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夏言,字公謹,江西廣信府貴溪縣人。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學家。</p><p class="ql-block"> 夏言雖是正德年間進士,但考試成績差點,只進入三甲。翰林院自不必想了,中央六部也不要差等生,只好去了一個小衙門,行人司(跑腿的衙門),當了一名行人(八品)小官,但他跑腿的對象十分特別一一皇帝。</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份高風險工作,危險與機遇并存,伴君如伴虎,但在皇帝大人面前也容易混個臉熟。歸根結底,混得好不好,關鍵看自己。但我們的夏言同志,似乎混的還行,不久就被提升為兵科給事中。其中自有奧妙,夏言雖然低分,卻絕對不是低能,當年科考是他文筆太過犀利,不合考官的胃口所致。此外,夏言同志還有三件他人不及的獨門武器,第一件是長的帥(眉目疏朗),還有一把好胡須(明朝時帥男的標志)。第二件是普通話(官話)說得好,所謂“吐音洪暢,不操鄉音”。有以上兩項特長,想不升官都難。他還有第三件武器,是他的口才和文筆。</p><p class="ql-block"> 前面說過,嘉靖皇帝非常聰明非常心眼多,執政長達四十多年,在他手下打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管你是忠是奸,多少牛人猛人,都讓他玩殘玩廢。前有楊廷和、張璁,中有夏言、嚴嵩,后有徐階等等等等,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想不熱鬧都難。下面大臣斗的七葷八素,嘉靖帝才高興地穩坐釣魚臺,心安地冷眼旁觀。</p><p class="ql-block"> 夏言同志的崛起,全拜張璁所賜。張璁因“大議禮”立功而起,現居內閣首輔,威勢炙手可熱如日中天。但他有兩大缺點,一是腦子不靈光,能力有限;二是心胸狹隘,忌賢妒能。夏言任兵科給事中時,給皇帝上了一書,內容是建議皇帝天地分開祭祀,也是關於禮儀方面的一件小事情。嘉靖將這封奏折交給張璁時特意交待一句:“仔細看,日后記得回復”。張璁看后惱羞成怒,奏折內容如何不管,心想大事不好,搶生意的來了。他因議禮起家,準備壟斷此買賣一人獨大,豈容別人染指。於是展開一系的對夏言同志的瘋狂打壓, 先是指使他的死黨霍某人上書攻擊夏言的奏折,罵夏言連街上的乞丐都不如。夏言如果不如乞丐,支持夏言的皇帝難不成是丐幫幫主?嘉靖看后問這封奏折是誰寫的?霍答是臣所寫,本想等皇帝表揚,卻聽一聲怒吼:“抓起來!即刻下獄!”。緊接著又下令:“夏言的奏折寫的很好,升為侍讀學士,授四品銜!”,然后皇帝瞥了張璁一眼,一言不發揚長而去。夏言因禍得福,一下從七品言官升為四品侍讀學士,重要的是可以更多地陪伴在皇帝身邊了。</p><p class="ql-block"> 張璁緊接著組織第二輪攻擊,發動手下一幫打手齊上陣,罵折如排山倒海涌向夏言,企圖用口水將夏言淹死。夏言卻毫不畏懼,他對自己的掐架能力還是很自信的,一人對以首輔為首的一群人,來一個滅一個,來兩個滅一雙。且夏言奏折文辭鋒銳無比,效率極高,反擊從不過夜,其戰斗力可謂“彪悍”,連和他掐架的人白天上朝時見到他都要繞行。因他字公謹,與周郎字公瑾同音,當時某些喜歡搞笑的同僚戲言:“公謹兄,你還是改名叫子龍吧”,趙子龍,一身是膽!夏言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張璁還不死心,決心將這場危險游戲進行到底。於是他拉攏更多的人,形成了類似黑社會的組織,討伐異類。連張璁自己也沒想到,他的這個無意舉動就此開始了一個時代一一黨爭時代,此后大明歷朝黨爭愈演愈烈,最后黨爭之火將王朝也給焚毀。</p><p class="ql-block"> 張璁為獲得大老板的認可,企圖繼續在禮議方面做出新貢獻,竟然把主意打到了死人身上,這個死人就是非常著名的孔圣人。