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浯溪村,位于江西省撫州市東鄉(xiāng)區(qū)黎溪鎮(zhèn)附近,離鎮(zhèn)政府1.5公里。宋慶元元年(1195年),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第四世孫黃志先自上池瑤田徒居于此,成為浯溪始遷祖,距今800多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村中現(xiàn)有保存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59幢,其中明代31幢,清代28幢。</span></p><p class="ql-block"> 浯溪村因村前一港,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后青山,青蒼翠綠,故村名浯溪。明清時期,由于封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繁榮,王志先后裔王誥、王汝為、王常、王顯、王昌、王統(tǒng)、王盛和王廷垣等官宦商賈,在外由儒而商、由商而官、官商結(jié)合,積累了大量的資金財富,為光宗耀祖,紛紛在家鄉(xiāng)購田置屋、修橋鋪路,形成了浯溪村建設(shè)的數(shù)次高潮。1958年冬,東鄉(xiāng)興建幸福水庫,庫內(nèi)坂上村34戶于姓居民移至該村,與王姓合居,所以,現(xiàn)村中有王、于兩個主姓,其中王姓約占2/3,于姓約占1/3。</p><p class="ql-block"> 浯溪村呈長棱形,中間寬,兩頭窄,東高西低,面臨浯溪河,房屋倚山而建,坐北朝南。錯落有致,疏密相間,布局合理。</p> <p class="ql-block"> 浯溪村為中國傳統(tǒng)村落。</p> <p class="ql-block"> 從村名口一入村,路邊便可見一座氣勢非凡的貞孝牌坊,它建于清道光年間,坐東南朝西北,麻石砌成,四柱三間五樓式,坊高7.1米,面闊7.9米,下有夾桿石,各間都有雀替,承擔支撐額枋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貞孝牌坊浮雕分五層:第一層是“雙龍戲珠”鏤空雕刻;第二層是上面陰刻“旌表儒士王士柏未婚之妻李氏坊”;第三層雕有花瓶、人物、動物,有麒麟、大象,風景有青松、翠竹等;第四層是筆力遒勁的顏體、上面陰刻。“貞孝”二字,右側(cè)刻有“道光二十五年春月吉日”,左邊刻有“儒學教諭、儒學訓導、東鄉(xiāng)縣知縣、撫州府知府、布政使司布政使、提督全省學政、江西巡撫部院、兩江總督部提請”, 兩旁各有一文臣武將立雕,上面是整齊排列的荷花紋;第五層正中間是“圣旨”,圣旨有兩對龍鳳護衛(wèi)。龍鳳圖案的兩側(cè)是四環(huán)四棱的花窗,兩邊各有一只昂首“仙鶴”,上面是整齊排列的菊花飾邊。兩邊兩間由兩根高3.3米,方0.4米的石柱與主柱相互支撐而成;側(cè)間內(nèi)高2.2米、寬1.5米,浮雕分四層:第一層是花卉、人物場景鏤空雕刻圖案;第二層為菱形窗格;第三層為彩帶花卉、人物場景圖案;第四層為長方形窗格,兩邊各有一只昂首仙鶴圖案。整個牌坊鏤空浮雕工藝精細、形態(tài)逼真、面積之大、立體效果之強,巧奪天工。</p> <p class="ql-block"> 此牌坊規(guī)格還較高,為恩榮牌坊,為旌表王士柏未婚之妻李素芳的貞孝牌坊,保存完好,在全區(qū)乃至撫州市都較為罕見。