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起大雜院的往事,不說馬桶就不完整,盡管讀者可能會覺得惡心,但畢竟是歷史,回望過往才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如果讓孩子們穿越到過去的年代,最受不了的恐怕就是馬桶問題了,他們很難想象沒有抽水馬桶的歲月是怎樣度過的,而我這樣的日子過了二十多年,下面就真實地記錄我的碎片記憶。</p> <p class="ql-block"> 一、端壅與端壅客</p><p class="ql-block"> 馬桶是過去的溫州人每戶必備的用品,家用的馬桶分為兩種,一種叫“馬子桶”,另一種叫“屎盆”。所謂“母子桶”也就是現在資料上看到的“子孫桶”,在中國傳統婚俗中,“子孫桶”是嫁妝的一部分。過去溫州人結婚時女方家要準備一套“圓木家俬”,其中就包括“母子桶”,婚禮當天作為嫁妝送到男方家,里面通常放著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等食品,寓意“早生貴子”。農民種地施肥或掏糞工用作盛糞便的桶叫“壅桶”。溫州人稱糞便為“壅”(音:癰),“壅”這個字的字面解釋是:把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上。把馬桶端走叫“端壅”,盛壅的車稱為“壅車”,盛壅的船叫“壅射”(我不知道是哪個字,就是“船”的意思),“端”字是從溫州的方言演變過來的,在《廣韻》中解釋:端就是拾掇也。</p><p class="ql-block"> 端壅的人就是掏糞工,被溫州人稱為“端壅客”。這個稱呼是溫州人對掏糞工的俗稱,并沒有鄙視的意思,相反年長者都特別尊重和信任他們,大家都覺得他們凌晨工作非常辛苦,溫州話中的稱呼很多帶有“客”字,若遇見陌生人,老人們也稱呼他們為“人客”。但是當時的小孩子們經常是拿著“端壅客”這個稱呼嘲笑別人的,比如說誰的身上臟臟的臭臭的,就會嘲笑他說:“你這個端壅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這是網絡上的照片,與我印象中過去的溫州場景還是有點差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記得長輩們說過,過去農民需要肥料,于是就有一些人把人家家里的糞便運過來,這樣就有了“端壅客”,人們免費提供肥料讓“端壅客”運到農民那里去,農民很感激他們,有時都會給他們一些禮物表示感謝。在我的理解中,這就是歷史發展時期的產物,我的知青表姐也說過這樣的事,過去人們為農業生產“積肥”甚至會憋著肚子跑回家解決內急,為的是為自家的農田“積肥”,我們小時候學校也組織過為農民伯伯“積肥”的活動,不過我們只不過拿些灶灰等當肥料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過去端壅的時間一般是隔天一次,溫州人為了方便這些人凌晨工作,晚上睡覺時不鎖門,叫做“夜不閉戶”,深夜或凌晨的時候,“端壅客”就出來工作,他們或是推著兩輛車,或是一輛車上裝有兩個桶,一個是用來裝糞便,另一個用來裝清水洗屎盆。“端壅客”在凌晨時分熟門熟路地不用開燈來到每戶人家放馬桶屎盆的地方,很快將它們端走倒掉,清洗一下就放到原處,很多“端壅客”端壅的整個過程都是靜悄悄地進行。而我對那個“悄悄進行”的場景記憶不深刻,因為年齡太小,好像有點零星的記憶,但大多是長輩講給我聽的。</p> <p class="ql-block">這叫屎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印象深刻的“端壅”場景是以洪亮的聲音開始的。</p><p class="ql-block"> 那是文革初期,“端壅客”變成了一種職業,就是環衛工人,他們的態度和工作方式就慢慢變了,市民被要求隔天都要把馬桶屎盆提前放到家門口的路上,剎那間大雜院的門口就出現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各種馬桶齊刷刷地在路上排著隊,那場面真是相當壯觀啊。