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1月11日,中國武術協會印發《關于批準劉偉等128人晉升中國武術段位制高段位的函》,共有106人晉升中國武術八段,22人晉升中國武術九段。</p><p class="ql-block"> 中國武術九段是中國武術段位制中最高段位,代表著武術領域卓越成就和深厚造詣,截止現在全國共批準中國武術九段95名。這些武術家在各自領域都有著杰出的貢獻和深厚的武術功底,他們的成就不僅體現在個人技術精湛上,也體現在對武術文化的傳承發展上。</p><p class="ql-block"> 大同市武術協會名譽主席、專家委員會主任、八法拳市級非物質遺產傳承人武世俊老師成功晉升中國武術九段,也是山西省此次唯一晉升中國武術九段的武術家。至此山西省共有中國武術九段四人分別是楊振鐸(去世1926~2019)、龐林太、張希貴、武世俊。</p> <p class="ql-block"> 武世俊老師是《中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教程》編寫組專家。國家武管中心段位制推廣指導員,全國武術段位制先進工作者,全國百名優秀段位制考評員,河南大學武術學院高級研究員,傳統武術高級教練。北京市陳式太極拳專業委員會顧問。北京市形意拳專業委員會顧問,北京子鳴武術協會高級顧問,山西省武術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常委。《武魂武道》雜志編委,全球武術網絡大賽總指揮。原全國“中華武術展現工程”項目總監,原北京人文大學博士生導師,原山西省大同市陳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窮畢生精力專研武術多拳種的拳理拳法、技擊要求、演練特點不斷加深理解,手法準確,花樣翻新,形成一套獨特的風格特點。尤精“八步金蟬鴛鴦手法”。 </p><p class="ql-block"> 師承李天贊、布學寬、武慶良、賈虎臣、田秀臣、鄧杰、李子鳴、張文廣等人。1950年隨父武慶良學習宋式形意拳及其內功修煉,后又拜布學寬先生學習車式形意拳,為形意拳傳承人。拜賈虎臣、李天贊學“梅花”“八法”“通臂”,1966年拜田秀臣、鄧杰、馮志強學習陳式太極拳,并向李子鳴先生求學八卦掌。</p><p class="ql-block"> 1967年開始正式收徒授藝,主要教授武術散打和武術推手。1978年--1979年,臨時擔任大同市武術隊教練。1978年帶隊赴北京體育學院集訓“查華拳” 和“競賽套路”,張文廣接待。1984年--1986年參加全國“中國傳統武術挖掘整理”工作,主要擔任山西省“八法拳”的挖掘整理,并親自示范錄像。1996年至2006年,擔任全國“中華武術展現工程”項目總監。十年來,整理出全國一百多個拳種,邀請156位老拳師親自講解演示3500多小時的武術教學光盤,為武術的推廣做出了巨大貢獻。2005年應國外相關組織邀請,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與世界拳王們交流武術,2008年應國際散打聯盟邀請,赴韓國首都首爾進行學術交流,以及擔任競賽裁判。</p><p class="ql-block"> 2009年開始參與《中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教程》的編寫工作。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考評員,和全國段位制先進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幾十年來經常參加省、市以及全國武術比賽的組織、編排,裁判和教練工作。</p><p class="ql-block"> 2006至2014年,應聘“北京人文大學”武學院研修生導師,培養出大批武術專業人才 。</p><p class="ql-block"> 2014年開始,組織并參與山西省大同市八法拳的非物質文化申遺工作。并在當地組織和 同門的共同努力下,于2017年申報成功。成為八法拳第三代代表傳人。</p><p class="ql-block"> 2016年8月,國家武術管理中心派遣去西安、漢中等地進行“武術走基層”活動。</p><p class="ql-block"> 撰寫了《八法拳?八法槍》《實戰刀法》《陳式太極拳精編套路實用技擊》《龍形九式健身法》《太極拳實用技擊法》 《精編陳式太極拳拳劍刀》《早期形意拳功法訓練》等武術專著多部,均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 并配以46套教學光盤。在《中華武術》《全球功夫》《武魂》等雜志上刊登武術文章連載 20篇28 期。多次參加由中國武術院組織的論文答辯,并且獲得獎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寿县|
汝南县|
米脂县|
台北市|
和静县|
广平县|
镇巴县|
清原|
阿瓦提县|
盱眙县|
新蔡县|
潮州市|
广河县|
明星|
清苑县|
绥中县|
靖宇县|
平阴县|
六安市|
明光市|
铜山县|
东海县|
科尔|
那曲县|
米林县|
蓬安县|
新丰县|
宁阳县|
萍乡市|
黄山市|
法库县|
阳高县|
西城区|
沾益县|
灵山县|
栾川县|
项城市|
东丰县|
南木林县|
昌邑市|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