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馬場人</p><p class="ql-block"> 白余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馬場人”是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稱謂,就像“兵團人、農墾人、石油人、鐵道人”一樣,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特殊時期,為保障國家和軍隊建設,組建完成特殊使命的單位人員。</p><p class="ql-block"> 全國大大小小的軍馬場最多時有四五十個,大多分布在北方的山區草原,少數分布在長江南北的丘陵地帶。</p><p class="ql-block"> 軍馬場建場初期的主要任務是養軍馬,同時發展多種經營,在養活場里人的同時,成為軍隊軍馬和糧油副食品保障基地。</p><p class="ql-block"> 隨著軍隊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軍馬場也光榮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在市場經濟大潮下,相繼移交地方企業管理。</p><p class="ql-block"> 軍馬場移交企業后的一段時間里,馬場人經歷了陣痛和煎熬,昔日光環不再,一時之間顯得有些手足無措。</p><p class="ql-block"> 山丹軍馬場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2001年,山丹軍馬場移交中牧集團后,適逢幾十年未遇的大旱,種植業和養殖業遭受重創。</p><p class="ql-block"> 過去拿工資的馬場人,在土地和草場承包后的前幾年,由于收入微薄,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謀生。</p><p class="ql-block"> 馬場人曾自嘲地說:“父輩們獻了青春獻子孫,可他們的子孫卻不得不離開生養他們的熱土,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p><p class="ql-block"> 這個全國最大的軍馬場,曾經拍攝過《牧馬人》等四十多部影視劇,讓馬場子弟引以為傲的軍隊企業,不得不經歷艱難困苦的磨練。</p><p class="ql-block"> 2013年,山丹馬場移交中農發集團管理。經過移交中牧集團后近十年的探索和適應,企業找準了發展方向,確立了新的發展目標,在中農發集團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條脫困致富的新路子。</p><p class="ql-block"> 這是付出了許多人的努力,幾乎犧牲了一代人的利益,克服種種困難才換來的全新發展局面。</p><p class="ql-block"> 回顧山丹軍馬場的發展歷史,馬場人成為繞不開的話題。</p><p class="ql-block"> 建場初期的馬場人,除了幾百名國民黨投誠官兵和牧民,就是上級派來的軍隊管理干部,還有招工到軍馬場的周邊縣市農民。后來,五百多名西藏轉業軍官,六百多名北京、西安等地知青,近一百名大學生陸續來到馬場。隨著場區建設蒸蒸日上,軍馬場需要更多的建設者。成批的復員轉業軍人,來自省內外全國各地的知識分子和農民來到馬場,成為山丹軍馬場新的建設者。</p><p class="ql-block"> 那個年代,有一句著名的口號:“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聚在山丹軍馬場,為保國防養軍馬。”</p><p class="ql-block"> 他們在祁連山和焉支山環抱的大馬營草灘上,在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的山區和草原上,頂著酷暑嚴寒,不畏自然環境的惡劣,牧馬、牧牛、牧羊,修渠、引水、種地,教書育人、治病救人,開汽車、開鐵牛、開康拜因,修水庫、建電廠、開煤礦、采瑩石,開辦加工廠、酒廠、榨油廠、面粉廠、機械廠、電廠、地毯廠,辦服務部、照相館、理發室,成立基建隊,修理連。</p><p class="ql-block"> 他們在大馬營草灘上,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安營扎寨,初步建成了農牧工商業俱全的小社會,實現了自給自足,圓滿地完成了軍馬和糧油保障基地建設任務,為軍隊提供了大量的優質軍馬和糧油。</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中期之前的馬場建設者,被后輩們尊稱為馬一代。</p><p class="ql-block"> 馬場的輝煌始于七十年代,馬場的輝煌也主要由這一代人創造。他們建設馬場的先進事跡被廣泛刊登在各大報刊,創造出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忠誠擔當,開拓進取。”的“牧馬人”精神,成為那個時代激勵馬場人不斷前進的動力。</p><p class="ql-block"> 以知青和大學生為代表的群體見多識廣,文化水平普遍較高,推動了馬場各項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p><p class="ql-block"> 馬場當時的辦學水平不亞于周邊地縣城里學校,遠高于周邊鄉村學校。</p><p class="ql-block"> 馬場的醫療水平不僅能夠保障場里人看病就醫,還惠及周邊農村地區。</p><p class="ql-block"> 慶祝“八一”建軍節期間的體育運動會搞得有聲有色,推動了乒乓球、排球、籃球、足球運動的發展。在此期間,山丹軍馬場的“賽馬”會在草原上舉辦,不僅有速力賽,還有馬技表演,吸引著方圓幾十里地的群眾前來觀看。</p><p class="ql-block"> 每年慶祝“六一”兒童節運動會期間,各中學都會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偏遠的連隊小學學生也會來到場部中學,參加為期三天的運動會。</p><p class="ql-block"> 馬場文化東西南北交匯,城市農村交融,不同習俗碰撞,呈現出多元融合的格局,讓馬場子弟開闊了眼界,受到了多元文化和習俗的薰陶,了解了外面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中期到二000年之間參加工作的馬場建設者,被稱為馬二代。</p><p class="ql-block"> 馬二代基本上是土生土長的馬場子弟,從小生活成長在馬場,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也是對馬場感情最深的一代。