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藍天三秋樹 曉風白發翁</span></p> <p class="ql-block"> 晨練點閑侃,最多的話題就是練太極拳從哪兒開始?到底練哪家的好?這么多門派、這么多套路選練哪派、哪套的好?有些慕名而來拜訪的拳友也不外乎問:“王老師,你能說說練陳氏太極好?還是練楊氏太極好?”,“王老師,學太極拳應該先練哪一套?”云云。</p><p class="ql-block"> 也難怪拳友們同發此問,近些年來從書籍刊物、影視網絡,到現實生活中到處是各種稱謂的太極拳,各種“正宗”的行拳套路,兼之出現很多沽名釣譽的“高人”、“大師”別有用心的不良引導,給大眾造成不必要認知混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青山映碧波漸遠 秋水共長天一色</span></p> <p class="ql-block"> 殊不知,太極拳的動作原本就棚、捋、擠、按、採、挒、肘、靠,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中定,俗稱“八門五步”,即太極十三式。無論哪一門派“太極拳”的太極拳套路分解成一招一式,都離不開這十三式的練習內容。</p><p class="ql-block"> 而流傳久遠和現實生活中“與時俱進”新創的所謂“正宗”套路,大都是相同動作的不同組合,而具體到每一動作,其練習要求都離不開這十三式。完全可以說,如果沒有體現太極十三式內核,那就根本談不上是太極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樸拙晨練照:鳳凰點頭 青龍擺尾</span></p> <p class="ql-block"> 綜上所述,選擇練什么門派,練哪一個套路,并不重要。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太極拳的“羅馬”就是太極十三式。</p><p class="ql-block"> 很多年前,我曾經拜訪過一位太極高人孫宜齋前輩(見拙篇隨記【訪太極高師記】),老先生時年八十有三。據先生自己所云:“吾自進古稀之年,每日卯時原地行拳,從不間斷。重復練左右捋擠式,對太極拳理依然多有新的體悟?!?lt;/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樸拙晨練照:黃葉金秋樹 青龍偃月刀</span></p> <p class="ql-block"> 孫老先生強調 “意練太極神打拳,一十三式心中求”,完全用不著刻意追求什么派別和什么套路。我自己在后來幾十年研習太極拳過程中,確實逐漸體會到孫老先生的指點要義。在隨心所欲練拳的不經意間,驀然領悟一招一式中的“八門五步”運化,經常由此而自我陶醉,慨嘆不已。</p><p class="ql-block"> 現將我自己四十余年研習太極的初淺體會恭疏短引如下,或能與有緣拳友切磋交流,也算是閑時茶話且有益于太極拳認知,何樂而不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樸拙晨練照:晨光熹微 松下參禪</span></p> <p class="ql-block"> 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展開具體述說,僅就宏觀上提幾點看法。 </p><p class="ql-block"> 一:太極拳是一種文化,其精髓是中華古典哲學的陰陽辯證。有意于練習太極拳者,不妨先看看王宗岳先生的《太極拳論》。若能用心參透該文中提到的太極理念、陰陽虛實之辯證關系,可有事半功倍之效果。</p><p class="ql-block"> 二:不用執著于哪門哪派哪套拳架,而要用心領悟松、圓的運行感覺,起、承、開、合的虛實關系,一動無有不動、周身一家的剛柔整勁等太極拳獨特的行拳規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雨過天容碧 金風染秋色</span></p> <p class="ql-block"> 三:堅持每日練拳,每次不少于四十分鐘。有條件時,盡量選擇空氣好,陽光充足,沒有噪聲的公園綠地為好。</p><p class="ql-block"> 研習拳架,一般不要排隊練拳,更不用播放音樂。行拳者可根據自己體能狀況、自身心率、氣息快慢及當時的心境適時調整行拳速度和拳架高低。集中意念,用心體會每一動“八門五步”間的運化規律。根據我自己多年觀察了解,具有一般運動資質的人群,均可在二、三年內便有不同收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公園晨練照:弘揚國粹 傳承太極</span></p> <p class="ql-block"> 四:俗語說的好“太極十年不出門”,可見太極拳入門難,見成效亦難。但作為養生保健活動,則是隨練隨收益,立竿見影。可以說,太極拳更是年高體弱的老年拳友選擇活動方式時比較理想的方式之一。</p><p class="ql-block"> 堅持練拳,要有耐心。但也要防止“神話”太極拳,片面苛求那種“運氣”、“發力”的虛妄之說,拳還沒有學會,精神上就先“走火入魔”了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傳承:外孫女曉曉參加北京中小學生武術比賽照</span></p> <p class="ql-block"> 五:既然是練拳,當然是可以有選擇拳架范圍的。根據自己練拳體會以及相識拳友們練拳經歷,推薦初學太極拳者根據自己年齡、自身身體條件、學習環境等,先學練《四十八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有條件正式入門拜師者除外,因為不同的師門有不同的練習課目、程序和進度。</p><p class="ql-block"> 四十八式太極拳套路是國家體育總局召集各門各派代表人匯編而成,編撰動作取舍、連接及左右式關顧比較合理,要求按楊氏風格行拳,更適合年大體弱者習習。而陳氏老架一路則把最能體現太極纏絲螺旋力表現的淋漓盡致,年輕體能好的拳友經常練習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文成殿前演杖法 閃展騰挪耀人眼</span></p> <p class="ql-block"> 樸拙氏自評曰:</p><p class="ql-block">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稱謂也。構成華夏文化傳承的主要是儒釋道文化,儒家的立身中正、不偏不倚;釋家的因果輪回、禪定開慧;道家的順其自然、清靜無為講的都是陰陽關系及其運化規律。</p><p class="ql-block"> 可見,太極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認知理念,也是天地運行規律。作為世人的行為準則,太極拳正是據此演化而成的運動方式。所以,打太極拳就是在推演天機、演繹人生,生活中隨處都是太極。是故,健體需要修心,修心則需先立意。意者,太極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樸拙晨練照:白發童子心 棍舞幸福年</span></p> <p class="ql-block"><b>附錄:練太極去</b></p><p class="ql-block"> 上官燕帶喬希妍、陸芩薇訪樸拙先生請教太極拳。先生問:“練過太極拳嗎?”,喬希妍回答:“曾經練過?!毕壬唬骸熬毺珮O去?!标戃宿眲t回答自己未曾練過,先生亦云:“練太極去?!?lt;/p><p class="ql-block"> 上官不解,問:“為何無論是否練過太極拳都須練太極去?”先生笑曰:“太極行拳之目的不只是為了把哪套拳架作為鍛煉方式,其終結目的是通過內心的體驗尋求氣息升降、肢體陰陽虛實變化之自然感覺。沒有練過,猶如一張白紙;已經練過,可進一步深入體悟。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需心中先有太極,而心中之太極非經一朝一夕磨練體悟不可得也!”</p><p class="ql-block"> ——摘自樸拙《綠木齋閑話筆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顺县|
雷州市|
永修县|
内丘县|
花莲市|
彩票|
扶绥县|
苏尼特右旗|
应城市|
赞皇县|
绥棱县|
遂平县|
张掖市|
长治市|
泰来县|
武夷山市|
贵州省|
镇原县|
和田县|
三河市|
突泉县|
陈巴尔虎旗|
台北县|
长武县|
和田县|
临桂县|
临湘市|
姚安县|
石棉县|
抚州市|
庆安县|
柞水县|
筠连县|
深圳市|
崇仁县|
财经|
武山县|
青神县|
政和县|
阿瓦提县|
田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