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龍川</p><p class="ql-block">績溪龍川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龍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千年古村落,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村前河流為登源河,龍川溪繞村東流,匯入登源河,形成村落水口。古時村如船形,有如龍舟出海,故名龍川,堪稱風水寶地。</p> <p class="ql-block">明代鼎盛時期村落建筑已經基本覆蓋了龍川“船形村”的全部范圍。古村龍川溪兩岸,民居鱗次櫛比,村巷幽幽,粉墻黛瓦。</p> <p class="ql-block">龍川村名人輩出,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中戊戌科進士、官至太子少保和南京戶部尚書的胡富,以及六十年后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中戊戌科進士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的胡宗憲。龍川也是胡錦濤的故鄉,1988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圖為胡宗憲故居)</p> <p class="ql-block">胡氏宗祠享譽“木雕藝術殿堂”,“江南第一古祠”,龍川胡氏宗祠建于明代嘉靖25年(1547年),清光緒4年(1878年)重修。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進,占地總面積1729平方米,以山帶水,氣勢靈動。</p> <p class="ql-block">上圖木雕為“四和圖”(和諧、和順、和美、和鳴)中的和諧圖(荷花+螃蟹),民間傳此圖為當年倡導“和諧社會”的源代碼。</p> <p class="ql-block">祠內裝飾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類木雕為最,有“徽派木雕藝術寶庫”之稱。有關專家贊譽它是中國古祠一絕,該宗祠也是明代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清朝紅頂商人胡光鏞的族祠。</p> <p class="ql-block">抗倭紀念館(即少保府)真實記載了明代抗倭統帥胡宗憲最早把釣魚島標注在中國海防圖上的抗倭功勛。</p> <p class="ql-block">奕世尚書坊是盛明時期的石牌坊,成為徽派石雕的典型代表;奕世尚書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主體結構由4根柱、4根定盤枋和7根額枋組成,高10米,寬9米,采用花崗石和茶園石搭配鑿制而成。</p> <p class="ql-block">仁里村</p><p class="ql-block">仁里村位于績溪縣瀛洲鎮,是徽杭古道上的千年古村落,具有深厚文化積淀,南朝時工部尚書耿源進因欣賞其山水風光而遷居于此,取名仁里。后來這里成為程姓世居之村,故又名程里。由于人口迅速膨脹,明末清初曾改稱大仁里。距今已有約1500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古村仁里是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少兒時代的嬉戲和啟蒙地、唐越國公汪華的故里,該村依山傍水,文化積淀深厚,是古徽州名副其實的“程朱闕里”之地。歷史上仁里也是徽商會集的水陸碼頭,聚財蓄氣,千丁萬灶,素有“小小績溪縣,大大仁里村”之說,</p> <p class="ql-block">"世肖坊"</p><p class="ql-block">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坊主程溥,明成化十三年進士,致政后,倡建"世忠祠",熱衷公益。"世肖坊"也是績溪縣現存科舉牌坊中最早的一座石坊。</p> <p class="ql-block">仁里古村按龜形設計,目前仍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風貌。全村有四門三街十八巷,有古城門、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書院、古碼頭、桃花古壩、古井……依然可見歷史商業重鎮的繁華。</p> <p class="ql-block">“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現代的車輪還將在傳統的古村落上一點點碾壓,余暉下的古村落已少見炊煙裊裊,唯有孤寂與寧靜陪伴村口的老樹寒鴉~</p> <p class="ql-block"> 湯拍攝、編輯</p><p class="ql-block"> 2024. 11</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棋牌|
贺兰县|
南安市|
上高县|
崇阳县|
巩留县|
上杭县|
宁津县|
永城市|
灵台县|
金堂县|
闻喜县|
分宜县|
林西县|
荥阳市|
亳州市|
盘山县|
芜湖县|
肇庆市|
嵊州市|
玉山县|
临潭县|
改则县|
天门市|
淄博市|
鹤岗市|
呼伦贝尔市|
盈江县|
荣成市|
云林县|
伊宁县|
三亚市|
承德县|
农安县|
怀宁县|
鲜城|
宝鸡市|
日喀则市|
珲春市|
长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