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稱:張良燕</p><p class="ql-block">美篇號:70184454</p> <p class="ql-block">明朝范欽筑天一閣用于藏書,這座藏書樓是兩層磚木結構的硬山頂重樓,上層不分間,隔以書櫥,下層分為六間,形成“天一地六”的獨特格局。上世紀九十年代成立的天一閣博物館,不僅延續了藏書文化的傳統,更成為一個集社會、歷史與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天一閣的藏書一部分仍存放在原有的藏書樓中,另一部分則移至北書庫。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書籍,天一閣采取了多種措施,包括配備先進的防火裝置、恒溫恒濕系統以及實時環境監控系統,確保這些文化瑰寶得以妥善保存和展示。北書庫作為八十年代新建成的藏書樓,提供了更加優越的保存條件。</p> <p class="ql-block">尊經閣創建于宋代,原屬寧波府學,用以珍藏經典。民國期間,尊經閣從孔廟遷入天一閣,成為天一閣的一部分。現存的尊經閣系清光緒年間重建,重檐歇山頂的建筑結構,氣勢磅礴肅穆。我登上尊經閣后面的假山,俯瞰這座建筑,三重飛檐,全部采用榫卯拼接,無疑是天一閣中最莊嚴宏偉的建筑。尊經閣門前兩只粵獅蹲守,匾額“尊經閣”三字由寧波書法大家錢罕所書,左右楹聯為“崢嶸一閣東南美,書卷長藏天地間”。</p> <p class="ql-block">尊經閣樓上不對外開放,僅一樓大廳供游客參觀,內有孔子掛像,兩邊楹聯書“先覺先知,為萬古倫常立極;至誠至圣,與兩間功化同流”。尊經閣不僅是藏書之所,更是儒家文化的象征,讓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從尊經閣出來,我們前往明州碑林參觀。明州碑林位于尊經閣后面,藏有歷代碑碣173種,其中包括自元世祖二十九年至清光緒二十四年的16次重修府學的碑記,是珍貴的歷史遺跡。</p> <p class="ql-block">明州碑刻內容豐富,涉及寧波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多個方面,堪稱“刻在石頭上的地方史書”,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傳承價值和文物價值。</p> <p class="ql-block">衍芬堂以“最是書香能致遠”為主題,展列歷代名人與天一閣的故事,涉及眾多名人,展示內容豐富。限于美篇字數限制,在此不一一介紹。衍芬堂精彩紛呈,誠如大門兩側楹聯所書“眾擎易舉謀善事,積厚流光揚美名”。朋友們游學天一閣時,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文化瑰寶。</p> <p class="ql-block">千晉齋位于尊經閣東側,原是近現代學者、北大教授馬廉的藏室,內藏晉磚千余塊。后來,馬廉將這些晉磚捐贈給天一閣,天一閣特辟一室陳列,仍用原名。千晉齋不僅展示了馬廉及其他藏書家的捐贈介紹,還陳列了一部分晉磚。這些晉磚不僅記錄了寧波城墻從建造到拆除的漫長歷史,還承載著諸多珍貴的歷史信息。</p> <p class="ql-block">天一閣的石刻收藏歷史悠久,從創始人范欽到千晉齋的增設,再到明州碑林的營造,石刻收藏日益豐富,成為與閣內紙本書籍交相輝映的重要文化遺產。這些石刻不僅展現了天一閣的文化底蘊,更見證了寧波乃至中國的歷史變遷。</p> <p class="ql-block">千晉齋藏品中,明朝書家豐坊所書的草體《底柱行》尤為引人注目,堪稱鎮齋之寶。豐坊是范欽的鄰居兼好友,嘉靖二十三年,范欽赴任江西九江兵備副使,豐坊作《底柱行》并書以相贈,為其壯行。豐坊推崇范欽的人品官品,贊美其“天下望公如底柱,太宰司馬堪立取”。這篇詩作氣貫長虹,情真意切,直抒胸臆,被范欽摹刻上石,留存至今,十分珍貴。</p> <p class="ql-block">“甬上三忠”分別是陳良謨、錢肅樂和張蒼水,他們都是英勇善戰的民族英雄。甬人崇尚氣節、風骨,將“甬上三忠”的信札付之貞石,并摹刻三人遺像于石上,藏之天一閣千晉齋。</p> <p class="ql-block">尊經閣和明州碑林都屬于天一閣藏書文化區。逛完這些文化景點后,不妨前往天一閣東園欣賞園林景色。東園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景點,布局精巧,具有典型的江南園林特色。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精致的山水畫卷之中,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園林休閑區的“百鵝亭”系明代遺物,從別處遷入。