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老城的故事繼續延展,迎來精彩的北歐終結篇,就好似翻開一本舊書的新章節,那老城的獨特韻味又將在這一篇章中徐徐展現。</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博物館在老城中心。2001年為紀念諾貝爾獎百年而建。它設在古老建筑內,展示諾貝爾生平、歷屆獲獎者成果。還有電影院、劇院和辯論場所。這里可以讓人了解諾獎歷史,促進文化交流,是重要文化場所。</p> <p class="ql-block">摩諾貝爾博物館里的冰淇淋的形狀類似炸彈,這是對諾貝爾發明炸藥的一種巧妙呼應。這種獨特的形狀使其在眾多冰淇淋中脫穎而出,容易吸引游客的目光。由多層冰淇淋和水果雪芭組成,口感豐富且層次分明。比如有香草和覆盆子、百香果和菠蘿等口味組合,不同口味的疊加帶來了豐富的味覺體驗。冰淇淋會用棉花糖、云莓等進行裝飾,使其外觀更加誘人。并且還會用糖絲精心裝飾出“諾貝爾”的標志“N”,進一步提升了冰淇淋的藝術感。</p> <p class="ql-block">(圖一)是諾貝爾獎牌由 175 克的黃金制成。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展現出諾貝爾的面容輪廓,神態莊重,仿佛在凝視著每一位獲獎者以及科學、文學等領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具有很強的紀念意義和藝術價值。其浮雕工藝精湛,將諾貝爾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能夠讓人感受到獎牌的莊重與威嚴。諾貝爾獎牌是對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以及和平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人的最高認可與褒獎,代表著榮譽、卓越和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它承載著諾貝爾的遺愿,激勵著無數的學者、科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為了推動人類的進步而不懈努力,是科學界和社會領域極具影響力的標志。(圖二)是莫言在諾貝爾博物館里坐過的椅子,它成為了一種與諾貝爾文學獎以及中國作家莫言緊密相連的象征,見證了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一重要時刻,承載著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期間的經歷與榮耀。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把椅子引發了人們對于莫言的文學成就以及中國文學在世界舞臺上獲得認可的思考與感慨。它不僅僅是一件普通的家具,更是人們對莫言的尊重以及對中國文學不斷發展的一種情感寄托,吸引著眾多游客和文學愛好者的關注與探尋。</p> <p class="ql-block">最具特色的是會搭配一個巧克力制作的諾貝爾獎牌。巧克力獎牌制作精美,看起來就像真的諾貝爾獎牌一樣,為冰淇淋增添了一份獨特的趣味和紀念意義。這種諾貝爾獎牌冰淇淋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與諾貝爾文化緊密結合的創意甜品,讓游客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諾貝爾文化的魅力。它從曾經的諾貝爾晚宴甜點演變成如今在博物館里可以品嘗到的特色美食,成為了游客打卡諾貝爾博物館時不容錯過的體驗。</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博物館里掛在屋頂上旋轉的得獎人照片呈現出以下特點。從視覺感受上來說,眾多得獎人的照片在屋頂旋轉,仿佛一片閃耀的星光帶,形成了獨特的視覺景觀。在博物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這種動態的展示方式十分抓人眼球,讓人一進入博物館就能立刻被吸引。</p> <p class="ql-block">照片數量極多,涵蓋了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的 700 多位獲獎者。