張璁表示:孔老二名不副實,沒為社會做出什么具體貢獻,應除去封號,降低身份。這實在比較離譜,大家都是靠讀孔圣人的教材才考上功名的,這種“和尚拆廟”的缺德事,只有張先生的豬腦子才想得出來。這一事件引出一個年輕翰林的不滿及抗爭,這位年輕翰林名叫徐階。此是后話,他們之間的事以后再說。</p><p class="ql-block"> 在張璁和夏言雙方的交鋒斗爭中,愈來愈多的官員看清了張璁丑惡的嘴臉,更多的人同情并願意幫助夏言,但夏言謝絕了,因為他明白一個道理:能決定自己命運的只有一個人一一皇帝。果然,嘉靖對張璁態度突然大變,屢次駁回他的建議和奏折,讓他大失臉面。</p><p class="ql-block"> 最后陰差陽錯使張總挖一陷阱,欲置夏言於死地。夏言的一個好友薛侃來到他自己的一個好友彭澤家,將一份文稿交給彭澤,內容是“為社稷大計,建議皇帝依照舊例,選一位皇室宗親加以培養,以防不測?!?,薛侃特找好友商量擬將此文稿上書皇帝。彭澤很贊成說:“這是有益於國家的好事??!”并要了一份底稿。薛侃前腳剛走,彭澤后腳就來到張璁家將薛侃出賣,因為他是張首輔團伙的人,而且在他的思維體系里有這樣一條定理:任何人都是可以出賣的,只不過朋友的價格要高一點而已。此事告訴我們,交友一定要謹慎!</p><p class="ql-block"> 於是陷阱挖成,因為彭澤和張璁都十分清楚,雖然嘉靖經常因各種原因被大臣罵(規勸),但有一個不能碰的禁區一一兒子問題。竟然敢上這種奏折,真是活膩了。於是嘉靖看到奏折很氣憤,怒吼:“查清幕后主使,無論何人,一并問罪”,薛侃被下獄??删囱┬衷夥甏俗?,仍忠於朋友之情,堅持說是他一人所為無人主使。無奈,彭澤、張璁從幕后轉入前臺,誘逼薛侃指認夏言。沒想到薛侃當著一大群主審官員的面,揭露張璁彭澤贊成支持他上的奏折,傻眼了,這下徹底傻眼了,案情終於大逆轉。嘉靖又一次發火了,他這輩子最恨的不是小人,而是敢於利用他的小人。張璁先生要倒霉了,不久之后的朝堂上,在文武大臣的面前,嘉靖突然拿出了一份文稿,面無表情地對張璁說:“這是你交給我的,現在還給你!”,大家都知道那是什么東西。張璁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p><p class="ql-block"> 此事最終處理結果:張璁,因所設陷阱被揭穿,人格盡失,前途盡毀。彭澤,因參與挖坑,獲準光榮參軍(充軍)。薛侃,雖說并非受人指使,但是罵皇帝沒兒子,證據確鑿,免官貶為庶民。夏言,最終的勝利者。嘉靖十四年,張璁申請退休,黯然離京踏上回家的路。十一年前他正是沿著這條路春風得意地邁入京城,十余年風雨飄搖,由小人物而起,也因小人而落,世道變化,反復無常,不過如此而已。嘉靖十五年,皇帝下諭:禮部尚書夏言正式升任太子太傅兼少傅(從一品),授武英殿大學士,進入內閣。</p> <p class="ql-block"> 現在,夏言已然站在了權力的頂峰,他是內閣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有人偏偏要與他過不去,因為他正直清廉,不像張璁那么容易控制,所以想早點解決掉他,這個人就是郭勛。他是開國功臣武定候郭英的五世孫,這位骨灰級別的高干平時貪汚受賄,名聲很差,人緣不好,腦袋也不開竅,竟然直接上奏折罵夏言,掐架票友居然敢碰專業選手,可謂雞蛋碰石頭。然而結果并非如此,嘉靖膩煩手下這些人罵來罵去總要牽扯到自己,不管對錯,先收拾一個再說!夏言運氣不好,他挨了第一棒。於是嘉靖收到夏言的一封奏折,看過之后讓人傳他火速進見。夏言進宮見到皇帝后,嘉靖不由分說把他罵了一頓,然后才說出罵夏言的原因一一寫了錯別字。夏言懵了,這不是故意找茬嗎?換了別人,挨頓罵也就算了,可夏言不是別人,竟然回了一句:“臣有錯,恰逢近日身體不適,望陛下恩準我回家養病?!?,你故意鬧事,我還就不伺候你了!當然了,嘉靖先生也不是好欺負的,他怒不可遏地說:“你也不用養病了,致仕去吧,再也不要回來了!”,慘了,這下麻煩了。