</p><p class="ql-block"> 除考學和招工留到地方的部分人,絕大多數都成了馬場建設的生力軍。他們操著馬場人特有的普通話,自信和豪邁地工作在馬場各個崗位上。</p><p class="ql-block"> 當年的山丹軍馬場,在周邊地縣城市農村人的眼中,就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馬場職工拿著工資,穿戴著沒有領章帽徽的軍裝,還領著軍用勞保,吃穿不用愁,每月還定量供給大米和青油。馬場的家屬們干著基建和農活,雖然辛苦,也有一定收入。如果農村姑娘嫁到了馬場,全家人都會受到村民的羨慕。所以馬場子弟的骨子里,透著一種天生的自豪。</p><p class="ql-block"> 這代人也能吃苦耐勞,在馬場各行各業上干得同樣出色。</p><p class="ql-block"> 他們可以把霍去病任命為馬場的第一任場長,他們也可以把老一輩科研工作者辛勤培育的“山丹馬”比肩原子彈。</p><p class="ql-block"> 這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所屬四所軍隊院校,十幾年來連續招收全軍軍馬場子弟。四軍校為山丹軍馬場培養了幾百名農牧業、醫療衛生、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山丹軍馬場還選送高中畢業生到省內外師范院校、農牧業大學、中專和技校培養人才。加上軍地院校函授培養的大批人員,馬場職工的文化水平普遍較高。</p><p class="ql-block"> 七八十年代,馬場各行各業還涌現出了許多自學成才的人物,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取得過不俗的成就。</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后期,軍馬對部隊的作用越來越小,糧油基地的作用也微不足道。馬場面臨著經營體制管理和生產方向變革的雙重挑戰。馬二代也成為遭受沖擊最直接的一代人。</p><p class="ql-block"> 馬二代是馬場人數最多的一代人,他們的經歷就像坐過山車,經歷過自豪和驕傲,也經歷過彷徨和失落,最后到自強和自立,終于又挺起了不屈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二000年后的馬場建設者,叫做馬三代。他們大多是馬二代的后代,也有場外招聘來的大中專畢業生。</p><p class="ql-block"> 近年來馬二代陸續退休,馬三代面臨著生態環保優先的生產經營任務,在廣袤的田野和草原上,書寫山丹馬場新的發展篇章。</p><p class="ql-block"> 從九十年代后期,馬場很少招工,馬二代的大部分子女不得不外出打工謀生,這種結局讓馬場老輩人難以接受。</p><p class="ql-block"> 馬場人骨子里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不論是考上學在地方工作的馬場人,還是在外打工的馬場人,大多都成了行業的佼佼者。在他們身上,流淌著先輩們的血液,骨子里融進了馬場人不懼困難、勇毅前行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馬場人勤勞勇敢,樸實善良。</p><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討飯來到馬場的外地人,一般都不會空手而歸。幾個饅頭或一碗面,一般都不會讓討飯人失望。甚至一些討飯的老人,寒夜還會被留宿,走的時候,場里人還會送一些食物和衣物。</p><p class="ql-block">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每年秋收時節,周邊農民都來“幫忙”秋收。只要不搶糧油朵子,收割機灑在地里的糧油,都會讓他們進地撿漏。二場和三場附近的一些農民,通過一些手段,在馬場莊稼地里弄的糧食和油菜,比自己一年收獲的還多。馬場人也會擠出一部分口糧和衣物,接濟生活困難的親戚。</p><p class="ql-block"> 來自全國各地的馬場人,無論城鄉,都能相處的很融洽,彼此結下了鄰里、同事和同學情誼。曾經的馬場人,如今分布在全國各地,但對馬場的那份真摯感情,從來沒有改變過。</p><p class="ql-block">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回首幾十年前的馬場生活,想想馬場一塊生活過的人,心里就有一種暖流涌遍全身。</p><p class="ql-block"> 我們懷念那段歲月,并不是想要回到過去。我們是難忘故鄉的山山水水,難忘故鄉并肩工作、生活、學習過的伙伴,難忘馬場人戰天斗地建設家鄉的過往。</p><p class="ql-block"> 馬場人最熟悉的聲音是軍號聲,曾經從清晨到傍晚,都能聽到它嘹亮的聲音。</p><p class="ql-block"> 馬場人曾經住過的平房叫營房,母親們都被稱為家屬,這是軍隊管理留下的印跡。</p><p class="ql-block"> 馬場人工作生活的地方遠離城市,兼有城市和鄉村人的生活習俗,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結果。</p><p class="ql-block"> 馬場人熱愛自己的家鄉,又向往著外面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馬場人這個標簽貼在我們身上,就成了一種永恒的符號。</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p> <p class="ql-block">馬場畜牧業</p> <p class="ql-block">馬場知青</p> <p class="ql-block">馬場教育</p> <p class="ql-block">馬場醫療</p> <p class="ql-block">馬場春播秋收</p> <p class="ql-block">馬場文化</p> <p class="ql-block">馬場其它行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贤县|
彰武县|
孟连|
冀州市|
稻城县|
南和县|
永吉县|
含山县|
万年县|
济源市|
图木舒克市|
财经|
延寿县|
友谊县|
阿勒泰市|
宁强县|
德阳市|
沅陵县|
滕州市|
青冈县|
彩票|
陆川县|
厦门市|
进贤县|
龙江县|
洛扎县|
佛冈县|
华安县|
河曲县|
临安市|
仪征市|
新竹市|
开江县|
临颍县|
兴和县|
高清|
房产|
大渡口区|
绥阳县|
砚山县|
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