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1日,華興社區黨委攜手轄區共建單位浙江電力建設公司共同開展“紅色記憶,共筑黨心”,去余姚陸埠參觀學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袁馬村新四軍的歷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41年,當時日寇侵占浙東地區,中共華中局根據中央指示,派遣潭啟龍、何克希等黨政干部至浙東三北地區,建立了三北游擊司令部,并開辟了浙東抗日根據地。</p><p class="ql-block">1942年7月,三北游擊司令部在袁馬村設立了司令部,政治部和參謀部等重要機構,袁馬村成為新四軍挺進四明山的第一站。這里地理位置隱蔽,四周環山,松竹茂密,是開展對敵工作最理想之地。1943年4月,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攻克梁弄,梁弄成為浙東抗日根據地核心。</p> <p class="ql-block">一、浙東紅色記憶館,位于余姚陸埠袁馬村,入選省文物局2023年浙江省第二批鄉村博物館名單。</p> <p class="ql-block">浙東紅色記憶館,由企業廠房改造而成,總投資950萬元,由陸埠籍鄉賢,著名作家,革命后代張堅軍個人投資新建。據了解,浙東紅色記憶館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展館展廳面積800平方米,營造了可視、可聽、可學的互動沉浸式紅色體檢館。</p> <p class="ql-block">70多年紀的張堅軍他在追憶父親時說:“父親是一名浙東游擊隊員,參加過革命戰爭,他們兄弟姐妹們6人從小就就受到父親紅色教育的熏陶。父親在世時就一直和我們提起,要在陸埠這塊紅色的熱土上建一座關于紅色文化的紀念館來緬懷戰友這是他的心愿,父親離逝前交給我39萬元積蓄,當我懷揣著這沉甸甸的錢時,就在心里下定了一個決心,一定要辦好這件事,了卻父親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浙東紅色記憶館共設三個展廳,五大板塊</p><p class="ql-block">第一展廳:“難忘浙東”主要展示譚啟龍、何克希、張文碧、劉亨云、楊思等浙東區黨委和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負責人在浙東地區抗日戰爭中的功績;</p><p class="ql-block">第二展廳:“浙東革命根據地初創、形成與重興”展示了浙東根據地戰斗歷程;</p><p class="ql-block">第三展廳:“浙東魯迅學院”,展示了抗戰中浙東地區的教育文化建設和抗戰文藝作品等;</p><p class="ql-block">五大板塊:1.紅色記憶展館</p><p class="ql-block"> 2.浙東魯迅學院講堂</p><p class="ql-block"> 3 .浙東鄉賢文獻館(作家書屋)</p><p class="ql-block"> 4.老兵驛站</p><p class="ql-block"> 5.白鶴堂食等五個五同主題的功能力。</p> <p class="ql-block">張文碧、顧德歡、喬石、張勁夫、葉飛、薛駒等領導同志對浙東地區題詞</p> <p class="ql-block">浙東魯迅講學堂</p> <p class="ql-block">老兵記憶庫</p> <p class="ql-block">分組學習討論中</p> <p class="ql-block">四支部黨員參觀學習浙東紅色記憶館在交流中……</p> <p class="ql-block">據了解,張堅軍是陸埠鎮南雷村人,他是一名退伍軍人,軍人出身的他總是以軍人的豪邁和堅毅走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橫馳騁文壇40多年間,榮獲許多優秀作品,雖然在退休前張堅軍長期在外工作生活,但是他始終心系家鄉,難忘家鄉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關注著家鄉的發展和變化,幾年前,他還捐資參與陸埠鎮鐘山紅色主題公園建設。</p> <p class="ql-block">在翻新新四軍司令部舊址</p> <p class="ql-block">如今,袁馬村的革命舊址和歷史遺跡仍然保存完好,成為重要的紅色旅游參觀學習景點,村里的文化禮堂和鄉風館等設施不僅展示了袁馬村的歷史文化,還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帶動了鄉村發展。</p> <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胡素勁、錢娜、沈秀珍、汪妺波、蘆雅蓮等黨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明县|
天水市|
榆林市|
新沂市|
中方县|
玛沁县|
民乐县|
靖江市|
磐安县|
湖北省|
惠东县|
怀集县|
冕宁县|
远安县|
广饶县|
涟源市|
宁德市|
丹东市|
海伦市|
大庆市|
稷山县|
柏乡县|
页游|
阿瓦提县|
斗六市|
周至县|
慈利县|
章丘市|
萍乡市|
井陉县|
观塘区|
桃园市|
泸水县|
东平县|
建昌县|
保德县|
合川市|
呼伦贝尔市|
衡阳县|
成安县|
保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