“端壅客”推著糞車,手里搖一下鈴鐺,或高聲短促地喊一聲“端壅——”,就風掃落葉般干脆利索地端起一個個馬桶,以瞬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糞便倒入糞車,然后咣啷咣啷地放下馬桶,這些morning call(叫早)的聲音常常會打破我正做著的夢,有時端壅的時間遲一點,我已經起床了,于是這一幕幕場景就映入我的眼簾了。</p><p class="ql-block"> 倒完糞便的馬桶都需要大家自己清洗,有時候我們洗馬桶的時候會發現里面還有很多糞便,所以洗刷的時候要先放水搖一下倒掉再洗。有時我們聽到“端壅客”的喊聲時,家里人正在使用馬桶,于是就急得不得了,也有時我們把馬桶放在外面老半天還沒被倒掉,這邊家里人需要使用也急得不得了,跺著腳、咬著牙、拎著褲子叫喊......這些畫面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為了避免這樣的事發生,我們每家都備有一兩個痰盂,緊急時就可使用。</p> <p class="ql-block">這叫母子桶</p> <p class="ql-block"> 那個時候老人們經常感嘆,“端壅客”到就像皇帝圣旨到一樣,不抓緊把自家馬桶端給他們,我們就要自己抬著屎盆馬桶倒到糞坑里,這個活又累又臟,除了特別小的孩子,我們都做過,我不僅為我們家做過,還為學校做過,以后的篇幅會介紹。</p><p class="ql-block"> 現在回想起這些“端壅客”,我的眼前都會閃過很多這些人物形象的畫面,他們最大的特點是右邊腰部上都系著一條灰黑色的用皮做的圍裙,因為屎盆很重,里面的糞便太多,他們的動作又很快,所以不小心糞便都濺在身上,這條圍裙就可檔一下,其實他們的身上經常是被糞便光顧的。他們的聲音非常洪亮干脆,他們一般在凌晨三四點的時候推著壅車,聽說他們都是凌晨兩點多起床的,然后高喊一聲“端壅”,就開始“端壅”行動。溫州人經常會說這樣的順口溜:“圍身布(圍裙)系單莫(面),天光三點半,叮鈴叮鈴端屎盆”。后來中文簡體將“潘”字簡成“泮”,人們就經常拿這個姓取笑,說你爸爸肯定是端壅的。</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看到“端壅客”就閃速避開,因為他們閃電似的工作作風,而且端的又不是好東西,所以凡是看到他們的身影,聽到他們的聲音,人們就遠遠地躲開,要不然不小心身上就會被濺了一身的糞便。所以“端壅客”的一句話就成為命令句,這句話是:“人攏(走開的意思),屎盆壅桶”。意思是快走開,糞桶來了。這讓我想起一件事來,文革期間,我媽媽單位的一個人手上端著毛澤東的像從車間走過,他平常特別會開玩笑,那會兒見前面擠著很多人,就開玩笑說:“人攏,屎盆壅桶。”就因為這樣的一次開玩笑后來被打成了現行反革命被抓入獄判刑,所謂禍從口出,母親就經常會用這件事教導我們要慎言。</p><p class="ql-block"> 盡管人們見到“端壅客”都要避之不及,但當時的社會若缺了他們,整座城市就會癱瘓了,請繼續收看我的回憶文章:馬桶時代之二------“端壅客”罷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11.22</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8t48s60" target="_blank">“端壅客”罷工-馬桶時代之二-回憶大雜院(14)</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蓝田县|
桦川县|
长海县|
博乐市|
崇明县|
万州区|
安阳县|
大城县|
涡阳县|
漯河市|
措美县|
博客|
藁城市|
泰顺县|
成武县|
都江堰市|
玛纳斯县|
澜沧|
廊坊市|
兴化市|
颍上县|
福鼎市|
鱼台县|
东安县|
大埔县|
湘阴县|
汨罗市|
故城县|
奉节县|
桃源县|
冀州市|
西林县|
德庆县|
迁安市|
吴忠市|
广元市|
松原市|
荃湾区|
德昌县|
绥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