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無量大昭 塵世之中覓梵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呼和浩特大昭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 大召寺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領阿拉坦汗于明萬歷(公元1579年)主持創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市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阿拉坦汗是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孫。</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位于呼和浩特舊城南部。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大召寺其中“召”為藏語寺廟之意。漢名原為“弘慈寺”,后改為“無量寺”。因為寺內供奉一座銀佛,又稱“銀佛寺”。</p> <p class="ql-block"> 大召寺坐北朝南,紅墻黃瓦,甚是宏偉。正門飛檐斗拱、雕梁畫柱,莊嚴中不乏華麗、肅穆里蘊含親和。門頭正中懸掛著四周蟠龍藍底金字的“無量寺”牌匾,盡顯高貴之氣。</p> <p class="ql-block"> 八座塔每一座皆有含義和名稱,它們由各塔基、塔瓶、塔頸、塔叉、塔頂五個部分組成,分別代表土、水、火、風、空五方面,體現了藏傳佛教文化特點。</p> <p class="ql-block"> 明萬歷四年(1576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與西藏佛教(格魯派)領袖索南嘉措在青海仰華寺會晤后,返回歸化城(即呼和浩特舊城),即在城南建寺。大召的平面布局采用漢廟形式,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東西配殿、廂房等建筑。附屬建筑有乃瓊廟、漢白玉的吉祥八塔、玉佛殿、菩薩殿。寺院外面還建有環繞召廟的甬道及東西倉門。大雄寶殿為寺內的主體建筑,采用了藏漢結合的建筑形式,整個殿堂金碧輝煌,莊嚴肅穆。</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親征噶爾丹途經呼和浩特到大召禮佛,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大召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院。數百年來,大召一直是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和中國北方最有名氣的佛剎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召不僅是一處佛教圣地,而且還是一處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輝煌的召廟建筑,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構成了獨特的召廟文化,大召寺的珍藏品極為豐富,銀佛、龍雕、壁畫成為大召寺的三絕。</p> <p class="ql-block"> 大召歷經四百余年的風雨滄桑,所存殿堂也亦不全,但它見證了呼和浩特的歷史變遷,是歷史真實的寫照。無論是對于歷史文化愛好者還是自然風光追求者,這里都是一個值得一游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 進入寺廟的一瞬間,感覺所有的煩惱和喧囂全都放下了,整個人都進入了另一個心情明鏡的狀態,身邊圍繞著純凈的美好。可能每個人進入寺廟的意圖都不會一樣,求功名的有之,求利祿的有之,求健康的亦有之……然而,《金剛經》有這么一段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其實歸根結底到最后還都是求一個“心安”罷了!</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的建筑外觀融合了漢藏兩族的特色,顯出與眾不同的韻味與風華。殿內柱子上繪有飛龍,梁上同樣以龍裝飾,盡顯威嚴。 整個大殿垂掛著許多經幡,色彩繽紛,顏色飽和度極高,給人富麗堂皇之感。</p> <p class="ql-block"> 皇家規制的建筑氣勢自然不同凡響,還未入內已為正門的壯觀而贊嘆。正門前銅獅威武霸氣,幾個紅色圓柱粗壯高敞,單是這格局便能讓人推算出寺內面積必然不小,實際也確實如此——大召寺占地3萬多平方米,寺內殿宇眾多,一座接一座,讓人大有目不暇接之感。</p> <p class="ql-block"> 鎮寺之寶有三——銀佛、龍雕、壁畫。壁畫繪在經堂和佛殿四壁,以佛教人物和故事為主題,展現出天上、人間和地獄的各種景象。</p> <p class="ql-block"> 寺廟主要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包括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大雄寶殿、九間樓等諸多建筑,大雄寶殿自然是重中之重。脊上瑞獸生動,黃瓦紅墻,雕梁畫棟,檐下木雕和彩繪華美精致,大召寺的氣派表現在每一處。</p> <p class="ql-block"> 樓閣殿堂高低錯落,琉璃瓦屋頂和橙色瓦片交相輝映,藍天白云,陽光明媚,仿佛一幅色彩鮮艷的油畫呈現在人們面前。</p> <p class="ql-block"> 東路有天王殿、菩薩殿、玉佛殿、大樂殿等,紅墻和漢白玉欄桿加之香火繚繞,非常入鏡。</p> <p class="ql-block"> 殿堂脊上鎏金法輪和小鹿顯出耀眼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大召寺的建筑風格獨特,融合了漢藏等多種文化元素,精美的木雕石刻和彩繪展現了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和藝術水準,每一處細節都蘊含著歷史和文化的底蘊。</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的寺院建筑宏偉壯觀,歷史氛圍濃厚。不愧是內蒙古藏傳佛教建筑典范。</p> <p class="ql-block"> 走在寺內總會被橙色琉璃瓦所吸引,那份華麗和耀眼仿佛是把布達拉宮的氣氛搬到了草原之上。寺廟初建時殿頂其實是青瓦,橙色為康熙年間擴建時更換的,這一改變也可以看出大召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菩薩殿重檐翹角,殿前青銅色的香爐古樸厚重。</p> <p class="ql-block"> 帶著對佛祖的信仰,我走進了佛殿之內,佛殿內的壁畫上畫著我不認識的各路神佛,色彩瑰麗,栩栩如生,佛殿正中央,一座巨大的釋迦牟尼銀佛供奉在那里,佛祖臉上帶著和藹可親的笑,一如往常般地普度眾生,佛祖像面前,眾生跪拜,妄圖用內心的信仰洗去一身的罪惡。</p> <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大召寺,是這座城市的佛教文化瑰寶。寺廟古樸莊重,散發著濃厚的宗教氛圍。漫步其中,可以欣賞到精美的佛像和壁畫,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 人來人往香火旺盛的寺廟,香霧繚繞的佛殿中纏繞不絕的誦經真言。