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住的村叫篁村,與著名的篁嶺村只有一字之差,兩村相距也不算遠,直線距離不過30多公里,但是與篁嶺村人頭攢動無處發呆相比,篁村干干凈凈清清爽爽適合發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篁村隸屬江西上饒市婺源縣著名的寫生之鄉沱川,婺源的建筑是白墻黑瓦的徽派風格,我們逛黃山腳下古村落的時候,對經典的黑白老宅就很感興趣,這次能住進老宅,這種體驗難得一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篁村被稱為文房四寶村,是因為村后有座小小的筆架山,村里有棵紅豆杉從祠堂看過去剛好搭在筆架之中,筆架山旁邊建有一灣池塘,形同硯臺,池塘旁邊一片開闊的田地猶如展開的紙,文房四寶就此形成,據說村民祖先最初立村就是按此規劃的,立村之后中舉做官光宗耀祖確實不負文房四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入村的路口旁邊,有一座改造過的房子,是村里一個非遺雕刻繼承人的工作室,工作室在一樓,二樓落地玻璃大窗很文藝的擺著樂器還有咖啡室和茶室,整個建筑的文藝氣息好比村姑鬢邊的白茶花,喜聞樂見,溫婉動人。我們也附庸風雅的擺拍了幾張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村口進入是一條叫做篁溪的小河,我們就沿著河邊石板路慢行,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小巧的大夫橋,長不過十幾米,寬不過五米,始建于宋代,大夫橋原本有兩座,另一座已不見蹤影,當年是為了紀念兩位考取進士的先賢而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來溪水古橋石板路是絕佳的畫面,怎奈橋上方架設了現代高速路橋,那就古今路橋合個影吧,互相問候,各自安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到來的這幾天都有小雨,石板路被沖刷的亮堂堂,更顯清新,人行路上,壓力為零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竹林護佑,云霧繞村,這不就是人們喜歡并且尋求的人間桃源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繼續往前走,有一棵千年羅漢松,據說這是當年因戰亂被迫南遷的先祖栽下的,倒插而栽,誓言此樹存活即就地而居,一語成讖,不僅存活,且活千年,依然茂盛,預言它將與子民們一起生生不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過村子的兩條短巷,到了村子的最高點觀景臺,俯瞰全村田野,雨中山水田園,可以說是人們心念念的田園牧歌和詩情畫意,其實,這些感受都來自短暫的新鮮的接觸,如果真正的深入其中體驗生活,感受可能就有所改變了。當然,不是變得不詩意了,而是會思考得更深入,甚至思考到生命的程度,所以,現在更有意義的旅行是體驗。有點扯遠了,還是回到村里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村有一百多戶人家,大多都是老年人留守,年輕人出門謀遠方已是當今鄉村的常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觀景臺上可以看到祠堂,南方村落大多是“血緣 共同 體”,篁村以“余”姓為主,宗祠必不可少。北方是沒有宗祠的,各自過日子,靠山就是廟宇 佛堂和官 府。南方不同,靠山更實際,所以在江西差不多村村都有一個高大雄偉的宗祠,這是村落歷史和宗族主體感的體現。宗祠要修得高大莊嚴且相對寬敞,沒有宗祠的村落大概不存在吧,沒有宗祠就像沒有了血緣 共同 體的臉面,定會被其他村落瞧不起。就算三公里外的理坑也有個祠堂。理坑也是村,但不能叫村,叫村的村子都是大戶人家,叫坑的村子都是雇農聚居地,但是,理坑也有自己的祠堂。可見宗祠在具體事務和情感依賴上的意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是半鄉居這棟房屋的主人的名字,現任半鄉居民宿房主人余紅雨的父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半鄉居全稱叫“半鄉居-譽流惇史”,惇與墩同音,也是墩厚之意,這個名字是因為正堂有這樣一個牌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進門就是一幅主人雅正的《半半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下五圖均為正廳所見,廳不大,方正古樸,門窗雕花細致,物件都屬年代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就是那塊象征身份清譽的牌匾,很有鞭策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正堂對聯右側的小門進去,左邊是二廳和兩個房間,右邊是廚房和餐廳,從廚房右邊的小門再進去,是通往二樓的樓梯。主人從未讓我們在餐廳吃飯,三餐都在正堂的八仙桌上,這是把我們作為尊貴的上賓了,非常感謝!感謝主人!