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呢稱:潘湘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號:2910103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惠山古鎮景區原為錫惠公園和惠山老街,2017年錫惠公園與惠山老街合并,成為惠山古鎮景區,劃分為歷史文化街區(老街)、文物古跡區、錫惠名勝區(錫惠公園)和山林保護區(惠山)。景區面積為3.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域為1.09平方公里?!?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惠山古鎮景區文物古跡眾多,山水林泉俱佳,自古以江南第一山,天下第二泉聞名于世。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巡惠山,留下了無數瑰麗詩篇和軼聞佳話。2011年惠山老街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錫山、惠山1982年為太湖國家風景名勝區范疇;惠山古鎮景區2020年1月7日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惠山祠堂群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年時期曾來過錫惠山一次。近日一時興起,便和家人乘高鐵從上海趕赴這里,了解惠山古鎮景區的古韻和現代新風,獲益良多?!?lt;/span></p> 歷史文化街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景區西神門出入口處進古鎮,由東向西,穿過四柱三門、飛檐翹角的牌樓,沿著大小花崗石鋪就的繡嶂街悠然前行。沿街多為白墻黛瓦馬頭墻的明清時期建筑,商鋪林立,有現代化的各種商品,茶室,也有充滿民俗風味的各類物件,還有百年老菜館和特色小吃店,洋溢著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氛圍?!?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老街上,發現祭祀先賢的祠堂特別多,濃郁的祠堂文化是區別于其他古鎮的特色之一。據了解,無錫山青水秀,運河通達,除了百姓擁戴而建的名人祠堂外,一些望族或文人高士身前也選擇在此建祠堂。歲月荏苒,自唐代到民國的100多處祠堂或遺址仍保存完好。各式祠堂不僅是建筑藝術的比拼,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2006年5月惠山古鎮祠堂群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街上范文正公祠,是眾多祠堂之一,懷著崇敬之情進去參觀。祠建樸素典雅,硬山頂磚木結構建筑,亭、廊點綴,池水淳碧,靜謐宜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蘇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大中祥符進士,官至參知政事。他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無論在朝主政、出師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任于一身,令人敬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范仲淹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僅身體力行,對后世的影響也極為深遠。祠內堂、亭匾額均來自其名言,讓觀者加深對其名言的理解和印象?!?lt;/span></p> 文物古跡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寬暢的繡嶂街往西走去,即是拱形的古華山門,入內是寬闊的廣場,游人眾多,熱鬧非凡?!?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廣場西側正對古華山門的是雙層重檐歇山頂門樓,一層匾額“錫惠勝境”,二層匾額“江南笫一山”,古韻悠悠,引人入勝?!?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門樓前南北兩側有建于唐(876年)、宋(1070年)二座石經幢,八角形,圖右為唐陀羅尼經幢,高約6.26米,圖左為宋大白傘蓋神咒幢,高6.22米。雕刻精細,內涵豐富,是無錫現存最古老的石刻經幢。2013年3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入門樓,是100多米長的菊花展臺區,邊走邊賞菊花??吹健凹臅硤@”臨時入口指示牌(正門修建),即進園,穿過長廊,來到寄暢園的核心區?!?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寄暢園在元朝時為二僧人用房,名“南隱”、“謳寓”。明正德年間,時任兵部尚書的秦金罷官,回鄉將此處開辟為園,名“風谷行窩”,后更名為“寄暢園”,也名“秦園”,寄托了他的生活情趣和對自然人生的哲理思考。該園是無錫唯一的明代古典園林,1988年1月13日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寄暢園東部有一個南北狹長的水池,名錦匯漪。池畔有繞池回廊?;乩确蹓ι现懈魇铰┐埃瑥穆┐翱磮@內景致,宛如一幅幅天然圖畫。廊壁還有古代著名書法家的書法磚刻,飄逸瀟灑的筆法,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廊的盡頭有一九脊飛檐的方亭~“知魚檻”,游人可在此倚欄觀魚,趣味盎然?!?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寄暢園內進一步完善,步步得景,處處有畫。寄暢園與惠山九峰、錫山龍光塔相映成趣,成為園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成功范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康熙、乾隆兩帝先后六下江南,分別七次駕臨惠山,鐘愛有加。乾隆評說:“江南諸名勝,唯惠山秦園最古”。清康熙、乾隆帝游此園后,即命人在北京頤和園中仿造一園名“惠山園”(今為諸趣園)?!?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下第二泉位于惠山東麓,庭院由泉、池、亭臺、碑刻等組成,清雅古樸。2006年6月天下笫二泉庭院及石刻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開鑿于唐大歷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泉水含礦物質多,水色清純,甘冽可口。