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從北京飛到廈門,租個車,手續簡單。電子駕照免押金,手機下個小程序,打開車門,不用鑰匙,只要車有油就可以開走了。還車時不用擔心油箱有多少油,小程序會安排多退少補。高速費也不用費心,車上有ETC,自動記賬付款??萍甲屔罡唵?。</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不時看到宜人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泉州古渡口</p> <p class="ql-block">?泉州古渡口的歷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當時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與亞洲、非洲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著頻繁的往來。例如,石湖碼頭和林鑾渡在8世紀由唐代航海家林鑾興建,主要用于航運與海外貿易。12世紀,隨著泉州港的興盛,六勝塔和萬壽塔等航標塔相繼興建,石湖碼頭的航運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p> <p class="ql-block">安崇武古城風景區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于一體的特色旅游風景區。景區內的崇武古城是一座為抵抗倭寇而建的濱海石頭城,是中國明初沿海60多座衛城中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石城。</p> <p class="ql-block">惠安崇武古城風景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崇武半島東端,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和湄州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千米的崇武半島南端,瀕臨臺灣海峽。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p> <p class="ql-block">泉州西街位于泉州市鯉城區,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經象征了泉州的繁榮,它還是泉州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鐘樓</p> <p class="ql-block">泉州于唐代開元年間(公元714年-741年)建唐城,對城區進行規劃,此時的西街逐漸“列屋成街”,東起雙門前(今鐘樓下),西至西門素景門(今孝感巷口),距今已有1300余年了。</p> <p class="ql-block">騎馬樓商鋪</p> <p class="ql-block">泉州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p> <p class="ql-block">道教,泉州元妙觀。元妙觀歷來是閩南道教的活動中心,明、清兩代管理道教事務的道紀司均設在觀內,閩南地區道士授箓升職和道教徒皈依傳度也在觀內舉行,是泉州道教傳播海外的祖庭之一。</p> <p class="ql-block">惠安女的腰鼓隊</p> <p class="ql-block">泉州開元寺內的雙塔,是南宋紹興年間的珍貴遺產。東塔鎮國塔與西塔仁壽塔,以其13世紀的中國石構建筑技藝而聞名,被譽為“舉世無雙”的建筑奇跡!</p> <p class="ql-block">東塔</p> <p class="ql-block">西塔</p> <p class="ql-block">泉州清凈寺,阿拉伯文曰“艾蘇哈卜大寺”,是我國沿海地區四大伊斯蘭教古寺之一。</p><p class="ql-block">清凈寺是阿拉伯穆斯林創立伊斯蘭教歷四百年(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一三一零年),波斯(今伊朗)設拉子城僑居于泉州的伊斯蘭教穆斯林艾哈默德·本·古德西出資重修。</p><p class="ql-block">清凈寺建筑造型精美,形式奇特,結構別致,雄偉壯觀,是一座我國現存最早,獨具古阿拉伯伊斯蘭建筑風格的清真古寺是中國人民與阿拉伯人民深厚友誼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証。</p><p class="ql-block">清凈寺之門樓用純輝綠巖石和花崗巖石砌造,門樓上為"望月臺",四角聳立四座造型獨特的阿拉伯式尖塔,臺后建一伊斯蘭特色拱形圓頂"望月亭".跨遏門樓轉西而上,一座覆蓋著大圓頂的禮拜大殿(奉天增),寺樓正東有一高聳云天的伊斯蘭風格奇特尖塔"宣禮塔"(邦克樓).禮拜殿北左一潔身凈心"洗心亭,右筑一幽靜古樸小西天(講經堂)。</p> <p class="ql-block">殿北有座明善堂,明萬曆卅五年泉州大地震,亭塔震毀,禮拜大殿傾斜萬厝州七年重修,且立一巨大石碑,后因年久失修倒毀。</p> <p class="ql-block">在西街方圓2-3公里的范圍,密集的分布著不同宗教和諧共存。世界上非常少見。</p> <p class="ql-block">這巷子可是真夠寬的,胖點的側身都過不去。</p> <p class="ql-block">西街一殘疾少年,練就了用腳寫毛筆字的絕技。只要堅持不懈就可以把不可能變為可能!