夏言回家滿懷憂傷地捆被子收拾東西準備走人,突然有人跑來告他,先等一等,你可能不用走了。因為出事了,而且是大事,郭勛攤上大事了。</p><p class="ql-block"> 夏言是不用走了,郭勛卻要被下獄。一切都是郭勛這位兄弟不爭氣惹下的亂子。夏言因錯別字被嘉靖趕回老家,郭勛很是高興,一高興就把嘉靖交待的工作忘記去完成了。於是皇帝下旨訓戒他,郭勛在回奏折申辯時,雖沒有寫錯別字,卻寫下了一句驚世駭俗的話“何必更勞賜敕”,意思是這種事情你(指皇帝)何必要專下命令,多余!這位仁兄真不愧是個粗人。姓郭的,你有種,不廢了你就不姓朱!皇帝發怒了,將郭勛下獄,并召回夏言。而這位郭兄平日里貪汚受賄,欺男霸女,欺壓百姓百官,做盡壞事,大家紛紛上書大罵一番,痛打落水狗。嘉靖皇帝生氣歸生氣,但始終不忍殺郭勛,只想讓他在牢里吃點苦頭,記點教訓,覺得只要自己不同意,郭勛就會安全熬到出獄。不久,嘉靖卻得到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郭勛不明不白死在了牢里。氣歪了鼻子的皇帝陛下只好處理了幾個辦案官員,總算出了一口惡氣。夏言又一次大獲全勝,不但殺掉郭勛,還順便調戲了一把皇帝,一點破綻把柄也沒留下。這次成功,充分證明夏言的政治斗爭藝術水平已達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地。接下來,他將遇到新的強大對手。</p> <p class="ql-block"> 夏言將要遇到的新的強大對手是他的江西同鄉,名叫嚴嵩,明代第一權奸。在他的陰謀策劃下,一步一步將夏言逼向絕境,置於死地具體情節以后細講。</p><p class="ql-block"> 嘉靖十八年,皇太子出閣自立,為將來接班做準備。太子東宮的工作人員的選定按例由內閣負責,具體說來也就是由夏言負責。在太子東宮工作,前途不可限量,很多人打破腦袋也想擠進東宮去。夏言在掃視名單時,在一個名字前停留了很久,這是個他九年前已經熟悉的名字。思考再三,夏言同志拋棄個人恩怨,提起筆在正選名錄上寫下了這個人的名字一一徐階。因為他始終相信:秉持正直,不偏不倚是正確的!</p><p class="ql-block"> 夏言的這一選擇,不但使他最終反敗為勝,還改變了大明王朝的命運!</p><p class="ql-block"> 嘉靖二十五年,在嚴嵩嚴世藩父子設下的死亡陷阱中,在嚴黨走狗誣陷下,夏言同志以“邊將結交近臣”的罪名被處死,妻子流放廣西,從子從孫削職為民。</p><p class="ql-block"> 夏言起自微寒,豪邁而有俊才,縱撗駁辯,人莫能屈。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光明磊落,胸懷坦蕩。雖身處宦海,仍心系天下黎民百姓和國家社稷。然終被嚴嵩所害,千古一冤! 明穆宗繼位,得以平反昭雪,追謚“文愍”。</p><p class="ql-block"> 夏言死,嚴嵩禍及天下。</p> <p class="ql-block"> 嚴嵩,字惟中,袁州府分宜介橋村人(今江西省分宜縣),明嘉靖內閣首輔,權臣。</p><p class="ql-block"> 說起嚴嵩此人,實在是大大地有名,從明代開始,他就被人以各種形式(寫入書中,編入戲里)不停地罵,反復地罵,并獲得一個“榮譽”稱號一一明代第一奸臣。</p><p class="ql-block"> 事實上,在走上那條不歸路之前,他曾經也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一個勇敢正直堅持原則的人,而且還是夏言的同鄉及朋友。可惜,在社會這個大染缸里,人是會變的。</p><p class="ql-block"> 嚴嵩的幼年是很輝煌的,據說三歲會寫字,六歲能背四書五經,八歲即作為優秀童生考入縣學。如果對“八歲入縣學”沒概念,不要緊,舉另外兩個人的例子,你就會明白嚴嵩那時多牛:海瑞,童生,時年二十八歲;范進,童生,時年五十多歲。