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子牙河兩岸的十里八鄉無人不知,“華廊窖”酒廠老板姓楊,官稱“老楊”。</p><p class="ql-block"> 如若說起“老楊”來,還在剛剛改革開放的八九十年代,就已經是發展民營經濟的領先人物了。因年齡工作關系,與“老楊”的直接“面對面接觸”,并得以了解其人其事,還是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不久,他剛剛著手創辦酒廠的時候,想來也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了。</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當年年界花甲之年的“老楊”,不但個頭高、腰板直,說話聲音也洪亮;開口說話極富磁性和感染力,凸顯北方人的開朗與豪放;進機關單位找人辦事,只要是鄉里鄉親的“免字輩兒”,一律直呼其名,從不加帶讓人聽著“酸腐味兒”十足的官場名,帶給人的感覺很是樸實和親切。</p><p class="ql-block"> 做為縣域職能部門一員,清楚記得,因于傳統釀酒需要消費大量糧食,國家對釀酒行業的審批十分嚴格。創辦酒廠需要“跑部進京”,需要經過有關部門的嚴格審查,并頒發“許可證”后方可生產和經營。因而, 多少年來,讓不少躍躍欲試、打算著重拾地方傳統釀酒產業的企業家在嚴格的審批條件面前望而卻步。可“老楊”就不信這個“邪”。——國家對以糧食為原料釀制白酒有限制,那么就利用地方盛產“金絲小棗”的資源優勢,研究嘗試以“金絲小棗”為原料進行釀制。真可謂獨辟蹊徑,獨開以“金絲小棗”釀制白酒之先河。</p><p class="ql-block"> 那個時候的“老楊”,做為一名頗具影響力的縣市人大代表,不少的時候,無論是參加會議,還是去政府部門申請創辦企業,都不會忘記把在歷史上有名的“大城”三寶”(燒酒、驢肉、大火燒)掛在嘴上。個中緣由,還是到具體實施報批建廠時的言談話語中才使人明白過來。原來,早在中晚清直至民國時期,在分布于子牙河兩岸的釀酒作坊中,“老楊”的祖輩就是遠近聞名的“老燒酒”釀制“手藝人”,他家酒作坊釀制的燒制白酒,以濃香、醇厚、柔綿聞名鄉里,遠銷方圓百里之外。毋容置疑,在“老楊”的骨子里,一直保有著上幾代人的釀酒“基因”,一直保有著通過發展地方傳統產業,進而發展地方經濟的人文情懷。</p><p class="ql-block"> “老楊”對發展傳統釀酒行業的多年執著,在縣有關主要領導的腦海里形成深刻印象,專門委派一名具有“上引下聯”能力的“掛職”科技副縣長與老楊一起“跑部進京”、聯系科研機構,共同謀劃“建廠”事宜。印象中的縣長文質彬彬的,沒有“官架子”,不少的時候會和“老楊”一起到下級單位共同商討創辦酒廠的報批事項。按“老楊”的話講,科技縣長是一個為企業辦事的大好人。</p><p class="ql-block"> 無疑,地方政府的支持,國家的許可,又為“老楊”搭建了一個可供發揮的人生舞臺。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鍥而不舍,金石可縷。</span> 通過采風活動知道,“老楊”的酒廠,已經發展成為建有上百個大型原料發酵池,建有一個幾千平方米的大型貯藏地窖,兼備現代與傳統釀酒工藝的釀酒企業了。隨著行業認可度的逐年提高,還獲得了好幾個國家、國際行業獎項呢。</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回農村老家,和“老楊”的一個同鄉同鄰的親戚在村旁的子牙河邊,談起“老楊”的酒廠,談起“老楊”來。 說“老楊”還不“死心”,還有倚據現有生產條件恢復生產大城“傳統燒酒”的想法,到時候將以高品質的純糧燒酒、傳統樸素的包裝擺上人們的餐桌,供應給鄉親們“玩味”和“品嘗”。 </p><p class="ql-block"> 站立在村后古老的子牙河大堤上,和鄉鄰一同談論歷史,仿佛又讓人聞到了子牙河兩岸曾經有過的酒香的味道。</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密市|
壶关县|
息烽县|
剑川县|
靖安县|
昌吉市|
平果县|
林西县|
柳林县|
英德市|
忻州市|
十堰市|
黄大仙区|
云浮市|
西盟|
武夷山市|
堆龙德庆县|
澄江县|
交城县|
土默特右旗|
淮南市|
凤山县|
拉萨市|
河津市|
罗源县|
资兴市|
毕节市|
石泉县|
历史|
依安县|
开封县|
齐齐哈尔市|
高淳县|
阜城县|
连云港市|
咸宁市|
蓬溪县|
南木林县|
马山县|
新昌县|
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