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用五天時間快閃了「清涼貴州」后,又正巧遇上一年一度短暫的貴州韭菜坪花季,于是繼續(xù)前往阿西里西大草原,去感受名揚四方的天上花海-韭菜坪。</p> <p class="ql-block"> 貴州阿西里西大草原,是一個典型的高原草甸區(qū),平均海拔2300米,這片草原上生活著藏族、彝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這里有著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清澈的溪流和撒歡的牛羊,是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靜謐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住宿在韭菜坪山腳下,近處有一地高山草甸-郎蕨坪,稱得上是阿西里西的一處秘境,這里高原草甸和喀斯特地貌山巒親密相連,人口稀少,幾乎沒有外來游人打擾,牧家牛羊在綠草如茵的草原上悠閑地吃草,構(gòu)成了一幅寧靜的田園畫卷 。</p> <p class="ql-block"> 如果說韭菜坪的花兒開的熱烈,那郎蕨坪的寧靜,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回憶。站在山頂,仿佛能與云朵親密接觸,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和遼闊。</p> <p class="ql-block"> 這里還留有遺存廢棄的小火車鐵軌,很難想像它以前是完工了的還是半途而棄的,火車是否曾經(jīng)運行過?又駛向何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阿西里西.韭菜坪位于貴州省西北部赫章縣興發(fā)苗族彝族回族鄉(xiāng)境內(nèi),主峰海拔2777米,山坡上長滿韭菜,此韭菜不能食用,約60cm高,韭菜花為紫色 , 每年8下旬至9月上旬,萬畝野生韭菜花相繼盛開,隨風舞動,成了淺紫色的海洋,與山峰、藍天和白云構(gòu)成貴州屋脊上一幅獨特而又美麗的畫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住宿在韭菜坪山腳下,早起就可以搭乘5:30第一班索道上山,可惜天氣不太給力,沒有理想中的日出景象,但每一個晨曦都是嶄新的,獨一無二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貴州六盤水六枝區(qū)梭戛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中國第一座生態(tài)博物館,旨在通過整體保護村落、建筑格局、生產(chǎn)生活等傳統(tǒng)文化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xiàn)對當?shù)匚幕膭討B(tài)、實地保護。這種保護方式不僅展示了苗族的歷史和文化,還為其他地區(qū)的文化保護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p><p class="ql-block"> 箐苗又叫長角苗,是苗族的一個分支,大約有4千多人,住在梭戛高山上的12個寨子里,這些寨子依山而建,土墻茅房,原始質(zhì)樸。<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里地勢險峻,交通不便,</span>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前一直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箐苗盛裝,寨門口小小歡迎儀式頗具儀式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楊二妹, 梭戛苗族彝族回族鄉(xiāng)高興村人。六盤水市少數(shù)民族挑花工藝大師,六盤水市首屆十佳民間藝人,全國119消防先進個人﹣長角苗消防公益使者。</p><p class="ql-block"> 楊二妹還是箐苗民族文化傳承人,通過自己的雙手,做好民族服飾的深加工產(chǎn)業(yè),帶動鄉(xiāng)親們發(fā)展致富。</p> <p class="ql-block"> 長角苗原始古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風民俗保持完整,婦女紡紗織布,畫蠟刺繡,完全手工縫制美麗的衣裙。他們生活在極端貧困條件下,堪稱人類工業(yè)化前生活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把祖先的頭發(fā)戴在頭上的苗族 </p><p class="ql-block"> 中國有55個少數(shù)民族,每個少數(shù)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比如長角苗的風俗就很奇葩。</p><p class="ql-block"> 長角苗正式叫法是“箐苗”,是梭戛苗族的他稱,因這一苗族支系的婦女用一支木制長角以及亡故祖先的頭發(fā)伴之以黑麻毛線束成發(fā)簪,裝束極為奇特,形似長角,故得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楊二妹演示了箐苗盤發(fā)簪全過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視頻)</p> <p class="ql-block"> 改開前及進入市場經(jīng)濟之前,梭嘎鄉(xiāng)因極度缺乏良好的種植土地,只能在山地旮旯間種植適合生長的玉米和土豆,且梭嘎鄉(xiāng)與外界幾無聯(lián)系和經(jīng)濟交往,也就是說箐苗世代是以玉米和土豆為糧食謀生的,聽來不僅讓人唏噓?,F(xiàn)在已今非昔比,梭嘎鄉(xiāng)已融入了全國農(nóng)村奔小康的行列,以生態(tài)博物館的形式向外展示著箐苗人的生活現(xiàn)狀。</p> <p class="ql-block"> 箐苗女裝彩色服飾保存著許多古老的文化風俗信息,其核心和靈魂是婦女們的紡紗織布、蠟染、挑花刺繡藝術(shù),特別是原始古樸的彩色蠟染藝術(shù),一直保留至今不變,成為箐苗文化藝術(shù)中的瑰寶。