</p><p class="ql-block"> 嚴嵩一直神童了八年,十六歲時準備參加鄉試,爹死了,沒去成。三年后鄉試一舉考中舉人。以后兩次會試,均鎩羽而歸。第三次會試,二甲第二名,全國第五名,這高考成績不得了?。r年二十七歲,入翰林成為一名庶吉士,可謂前途一片燦爛光明。</p><p class="ql-block"> 三年后,嚴嵩迎來一個噩耗,母親去世了。他是一個十分孝順的人,在父親死后,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他成人成功,子欲養而親不在,實在是人生悲劇。他做出抉擇:放棄榮華富貴,避開俗世紅塵,辭官回家隱居,只為紀念自己未能報恩的母親,非常了不起啊!</p><p class="ql-block"> 但國家并沒有忘記他,朝廷多次請他返朝為國效力,雖已過守制期,嚴嵩仍拒不入朝,理由是“奸人當道,不堪與之為伍”,他口中的奸人是指正德年間紅得發紫的錢寧和江彬。那時的嚴嵩,是一個正直的人,這是他的前半生。</p><p class="ql-block"> 隱居十年后,嚴嵩答應了一個人的邀約,再次出山為官,因為這個人他無法拒絕,此人就是我們的老朋友,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先生,十年前的那次會試,點中嚴嵩卷子對其贊掦有加的,正是楊廷和先生。楊先生慧眼獨具,十七年后的殿試中,他還夸過另一位新科進士,斷定此人必成大器并大力提攜,這位幸運者的名字叫徐階??磥硎澜绱_實很小,這么多名人猛人厲害的人,都將在這小小的舞臺上風雲際會,上演一幕幕精彩大劇。</p><p class="ql-block"> 正德十一年,嚴嵩再次出山為官,進入他人生旅途的后半生。</p><p class="ql-block"> 時間一晃,已是嘉靖十年,嚴嵩向現實妥協,開始曲意逢迎,阿諛奉承,直到徹底拋棄原則。</p><p class="ql-block"> 嘉靖帝是個得寸進尺的主,他不但要追認他的老爹為皇帝(已實現),還打算把他老爹抬進太廟并給一個封號一一明睿宗,這在歷史上有一個特定的稱謂一一稱宗袝廟。</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極其無理的要求,沒做過皇帝的人,怎能進太廟稱宗呢?以前給自己爭個爹,那是人之常情,現在干這個事,那就是貪得無厭了。朝廷大臣聽說此事都不吭聲,卻都等待一個人的反應,這個人就是專門負責禮儀的禮部尚書嚴嵩嚴大人。</p><p class="ql-block"> 嚴嵩此時已五十八歲了,他不想再折騰了,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累,利益就是他所追求的全部,原則?多少錢一斤?他選擇滿足嘉靖帝的願望和要求的同時,拋棄了原則。嘉靖滿意了,嚴嵩得寵了,雙贏。朝廷引起軒然大波,指責聲,漫罵聲鋪天蓋地湧來,余音繞梁,三百日也沒絕!嚴嵩卻并不在乎,他已確定今后自己的人生方向:只要能夠飛黃騰達,位極人臣,可以不擇手段,可以背叛所有人,可以背棄人世間的所有道德!不要臉的嚴嵩從這時開始準備除掉要臉的夏言,因為夏言是他想達到自己目標的最大障礙。</p> <p class="ql-block"> 此時的嘉靖皇帝已執政二十多年,一切都在他自己掌控中運轉。他開始很少上朝(還理政),轉而將大部分精力投向他所鐘情的科研工作方面一一修道煉丹上,而且非常執著虔誠??蒲泄ぷ鲗尉甘欠裼欣坏枚?,但可以肯定的是對夏言先生的影響是非常不利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評選明代最難寫的文章,答案絕不是八股,而是青詞。該文體特點是全用賦體,詞句華麗,寫作難度相當高。寫作時要用專門的青藤紙,所以叫青詞。青詞是修道祭天時用的,內容陳述個人願望,還兼議論敘事,反正是給神仙看的,祭完就燒,也不留檔,嘉靖很熱衷於此,也能將就寫一些質量不是很高的青詞。