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錦溪集。文行要覽》之佚,是慶陽麻氏文化的一大損失</p><p class="ql-block"> 在馬文莊公所寫的《封監察御史麻公墓志銘》中有“先生晚年益沖澹粹夷隨其所在化導之功居多焉所著有錦溪集文行要覽藏于家”之語,遺憾的是直公的這本書沒有流傳下來。乃是我慶陽麻氏文化的一大損失。</p><p class="ql-block">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 們先看看文行的釋義:文行在古義中主要指文章與德行。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中,孔子教育學生時提到的四個方面之一,即“文、行、忠、信”。文指的是文獻知識,行則是行為規范。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自是潮之士,皆篤於文行。”明劉基《深居精舍記》:“上人名允若,字季衡,以文行聞於時賢?!睆纳厢屃x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古代,文人學者非常重視文行并重,認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還要有良好的品行,這種觀念體現了古代教育對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視,強調內在修養與外在行為的統一。</p><p class="ql-block"> 在《封監察御史麻公墓志銘》中,作者馬自強(謚號文莊)說了直公是在晚年寫了《錦溪集.文行要覽》一書,鑒于當時印刷的成本很高,所以書藏于家,沒有印刷在外流傳,以致后來的失佚。正是直公重視了知識與人品同樣重要的教育,這才有到永吉公和僖公時期事業的輝煌與鼎盛,且影響綿延流長。</p><p class="ql-block"> 從直公的生平來看,他不但有淵博的知識,更有著良好品德,在直公八歲時,就開始讀《大學》,有族人他故煩言允所求處分,直公在側且語出反問之句“大學一家讓一國興,讓豈是耶?”在場人驚異奇之。我查直公這句話出在《大學》第十章,原文是: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譯文:一家仁愛,一國也會興起仁愛;一家禮讓,一國也會興起禮讓;一人貪婪,一國就會犯上作亂。直公在后來的求學和教學生涯中,更是把“忍、讓”做到了極致,詮釋了做人的根本,也就是高在忍、貴在讓、心在善。忍不是傻,是容也是度;讓不是弱,是品也是德;與人為善,不是笨,是根也是本。這些良好的品德在直公在遼州做訓導和在襄垣做教諭時都有具體的事例可以詮釋。馬自強公在《封監察御史麻公墓志銘》中應用直公的一句“<b>忍能敵災,讓可以化暴也</b>”這句名言,我想當為我慶陽麻氏處世之警言絕句,行為之規范。</p><p class="ql-block"> 一本《錦溪集.文行要覽》根據題目所透露之信息,它是知識和德行的匯聚,所謂“要覽”,也就是基本內容、狀況的扼要介紹。它是直公一生身體厲行的總結,做人的根本,是我慶陽麻氏家族之文化瑰寶,遺憾的是原文沒有流傳下來,若可在現,則定會與朱子家訓、諸葛亮的《誡子書》《曾國藩家書》等齊名。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17 日 于西安</p> <p class="ql-block">明朝時的慶陽城</p> <p class="ql-block">慶陽本是先王地。華國鋒為周祖陵公園題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原县|
巴青县|
兴山县|
郯城县|
伊宁县|
民县|
筠连县|
元江|
朝阳县|
江山市|
来凤县|
万山特区|
惠东县|
盈江县|
凉山|
和龙市|
西林县|
丘北县|
宜都市|
东安县|
祁东县|
新干县|
闸北区|
长治县|
明星|
舟曲县|
瑞丽市|
日照市|
沭阳县|
磴口县|
宽城|
邛崃市|
莱芜市|
台北市|
错那县|
宿迁市|
绥德县|
四会市|
清苑县|
黄平县|
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