</p> <p class="ql-block"> 這幅雕刻應(yīng)該是反映李氏照顧婆婆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 我們來時發(fā)現(xiàn)游客甚少,也許是缺乏宣傳打造,也許是有其他多種原因,感覺非常冷靜,農(nóng)村人現(xiàn)在也是越來越少,游客停車場也只見一臺小車。</p> <p class="ql-block"> 我們繼續(xù)由南往北走幾十米,穿過題額為“南垣萃秀”的南門樓,算是正式入村了。“南垣萃秀”門樓建于明末(1625年),距今有399年歷史。門樓有落款“乾隆癸丑年孟冬月重建”。</p> <p class="ql-block"> 從“南垣萃秀”開始,便踏上450米長的“狀元道”,直到題額“科甲里”的北門樓,“狀元道”是為迎接王廷垣回村而建。王廷垣系王安石弟王安國第十九世裔孫,是明神宗皇帝最喜愛的兒子的老師,于明熹宗天啟五年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編修。 王廷垣的輝煌在族人心目中便是“狀元”,于是,當?shù)貙W子和地方官員及王廷恒家族共同倡議在村中修建一條寬0.9米,似“鐵軌”狀的窄路,王家族人稱其為“狀元道”,以期待浯溪王氏家族后人高中狀元。道的兩旁用條石砌界,中間鋪上石板或卵石,穿村而過,通達南北。相傳,只有狀元才能走在路中間,其他人只能走路的兩側(cè),狀元道且與村里的條條巷道相連。</p> <p class="ql-block"> 嘯月軒里的“繡花樓”與“貞孝牌坊”是一個生動、真實、凄美的戲本。牌坊女主人叫李素芳,家住現(xiàn)金溪縣合市鎮(zhèn)斛塘村,與浯溪村相距不足10公里,其父名叫李棠奏,是一位監(jiān)生,李素芳到婚嫁年齡,父母做主,與浯溪村才子、官宦子弟王士柏定親,定親后,王士柏進京趕考,喜中進士,被欽點為兩廣糧道按察史,因急頂缺位,王士柏被封官后即啟道上任,不料途中感染傷寒,未及時就醫(yī),客死異鄉(xiāng)。聞此噩耗,18歲的李素芳毅然素服出嫁到王家,住在王家大宅名為“嘯月軒”的繡花樓上,孤燈作伴,獨守韶華,一邊繡花,一邊孝順婆婆,在繡花樓上生活了54年,一直到72歲終老。她用堅守見證對長輩的孝敬,對愛情的忠貞。李氏忠貞不二,堅守孝道的故事經(jīng)層層上報,被道光皇帝閱審,當即發(fā)圣旨筑貞孝牌坊,旌表繡花樓女李氏素芳的忠貞孝道。后人也曾將它的紀實改編成戲劇《繡花樓》廣泛展演。這種事如果出現(xiàn)在當今,還會有李素芳第二嗎?感恩這個偉大時代吧!</p> <p class="ql-block"> 浯溪村的古宅在建設(shè)上,墻基近一米多高,用的都是大麻石,嚴絲合逢,起到牢固、防濕防潮作用;其上再砌青磚;窗戶用石板鏤空雕刻成花窗。</p> <p class="ql-block"> 村中巷道曲徑通幽,寬度兩米不到,依地勢在路側(cè)設(shè)排水溝,排水通暢,這也是古人選址為什么要依山傍水的一方面原因。地面用青石板和卵石鋪砌,大小巷相互連通,小巷兩邊是高聳的院墻,王廷垣官廳也在小巷中。</p> <p class="ql-block"> 王廷垣官廳,世稱“官吏府”,建于明代,整個建筑為邊長28米的正方形,面積784平方米,高6米余,分南北兩棟官廳相連并列,建筑形式相同,面積相等,各由上下兩個天井分成三進。兩棟之間共一堵磚墻,墻上開有卷門兩扇,以貫通全府。</p> <p class="ql-block"> 大門外各有高4.1米且寬大的照壁,照壁主體由45度斜放的方磚貼砌而成,照壁墻至大門口地面均內(nèi)大石板鋪砌。官廳內(nèi)部是抬梁式磚木結(jié)構(gòu),梁柱粗碩,無不流露出奢華和大氣。</p> <p class="ql-block"> 北棟官廳看來進行了修繕,干凈整潔,畢竟是村內(nèi)顯赫人物,盡力打造。</p> <p class="ql-block"> 這門坎設(shè)置的較高,不愧是大富人家,高攀不起。