當時有兩人寫得好,一個是夏言,另一個不是嚴嵩。可憐嚴嵩為能緊跟皇帝大人,六十高齡仍筆耕不輟,就算文章質量不過關被退稿,也從不氣餒,以極其熱情刻苦的工作態度感動了嘉靖先生。干不干得好是能力問題,干不干那可就是態度問題了!相比之下,夏言態度極不端正。嘉靖先生認為青詞寫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他的長生報告神仙批不批,所以經常耐住性子向夏言催稿。夏言總是不積極,要么應付差事,要么干脆不寫,這就是嚴重的態度問題了。還有一次嘉靖起得晚了,推遲了上朝時間,結果上朝后清點人數時發現夏言不在,便問下面的大臣夏首輔去哪兒了?下面竟無人回答。一個太監悄悄告訴他,夏言來過,聽說還沒上朝,招呼都不打一個,就回家睡覺去了。嘉靖很生氣,我遲到你就早退,還反了你了!這又是態度問題。</p><p class="ql-block"> 讓嘉靖和夏言徹底決裂的,是著名的“香葉冠”事件。嘉靖為表示自己的虔誠,每次上朝不戴皇帝金冠,而是改戴道士香葉冠。此外,他還自己親自動手制作了五頂香葉冠,分別賜給自己最親近的大臣。夏言有一頂,卻從來不戴;嚴嵩有一頂,卻天天戴,不但戴,而且還要罩上一層青紗,表示自己對香葉冠的愛惜及時刻不忘領導的信任關懷。嘉靖問夏言:“為何不戴香葉冠?”,夏言答:“我是朝廷大臣,怎么能戴那種東西!”,嘉靖氣得臉發白,夏言還不肯就此打?。骸耙莱妓?,希望陛下今后也不要再戴這種東西了,君臨天下者,應有天子之威儀,以正視聽?!?,傷自尊了,真的傷自尊了!好歹也是我親自動手做的,是勞動成果和汗水結晶,你夏言就不能給個面子給個尊重,於是發火大喊:“這里不需要你了,馬上滾出宮去!”</p><p class="ql-block"> 嚴嵩是夏言的同鄉,兩人關系一直不錯,夏言發達后出於老鄉情誼,對嚴嵩十分關照。慢慢地夏言發現嚴嵩是一個偏好投機、沒有道德觀念,不擇手段,任意胡來的人,剛強正真的夏言十分反感嚴嵩的言行,越來越瞧不起嚴嵩,兩人漸行漸遠。然而嚴嵩似乎并不在意,他很清楚,夏言是自己的上級領導,為緩和關系,他決定請夏言吃飯。夏言答應了,卻沒赴約,徹徹底底涮了一把嚴嵩。面對變冷的酒菜,在滿堂賓朋嘲弄的眼神中,嚴嵩跪了下來,口中念出夏言的名字,把請柬從頭到尾念了一遍,最后大呼一聲:“未能盡賓主之意,在下有愧於心!”,一顆仇恨的種子,深深植於嚴嵩心中。</p><p class="ql-block"> 嘉靖二十一年的一天,夏言退朝回家,嚴嵩覲見了嘉靖。誣告夏言“藐視陛下,鄙棄御賜之物,罪大惡極”,所謂御賜之物即指香葉冠。嘉靖憤怒了,欺侮嚴嵩無所謂,不聽自己話才是嚴重的政治問題。半個月后,夏言被削職為民,嚴嵩進入內閣??陀^講,嚴嵩是沒有什么政治才能的,和夏言比,他缺乏處理政事的能力,卻也并非一無是處,他有三項遠遠高於常人的技能,一是拍馬屁,二是整人,三是撈錢。應該說夏言把持朝政玩弄權術,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治理國家,整頓朝政。而嚴嵩的目的就單純多了,只是為了自己的愛好一一貪污受賄。當所有權力集中在他一人手中時,嚴嵩得意了,看著那西苑煙霧繚繞的房間,一種感覺油然而生:掌握這個帝國的人,就是我嚴嵩了。但他低估了那個道士的實力,在滿耳誦經聲里,在練丹爐的重重煙霧中,一雙眼睛始終牢牢地盯著嚴嵩的背影,無時無刻。</p><p class="ql-block"> 嘉靖二十四年的一天,嘉靖皇帝突然在西苑召見嚴嵩,微笑著將另一個人引見給他,并告訴嚴嵩,這個人將取代你的位置,成為首輔,你是他的助手,要注意搞好班子建設等等什么什么的,嘉靖一如既往地笑了,笑得十分燦爛,但嚴嵩沒笑,而那個新首輔也沒笑,他就是夏言。</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夏言之前只是鄙視嚴嵩,現在卻把他視為敵人,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展開。