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丑學瓷童 美篇號75616794</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塊黃銅材質的印模,經過70多年歲月的沉淀銅質已變成了褐色。印模長10厘米、寬8厘米,厚2.3厘米,重2.8斤,正面上方呈圓弧狀刻有“中華全國總工會”7個字,中部豎著印刻“會員證”三個字,上下各有三道條紋,使用時間為1950年--1956年,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版《中華全國總工會會員證》的印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毛主席應時任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許之楨的請求,在香山雙清別墅辦公室,在一張16開的紙上寫下兩排"中華全國總工會"供選用,全總經過反復比較和選擇,會名的中間五個(華、全、國、總、工)字選用了第一排的,首尾的"中"和"會"兩個字選用第二排,這樣‘中華全國總工會’字體定樣。選定后,全總派專人到沈陽機械廠制作成一塊重達1噸的鍍鉻鑄鐵匾額,并趕在1949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毛主席題寫的蒼勁有力氣勢磅礴的“中華全國總工會”金字紅匾額懸掛到當時位于中南海新華門斜對面府前街1號的全總機關大樓上,匾額的原品現珍藏于全國總工會辦公樓一樓大廳。</p> <p class="ql-block"> 隨著新中國成立,由于大批新會員的加入,制定新工會章程、發展新會員入會、統一制定入會志愿書、頒發會員證等等事宜成為全總工會面臨的重點工作之一。《會員證》的設計工作也在緊鑼密鼓的展開。經過反復研究決定《會員證》封面樣版“中華全國總工會”字體采用毛主席題寫的字體,與全總匾額相對應。當時全國各產業系統的工會都有各自的會員證,全總為了統一規范全國各級工會的新、老會員的《會員證》,1950年1月發布《關于中華全國總工會會員證統一制發說明》,制定新中國第一版工會會員證,統一使用《中華全國總工會會員證》樣板。 隨著樣板確定及審核,新中國第一版會員證由此誕生</p> <p class="ql-block"> 1950年2月8日出版的《工人日報》頭版刊登“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制發會員證的補充說明通知”,其中一條,因各地印制條件不同,如分散印制,必致絮亂,還是由省總工會按全總工會所發樣本(封面、顏色、字體、內容絕不變更)統一掌握印制。1950年6月頒布的新中國第一部《工會法》,為新中國工會的存在和活動提供法律依據和保證,使得工會成為獨立的組織體系并在全國范圍內得以逐步完備和健全,第一代會員證的樣本完成全國統一。</p> <p class="ql-block"> 在我手里收藏著幾本第一版《中華全國總工會會員證》,外殼的大小和字體與銅印模字體完全吻合,與全總工會紅匾金字對照呼應,采用128開本硬殼布漆面活頁小本冊紅本銀字,總共12頁,第一頁為會員權力和義務,第二頁為會員照片及編號,第三頁為會員個人信息、單位及入會時間等,第四、五頁為會員轉移證明,第六到十頁為1950年-1954年繳納會費收據,第十一頁為注意事項,第十二頁為工會印章和發證日期。</p> <p class="ql-block"> 1953年,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中華全國總工會章程》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章程》。1957年,中國工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章程》改名為《中國工會章程》,并沿用至今。此后,中國工會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對《中國工會章程》作出了修改完善。</p> <p class="ql-block"> 到了1956年元月 全總發布《關于換發新會員證的指示》,會員證的名稱及內容應按照工會章程加已修改,并在全國范圍進行一次換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會員證》工作,有步驟地分批進行換發會員證,在1957年第二季度末之前完成。并制定會員證的管理辦法、會員證的印制發行辦法等相關措施。</p> <p class="ql-block"> 隨著第二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會員證》的啟用,第一版《中華全國總工會會員證》隨后被陸續收回作廢,1957年第二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會員證》推出使用。</p> <p class="ql-block"> 這塊《中華全國總工會會員證》銅印模及其珍貴,它見證著中國工會會員證發展的歷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溪市|
定兴县|
松滋市|
获嘉县|
五指山市|
临西县|
海安县|
连州市|
阿图什市|
获嘉县|
扶沟县|
剑河县|
延边|
娄烦县|
仙居县|
白城市|
海盐县|
东平县|
新密市|
舞钢市|
无棣县|
辽源市|
南通市|
隆化县|
司法|
深泽县|
邯郸县|
沙田区|
格尔木市|
商洛市|
望谟县|
靖西县|
泰和县|
冀州市|
夹江县|
郑州市|
山西省|
兴义市|
睢宁县|
尉犁县|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