來大召寺吧,借一縷佛光,洗凈滿身的世俗,誦一聲佛經,超度內心的罪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塞外繁華處 古韻映青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呼和浩特寨上老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四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 塞上老街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召寺旁,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從東入口踏上塞上老街,只見東端豎立著一座醒目的牌樓,正面寫著“塞上老街”,背面題著“明清遺韻”,道路兩旁建筑俱是明清風格。</p> <p class="ql-block"> 從呼和浩特大召寺出來,就是塞上老街,它號稱“青城十六景”第四景。這條4百年歷史的商業街區,老建筑呈明清式建筑風格,有著老呼和浩特的舊影。</p><p class="ql-block"> 走進這條承載著上百年風霜的街道,仿佛踏入了一幅緩緩展開的歷史長卷,每一塊青石板、每一扇雕花木窗,都在低語著過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踏入塞上老街的那一刻,時間仿佛放慢了腳步。街道兩旁,明清式的建筑錯落有致,青磚黛瓦間透露出一種不言而喻的莊重與雅致。飛檐翹角,如同即將展翅高飛的鳳凰,把屋頂裝飾的很美。</p><p class="ql-block"> 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灑在飛檐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讓人不由自主地駐足凝視,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美。</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老街之上,每一步都踏在歷史的節拍上。塞上老街的歷史,可追溯至大召寺興建之時,那時它作為工匠們的臨時駐地,逐漸演變成了一處繁華的市井之地。而今,老街依舊保留著那份古樸與純真,讓人在喧囂的現代都市中尋得一片寧靜與祥和。</p> <p class="ql-block"> 走進老街,就像是走進了一個文化的寶庫。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如掛氈燙畫、民族風格的皮畫,還有各式各樣的民族服飾和古玩。每一件商品都蘊含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讓人在欣賞之余,更能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你可以親手觸摸到歷史的脈絡,感受到文化的溫度。</p> <p class="ql-block"> 塞上老街,不僅僅是一個旅游景點,更是一個文化的符號。它見證了歲月的變遷,卻依舊保持著那份古樸與典雅。</p><p class="ql-block"> 塞上老街,真是一個充滿歷史韻味和文化底蘊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濃縮著呼和浩特回族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清 真 大 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五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 位于回民區通道街的清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建筑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占地面積約4000千多平方米,清真大寺始建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公元1789年曾擴建重修。民國時期,回族民眾募捐再度修繕,才有了現在的規模。</p> <p class="ql-block"> 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市一座比較優美完整的穆斯林建筑。據記載,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它是呼和浩特市原有的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故此得名清真大寺。</p> <p class="ql-block"> 新月是伊斯蘭教的標志圖騰,也是教徒們崇拜的圣物。這里的半彎新月是指上弦月,即初月,象征著新生、上升、最初的光亮,也是象征著伊斯蘭教開創了人類文明的新時光。</p> <p class="ql-block"> 清真大寺中最具標志性的建筑當屬望月樓,建于1939年,總高約36米,解放前是呼和浩特最高的建筑之一。望月樓共分五層,下面四層用青磚砌筑,頂層是一座木結構的涼亭,是一座呈六棱體的塔樓,塔樓頂端是半彎新月,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 </p> <p class="ql-block"> 望月樓的建成年代晚于清真大寺,風格也和寺內其他建筑略有不同,受西方建筑風格影響較明顯。整個樓呈六角形,高33米,遠遠看去纖長秀麗。最出彩的莫過于頂部的木構亭,飛檐翹角,最上端頂著一輪彎月,別有一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 寺廟曾在乾隆年間有過重修,彼時西方建筑風格已傳入國內,清真大寺的整體建筑便屬于“混搭”風,在漢族、伊斯蘭建筑底色上可以看出許多西洋元素。</p> <p class="ql-block"> 寺內共三進院落,要一一逛完相當花費時間。大殿規模龐大,外墻、窗戶裝飾有花卉圖案,綠色格外亮眼,整個建筑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又美又氣派。</p> <p class="ql-block"> 大殿門頭紋飾夾雜著西洋風情,藍綠搭配金色莊嚴肅穆又不失典雅的感覺。大殿上方的時鐘靜靜行走,這一片莊嚴肅穆的環境中,仿佛能聽到時間流逝的聲音。</p> <p class="ql-block"> 清真大寺的建筑風格,充分體現了呼和浩特民族團結交融的歷史,豐富了我國的建筑文化,是寶貴的歷史遺產。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感 謝 您 的 品 鑒 !</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江津市|
香港|
民丰县|
胶南市|
鹰潭市|
永顺县|
邓州市|
榆中县|
辽阳县|
龙岩市|
洪雅县|
平利县|
临城县|
潍坊市|
南涧|
锦州市|
和林格尔县|
金川县|
怀柔区|
杭锦后旗|
伊川县|
开江县|
长治市|
个旧市|
轮台县|
宜昌市|
济宁市|
府谷县|
小金县|
罗田县|
连平县|
二连浩特市|
鄯善县|
孟村|
肃宁县|
故城县|
祁门县|
崇明县|
京山县|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