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葆元 <p class="ql-block"> 寫畫看筆,治印看刀。很多人不明白,明明是繪畫,為什么曰“寫”?繪是繪形,寫是寫神。一幅畫具形容易寫神難。寫是形外之意。篆刻家以刀寫意,刀法眾多,單刀法、雙刀法、沖刀法、切刀法;小型治印三指法,大型制印拳握法,治印是刀與石的對話。</p><p class="ql-block"> 國健康的刀是神刀,我說的“神”不完全是行刀精準,而是刀下凝神。只要把一幅人物肖像給他,他就能在石頭上把這幅肖像“復印”出來,令人嘆為觀止!肖像人物畫在我國歷史悠久,最早的可追溯到唐人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那是一場宏大的儀式,仔細看,人物臉的細部神采肅穆,形神合一,這是精神的表達。吳道子確立了人物肖像“神”的藝術標準。到了清代肖像畫更多,清帝的肖像畫,包括郎世寧繪制的油畫不勝枚舉,但是人物形象呆板,人像木立,有一種失神感。沒有神便沒有共鳴。</p> <p class="ql-block"> 我稱國健康為阿國。</p><p class="ql-block"> 阿國面臨的問題是,你把一幀照片給他,他就能根據照片上的影像刻出這個形象的神來。須知照片是有光影的,在繪畫中光影可以用明暗來表達,印刻如木板畫,光影是通過線條和凹凸的平面來表現,這里就有一個轉化的過程。適度地把握轉化,把“神”賦予呆板的石面,是高超的藝術!</p><p class="ql-block"> 比如他刻齊白石老先生的肖像印,原圖是一幅照片,老人神色安閑,長髯垂胸,眼光透著睿智。這就是神。這一幀圖很著名,億萬人群是通過這個形象認識這位老人的。把他鐫刻在方寸石間是一種挑戰。何為“象”?有神才象。阿國刀石和鳴,把這一形象移到石上,其精湛可謂天工之作。這枚齊白石的像印是齊白石的孫女齊秉慧女士托人找阿國鐫刻的,囑托之重是對一位肖像印家的信任。</p> <p class="ql-block"> 每一位書畫家都希望有一方具有水準的印章蓋在自己的作品上,已故中央美術學院戴澤教授,青年時代師從徐悲鴻先生,是我國第二代油畫家的代表人物。那年找到他,求一枚肖像印。這又是一場與頂尖藝術大師的對話,阿國斟酌再三為他治像。戴澤教授得印后愛不釋手,阿國的作品是眾書畫家青睞之物。</p><p class="ql-block"> 在阿國的作品集里有毛主席幾個時期的肖像,周總理依然撫膺而笑,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是標準像的版畫形式,其余魯迅、郭沫若也是相識如友,我還是認出了吳昌碩、張大千、黃賓虹、徐悲鴻、豐子愷、老舍、錢鐘書、冰心、巴金、楊絳、啟功、陳師曾、林徽因,徐志摩。“認出了”就是一個標準,印章不是雕版印刷,象與不象是由基本線條構成的,如何從影像中找出最準確的臉部線條,是雕刻家的心領神會,然后轉換刀鋒之上。造詣在此,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 肖像入印,華夏僅有。盡管先秦的泥封已有圖形出現,但是作為人物肖像是清朝中期的事。當時蘇州篆刻家黃瀛叔為他摯友王芑孫的夫人曹貞秀作肖像印,首創這種藝術形式。</p><p class="ql-block"> 王芑孫是著名的文學家,猶精辭賦。夫人曹貞秀字墨琴,也是名冠江南的女書法家、畫家。夫妻雙璧,名冠江南。印為書畫緣。篆刻史載:黃瀛叔刻王芑孫夫人曹墨琴小影。即篆刻史上第一枚肖像印,據說此印藏于西泠印社。試想,這是相當難的,那個時候沒有攝影照片,印家等于在石上打稿行刀。肖像印自始就是一門絕技,目前國內操刀者不多。</p> <p class="ql-block"> 前日去杭州,專門去了一趟西泠印社,那里是篆刻家朝拜的圣地,吳昌碩先生曾領銜現當代印家創造了華夏雕刻史上的輝煌,刀追秦漢,石映華夏。小山坡依舊,不同的是開了三家藝術品商店。依托中國美術學院,不乏大師級作品。我看了半天,閑章不少,卻缺乏肖像印。是肖像印太難治了。篆藝嚴謹,如同紙上行筆,沒有廢筆。石上行刀,不能有多余的刀痕,多一刀殘,少一刀瑕,稍一走神,在眼角眉稍碰掉一點都影響造型的效果,全印報廢。這是治印家的精神,也是阿國的刀里乾坤!</p> <p class="ql-block">作者:孫葆元</p><p class="ql-block">孫葆元,筆名:鐫璞。中華辭賦社會員,山東作家協會員。</p><p class="ql-block">著有:</p><p class="ql-block">1、電視連續劇:</p><p class="ql-block"> 歷史題材《一天浩曲》35集</p><p class="ql-block">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走出茫茫夜》60集</p><p class="ql-block"> 都市題材《同根兄弟》35集</p><p class="ql-block">2、電影劇本:</p><p class="ql-block"> 《靈巖寺》120分鐘院線電影。