</p> <p class="ql-block"> 房間的窗戶設(shè)計的也比較高,以免有人偷偷窺看。</p> <p class="ql-block"> 這塊石門坎被踩磨了不少,也是歲月的見證。可想,只要功夫深,鐵棒真的能磨成繡花針。</p> <p class="ql-block"> 令人痛惜的是南棟官廳毀于九十年代火災(zāi),好在隔墻很高,沒殃及隔壁。但從碩大的花紋石柱礎(chǔ)和地面條石布置看,是標準的兩天井三進規(guī)制。</p> <p class="ql-block"> 一經(jīng)山房。是王廷垣官廳的書房。</p> <p class="ql-block"> 五世恩榮。</p> <p class="ql-block"> 儒林第,由敕封儒林郎的王誥建于明嘉靖二十年,有主人起居、讀書、賞花、會客所等9幢建筑。屋內(nèi)門、窗、梁、柱、石磉、石板等,都雕刻著動物花卉等各種精美圖案,造型優(yōu)美,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奕世甲科”門樓,明代末期建筑,由東鄉(xiāng)知縣為紀念王汝為一家四代7人名登甲科而建。該門樓通高5.4米,寬11米,正門兩側(cè)各一偏門,正門門楣上鑲有一塊長4米,寬0.8米的麻石匾額,刻有“奕世甲科”四個楷體大字。門樓前立有一對高大憨厚石獅,它似乎有顧盼之情。</p> <p class="ql-block"> “奕世甲科”門樓匾額上方長條石刻有“永樂丁酉鄉(xiāng)貢進士文林郎父王汝為,賜進士巡按兩直廣西監(jiān)察御史子王常”。旁門右邊上層刻有“賜進士奉直大夫?qū)O王顯,甲午舉人文林郎孫王昌”。下層刻“天啟乙丑進士翰林院編修來孫王廷垣”。旁門左邊上層刻有“賜進士朝列大夫?qū)O王統(tǒng),甲午舉人承德郎孫王盛”;下層刻“詹事府詹事晉禮部左侍郎來孫王廷垣”。王汝為一門四代五個進士、兩個舉人,確實了不起。明清時期,該村共出13名進士,21名舉人,算是人杰地靈,光宗耀祖。</p><p class="ql-block"> “奕世甲科”門樓的右邊有“應(yīng)宿第”古門樓,“應(yīng)宿第”是官廳當年接待文武官員拜見王廷垣的一座旅店。</p> <p class="ql-block"> 凝翠居(泉碧流輝)。</p> <p class="ql-block"> 浯溪村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民風純樸、古建眾多,既古樸典雅又具贛派園林特色,當?shù)卣畬Υ鍍?nèi)一些主要古建筑及環(huán)境也進行了維修整理,但還有不少古宅古屋瀕臨自毀,及待搶修和保護,對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具有旅游發(fā)展前景的古村落,真的不可遺落。</p><p class="ql-block"> 浯溪村還有凄美而感人的傳說,良好的村規(guī)家訓,古人崇尚刻苦求學、不斷進取的傳統(tǒng),對善良厚道,熱情待人之民風的傳承,對鐘情人的守信、忠誠、真愛的無私付出,這些恰恰更是我們應(yīng)該在心里恒久彌留的品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云梦县|
博客|
平陆县|
贞丰县|
湘潭市|
青浦区|
康乐县|
临颍县|
荃湾区|
樟树市|
神木县|
沈阳市|
汕头市|
枣强县|
东海县|
兴文县|
伊宁县|
河北省|
宁海县|
深圳市|
登封市|
巴青县|
西青区|
乌兰浩特市|
崇礼县|
东台市|
满城县|
南京市|
屏边|
邯郸县|
平顺县|
叶城县|
红桥区|
商南县|
镇坪县|
柳州市|
开封县|
扶余县|
吴江市|
温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