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陳sc的美篇

陳sc

<p class="ql-block">  今秋十月,我做出了一個有些艱難的決定:將自己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后期收集的五千多份小報、小冊子及傳單捐贈與四川建川博物館,讓這批也許可稱“文物”的東西有更合適的歸宿。</p> <p class="ql-block">  送別這批保存了五十多年的“文物”后,有幾分悵然,也有幾分安慰。我明白,讓它們去博物館是恰當的——這也是我十年前曾有過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回想當年在特別時期收集這批特殊讀物的往事,全然是一種隔世之感,盡管想起來時清楚時模糊,有的情節已忘卻,但,為之的投入與情懷,畢竟難忘。</p><p class="ql-block"> “俯仰之間,已為陳跡”。</p> <p class="ql-block">  1966年春夏之交時,早已風生云卷的大運動,終究洶涌澎湃席卷而來。6月1日《人民日報》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拉開了大幕,全國性動蕩伊始。其轟轟烈烈的輿論形式當屬奪目驚心的大標語、大字報,而傳單、小冊子以及小報等也隨之應運而生,迅速地撒布散落城鄉各地,幾近成為了人們參與這場運動的一種依據與指南。在這場“觸及”人們靈魂與肉體、相互戕害的運動中,它們推波助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小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小冊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傳單</span></p> <p class="ql-block">  記得當年,人群中突然飄飛傳單,集會中有人散發小冊子,街頭出售小報等,都成了司空見慣的社會景觀。</p><p class="ql-block"> 那些傳單多為油印,自行刻印,廣為散發。往往是單張,大事小事尤其是急事,都傳播;小冊子多鉛印的(也有油印的),16k大小居多,內容較系列較完整;小報是鉛印的,因編輯文字較規范,訊息內容也豐富些,往往為人們關注和重視。這些傳單、小冊子、小報絕大多數出自當時成立的大大小小群眾組織之手,提倡的“文斗”使他們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由此造就了一個時期的報紙“民間化”,真個前所未有,匪夷所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外地小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本地小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油印的傳單</span></p> <p class="ql-block">  對于此間出現的小報、小冊子和傳單,我有種莫名的興致,當即便產生了收存的想法,立即付諸了行動:那些年那些日子里,每每上街,買小報(兩分錢一份)、索要小冊子、收撿傳單便是例行的事,有時,還特意繞路去鹽市口等處找小報、買小報。在成都如此,在外地也如此。這般習慣一直持續到1969年下鄉之前。</p><p class="ql-block"> 記得1967年夏,我從北京歸來,手提一塑料網兜,裝的只有小報傳單,父親見了,只是說:“好好保存。”因之,我竟將其保存了半個多世紀!1968年到廣州大哥家,也將他收揀的小報等統統帶回成都。將小報們一一疊放于紙箱里,似乎是在完成一種責無旁貸的作業——在這沒有學上沒有課業的日子里。</p><p class="ql-block"> 作為這場運動的輿論傳播載體,小報大約存在了四年,我買的最后一份小報是宜賓的《革命造反報》,時在1969年2月。</p><p class="ql-block"> 四年下來,粗略統計,收藏的小報有1300多份,小冊子110多本,傳單4100多張。如此“成果”,連我自己都有些驚訝!</p> <p class="ql-block">  我珍惜自己的這番癡心努力,不時也“檢閱”成果。傳單幾乎都是收撿來的,多單張,內容較單一,因油印,有的模糊不清。運動初期的傳單多“炮轟”、“火燒”等造反信息,也有好些呼吁與勒令,如:“行人一律靠左走!”,“姓蔣的革命同志必須改姓”,“不準留披肩長發”等。</p> <p class="ql-block">  小冊子發放量不大,內容有條理些也完整些,多為“首長講話”、某“事件”、某某“罪行”等。有本《550部批判電影》冊子,頗令我驚詫!居然那么多電影(包括記錄片、科教片、美術片)一一被批判!