這些照片代表著不同領域、不同時期的杰出成就者,匯聚在一起,仿佛是一部人類智慧與成就的生動記錄史。照片以一定的速度和順序循環轉動,大約每 3 個小時完成一次循環。這意味著參觀者無論在何時進入博物館,都有機會看到每一位獲獎者的照片,保證了展示的完整性和公平性。</p> <p class="ql-block">這些照片不僅是得獎人的形象記錄,更是諾貝爾獎歷史的見證。它們承載著獲獎者的榮譽、成就以及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讓人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諾貝爾獎的權威性和影響力。照片的旋轉展示方式與博物館的空間設計相互融合,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它們在屋頂上的轉動,仿佛是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滾動,與博物館所承載的科學、文化不斷發展進步的主題相契合。</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是斯德哥爾摩的地標性建筑。它有著獨特的建筑風格,主體由800萬塊紅磚砌成。從外觀上看,建筑宏偉壯觀,有高聳的塔樓。</p> <p class="ql-block">市政廳內部亮點眾多。其中,藍廳是最著名的場所之一,其實它是紅色的,因最初設計師的想法而得名。這里是每年諾貝爾獎晚宴的舉辦地。</p> <p class="ql-block">金廳也很出名,墻面鑲嵌著約1800萬塊黃金馬賽克,壁畫描繪了瑞典的歷史故事等諸多內容,在燈光下金碧輝煌。</p> <p class="ql-block">此外,塔樓可供游客登頂,在上面可以欣賞到斯德哥爾摩的城市風光,包括美麗的梅拉倫湖景色和錯落有致的建筑群落。這里還設有各種功能的廳室,用于舉辦市政會議、儀式等諸多活動,體現了建筑的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離開市政廳后途徑老城,漫步于中世紀小巷和圓石街道,欣賞古式的北日耳曼式風格建筑,前往瓦薩沉船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爾摩瓦薩沉船博物館是一座極具特色的海事博物館,1625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下令建造瓦薩號戰艦。博物館依瓦薩船形建造,沿船體四角設雙層看臺。館內巨大的船身是核心展品,此外還有9間展覽室,陳列著從海底打撈上來的帆、炮、人體骨骼、水手服等實物,以及展現船上生活的模型、蠟像等。它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紀船舶,長69米,寬11.7米,高52.5米,有5層甲板和64門大炮,船身裝飾有700多件精美雕塑,體現了當時瑞典流行的巴洛克藝術風格。</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爾摩的網紅地鐵站宛如地下的藝術殿堂,各具獨特魅力。地鐵中心站像是寧靜的藍白夢境,那藍白色的橄欖葉圖案蔓延在墻壁之上,仿佛將古老雅典奧運會的韻味融入其中,營造出舒緩又典雅的氛圍,讓人一踏入就仿若置身藝術畫廊,忘卻了身處地鐵站臺的喧囂。</p> <p class="ql-block">索爾納站猶如熱烈的色彩派對,醒目的深紅色與代表森林的綠色相互交織碰撞,那大片的紅并不顯突兀,搭配著卡通圖畫,訴說著人與自然的故事,充滿著現代又奇幻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皇家花園站則似一座地下的歷史宮殿,留存著往昔宮殿的痕跡,綠、白、紅的色調搭配,還有那源自古老宮殿的地板磚、雕塑以及羅馬柱等元素,就像打開了時光之門,引領人們探秘曾經的皇家輝煌。</p> <p class="ql-block">技術學院站仿佛是科技與藝術交織的科幻世界,站內展現著火、氣、水、土等古典元素,又融合宇宙、科技進步等內容,處處彰顯著智慧與創意的火花,是充滿未來感的別樣打卡點。</p> <p class="ql-block">體育場站恰似彩虹落入凡間的絢麗空間,天藍色的巖壁搭配著橫跨拱形巖壁兩側的七彩虹,宛如把奧運五環的活力與熱情定格在此處,每一眼都是滿滿的視覺沖擊,讓人心情也隨之明快起來。</p> <p class="ql-block">斯德哥爾摩的古斯塔夫·阿道夫廣場位于市中心,是重要的歷史文化地標。