唐代茶圣陸羽在他的《茶經》中,稱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為天下第二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宋朝時宋徽宗曾將二泉水列為貢品。唐宋以后,一些著名詩人常來此游歷,留下了許多盛贊此泉的詩句,使天下第二泉聞名天下。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更使二泉美名遠揚。天下第二泉分上、中、下三池。泉側有“天下笫二泉”石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池長方形,鑿于宋代,有一石螭首,構成“螭吻飛泉”勝景?!?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池八角形、中池方形,上池水質最好,斟過杯口數豪米而茶水不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竹爐山房”位于二泉附近,建于明末,原貯放惠山寺竹茶爐。清乾隆皇帝臨惠山,曾在此酌泉品茗,題字賦詩,盛贊天下第二泉、寄暢園及竹爐煮茶等。現為乾隆御書詩碑展示室,有五方,鐫刻詩十一首,均為乾隆年間無錫知縣吳?雙鉤勒石原碑,歷經浩劫,保存良好?!?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往惠山寺的金蓮橋建于北宋靖康年間,迄今已800多年歷史,因池內種植金蓮花而得名。金蓮橋身長10.7米,寬3.4米,橋面略呈弧型,造型優美,石欄桿和龍首雕刻古樸,為宋代建橋的原石,是目前無錫地區最為古老的三孔石梁橋。1982年3月20日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惠山寺是江南名剎之一,建于南北朝,為現存無錫最古老的佛教寺廟,歷史上這里香火旺盛,高僧眾多,是帝王們參禪的福地。清乾隆皇帝南巡,幾次游惠山,親書“惠山寺”匾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咸豐至同治年間,惠山寺在太平天國運動中被毀。從上世紀50年代至21世紀初,惠山寺廟園林大量精彩文物古跡得到修繕和保護,已成為惠山名勝重要的組成部分。2002年10月,惠山寺廟園林升格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惠山寺東出入口處有一棵惠山寺住持性海植于明洪武初年的雄性古銀杏樹,巳600余年,編號為無錫古樹名木002,樹干高21米,樹干直徑1.91米,腰圍需4人合抱。樹上寄生一植物“薜荔”也逾200齡。古銀杏見證了惠山寺的滄桑歲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銀杏巍巍壯觀,枝繁葉茂,秋冬季節銀杏葉開始變黃,從不同角度可觀賞它的不同雄姿,令人贊嘆,流連忘返?!?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銀杏西側是“聽松亭”,亭內有聽松石床,也名聽松石、偃人石。石長1.99米,寬0.87米,高0.56米。天然平坦,呈褐色,有光澤。北端起翹若枕,可供人偃臥。觀之,不禁令人嘖嘖稱奇?!?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銀杏樹北側臺階下是御碑亭,其為重擔歇山頂建筑,清乾隆六次南巡,途經無錫,每次都寫下游歷惠山景物詩章。該御碑正、背及兩側分別刻有乾隆1751、1757、1762、1780年下江南游惠山寺的御書詩篇。御碑亭為惠山寺增添了濃濃的皇家氣息和歷史文化價值?!?lt;/span></p> 錫惠名勝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鎮景區內的錫惠名勝區,包括錫山的全部、惠山東麓及連接兩山的映山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惠山古稱華山,相傳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處,故唐以后稱惠山。山峰高約330米,山有九峰,蜿蜒如龍,又稱九龍山。錫山高僅75米,相傳周秦時盛產錫礦而名,漢時錫竭,因此所在縣得名無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錫山頂上的龍光塔建于明萬歷二年(1574年),七層八角樓閣式磚塔,是無錫城市的風景標志之一。1983年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領略景區的概貌,我們乘觀光車游覽。這里區域較大,山奇水秀,綠植繁茂,秋冬時節,層林盡染,絢麗多采。錫山南麓腳下有艷麗奪目的九龍壁,姿態各異的九龍浮雕栩栩如生。駕駛員特地停車以便我們觀賞,并介紹說,這里的龍是五爪龍,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游惠山,是真龍天子到過之地?!?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惠山、錫山之間是映山湖,據駕駛員介紹,其是人工湖,1958年由無錫百姓義務勞動,歷時十個月挖成,將錫,惠兩山的景色融為一體,湖光山色,湖面似鏡,古塔、翠峰倒映水中。深秋時節,更是美輪美奐?!?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惠山東麓映山湖邊,有民間音樂家阿炳(華彥鈞)之墓。墓地面積742平方米,主體由墓墻和翼墻組成,狀如音樂臺,臺下有狀如道士斜臥的天然石二塊。墓碑由中國音樂研究所和無錫文學藝術界所立。墓前有瞎子阿炳站立拉二胡的銅像。1986年7月23日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炳(華彥鈞)出生年月不確切(1887年或1893年),原為無錫城內雷尊殿道士,精通民族樂器,技藝嫻熟。中年雙目失明后,論為街頭藝人,是世界名曲《二泉映月》和傳世樂曲《聽松》、《昭君出寨》等作品的作者。1950年12月病故,葬于無錫西郊璨山腳下道士墓地,1979年墓地破壞,于1983年10月遷葬于此?!?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惠山古鎮景區歷史人文底蘊深厚,文物古跡燦爛異彩,名山名泉綺麗獨特,自古就是鐘靈毓秀之地。游覽于此,于休閑中放松心情,領略景區之美和古鎮之精華,很值!↓</span></p> <p class="ql-block">手機拍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攝/文/制:潘湘菊</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枞阳县|
中方县|
崇仁县|
华宁县|
固阳县|
阿克苏市|
伊春市|
贡山|
陕西省|
栾川县|
朝阳县|
子洲县|
罗山县|
民勤县|
巢湖市|
金塔县|
平顶山市|
开鲁县|
徐闻县|
循化|
陇川县|
曲周县|
阿克苏市|
德安县|
江华|
中江县|
城市|
固阳县|
武山县|
洪江市|
永仁县|
汝阳县|
逊克县|
涞源县|
武清区|
平顺县|
宣城市|
宿松县|
泰州市|
扬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