</p> <p class="ql-block">泉州府文廟及學宮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初年(976年),現存建筑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時的基本格局,構成一個集宋、元、明、清四代建筑形式、較為完整的府文廟建筑群,建筑規模為中國東南七省之冠。</p> <p class="ql-block">蔡襄(1012-1067) 宇君講·。興化仙游人,宋天聖八季進士。歴知謙院直史館、無修起居注,進知制譜,出守福州·開封·泉州·杭州·拜端明殿大學士·証忠惠·為官清正·愛國忠君·惠施親民·蔡襄至和·嘉社問兩知泉州·興文教、劭農桑、倡貨殖,政績卓著·嘉裕四年建活隊槁,誤萬安橋記,鄲於岬左·工詩灸·有《蔡忠惠公文集《荔技譜》·《茶鋒》傅世·書沐為四大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洛陽橋(Luoyang Bridge),曾用名“萬安橋”,在萬安橋(洛陽橋)尚未修建之時,這里原有古渡口——萬安渡(亦名洛陽渡),故名。洛陽橋是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連接臺商投資區和洛江區的一座橋梁,位于洛陽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是古代“四大名橋”之一。</p> <p class="ql-block">有很多白鷺和蒼鷺守著洛陽河畔。</p> <p class="ql-block">這幾天海水退潮了,大橋兩側都是灘涂和紅樹林。</p> <p class="ql-block">宋慶歷年間(1041年至1048年),在洛陽江修建浮橋,常被風浪沖垮;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洛陽橋始建;泉州太守蔡襄第二次知泉州后,積極著手續建洛陽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洛陽橋前后歷六年之久,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民國21年(1932年),洛陽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面;民國27年(1938年),洛陽橋被日本飛機炸毀;1962年,洛陽橋進行維修;1963年4月,洛陽橋維修完成通車;1993年,洛陽橋進行全面修建;1996年10月,洛陽橋恢復古橋舊貌,開放通行。</p> <p class="ql-block">橋面由大石條鋪就,石條長13-15步。</p> <p class="ql-block">古人在近千年間,在泉州這十幾公里距離先后建設了洛陽橋和安平橋。</p> <p class="ql-block">安平橋(Anping Bridge),曾用名五里橋、西橋、安海橋,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連接晉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橋梁,是世界上中古時代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是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p> <p class="ql-block">安平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安平橋竣工投入使用;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民國17年(1928年)1月,因安平橋毀壞,踴躍募捐,重修安平橋;1981年2月,安平橋依原狀進行全面翻修開工;1985年5月,安平橋翻修竣工;2007年底,安平橋搶險加固工程開工;2009年7月24日,安平橋搶險加固工程驗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平橋地處晉江市安海鎮與南安市水頭鎮交界的海灣上,扼晉江、南安兩地水陸交通的要沖。</p> <p class="ql-block">梧林傳統村落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新塘街道西南部,是一個典型的閩南傳統村落,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梧林傳統村落成于明洪武年間,發展于清代,興盛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該村落背靠石鼓山,面臨梧垵溪,占地約1000畝,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梧林傳統村落以其豐富的建筑風格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被譽為“華僑建筑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二十年前曾經來過石獅和泉州,但來去匆匆,沒有駐足游覽。這次兩天泉州自駕游,滿意而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基隆市|
蒙自县|
从江县|
施甸县|
托克托县|
若尔盖县|
镇江市|
南和县|
丰都县|
历史|
壤塘县|
高邑县|
霍山县|
开江县|
阿荣旗|
黑龙江省|
上蔡县|
金坛市|
韶关市|
柯坪县|
青龙|
昌图县|
蛟河市|
南开区|
衡水市|
讷河市|
麟游县|
梁河县|
通渭县|
贺兰县|
皋兰县|
冕宁县|
临朐县|
南通市|
贡嘎县|
仙游县|
锡林浩特市|
板桥市|
广水市|
宜春市|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