周邊環繞著瑞典皇家歌劇院、國務院、外交部、國防部等重要建筑,廣場以南還有瑞典國會及王宮。它是斯德哥爾摩城市布局的中心點,也是測量距離的參考點。</p> <p class="ql-block">廣場以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命名,中央矗立著其騎馬雕像,由法國雕塑家皮埃爾·勒龐于1796年完成。</p> <p class="ql-block">瑞典皇后島宮,又名卓寧霍姆宮,是瑞典王室的私人宮殿,位于斯德哥爾摩西郊的梅拉倫湖畔?;屎髰u宮最早建于16世紀后期,1661年曾被燒毀,后重建。宮殿的南配樓是瑞典皇室居所,其他場所全年向公眾開放?;屎髰u宮的建設受凡爾賽宮的啟發,故有“瑞典的凡爾賽”之稱。宮殿是瑞典十八世紀皇家居所的范例,代表了當時歐洲的各種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宮殿混合著法式巴洛克風格以及古斯塔夫三世喜歡的英倫風范,內部裝飾華麗,有許多精美的雕塑、壁畫和家具。</p> <p class="ql-block">皇后島花園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西郊的皇后島上,是瑞典第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風景點。</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皇后島花園,樹木換上了橙、黃、紅等色彩,與綠色的草地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絢麗的畫卷。比如高大的橡樹、楓樹等,葉子變得火紅金黃,在秋風中沙沙作響。</p> <p class="ql-block">花園毗鄰梅拉倫湖,湖面在秋天的陽光下波光粼粼,倒映著周圍的樹木和天空,與岸邊的秋景融為一體,為花園增添了幾分寧靜與優雅。</p> <p class="ql-block">花園中的皇后島宮是核心建筑,其建筑風格融合了瑞典民族風格和巴洛克風格等,在秋天金黃樹葉的襯托下,更顯莊重與典雅。此外,還有宮廷劇院、中國宮等建筑,為花園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p> <p class="ql-block">我們告別了瑞典那片滿是回憶的土地,帶著不舍與留戀,踏上前往芬蘭的旅程。就像候鳥告別熟悉的棲息地,向著新的遠方進發,滿心期待芬蘭那未知而迷人的風景在前方等待。</p> <p class="ql-block">秋天朝陽下的芬蘭楠塔利小鎮別具一番韻味。清晨,朝陽溫柔地灑在小鎮上,給色彩斑斕的15世紀歷史木屋增添了一抹溫暖的色調,使其更顯古樸與浪漫。</p> <p class="ql-block">小鎮周邊的森林被朝陽染上了金黃與橙紅,與略帶粉色的波光粼粼的海面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絕美的畫卷. 此時的街道上十分寧靜,偶有當地居民騎著單車路過,車輪碾過落葉發出沙沙聲響,讓人感受到小鎮的閑適與愜意。</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芬蘭楠塔利小鎮上,教堂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靜立。金黃與火紅的樹葉環繞四周,似為它披上色彩絢爛的披風。教堂的尖頂在秋陽下閃耀,古樸的建筑與秋色交織,彌漫著寧靜而神圣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隨著朝陽逐漸升高,小鎮也慢慢蘇醒過來,港口開始有了船只的活動,準備迎接新一天的到來。</p> <p class="ql-block">赫爾辛基大教堂又稱白教堂,是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地標性建筑. 它建于1852年,由德國建筑師卡爾·路德維希·恩格爾設計,采用新古典主義風格,其建筑以白色為主,配以淡綠色的圓頂,結構精美. 教堂正面有寬闊的階梯和高大的柱廊,上方是巨大的穹頂及身披青銅外衣的十字架,內部中殿寬敞,柱子高大,裝飾華麗,營造出莊嚴神圣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位于議會廣場,周邊有內閣大樓、赫爾辛基大學、總統府等重要建筑. 