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約旦行的第二天,11月2日一大早從安曼出發,一路往北直抵邊境城市烏姆蓋絲Umm Qays,它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化中心,原名加達拉Gadara,歷史上詩人和學者輩出的地方,最著名的一位是西奧多勒斯Theodorus, 它是希臘人,出生在當時羅馬帝國的加達拉,他創立了古羅馬的修辭學派。</p><p class="ql-block">中東兩千多年以來就是強權相爭,宗教惡斗你來我往,輪番改朝換代的地方。加達拉Gadara城有6500年以上可以追溯的歷史,它經歷了公元前 BC 4 - BC 1世紀的古希臘,和其后延續了多個世紀的羅馬帝國時代,東羅馬統治的拜占庭時期又給它留下深深的印痕,它承受了歷代不同文明的掃蕩,猖獗瘟疫的肆虐,和地震自然災害的毀滅,最終成為了滿目瘡痍的旅游圣地。如果游人到此一游,只是為了看看這些變成廢墟的碎石立柱,真的會令人唏噓不已,而更多的是想窺探它背后歷史故事的演繹。</p><p class="ql-block">現今的Umm Qays地理位置很獨特,是約旦與以色列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三國交界的地方。當年是古希臘羅馬的文化重鎮,以黑色玄武巖的羅馬建筑聞名,現今變成了古城遺址。</p><p class="ql-block">旅游業是它的國民收入的重要來源,整個旅游業的收入占據了約旦全國GDP的22%,以哈戰爭以來,約旦的旅游業損失慘重,現今的旅客流量只是往常游客的20%。</p> <p class="ql-block">我們進入景區,街道冷冷清清,沒有人影。</p> <p class="ql-block">此解說牌背后的左前方是以色列,正前方是戈蘭高地。</p> <p class="ql-block">此高臺旁邊是景區的休息場所Rest House, 在高臺上面可以瞭望四周,這是古遺址唯一還在使用的完整建筑物,其它的只是廢墟了。</p> <p class="ql-block">從瞭望臺拍下此照片,片子正中遠方,隱隱約約的地方就是以色列的提貝里烏斯湖Lake Tiberius,而外界喜歡沿用它的古代稱謂,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眼前的廢墟則是神廟Nymphaeum的遺址。</p> <p class="ql-block">用GPS顯示它的真實位置,我們位于地圖右下角的 Umm Qais, 距離湖的最南端大約4公里遠。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現在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p> <p class="ql-block">此圖是用500mm 長焦鏡頭拍到的以色列境內的湖面和湖邊的建筑,92號公路沿線,天氣能見度很差。</p> <p class="ql-block">從瞭望臺看到的羅馬遺址的青石板路和它的柱廊。</p> <p class="ql-block">走上古羅馬城市大道,向東望去,望不到盡頭。</p> <p class="ql-block">轉身向西看也是一望無際, 可見古城的規模在當時兩千多年前也是相當驚人了。</p> <p class="ql-block">廊柱大道,羅馬建筑的標志性特征。</p> <p class="ql-block">道旁古建筑砌塊上的雕刻依舊清晰,漂亮。</p> <p class="ql-block">黑色和黃色石柱混和一起的柱廊。</p><p class="ql-block">這是公元四世紀遺留下來的很少見的有五條過道的教堂廊柱建筑,</p> <p class="ql-block">此處倒塌的紀念碑名為Tiberias Gate, 與古希臘羅馬的類似紀念碑同名, 建造設計完全相同, 跨度5.2米,考古學家以此推斷它們是同時代的建筑,在公元69-96年間。</p> <p class="ql-block">此是拜占庭時期的浴室,建于公元4世紀,一直使用到7世紀,由于水和燃料實行配給制,浴室停止使用。</p><p class="ql-block">此后該建筑毀于公元8世紀的地震。</p> <p class="ql-block">古羅馬劇場是用黑色玄武巖石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Umm Qays景區外的現代民居。</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Umm Qays景區停留了兩個多小時,遠超過了計劃的45分鐘, 這給后續的行程帶來了麻煩。原計劃要去景點Ajlun的,只好取消,只能停車在路邊,遠距離的拍張照片,留做紀念。</p> <p class="ql-block">這是500MM長焦鏡頭,拍到的Ajlun</p> <p class="ql-block">周邊的現代民居。</p> <p class="ql-block">第三個景點是杰拉什Jerash, 這只是檢票入口處。</p> <p class="ql-block">景區的第一座建筑是哈德良拱門Arch of Hadrian。