石亭四方四柱,頂部的斗拱造型獨特,亭上有百余只鵝的雕刻,姿態各異,形象生動,是難得的藝術佳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p> <p class="ql-block">天一閣假山旁邊的石虎,據說有四只,形態各異,代表著喜怒哀樂。石虎身上覆蓋著青綠色的苔蘚,顯得古樸而神秘。這些石虎的模樣沒有傳統老虎的威武霸氣,反而多了幾分呆萌,猶如寵物,甚是可愛。它們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園林,見證著歲月的流轉。</p> <p class="ql-block">天一池旁的“九獅一象”非常著名,被譽為古代私家花園園林的經典之作,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九獅一象”由福祿壽等吉祥元素構成,其獨特之處在于從不同角度觀賞,會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形態,給人以無盡的遐想空間。</p> <p class="ql-block">東園園林景點布局合理、錯落有致,達到了“雖有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效果,為游客提供了一個休閑和觀賞江南園林景色的絕佳場所。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精致的山水畫卷之中,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德和堂前的天井處,院子的石地板及墻壁都是用麻將牌鑲嵌而成,廳前兩根柱子上寫著對聯“世事沉浮中發白,人情冷暖馬牛風”,以麻將術語“中發白”和“馬牛風”入對,形象地表達了世事的變化和人情的冷暖,寓意深刻且富有韻味,體現了麻將文化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然而,將麻將博物館設在天一閣,我并不贊同。天一閣作為神圣的藏書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混入麻將館顯得不倫不類。據說,德和堂原是麻將發明人陳魚門先生家族的宗祠。如今堂內陳列著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材質的麻將牌,人聲鼎沸,與藏書樓的寧靜形成了鮮明對比,令人感到一絲悲憤。</p> <p class="ql-block">平和堂麻將館里,“三缺一”的場景總是令人心生感慨。</p> <p class="ql-block">天一閣花轎廳位于麻將陳列館旁邊,內存有一頂超級華麗的“寧波花轎”——萬工轎。花轎雕工精湛細膩,上面雕刻著眾多戲曲人物、花鳥魚蟲等吉祥圖案,寓意著新婚夫婦未來生活的美滿幸福。</p> <p class="ql-block">秦氏支祠的建筑藝術融合了木雕、磚雕、石雕、貼金、拷作等多種民間工藝,堪稱寧波民居建筑藝術的集大成之作。</p> <p class="ql-block">祠堂以照壁、臺門、戲臺為中軸線,呈五間兩弄、前后三宸的布局,兩側還設置了配殿和看樓。秦氏支祠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精湛的民間工藝,向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的建筑風貌和藝術魅力,實在令人贊嘆不已。</p> <p class="ql-block">秦氏支祠的戲臺位于整個院落的中間位置,是一座建在臺高約 2 米的長方形木構建筑,整個設計極為精巧。</p> <p class="ql-block">天一閣書畫館為典型江南民居院落布局,由狀元廳、云在樓、畫簾堂、晝錦堂、博雅堂、南軒等六棟單體建筑構成,風格素雅簡樸。</p> <p class="ql-block">從天一閣南門出來,就是寧波月湖景區。月湖是浙東學術中心、文人墨客薈萃之地,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在此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痕。</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庆县|
浦江县|
竹溪县|
明溪县|
时尚|
钦州市|
屯昌县|
噶尔县|
阿图什市|
云霄县|
慈溪市|
原平市|
通化市|
德安县|
丰城市|
大名县|
加查县|
富顺县|
蒙阴县|
开鲁县|
阿城市|
拜城县|
西华县|
共和县|
四子王旗|
清水县|
诏安县|
蕲春县|
聂荣县|
北安市|
新兴县|
鄂温|
潮州市|
兴化市|
双峰县|
翼城县|
揭阳市|
专栏|
邓州市|
吉木乃县|
滕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