字中深化文化自信,讓課堂所學逐漸內化為學生的精神底色。</p><p class="ql-block"> 在對這節課進行設計時,我們結合本單元主題特色,凸顯了“愛國情懷”的大單元教學,為了更好體現我們校本研修中實踐的三環五步教學模式和教學評一致的課堂,經過團隊的反復研討后,決定先創設富有情境性的單元任務群:一個大任務“尋覓中國夢,厚植愛國情”,三個子任務—尋找:三位詩人的“中國夢”,回應—千百年前的“中國夢”,訴說—今天的“中國夢”,所有內容形成了一條鮮明的線索——中華兒女過去、現在、將來對民族偉大復興、國家繁榮昌盛的熱烈期盼。</p> 實踐反思 <p class="ql-block"> 本課時是在學生通過第一課時反復朗誦、細致解讀詩歌的字詞、句意,以及背后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后設計的,我們進過三輪的上課、評課、議課、改課最終確定了教學流程:學習目標是能借助表格,結合相關資料,有感情的朗誦來體會詩人表達的愛國情感。</p><p class="ql-block">(一)課堂活動的預設和生成</p><p class="ql-block">預設了三個活動任務:任務一:“尋”詩人“心中的期盼”設計了自學、互學和展學三個環節,旨在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的內涵和詩人的情感。任務二:“找”三首詩的異同,通過小組合作,借助學習小助手,從朝代、心情和“中國夢”等角度進行分析,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理解異同,結合資料帶入時代,讓學生感同身受,從而理解詩人內心期盼祖國統一強盛,百姓安居樂業的中國夢、愛國情。任務三:“品”詩句蘊含的情感,通過自學、互學和展學, 學生通過模仿,結合自身認知,朗誦文字作品,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在品味語言文字中深化文化自信。總結環節: 穿越古今來對話試圖通過AI技術讓學生感受幸福生活的不易,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作業環節上分層設計,實現學生不同程度的發展。在生成情況上通過 任務一學生積極參與,匯報時能夠抓住關鍵詞,較為完整地表達古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期盼。部分小組還通過結合注釋和歷史資料,使匯報更加深刻完整。在任務二的討論中,學生能夠主動查找資料,結合詩人的生活背景和時代背景,深入理解詩句中的情感。小組間的交流也促進了思維的碰撞,產生了新的見解。在任務三的朗誦表演中,學生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通過肢體動作和表情的加入,增強了朗誦的感染力和表現力。</p><p class="ql-block">(二)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成果</p><p class="ql-block">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自學環節能夠認真閱讀古詩,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和詩人的情感。在互學環節,學生能夠通過小組討論、合作繪畫和朗誦等方式,進一步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感受。在展學環節,學生能夠自信地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并通過朗誦、繪畫等多種形式展示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p><p class="ql-block">學習成果方面學生能夠較為準確地理解古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感,能夠用簡潔明了的語言進行表達。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學生能夠主動查找資料,拓寬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朗誦表演中,學生能夠較好地把握詩句的節奏和韻律,通過肢體動作和表情的加入,使朗誦更加生動感人。</p> <p class="ql-block">(三)需要提升或改進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從整體上來說將《示兒》、《題臨安邸》和《己亥雜詩》這三首古詩放在一起講,雖然可以圍繞共同的主題進行串聯,有一定的創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這種跨時代的背景,可能使學生在理解詩歌背景時產生混淆。古詩風格的多樣性可能導致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全面把握每首詩的特點。將三首詩放在一起講,可能會使每首詩的內容教學上顯得淺嘗輒止。另外老師的文化底蘊需要豐富,古詩的韻律、節奏應該詳細些,古詩的意象、意境及情感要教給孩子們方法,不能操之過急。</p><p class="ql-block"> 從時間分配上:在任務二的討論中,部分小組由于資料查找和討論時間較長,導致展學環節時間緊張。未來需要更加合理地分配時間,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充分展開。深度挖掘:在引導學生理解詩人情感和“中國夢”時,部分學生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感悟。未來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鼓勵他們深入思考,挖掘詩句背后的深層含義。評價反饋:在展學環節,雖然設置了評價標準,但部分學生的表現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和點評。未來需要加強對學生的評價反饋,及時指出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幫助他們更好地改進和提高。</p> <p class="ql-block">(四) 接下來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意識到自己文化底蘊的不足,尤其是古詩詞教學上應該加強對古詩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注重在意象和情感之間建立鏈接,引導孩子們反復地走進文本、朗讀文本、感知文本、品味文本,從而學會學懂這首詩。其次是大單元教學的統整意識要增強。將古詩教學融入大單元教學中,通過與其他知識點的關聯和整合,形成更加完整和系統的知識體系。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跨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最后是學為中心理念的落實:進一步落實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指導。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合作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p> 反思促成長,專家引領行更遠 <p class="ql-block"> 珍視每一次學習反思的機會,從中汲取成長的養分,也要積極尋求專家的指導和幫助,讓他們的智慧之光照亮我們的前行之路。在專家的引領下,我們能夠更快地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準確地把握教育的趨勢和方向,從而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p> <p class="ql-block">監制:陳建華 秦松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審核:路凡 謝琰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攝影:謝琰麗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編輯:羅艷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門:謝琰麗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莱市|
杂多县|
夏津县|
囊谦县|
沁水县|
财经|
木兰县|
津南区|
襄樊市|
渑池县|
锦屏县|
依安县|
保定市|
许昌县|
海盐县|
棋牌|
阿勒泰市|
德钦县|
柞水县|
兴业县|
冕宁县|
黎城县|
溧阳市|
石棉县|
山西省|
纳雍县|
宝鸡市|
天台县|
浠水县|
通化市|
惠州市|
额尔古纳市|
水富县|
广元市|
沙洋县|
石棉县|
新建县|
右玉县|
威宁|
子洲县|
民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