</p><p class="ql-block">杰拉什Jerash古羅馬建筑遺址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地位,當年強大的羅馬帝國占據了歐亞非大陸的廣袤疆土,統領了大半個世界, 如今的約旦在當年只是它的一個省而已,Jerash是羅馬帝國省級建筑群落中保存最完好的一處。</p> <p class="ql-block">拱門外。</p> <p class="ql-block">拱門內。</p> <p class="ql-block">賽馬場Hippodrome.</p> <p class="ql-block">這是賽馬場的完整說明,賽馬場建于公元220-749年,公元三世紀建成。長265米,寬50米,有500多年的使用歷史,能容納17000觀眾,是羅馬帝國歷史上面積最小,而保存最完好的跑馬場。</p><p class="ql-block">公元四世紀,跑馬場的北部建成露天的武士角斗場。</p><p class="ql-block">公元六世紀,被用做采石場,提供修城墻的石料。</p><p class="ql-block">公元八世紀,變成了大瘟疫后的臨時墓場,最終毀于公元749年的大地震。</p> <p class="ql-block">東南角的看臺。</p> <p class="ql-block">賽馬場占地面積很大,看臺建筑基本完好。</p> <p class="ql-block">最南端的拱型隔間是賽馬的起跑點。</p> <p class="ql-block">這是賽馬場的最北端,露天角斗場的位置。出了賽馬場,進入Jerash的城區。</p> <p class="ql-block">賽馬場的最北端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杰拉什Jerash城區南門。</p><p class="ql-block">杰拉什城的存在至少有6500年的歷史,公元前四世紀古希臘在此建成,公元63年龐培帥羅馬大軍占領了杰拉什,從此開始了羅馬統治。</p> <p class="ql-block">從南門看到的遠方山坡上的廢墟,神殿阿爾特彌斯Temple of Artemis。羅馬建筑神殿的名字都是以古希臘神的名字命名,是各路神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按照解說,在進入南門后,左手是軍營,右手是露天市場。</p> <p class="ql-block">南門附近在公元四世紀建立的軍營。</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面朝北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軍營的另一側是當地的露天市場。</p><p class="ql-block">此照片是面朝南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面朝北,右側是露天市場。</p> <p class="ql-block">宙斯神殿Temple of Zeus</p> <p class="ql-block">宇斯神殿Temple of Zeus</p> <p class="ql-block">橢圓宮殿Oval Plaza。</p> <p class="ql-block">阿爾特彌斯神殿Temple of Artemis。</p> <p class="ql-block">阿爾忒彌斯神殿 Temple of Artemis。</p> <p class="ql-block">杰拉什大教堂Jerash Cathedral Gateway 建于公元四世紀。</p> <p class="ql-block">柱廊大道。</p> <p class="ql-block">神廟Nymphaeum</p> <p class="ql-block">柱廊大道</p> <p class="ql-block">柱廊大道。</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路面下有良好的泄洪水溝,路邊階梯都有排水口。</p> <p class="ql-block">杰拉什Jerash的北門, 是古城廢墟的最北端。</p> <p class="ql-block">這是從景區外幾公里遠的高處,用長焦距拍到的神殿柱廊和高墻殘壁的全景圖。</p> <p class="ql-block">柱廊大道一直通到北門,我們并沒有出北門,而是原路返回,出南門,去停車場,乘車返回住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辉县市|
理塘县|
梓潼县|
鄂伦春自治旗|
西林县|
嘉义县|
宣汉县|
莆田市|
镇原县|
嘉峪关市|
无为县|
天峨县|
宜城市|
竹山县|
兴山县|
万荣县|
阿荣旗|
环江|
九龙城区|
韩城市|
浏阳市|
江油市|
赣榆县|
壶关县|
东港市|
遵义县|
凉山|
天津市|
福鼎市|
牟定县|
井冈山市|
茶陵县|
龙门县|
宿松县|
团风县|
文登市|
大渡口区|
邢台县|
宜昌市|
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