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錦雞舞主要流行傳播于貴州省黔東南州周邊地區,世界上最古老民族、唯一世界性少數民族苗族中短裙苗族同胞群體間的蘆笙傳統舞蹈。</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苗族蘆笙舞(錦雞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2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傳貴州省黔東南州苗族的祖先們曾經在在遭受嚴重困難的生死攸關時刻,是錦雞給苗族新民送來了喜獲豐收的小米種,讓苗族才得以度過饑荒獲得重生。</p><p class="ql-block">為感謝錦雞再生之德的救命大恩,錦雞就成為貴州省黔東南州苗族同胞的圖騰。</p><p class="ql-block">穿著婀娜多姿的苗家婦女,她們的頭飾銀冠與彩條長裙,都有圖騰的象征符號。</p><p class="ql-block">生活在貴州省黔東南州的短裙苗族同胞,一直保持著跳錦雞舞的傳統。</p><p class="ql-block">只要舉行盛大的節日,就會跳起錦雞舞來緬懷先祖、感恩錦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跳錦雞舞的時候,男性在前面吹蘆笙,女性則沿逆時針方向跳舞,從三、四、五、七拍不等的動作來跳,腳與上肢的動作自然擺動,腰、膝關節的扭動作為基本特征,腳按節奏變換姿勢,手垂直于左、右側裙子,裙子尾部運動的步伐,按蘆笙曲調和舞步的變化而翩翩漫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阳县|
红桥区|
舒兰市|
西乌|
万安县|
九龙城区|
乌鲁木齐市|
陆川县|
北流市|
阿克苏市|
南昌县|
石阡县|
龙泉市|
桂东县|
玛沁县|
山丹县|
科技|
辽阳县|
佛山市|
富宁县|
井研县|
成都市|
那曲县|
江达县|
衡阳市|
通山县|
南京市|
东丰县|
察雅县|
木里|
盐边县|
天峻县|
会同县|
新和县|
石狮市|
万宁市|
鲜城|
东乌珠穆沁旗|
屏南县|
广东省|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