它不僅是宗教場所,還舉辦音樂會、藝術展覽等活動,也是芬蘭受歡迎的結婚場所,新人需提前一年半預約,此外,赫爾辛基大學神學院的畢業典禮也在此舉行。</p> <p class="ql-block">芬蘭國家博物館,位于芬蘭赫爾辛基。該建筑采用了芬蘭民族浪漫主義風格,外墻是淺棕色的石材,具有典型的新古典主義建筑特點。</p> <p class="ql-block">巖石教堂又名坦佩利奧基奧教堂,位于芬蘭赫爾辛基。它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巖石中的教堂。外觀獨具一格,教堂為銅綠色圓頂,與周圍的建筑形成鮮明對比。教堂的墻壁是未經修飾的巖石,保留了原始的紋理,給人一種自然質樸的感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內部空間寬敞,音響效果極佳,是舉辦音樂會的理想場所。穹頂由銅絲編織而成,光線透過穹頂的玻璃灑進來,營造出寧靜而神圣的氛圍,讓人身處其中能感受到自然與宗教融合的美妙。</p> <p class="ql-block">西貝柳斯公園位于芬蘭赫爾辛基,是為紀念芬蘭偉大作曲家西貝柳斯而建。公園內最矚目的是由600多根鋼管組成的抽象雕塑,形如管風琴,被稱為“西貝柳斯紀念碑”,象征著音樂的靈動。在微風中,鋼管碰撞發出的聲音仿佛是大自然奏響的交響曲。</p> <p class="ql-block">公園內管風琴雕塑邊上的人像雕塑是芬蘭偉大的作曲家讓·西貝柳斯. 他生于1865年12月8日,卒于1957年9月20日,是民族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晚期的重要代表,其作品具有熾熱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濃厚的民族特色,如《芬蘭頌》《第二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等,為芬蘭音樂的現實主義發展道路和民族獨特性做出了不懈努力,在世界音樂史上具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公園的環境十分優美,植被豐富,有大片的森林和綠地。游客在這里既能感受自然之美,又能在紀念雕塑前領略芬蘭音樂文化的魅力,是赫爾辛基的著名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赫爾辛基紅教堂的正式名稱叫烏斯別斯基大教堂,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也是歐洲最大的東正教堂之一,由俄羅斯建筑師戈爾諾斯塔耶夫設計,于1862至1868年間建成。</p> <p class="ql-block">紅磚外墻搭配十三個金綠圓頂,對比強烈,顯得格外凝重,盡顯俄羅斯建筑風格,在赫爾辛基的城市輪廓間格外醒目,旁邊的兩棵大樹與教堂交相輝映,見證著俄羅斯風情對芬蘭歷史的滲入。</p> <p class="ql-block">芬蘭堡位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外海上的一群小島上。從歷史角度看,它始建于18世紀,是當時瑞典軍事防御工事的一部分,用于抵御俄國的擴張。在芬蘭歷史的多次戰爭中發揮了關鍵的防御作用。</p> <p class="ql-block">這里有堡壘、城墻、暗堡、炮臺等軍事設施,風格古樸、厚重。島上的建筑布局嚴謹,充滿軍事戰略智慧。</p> <p class="ql-block">如今,芬蘭堡已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游客可以參觀軍事博物館,了解芬蘭的軍事歷史;漫步在古老的城墻邊,欣賞波羅的海的美景;還能欣賞到保存良好的軍事建筑,感受歷史的滄桑變遷。同時,島上的自然風光也很迷人,有草地、森林等自然景觀,還有不少海鷗等鳥類棲息。</p> <p class="ql-block">連續關注我美篇的友友們看到吧,我們北歐之行真奇妙,海陸空體驗全不落。如今在芬蘭至塔林的游輪上,那是一種別樣的愜意,海面波光粼粼,海風輕拂臉龐,向著塔林,新的美好正在靠近。</p> <p class="ql-block">游輪上的表演精彩紛呈。在溫馨的氛圍中,專業的演員們帶來風格多樣的節目,有活力四射的舞蹈,也有激昂動人的歌曲. 表演水準高,演員們憑借精湛的技藝和富有感染力的表現,讓觀眾沉浸其中,感受音樂舞蹈的魅力,為海上旅程增添了濃郁的藝術氛圍和歡樂色彩,使其成為一場令人難忘的視聽盛宴。