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生于重慶江津珞璜,記憶中五歲左右父親搖櫓一條小船,從長江上游順水而下停靠在重慶黃桷渡河嘴街的長江邊上。</p><p class="ql-block"> 那江水濤濤還有那小船兒與父親搖櫓的形象,至今都深深的還刻在我的腦海里。</p><p class="ql-block"> 黃桷渡河嘴街是我受啟蒙開智的貴地,也是我生命中的福地,我的靈感以及最初的夢想都是河觜街賦予的,尤其是黃桷渡小學校上圖畫課李茂云老師講的故事,那個不小心誤食了種子后,從頭頂上長出來了一棵蘋果樹的小女孩。那棵蘋果樹和小女孩在我的腦海里住了很久很久,她們常常出現在我的面前。我的腦子里也常常糾結了許久,想那棵從頭頂上長出來的蘋果樹,究竟是怎樣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文學的夢想很美也很奇妙,讓我從那個時候開始萌芽。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從此讓我喜歡上了這個文字里的小蝌蚪。</p><p class="ql-block"> 在黃桷渡河嘴街度過了我的童年時光,后又隨父母親搬遷我們離開了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也讓我留下了諸多難以忘懷的回憶。尤其我的文章中有不少篇都是依依懷念兒時的文章,黃桷渡碼頭,河嘴街的三八院子,從家門前向東一瀉千里的長江流水。長江邊的吊腳樓,從江邊延伸的石梯,還有那石梯邊上盤根錯節的黃桷樹,故鄉如畫的原風景時刻出現在我的腦子里</p><p class="ql-block"> 早就想出本家鄉黃桷渡的集子了,這次有了想把數篇寫懷念故鄉的文章整理出來的想法。于是請遠在貴陽的廖善友教授寫序,廖善友教授很高興的答應了,并且很快的就把序寫好了。</p><p class="ql-block"> 廖教授是一個從黃桷渡走出去的優秀人才,曾經從事野外鹽鹵,磷。銻,黃金礦產勘探18年之久。由于成績突出1986年調入貴陽教育學院地理系任教,1993年晉升副教授,1997年貴州教育學院圖書館館長,貴州教育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1999年晉升教授。2008年晉升為貴州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廖善友教授曾長期致力于地質等多項方面的教學工作,是一個才華橫溢成績斐然桃李滿天下的辛勤園丁。</p><p class="ql-block"> 廖教授的童年時光是在黃桷渡度過的,尤其在他的筆下描寫黃桷渡碼頭的故事情節讓我們嘆為觀止。河沙壩,金錢板,黃桷渡正街十八號大院的故事等等等。18年地質勘探隊員崇山峻嶺為祖國尋找寶藏,大自然賦予了他們與眾不同的靈性。因此廖教授的作品讓我們讀來總是感到了清新,字里行間透析出不一樣的人間煙火與驚喜。</p><p class="ql-block"> 2018年廖教授受邀擔任故鄉《永不消失的黃桷渡》一書歷史顧問,編委,并為該書作序。廖教授與同為黃桷渡走出去的石油專家《永不消失的黃桷渡》一書的編委楊昌其老師,《永不消失的黃桷渡》一書的主編曾弟福老師,他們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師被我們譽為黃桷渡的活字印刷字典。在他們的筆下一幅鮮活的黃桷渡清明上河圖躍然紙上。</p><p class="ql-block"> 黃桷渡與800年重慶俯同歲,從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軍事家余玠,清王爾鑒縣令等歷代文人墨客贊美的巴渝十二景之一的“黃桷晚渡”,從那個時候黃桷渡早就聞名遐邇。</p><p class="ql-block"> 而黃桷渡由于文革時期,還有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因修建重慶長江大橋,與南濱路舊城改造造成了歷史的遺失。只留下了黃桷渡與黃桷晚渡的名字,還有余珍,王爾鑒。周開封,張九齡等名人八百多年前寫下了多篇著名的黃桷晚渡的詩句。如今《永不消失的黃桷渡》一書彌補了歷史的遺憾,該書被重慶檔案館及各大館收藏。</p><p class="ql-block"> 數十年過去了隨著時代的變遷,黃桷渡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但黃桷渡的故事永遠都在代代相傳,即使黃桷渡的兒女們身在祖國的四面八方,而一顆心永系家鄉的黃桷渡。</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謝廖善友教授給《拾光札記》集子作的序, 感謝家鄉黃桷渡河嘴街給了我靈性的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作者 鄒德強</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4日寫于山城南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郎溪县|
枣阳市|
外汇|
桦川县|
夏河县|
葫芦岛市|
迁安市|
东兰县|
沁阳市|
台南市|
武宁县|
金昌市|
蚌埠市|
蒙山县|
江华|
浦江县|
电白县|
安西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镇安县|
大姚县|
唐山市|
利川市|
赤壁市|
石棉县|
永平县|
军事|
拜城县|
兴隆县|
阿巴嘎旗|
灵璧县|
阳新县|
临清市|
张掖市|
门源|
金平|
浑源县|
盘锦市|
双城市|
定日县|
久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