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上官莊村原名“上官府”,周圍村莊的老百姓至今仍還這么稱。民國末解放初始稱“上官莊”,人民公社時期曾更名“富原大隊”,括轄曹家溝及南、北、中三個壽寺村。后更名“上官莊大隊”,轄十個生產隊(包括曹家溝自然村)。六十年代中期更名為芝陽村,轄十個村民小組。人口計3648人。</p><p class="ql-block">芝水河原名陶渠。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31年),漢武帝劉徹北巡,經夏陽渡黃河到山西萬榮縣榮河鎮祭祀后土,駐蹕夏陽挾荔宮,沿陶渠水西進,得靈芝為示祥端,便賜陶渠為芝水河。考古發現,芝水河流域為新石器時期人類生活定居之地。又發現此地為東周芮國遺址。芝水之北為陽,所以芝水北坡上的平原自古便稱芝陽原。因芝陽原地面廣闊,土壤肥沃,便于農業耕種,所以早在春秋時期,這里就有先民活動。就在芝水中游的甜水溝上面的土崖下挖筑土窯洞而棲,逐泉水而生。先民們在西南懸崖溝砭棲居,村形依勢蜿蜒如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且因村民多姓孫,故名曰“孫家砭”。又由于溝崖埝畔迎日早,太陽一出,全村籠罩在旭霞之中,紅光普照蔚為壯觀,故村民便稱為“太陽村”。這就是上官莊最早的起源。后世逐步移遷,形成今址。</p><p class="ql-block">上官莊依山傍水,相依魏山層巒疊嶂,蜿蜒起伏;左右芝沆二水縈帶環繞,川流不息;前毗南北中壽寺一馬平川,三鼎足屏,風水寶地得天獨厚,富原之稱名符其實。考古發掘遠在東周芮國時期,此地亦稱三鼎原,地下似有中心城廓遺址待發掘。相傳在唐朝中期上官家族在朝中權高位顯,朝庭將富饒的芝陽原賜于上官家族為封地,上官家族在此建設莊園,起名“上官府”並在村南建有家廟“萬壽寺”,人稱壽寺斜廟。后世民國時期亦稱上官府為上官莊,村人以馮、王兩姓足多,文史相傳馮姓系史圣司馬遷后裔。</p><p class="ql-block">上官莊是韓城數一數二的大村子,歷朝歷代是當地鄉鎮行政中心所在地,歷史悠久,村風淳樸,村人注重教育,學林棟翠,繼往開來,英才輩出,是一方飽含歷史文化底蘊并充滿傳奇色彩的村莊。蘇維埃土地革命時期,劉志丹率陜甘工農紅軍在上官莊打土豪,分浮財,打響了韓城土地革命斗爭第一槍,上官莊成為韓城紅色革命的發祥地和地下革命斗爭的中心,為上官莊奠定了光輝的紅色歷史。</p><p class="ql-block">上官莊歷久彌新,興盛永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密市|
郸城县|
大化|
屏东县|
双牌县|
广德县|
襄樊市|
淳化县|
湖口县|
大竹县|
玛曲县|
大同县|
海伦市|
崇仁县|
潮州市|
马山县|
从江县|
古浪县|
积石山|
弥勒县|
景洪市|
合江县|
金堂县|
思茅市|
施甸县|
赫章县|
合川市|
攀枝花市|
玉树县|
陕西省|
贵定县|
鄄城县|
安远县|
花莲县|
遂平县|
灵丘县|
云龙县|
彭州市|
永嘉县|
平谷区|
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