</p> <p class="ql-block">游輪似一座移動的海上城堡,內部設施齊全,有舒適的艙位、多樣的餐廳、熱鬧的酒吧、豐富的免稅店以及娛樂區等,可滿足不同需求.在航行途中,游客既能欣賞波羅的海的絕美海景,感受海風的輕撫與海鷗的相伴,又能體驗芬蘭與愛沙尼亞兩國不同的文化風情,是連接北歐兩國的浪漫紐帶。</p> <p class="ql-block">塔林是愛沙尼亞的首都及最大城市,面積158.3平方千米,人口約46.2萬 。 始建于10世紀,由芬蘭-烏格爾族居民建造要塞發展而來。丹麥、德國、瑞典、俄羅斯等國統治,1991年愛沙尼亞獨立后,塔林成為首都。</p> <p class="ql-block">塔林老城里的三個無臉人雕像位于處女塔外,傳說處女塔是中世紀關押妓女的地方,為防止鬧鬼設置了這三個無臉雕像。從藝術風格上看,無臉人雕像造型簡潔,面部無清晰五官,給人神秘、古樸之感,與老城的中世紀氛圍相融合,為老城增添了神秘色彩和藝術氣息 。</p> <p class="ql-block">1997年,塔林老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保留了大量中世紀建筑,上城是上流社會等聚集地,下城是商人和手工業者的居住地。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音樂之城”稱號,從1869年起每5年舉辦的歌舞慶典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p> <p class="ql-block">塔林最大的東正教堂是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建于1894年至1900年俄羅斯帝國統治時期,當時愛沙尼亞是沙俄行省,以13世紀著名統帥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命名,其曾在涅瓦河打敗瑞典人,在“冰上之戰”打敗德意志騎士團。</p> <p class="ql-block">屬于俄羅斯風格建筑,是塔林最大圓頂東正教堂及市內最高建筑之一,為五圓頂三圣壇建筑,可容納1500名教民,由米哈伊爾·普列奧布拉任斯基設計,外立面有大型馬賽克圣像畫,壁畫出自畫家格里戈里·普羅柯菲耶夫之手。</p> <p class="ql-block">因是俄羅斯統治時期產物,曾遭愛沙尼亞人反感,愛沙尼亞獨立后,教堂得到精心修復,逐漸成為塔林重要地標。</p> <p class="ql-block">走在塔林老城,就像穿梭在中世紀的畫卷之中。腳下是古樸的石板路,發出清脆的聲響。街道狹窄而蜿蜒,兩側是色彩斑斕的古老建筑,房屋的墻壁帶著歲月斑駁的痕跡。抬頭能看到尖頂的教堂和鐘樓,建筑風格充滿了歷史韻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據歐洲新報報道,在塔林老城的俄羅斯領事館門口曾出現過寫有“Russia!!! Your dictator kills children!!!!”(俄羅斯?。?!你們的獨裁者在殺害兒童?。。。┑拇笞謭蟆_@些大字報反映出愛沙尼亞部分民眾因俄烏沖突對俄羅斯持有的反對態度,體現了俄烏沖突在愛沙尼亞民間引發的強烈情緒以及對俄態度的分裂。</p> <p class="ql-block">老城的氛圍寧靜而祥和,空氣中仿佛彌漫著過去的氣息。街邊有許多特色小店,售賣著傳統手工藝品、紀念品和當地美食,從店中傳出的陣陣香氣誘惑著路人。偶爾還能聽到遠處傳來的鐘聲,在耳邊悠悠回蕩,讓人沉浸在這片充滿歷史和文化的世界里。</p> <p class="ql-block">在塔林,北歐六國之旅將畫上句號。心中滿是留戀,這里的每一處風景都似老友。但對祖國的思念如線,牽引著我歸航。即將回到祖國懷抱,那是安心之地。同時,又懷揣著對下一次旅行的期待,就像在北歐種下了旅游之夢的種子,未來會在新旅程中綻放新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平利县|
衡东县|
紫阳县|
湘阴县|
富锦市|
平湖市|
东丰县|
辽中县|
乐业县|
云和县|
汶川县|
霸州市|
东阿县|
松潘县|
仁怀市|
吴堡县|
永胜县|
汾阳市|
商水县|
县级市|
徐水县|
新昌县|
集安市|
沙河市|
彰化县|
松阳县|
大田县|
鞍山市|
彭山县|
崇州市|
香格里拉县|
任丘市|
盘山县|
宁海县|
谷城县|
吉林省|
黄浦区|
黄平县|
蕉岭县|
大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