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位于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至今己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世界著名的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洛陽白馬寺建立之后,中國的“僧院”便泛稱為“寺”,洛陽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白馬寺還把佛教傳到了朝鮮、日本和東南亞,使佛教在亞洲得到了普及,后來又進入歐美,自20世紀末以來,日本捐資重修白馬寺鐘樓并立空海雕像;泰國、印度、緬甸政府相繼出資于白馬寺內建造佛殿,使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均來此受戒,美國、德國、加拿大皆出席該寺方丈升任法會,作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馬寺可謂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寺”。</b></p> <h1><b style="font-size:22px;"> 之所以被公認為是中國佛教的發源地,是因為:中國第一座古剎是白馬寺;中國第一座古塔是白馬寺的齊云塔;最早傳入梵文佛經“貝葉經”收藏于白馬寺;最早的譯經道場是白馬寺的清涼臺;第一相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是白馬寺譯出;第一本漢文佛律“僧祗律心”始譯于白馬寺;第一場佛、道之爭發生于白馬寺;第一漢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馬寺。這十項第一,可以稱之為“祖庭十古”。正是這“祖庭十古”,使洛陽白馬寺能夠穩居中國伽藍之首座,而永遠彪炳于中國佛教史冊之卷首。</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馬寺門外有兩匹石馬,左右相對,石馬高1.8米,長2.2米,頭戴轡絡,身置鞍韉,雕工精細,相傳為漢代的馱經之馬,實為北宋太師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像。1935年德浩法師住持白馬寺,將石馬遷置于山門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洛陽白馬寺山門即寺院的大門。為牌坊式拱券三門洞,中間洞高3.08米,寬2.35米,深3.6米,兩側門洞略小。這門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重建。“山門”是中國佛寺的正門,一般由三個門組成,象征佛教“空門”、“無相門”、“無愿門”的三解脫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洛陽白馬寺目前占地3.4萬平方米,有大小建筑百余間。寺院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涼臺,兩側還有鐘鼓樓、門堂、云水堂、客堂、齋堂、祖堂、禪堂、方丈院等附屬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馬寺鐘、鼓樓分別位于山門內東西兩側。鐘鼓樓同為方形歇山頂雙重檐兩層樓閣式,底部長寬各7.3米,上覆灰色筒瓦,額枋彩繪,同建于石徹臺基之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王殿是寺中第一道殿,殿中供奉著彌勒佛和韋陀菩薩。東西兩邊供奉著四大天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佛殿:碧瓦朱檐的大佛殿是白馬寺的第二重大殿,殿內正中佛壇上供奉著七尊抱素懷樸的造像,正中是炳炳麟麟的釋迦牟尼佛,結伽跌坐于須彌座上,像高22.44米。釋迦牟尼的左側為大弟子摩訶伽葉,右側站像為大弟子阿難。左右兩側分別還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兩位散花天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雄殿右側的臥玉佛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道殿是大雄殿,大雄殿為元代重建,佛龕內三尊主佛結珈跌坐于蓮花寶座之上。正中主尊為釋迦牟尼佛,其左側為藥師佛,右側為阿彌陀佛。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對而立者,是兩位護法。左側是韋馱天將,右側是韋力天將。在大殿兩側供奉有十八羅漢。這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為國內僅存的一套元代“夾纻干漆”造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接引殿,是寺內的第四重大殿,坐落于大雄殿后,正殿主尊為阿彌陀佛,右側為觀音菩薩,左側為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圣”,均為清代泥塑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個黑色石質寶葫蘆,被香客和游人摩挲得油光锃亮,都想沾點福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接引殿對面,大雄殿背面的伽藍菩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清涼臺,高聳于清涼臺上的毗盧閣系明代重建,是寺內最后一重大殿。毗盧閣內正中主尊為毗盧遮那佛,左側為文殊菩薩,右側為普賢菩薩。皆為清代的泥塑像。在毗盧佛兩側,是木雕的千佛壁龕,所供的佛像均以香灰等原料塑造而成的,共計五千零五十六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藏經閣:底層現為釋源美術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空海大師塑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法寶閣:底層現為釋源陳展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佛教源自古印度,白馬寺與國外宗教和文化交流,在寺廟的西面建有印度風格佛殿、泰國佛殿苑和緬甸風格佛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泰國佛殿苑始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位于白馬寺古建區西側,為促進中泰兩國佛教文化交流,泰國高僧拍特實鐵哥長老、善信瓦塔納先生參訪白馬寺后出資對泰國佛殿苑進行翻修擴建,并辟建了舍利塔、藏經閣、鐘鼓樓、四面佛、涼亭、僧寮及配套設施等,擴建后的規模,長寬各108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緬甸風格佛塔,位于白馬寺院西北側。由緬甸政府出資興建,主體建筑為大金塔,是按瑞德光大金塔的尺寸3:1 縮小而建,高32.92米,塔基底座經51.71米,底層為展覽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金塔的東西南北方向各有主門一道,這四道主門及緬甸佛塔苑的圍墻,完全按照貢榜王朝的緬甸曼德勒皇宮樣式移植過來,門上方用緬文寫有“大金塔”字樣。</b></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印度風格佛殿,由印度政府出資設計,中國政府提供土地建造。印度政府選擇桑奇大塔作為印度佛教建筑的代表,在白馬寺按1:1的比例進行仿建,佛殿主體建筑高約30米,里面供奉一尊高達4.5米的釋迦牟尼坐像。這是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寺,于2010年完工,印度總統普拉蒂巴?德維辛格?帕蒂爾出席佛殿落成儀式,為佛殿剪彩揭碑。</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 殿內供奉4.5米的釋迦牟尼坐像。</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佛殿回廊上印度風格的壁畫和塑像很引人注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游覽完印度佛苑后,我們又返回出山門,去參觀游覽中國第一古塔齊云塔和狄仁杰墓,齊云塔院在山門外東南側約200米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馬寺山門外東南角的狄仁杰墓。</b></p> <h1><b style="font-size:22px;"> 齊云塔院又是中原第一比丘尼道場,這是進入齊云塔院的大門。</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齊云塔,又名釋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馬寺塔。刨建于東漢永平年間(公元69年),據今己有近兩千年,是中國第一座古塔。塔高35米,共13層。除塔以外,還建有大雄寶殿、齋堂、禪房等,故有“東北馬寺”之稱。值得一提的是,站在塔的南面20米左右處,面向塔身擊掌,就能聽到從塔內傳出的“哇哇”聲,讓人嘆為觀止。</b></p> <h1><b> 齊云塔院大雄寶殿</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白馬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志丹县|
灵台县|
祁阳县|
尼勒克县|
普洱|
封开县|
常山县|
屏山县|
丹江口市|
香格里拉县|
平潭县|
如皋市|
友谊县|
扬中市|
镇远县|
绵阳市|
图们市|
建平县|
岚皋县|
元阳县|
黔江区|
车险|
白朗县|
奎屯市|
会昌县|
额济纳旗|
若尔盖县|
东台市|
武宁县|
镇赉县|
广水市|
阿鲁科尔沁旗|
元谋县|
宜阳县|
剑河县|
富蕴县|
阿拉善左旗|
城固县|
晋中市|
黑龙江省|
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