真個欲加之罪,何須措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00部批判電影》冊子中一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印制的小冊子</span></p> <p class="ql-block">  小報雖在運動初期就登揚了,但其繁榮期是在1967年初至1968年秋,任人隨意在街頭鬧市叫賣發售。其多為不定期刋發,內容除信息外,也多是長長短短的“講話”、“罪行”、事件和批判性文章。很長一段時間,小報還成為了抨擊不同意見派別的輿論工具,也就是“打派仗”,即不同的群眾組織間,以同樣的思維與相同的語言,相互詆毀,相互攻訐——可見,流行的“打嘴炮”是源遠又流長的,冠冕堂皇地說假話也是如此。讀罷那些多為語錄+口號的文章,不禁有感:這場運動革文化的命的目的,確實是達到了的。</p><p class="ql-block"> 我所收集的小報,省外的有北京、廣東、湖北、湖南、陜西、河南、廣西、吉林、新疆等,如《井岡山》、《首都紅衛兵》、《新北大》等。本地及川內的更多,如《八.二六炮聲》、《紅衛東》、《驚雷》、《井岡山之聲》、《沙河泡沫》、《兵團戰報》、《紅巖》、《炮聲隆》、《解放大西南》、《028戰報》、《春雷》 、《反到底》、《無限風光》等。 </p><p class="ql-block"> 小報的衰落是在1968年秋后,市面上逐而少見,進入七十年代,盡管輿論還在翻新,但,這小報沒有被再利用了,市面上也不見了。然而,我卻一直器重著它們,四次搬家,都帶著這批小報,“一個都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  留下這樣的“文物”,也有記住青春歲月的意思。報紙可謂是我輩人生之別樣伴侶。自幼聽信“報紙上說的”;剛步入青年時期便目睹了那場運動中,自辦自發的小報泛濫于市以及報紙“打架”之怪現狀;而中年期間卻欣逢了社會報刊雜志的多樣多彩與繁榮;想不到進入老年后,竟然見識著報紙們的式微和智能手機的興盛!一方報紙,也有炎涼,新舊來去,閱覽滄桑。</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曾整理過這批“文物”。面對著信息紛繁的它們,我不知道其在人類文明史上算不算或能算個什么東西?但,我想,至少有著唯一性。</p><p class="ql-block"> 我感嘆自己在這場必將大筆載入史冊的運動中,居然得到了這一時期特殊的“犒賞”——成都地區較齊全的小報以及國內其他省區的部分小報。</p><p class="ql-block"> 我曾問過自己 ,當時為何有如此的收藏意識?說來,我自己也不怎么明白,是因喜好文物資料之故?是因家教養成的“惜字”習性?還是無奈時日的自尋樂趣?好像都不是,又都是。不管怎么說,我以為這是人生際遇中,自己花功夫掙來的一筆“財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保存的“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67年的北京地圖也成了《戰報》</span></p> <p class="ql-block">  當年,我曾隱約意識到,眼下的“風云”真的是“史無前例”的,是空前或許絕后的,將是祖國漫長歷史上特別的一頁。我輩的遭逢,算是今生命運之“奇遇”——不知是幸還是不幸,既為經歷者,何妨留下些實物及記憶,相信以后它們是可以述說這一段歷史的。在歷史事實面前,總會有信與不信、記住與忘卻、求是與作假諸問題,但,經歷了的一代人,理應有自己的見解、情懷和擔當。</p><p class="ql-block"> 而今翻閱這些報紙,似乎又見那些個混沌動蕩的歲月,聽到那半個世紀前的聲音。我想,正因為它們的真切,自己的這般收藏,才是值得的。因此,將真實的它們捐贈給務實的建川博物館,是應該的。相信建川,相信后人,相信未來。</p><p class="ql-block"> 送走了相處五十多年、身懷歷史印跡的另類“朋友”,既惜別也了然。推開西窗,樓外暖陽清風,白云藍天。</p><p class="ql-block"> 啊,秋光也燦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川县| 吉安县| 饶河县| 衡山县| 民权县| 镇原县| 通城县| 武鸣县| 略阳县| 苏州市| 夹江县| 鄂州市| 枣强县| 饶平县| 昭平县| 文登市| 岳西县| 多伦县| 巩留县| 宜州市| 湘乡市| 天台县| 南和县| 榆树市| 平安县| 黔江区| 凤凰县| 七台河市| 柳州市| 天镇县| 共和县| 扬州市| 望城县| 邓州市| 兰溪市| 府谷县| 池州市| 靖远县| 田林县| 湘西|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