</p><p class="ql-block"> 嚴嵩父子絞盡腦汁準備對付夏言,還沒等他們動手,夏言就找上門來。事情是這樣的,估計嚴世蕃貪得過了頭,被人給告了,告狀信落在夏言手里。嚴嵩慌了,嚴世蕃也嚇得不輕,沒辦法?似乎沒辦法了。但聰明的嚴世蕃告訴老爹,唯一的辦法就是也只能是去找夏言求情。於是父子二人備好禮物(包括錢、物)帶上擦眼淚的手帕等,來到夏府。一大套程序(跪、哭、擦淚)表演結束。夏言嘆口氣,扶起比自己還大兩歲的嚴嵩,無奈地揮揮手,父子二人大喜過望,再次磕頭謝恩而去。歷史證明:落水狗不打,就會變成惡狼。五百多年后的魯迅先生,對此深有體會,寫有《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一文對此進行了深刻論述。</p><p class="ql-block"> 夏言先生實在是個厚道不錯的好老頭,他貌似古板嚴厲,實則胸懷寬廣坦蕩,心慈手軟,心存仁義,不應該混跡官場搞政治斗爭?。?搞政治的人,必須心狠手毒,冷酷無情,厚黑學最好達到博士水平。</p><p class="ql-block"> 嘉靖二十五年,兵部侍郎兼總督三邊軍務的曾銑向嘉靖上書一份收復河套的奏折,他是以滿腔報國的激情寫下了那篇誓要恢復河套的檄文:此一勞永逸之策,萬世社稷所賴也??吹阶嗾郏尉赶壬铺旎牡卦跓隣t煉丹的同時激動了一把,當即表示贊同曾銑同志的意見,并發文內閣商議。夏言看到這封奏折,當即拍案叫好,另寫一文上書表示贊成。但他忽視了一個怪異現象:以往,即使不打招呼,嚴嵩也要湊上來表示支持或贊成,但這一次馬屁精坐一旁閉目養神,不理這茬。夏言終於糊涂了一回,而嚴嵩卻做出了正確判斷:皇帝大人只是激動了一下而已,三分鐘熱度,不會長久,皇帝大人一心修道煉丹,戰事一起,擾亂了他的科研工作咋辦!而夏言一味支持鼓動收復河套,定會引起皇帝陛下不滿。再利用此事誣陷夏言與曾銑勾結圖謀不規,夏言必死無疑。果然,他們找到一個叫仇鸞的人,此人人品極差,在當地干過不少壞事,是曾銑的部下,曾銑一氣之下將他向上級告狀被關進監獄大牢,他與曾銑有深仇大恨。嚴嵩一伙收買仇鸞,讓他指證曾銑假冒軍功,貪污軍餉等,并答應事成后放他出獄。於是一樁冤案陷阱挖成。在明代,官員們犯錯不要緊,東山再起也并非不可能。但有幾條高壓線絕對不能碰,三十萬伏,一觸即死。一是藩王擅自進京,二是邊將結交朝廷中樞重臣,夏言先生,在劫難逃,就是被嚴嵩這樣整死了,冤夫!悲夫!</p><p class="ql-block"> 嚴嵩終究還是獲勝,雖說政治斗爭的手段總是卑劣的。但嚴嵩為了私利,殺害了兩個無辜的人,一個精忠報國忠於職守的將領曾銑,一個正真無私,勤勉為國的大臣夏言。而兩人只是收復本屬於大明的疆土,救贖無數在蒙古鐵蹄下掙扎呻吟的百姓。</p><p class="ql-block"> 夏言死了,嚴嵩站在了權力的頂峰上,志得意滿。從此可以肆無忌憚地貪汚受賄,魚肉百官,橫行天下了。他的故事還在繼續……</p><p class="ql-block"> 夏言先生,安心走吧,革命自有后來人,善惡皆會有報,只是時候未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未完,請看下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阳市|
依安县|
阿克苏市|
乌兰察布市|
阿荣旗|
乐至县|
宣汉县|
扎鲁特旗|
河源市|
莎车县|
木兰县|
贵溪市|
大英县|
巴青县|
肃南|
崇文区|
绥化市|
平阳县|
偃师市|
岳阳市|
湘潭市|
远安县|
平乐县|
获嘉县|
虞城县|
长泰县|
浦东新区|
泗阳县|
绥化市|
读书|
五峰|
木里|
湟中县|
昂仁县|
西充县|
宁远县|
高尔夫|
仁布县|
亳州市|
鹿泉市|
英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