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與人交往,首先遇到的,是相互如何稱呼。此事說小還不小呢,稱得好,人舒服;稱不好,人反感,以致,平白成了件不快的事。</p><p class="ql-block"> 而且,一些常用性的稱謂,還是社會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縮影,是一種時光印跡。稱謂的變化,則反映了社會的變遷。</p> <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人們之間普遍稱“同志”,謂同有一個建設(shè)國家,建設(shè)社會主義社會的志向。有時依據(jù)性別、年齡,加個定語,例老同志、女同志,甚至是小同志。如果加上姓氏,一般便是對政府工作人員了,尤其是駐社區(qū)民警的稱謂,如張同志、李同志。</p><p class="ql-block"> 后有個時期,又流行稱“師傅”。這本是工廠中人們間的普遍稱呼。由于當(dāng)時口號“工人階級領(lǐng)導(dǎo)一切”,這個稱呼也擴(kuò)大到社會上來了。如問個路,“師傅,某某路怎么走啊?”跟對方是否在工廠上班,已經(jīng)無關(guān)。</p> <p class="ql-block"> 改革開放,稱謂也與世界接軌了,稱“先生”、“小姐”,再雅一點(diǎn),稱“男士”、“女士”。其中,小姐的稱呼后來少了,因?yàn)橛悬c(diǎn)犯忌,那是風(fēng)化行業(yè)的特定稱呼,一般便改稱“美女”,總覺得有點(diǎn)怪怪的,哪來每個女人都那么美呢。而服務(wù)性行業(yè),如美容美發(fā),都把人往年輕喊,例如,對老年男性喊“大哥”,有直接昵稱“哥”的,絕少會喊大叔、大爺。可能這也是職業(yè)培訓(xùn)的一個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 隨著社會老齡化,把人往年輕喊,也是趨勢。女性,中年以下,喊“姑娘”;中年以上,就喊“姐”。如喊“大媽”,很多人會朝你白眼,甚至不予理睬。至于“同志”,已成忌諱,因?yàn)橐咽峭詰僬叩姆Q謂。</p>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如今體制內(nèi)吃香,又添了帶官銜的稱呼,譬如稱某某,“趙局”、或者“錢處”,一般不稱“某科”,可能職級低些了。局長、處長,去掉了后面那個“長”字,還感覺有了時髦感。但有個忌諱,如某人副級,絕不可以稱“某副處”,“某副局”,相當(dāng)于給人難堪。記得本人在職時,對口的上級領(lǐng)導(dǎo)職級是副局級調(diào)研員,我在稱呼上碰到難處:稱王調(diào)、王調(diào)研員?感覺都別扭,便小心問,如何稱呼您?回答:王局。我才解了難題。</p><p class="ql-block"> 不知是時興的社會現(xiàn)象,還是舊時代官本位觀念的強(qiáng)化,或者回潮。</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今,又出現(xiàn)一種普遍稱呼:“老師”。我個人感覺,這是個最中的稱謂。中國古人尊崇老師,“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天地君親師,老師僅次于皇上、雙親。國外對于教師,更有“太陽底下最光明的職業(yè)”美譽(yù)。孔老夫子言“三人行,必有吾師”,更是對“師”的最好解釋。只要哪些比我做得好、懂得多,便是我老師。</p><p class="ql-block"> 稱老師,是對別人的尊敬。可以不問對方年歲、性別、職業(yè),甚至對出家之人,如僧侶、道士,稱老師也不會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一個尊重知識,把科技創(chuàng)新當(dāng)作第一生產(chǎn)力的時代,在一個學(xué)習(xí)已成為終生需要的時代。老師,確實(shí)是一個最好、最能讓人接受的稱謂。</p><p class="ql-block"> 是吧,我稱你:老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致謝原作)</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平湖市|
镇安县|
疏勒县|
苏尼特右旗|
宜州市|
定州市|
台北市|
兴文县|
株洲县|
元朗区|
咸丰县|
陆良县|
龙井市|
永靖县|
湘潭县|
普宁市|
宣城市|
华池县|
修水县|
谢通门县|
东海县|
九寨沟县|
宝清县|
沅陵县|
黄大仙区|
牙克石市|
绵竹市|
潼关县|
沁水县|
邵阳县|
渑池县|
泸州市|
崇阳县|
寿光市|
岳阳市|
西峡县|
定远县|
西林县|
定边县|
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