這些藝術(shù)變成了服飾上極其豐富的圖案、線條和種種表意、象征的符號,構(gòu)成了箐苗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本民族的長者可以從服飾蠟染刺繡圖案及變化多姿的紋樣中解讀出每一種圖案的含義及每一根線條所象征的內(nèi)容,從中讀出民族歷史上的戰(zhàn)爭與生產(chǎn)、崇拜與禁忌,乃至民族遷徙過程、重大事件、神話傳說等等,可以說箐苗彩色服飾上的蠟染刺繡是一種隱喻性的民族文字和民族的史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龍屯堡</p><p class="ql-block"> 天龍屯堡古鎮(zhèn)位于貴州省西部安順市平壩區(qū),喀斯特地貌大山深處,有天臺山、龍眼山兩山脈,距貴陽市72公里。這里地處西進云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順元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名“飯籠驛”。明初時,朱元璋調(diào)北鎮(zhèn)南,在這里大量屯兵,兵來自江浙皖漢族,本世紀初被當?shù)厝迨扛拿麨椤疤忑埻捅ぁ薄?lt;/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天龍屯堡里,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其中沈萬三故居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座,沈萬三這位帶有傳奇色彩的江南首富,最后的歸宿就在天龍屯堡,沈萬三在這里居住了三年,幾百年過去了,故居內(nèi)的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屋檐、桌椅、灶臺、飯桌上的雕刻飾紋,都充滿了江南風情。走進這里,仿佛能感受到沈萬三家族的輝煌與傳奇。</p> <p class="ql-block"> 屯堡婦女忠實守護著屯堡文化,一身傳統(tǒng)的“鳳陽漢裝”一穿就是600多年,展現(xiàn)出大明朝江南女子的獨有風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風趣幽默的酒吧店招</p> <p class="ql-block"> 營業(yè)時間 ??????</p><p class="ql-block"> 正常開門 8: 00</p><p class="ql-block"> 睡過頭了 10: 00</p><p class="ql-block"> 地頭去了 不開門</p><p class="ql-block"> 泡妞去了 不開門</p><p class="ql-block"> 正常打烊 22: 00</p><p class="ql-block"> 姑娘太多 23: 00</p><p class="ql-block"> 有 美 女 不打烊</p><p class="ql-block"> 全是爺們 提前打烊</p> <p class="ql-block"> 天龍屯堡的由來 </p><p class="ql-block"> 公元十四世紀中葉,朱元璋力逐群雄,一統(tǒng)中原,建立了明王朝。此時,元順帝雖敗,可是在西南邊陲的云南還有一位元朝梁王仍在負隅頑抗,他自恃天高皇帝遠,明朝大軍鞭長莫及,數(shù)度殺害了朱元璋派來的使臣。朱元璋為鞏固政權(quán),統(tǒng)一國家,下定決心用武力解決。明洪武14年,朱元璋欽令穎川侯傅友德將軍率30萬大軍進行征南,一舉剿滅梁王,平定了西南邊陲,屯堡人的祖先就是當年南征的將士及家眷等。戰(zhàn)事平息后,為了“永固江山”,朱元璋采取了“屯田戍邊”政策,將這些軍士及其眷屬留駐貴州,屯戍于此,至今已六百余年。他們在黔中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生息繁衍,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文明,其后裔被稱為“屯堡人”,至今仍傳承著明朝時期江淮一帶的漢族文明,延續(xù)著明朝的軍旅屯戌文化,形成了今天的“屯堡文化”。</p> <p class="ql-block"> 天龍學堂建于1907年,清末武舉陳日瞻所創(chuàng)辦。陳日瞻雖系武人,但并不因武荒文,他在主持學校期間為家鄉(xiāng)培養(yǎng)大量的有識之士,天龍學堂讓屯堡人引以為驕傲,也是屯堡人崇文尚武,重視教育的最好的佐證。</p> <p class="ql-block">屯堡地戲 </p><p class="ql-block"> 屯堡人定居黔土后,雖說有黔中地平土肥的天然優(yōu)勢,有明王朝對屯田戍邊的優(yōu)惠條件,但“草創(chuàng)開辟之后,人民習于安逸,積之既久,武事漸廢,太平豈能長保?識者憂之,于是乃有跳神戲之舉,借以演習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農(nóng)之深意。來自江南的屯堡人將源于江南農(nóng)村的“儺舞"和“嗔拳”假面戲,借黔中相對封閉的態(tài)勢,借屯堡人懷鄉(xiāng)戀土的心理情愫,以及演武增威、神靈護佑的需要,在安順這一塊領(lǐng)地扎下了根,年復一年傳承至今。</p> <p class="ql-block"> 屯堡文化自成一格,它是相對封閉的明代文化遺存。屯堡人在語言、服飾、建設(shè)、宗教信仰等方面,保留著、固守著六百年前的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END</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什邡市|
法库县|
栖霞市|
克东县|
连城县|
淳化县|
那曲县|
调兵山市|
星座|
绍兴县|
洛川县|
二连浩特市|
介休市|
来凤县|
江油市|
收藏|
通河县|
上饶县|
社旗县|
水富县|
芮城县|
乌拉特前旗|
田阳县|
绵竹市|
慈利县|
湘阴县|
湖口县|
芜湖县|
芜湖市|
鹿泉市|
巴彦淖尔市|
峡江县|
隆尧县|
云南省|
云阳县|
南丹县|
延吉市|
社旗县|
塔河县|
平顺县|
黄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