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獻給在 1938年達爾弗拉姆大罷工<div>(Dalfram Strike of 1938 ) </div> 86年前為防御日本侵略,保衛臥龍崗鋼鐵廠而建立的防御矩陣(印象一) 防御矩陣(印象二) 防御矩陣(印象三) <h1><b>勝利紀念碑銘文(全文)</b></h1><div><br></div><div>勝利 (Triumph)<br><br>謹獻給在 1938年達爾弗拉姆大罷工(Dalfram Strike of 1938 ) 中團結一致的勞動者和與之同舟共濟的民眾。<br><br>1938年11月15日,“達爾弗拉姆”號貨輪在肯布拉港口4號碼頭(No4 Jetty Port Kembla)靠岸,準備將載貨清單上的8000噸生鐵裝船運送至新加坡。“達爾弗拉姆”號的船員從澳大利亞碼頭工人聯合會(WWF)分會秘書泰德·羅奇(Ted Roach)處了解到,這批生鐵將被運往日本神戶鋼鐵廠。隨后,“達爾弗拉姆”號負責裝運貨物的碼頭工人拒絕工作,并從船上離開。<br><br>1931年,日本挑起局部侵華戰爭,占領了中國東北廣大地區。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并在當年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肯布拉港口180個碼頭工人意識到,這批生鐵將用于制造子彈、炸彈,用來屠殺中國人民,也將用于傷害澳大利亞人民,于是經投票一致決定將堅持正義,拒絕為“達爾弗拉姆”號貨輪裝載運往日本的生鐵。這一決定違反了時任萊昂斯聯邦政府同日本簽署的30萬噸生鐵的供貨協議,聯邦政府因此下令要求“達爾弗拉姆”號裝貨工作繼續進行。碼頭工人拒絕執行該命令,并演變成前所未有的勞資沖突,即達爾弗拉姆事件。該事件體現出工人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支持海外受侵略人民的政治立場。<br><br>達爾弗拉姆事件持續了72天(1938年11月15日至1939年1月21日),導致必和必拓鋼鐵廠倒閉,數千鋼鐵工人失業,無數家庭在圣誕節期間陷入貧困。當地民眾隨即為罷工工人提供了大力支持和物資捐助。有關民眾和本地其他工會組織在碼頭建立了一支糾察隊維持治安。某婦女委員會、華人團體為罷工工人組織食品捐贈,伊拉瓦拉地區的農民捕捉大量兔子、鴿子等動物并捐贈給工人。澳總督艾薩克·艾薩克斯爵士(Sir Isaac Isaacs )對碼頭工人進行聲援。其他一些國家民眾、工會組織也紛紛表態支持工人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立場。對此,聯邦政府批評碼頭工人聯合會企圖操縱澳外交政策,并通過頒布《運輸工人法案》的方式,鼓勵其他地區的工人為“達爾弗拉姆”號裝貨。但聯邦政府最終僅發出一張許可證,該許可證后來在臥龍崗市政廳階梯上被當眾銷毀。<br><br>1939年1月21日,罷工事件得到解決,肯布拉港口碼頭“在抗議聲中”完成了“達爾弗拉姆”號8000噸生鐵的裝載工作,同時表示從此不會為日本再次裝運生鐵。同月24日,聯邦政府代表向澳碼頭工人聯合會全國書記吉姆·希利(Jim Healy)正式通知,稱此后聯邦政府將不再向日本出口生鐵。同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達爾弗拉姆”號于1943年被魚雷擊沉。<br><br>在達爾弗拉姆事件中,肯布拉港口碼頭工人及其支持者體現了澳民眾反對軍事侵略、爭取和平的立場,并在中澳人民之間建立了永恒的友誼。最重要的是,這生動體現了中國成語“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精神內涵。本紀念碑旨在向中澳人民團結互助的歷史致敬,更為宣告和平與人文精神的勝利。<br>—————</div><div><br>勝利紀念碑于 2018 年 11 月 15 日正式啟用,由新南威爾士州政府與澳大利亞海事工會聯合資助。該項目還得到了新南威爾士州港口、新南威爾士州港務局、澳大利亞江蘇社區協會和南海岸勞工委員會的贊助和支持。<br><br>藝術家:<br>祖天麗<br><br>承建:<br>Govinda Webster<br>(戈文達·韋伯斯特)<br>Pink Cactus<br>(平克·考克特斯)</div><div><br></div><div><br></div><div>—————</div><div>大 荒攝影報道</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平县|
贵溪市|
淳化县|
黄石市|
宣汉县|
青海省|
张家川|
额敏县|
宜丰县|
潢川县|
平乐县|
福安市|
高邮市|
监利县|
高唐县|
乌拉特后旗|
界首市|
林甸县|
新巴尔虎右旗|
疏勒县|
平山县|
梁平县|
青河县|
宁夏|
德化县|
阿坝|
轮台县|
凤山市|
太仆寺旗|
襄樊市|
哈尔滨市|
灵川县|
张家港市|
革吉县|
慈利县|
衡阳市|
维西|
城口县|
册亨县|
壶关县|
清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