</p><p class="ql-block"> 《圓缺》120分鐘青春、愛情院線電影。</p><p class="ql-block"> 《涌泉計劃》120分鐘諜戰電影。</p><p class="ql-block"> 《尋找碣石宮》120分鐘懸疑電影。</p><p class="ql-block">3、長篇小說:</p><p class="ql-block">《相煎急》</p><p class="ql-block"> 中短篇小說、散文百余篇及詩詞、散曲作品發表于《文藝報》、《文學報》《山東文學》《齊魯晚報》等各報刊。</p><p class="ql-block">4、獲獎情況:</p><p class="ql-block"> 《念奴嬌 辛亥革命百年》獲北京華夏博學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一等獎。</p><p class="ql-block"> 《舜跡,一縷原始的綠痕》獲2015年齊魯晚報、歷下區作協:《曲水亭杯》一等獎。</p><p class="ql-block"> 《筆為心橋》獲2017年《文學報》湖州市委宣傳部《湖筆的故事》全國大賽一等獎。</p><p class="ql-block">《追隨一支指引著真理的隊伍》獲2017年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市文學藝術聯合會,慶祝建黨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征文二等獎。</p><p class="ql-block">中篇小說《向生命致敬》獲2014年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作家協會“中國夢”主題征文三等獎。</p><p class="ql-block">《周莊 夜 夢》獲2015年《文學報》昆山文學藝術聯合會全球華人創造優秀獎。</p><p class="ql-block">《青春作伴》獲2015年舜網“十藝濟南 夢的家園”小說類二等獎。</p><p class="ql-block">《濟南印象》獲2014年舜網“美麗泉城我的夢”三等獎。</p><p class="ql-block">電影劇本《靈巖寺》獲2015濟南市委宣傳部等五單位“十藝濟南-傳承網絡文學大賽”電影劇本類三等獎。</p><p class="ql-block">《巡狩北極閣》獲1017年生活日報、歷下區作協“歷下民間文學”征文優秀獎。</p><p class="ql-block">散文《生當如泉》獲2016年濟南園林局,濟南日報“我與泉水”征文三等獎。</p><p class="ql-block">小說《玉碎》獲2018年中國小說學會和“七彩云南”“玉德”征文特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云想衣裳》獲2018年濟南市委宣傳部和《齊魯壹點》“夢想與輝煌。改革開放四十年征文”二等獎。</p><p class="ql-block">小說《上天街》獲2019年山東文學社與泰安市“泰山挑山工文學藝術形象征集”金獎。</p><p class="ql-block">散文《泉魂三昧》獲2020年濟南市城鄉水務局“我的泉水故事”二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品泉》獲2020年濟南市城鄉水務局“我的泉水故事”三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腕上》獲2021年淄博市作家協會、山東理工大學、淄博晚報“三轉一響”征文一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庭院深深》獲2021年齊魯壹點“山上的生活”征文一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齊魯祭壇》獲2022年第二屆“青未了”散文獎二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信之重,任之托》獲2022年第二屆青未了金融散文獎一等獎。</p><p class="ql-block">散文《站在那大河的轉折點上》獲2022年濟南文學藝術聯合會“百名作家寫黃河”一等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桓台县|
乃东县|
德庆县|
罗田县|
永靖县|
灵璧县|
龙川县|
册亨县|
油尖旺区|
无为县|
莱芜市|
迭部县|
宁强县|
额济纳旗|
玉环县|
罗山县|
衡阳市|
筠连县|
江川县|
青海省|
茌平县|
崇义县|
宝丰县|
巴彦县|
兴城市|
七台河市|
穆棱市|
吕梁市|
盐山县|
隆化县|
兴城市|
韩城市|
楚雄市|
汶上县|
宣化县|
贺州市|
辽阳市|
西昌市|
延津县|
南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