感謝半鄉居的谷東江江小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到二樓首先是一個大廳,一個超長的桌子上擺著茶具鮮花水果點心,是主客們主要的活動場地,品茶閑聊,怡心怡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主人說茶桌后面的整面墻是元代的遺留,借墻護墻修繕建造,算下來整棟房子至今已有498年歷史,五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余家人吃飯喝茶走動落座,生活氣息一點點的渲染在每一面烏黑又不乏光澤的木板和地磚上,日深月久的煙火氣可觀可感可觸可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里是主人的書房,書房里面的房間是客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往里走又是一個小廳,靠里面的兩個門對門的房間,一個是主人的臥房,另一個是最大最尊貴的客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次來婺源,我自我定義不算旅游,旅游是消費式生活方式,多多少少屬于物質上做了加法,這是物質匱乏年代人們獲取幸福的主要方式,社會發展到現在,獲取幸福的方式是在物質上做減法,在體驗上做加法。但我們的體驗時間實在太短暫了,去掉往返路,僅僅兩天三晚,蜻蜓點水式的體驗,不過也讓我有所思考了,這就行了,有個開頭就會有慣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半鄉居的男主人又帥又酷,我們都叫他最帥的農夫,農夫的故事里沒有蛇,只有意思。一頂爵士涼帽,一雙薄底布鞋,永遠是白衣牛仔褲。農夫有五年駐港部隊的服役經歷,轉業后與女主人奇妙相識,并共同創辦了民宿。關于他們的故事,留給以后找機會多了解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農夫帶著他的小狗走在前面,帶領我們去古驛道徒步。小狗叫小熊,八歲了,行動敏捷,總是跑在最前面,是我們的先鋒隊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雨中的山間有龍在吞云吐霧,仙氣飄飄悠悠蕩蕩,云霧有濃有淡,濃厚處是潔凈的白,深色的山林立刻有了裝飾,半透明的淡云后面隱隱可以看到山基,云繼續變化,山峰就顯得非常天真和不經意,帶有一點兒童畫或者水墨的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途中路過半鄉居的農場,稻子已經收割,稻草堆積了幾個草垛,有點文藝也有點童趣,除了大面積的田地,還有游樂場,可以篝火可以走臺可以任意發揮室外項目。半鄉居主營方式是購買谷東式,老鄭江江小雅都是備受尊重的谷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繼續走一段路,看到了金剛嶺的路牌,我們就是要從金剛村沿著古驛道爬升到金剛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剛村里有幾棵千年古樹,紅豆杉居多,其中一棵樹王是公樹,周邊母樹妻妾成群。農夫在樹下給我們拍照做參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農夫非常有心的給我們摘了幾支結著果子的紅豆杉品嘗,酸酸甜甜蠻好吃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里有各種野果子,這是野生草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剛嶺爬升大約四百多米,我們到達了腰亭,這里距線路終點還有平緩的一段,但我們打算下山了,小熊在前面很不理解的看著我們。只因為這時山里有些暗黑了,且古老的石板路又傾斜又濕滑,擔心下山會慢,需要的時間會多,所以放棄終點而折返。沒想到的是,下山居然看到了難得一見的美景,也算有舍有得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抬頭一看,遠山被夕陽籠罩,近處卻依然云霧不散,明暗相戀,卻又涇渭分明,頗有日照金山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到山來,有說有笑回到了半鄉居農場處,偶然回頭一看,皆為震驚。夕照晚霞,色彩鮮艷,黑山白水彩霞,明亮黑暗交替,且瞬息萬變,不過幾分鐘已不得記錄,美好的景象不可多得才是真的美,隨意都能看到的常常喚不起心靈的震動,此時此地,我在心里默默感謝,感謝自然的饋贈!感謝上天的美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即將入夜的篁村靜水流深般的淡然安靜,看著我們在晚霞中沸騰,等著我們回村安睡,不言不語又盡是言語。我想,這種體驗式的生活方式真的可以任意疊加。</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蓬莱市|
札达县|
钦州市|
平邑县|
盐源县|
海兴县|
衢州市|
宝鸡市|
梅河口市|
永顺县|
富平县|
遵化市|
赣州市|
安陆市|
连平县|
上思县|
麻江县|
昭通市|
商洛市|
清苑县|
阳原县|
北安市|
左权县|
河津市|
新宾|
古浪县|
罗甸县|
凤凰县|
郓城县|
阜宁县|
翁牛特旗|
应用必备|
育儿|
陇西县|
武隆县|
平顶山市|
杨浦区|
迁西县|
凤冈县|
偃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