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對久負盛名的靈空山一直心有所向,奈何幾次去沁源,都無緣前往,離它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10月中旬去霍州七里峪,從靈空山腳下路過時,匆匆在路邊的牌子前拍照留念,自欺欺人,冒充到過靈空山。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也許可以暫時滿足一下虛榮心,或者聊以慰藉一下到而不達的遺憾之情,但終究是騙不了自己的。時隔4年后的11月10日,機緣巧合,終于和友人蘭草、蘭雅及蘭雅的同事秀玲夫婦一同打卡靈空山。</p> <p class="ql-block">前幾次去沁源各地玩,還沒有開通長治市到沁源的高速路,沿途不是堵車,就是修路,那叫一個考驗人的心性,至少沒有三、四個小時,是到不了目的的。這次長治南上高速,1小時后到達沁源,下高速后,又驅車前行1個多小時,行駛約40公里,到達沁源縣西北部五龍川鄉的靈空山風景區。大門口迎接我們的除了景區的工作人員,還有一群極具靈性的猴子,我們戲稱為“迎賓猴”。</p> <p class="ql-block">起初,我們下車登記時,看到的只是一只猴子,秀玲第一次近距離見到路邊的猴子,很是欣喜,興致勃勃掏出口袋唯一的一顆糖投喂猴子。沒想到,這下捅了馬蜂窩,呼啦啦,不知從何處一下子冒出許多猴子,嘰嘰叫著,向她聚攏來。那陣勢感覺要圍攻她一樣,嚇得秀玲飛也似的跑遠了。</p> <p class="ql-block">此時,不知情的蘭雅還在專注地整理后備箱,豈料身后已被一家猴子目不轉睛地盯上了,它們規規矩矩地在蘭雅不遠處的地面坐著,定定地看著她,誤以為她在給自己找食物。完事的蘭雅忽然回身看到猴子一家,驚訝的同時,高興地蹲下對著看似人畜無害的猴子進行拍照。這下徹底惹惱了前面的大猴子,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過來就搶蘭雅胸前掛著的手機袋,始料未及的蘭雅立馬驚叫著本能彈起,躲到同伴身旁,猴子們快速由原來的前后兩排變成一排坐好,同時目光一致轉向蘭雅所在方向,表現出很無辜的樣子。靈空山的猴子真是不一般那,竟然搞不宣而戰,突然襲擊這一套,關鍵它們還是先禮后兵。絕了!</p> <p class="ql-block">告別那些調皮可愛、令人啼笑皆非、人精般的猴子,我們進景區后,瀏覽了一下導覽圖,然后按順時針方向進行游玩。“九桿旗”首當其沖,是看到的第一個景點,也是自然景觀的代表作之一,更是靈空山的驕傲。因為,2004年6月,它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定為“世界最大的油松”。作為“油松之王”,樹高45米,相當于30個成年人疊羅漢的高度,鶴立雞群,直沖云霄;胸徑1.5米,根部直徑5米,樹蔭下,可以容納3000人同時乘涼;樹齡630年,國家一級古樹。之所以叫“九桿旗“,源于其一枝出土派生3枝后又分作筆直的9枝主干,形象好似9面迎風招展的擎天旗幟。</p> <p class="ql-block">緊鄰九桿旗的了凡塔是人們為紀念在此云游修行的了凡所建,原件已毀,現存為后人原址復建。過虎口(是一象形巨石景點),走龍脊到達竹松園,原本“三大王”是具代表性的一棵樹,我卻自以為是地認為指靈空山所生存的三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華北豹、金雕),植物變動物,陰差陽錯。無知真可怕!在景區空間棧道上遠眺,透過密密麻麻的樹林,依稀可見鑲嵌在北面須眉山山崖上紅色寺廟建筑群,俯視山澗,能聽到潺潺流水聲,亦可看到黑色的水流痕跡。</p> <p class="ql-block">我們完美錯過棧道西邊的百步崖和一線天(趙匡胤避難處)以及東邊的十八盤(網傳不上十八盤,未到靈空山)和東鐘樓(據說有觀景臺可以俯視靈空山景區)。穿越吊橋,到達景區又一重要景點——仙橋。此橋為單拱石橋上建棚室長廊三件,寬不過三米左右,雖結構簡單,卻雅觀堅固,橋下一塊橫擋于兩崖之間的石條,傳說有二:一說王母與小五龍相斗時用金簪變化而成;另一說唐王子李侃剛進山用長石搭筑而成。我們北方的橋很少有橋面上有建筑的,看到這個立刻想到南方的風雨橋,對,其實就是一座典型的的風雨橋吧。</p> <p class="ql-block">之前的行程都是從北向南,過了仙橋,開始由西向東行走。沒有去附近靈空山峽谷風光代表地的風洞溝,錯失龍游峽谷勝景之機。順著煤煙窯(抗戰時期,沁源軍民為抵制日軍的經濟封鎖開展的一系列生產自救項目之一)遺址,過觀瀾橋,到達南天門。再由南天門折向北穿過普度橋登36級臺階達一座富麗堂皇、造型典雅別致的牌坊,由此到達沁源靈空山的核心景區——圣壽寺建筑群。靈空山原名九頂山,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這里。</p> <p class="ql-block">《山西通志》載:圣壽寺前身感應寺,始建于東漢光和元年,偏僻、規模小,不方便人們上香拜佛。長達百年時間里,因雨雪雹災而坍塌。唐時,當地政府對其護建修繕時,將頂部全換成鐵瓦,又名鐵瓦寺。又因皇子出家,改名為圣壽寺。圣壽寺因地就勢,建于靈空山“半面佛”巨壁之下,背崖臨谷,雄視南天。其建筑特點有點像懸空寺、之前去過的女媧宮、平順小西天。古人智慧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唐朝的第十八代皇帝唐懿宗是虔誠的佛教徒,為迎佛骨窮奢極侈,而朝廷發生災難時,卻不作為,導致民聲載道,爆發了黃巢起義,長安城破,人人自危。唐懿宗的第四子李侃為避戰亂剃度出家,一路北逃到山深林茂、風光旖旎、人跡罕至的靈空山。后來他的弟弟——唐朝第十九代皇帝唐僖宗派人找到他,想迎他回朝,怎奈他早已看破紅塵,又對佛法頗有悟性,不再出世。皇帝敕命,重建禪院。從皇子到布衣,李侃內心波瀾不驚,素衣草鞋,粗茶淡飯,學道講理、醫病救人,能以法雨救生民,得到民眾愛戴,寺廟香火旺盛。后來他圓寂坐化后,被封為施雨王,后漢乾祐年間,改封為菩薩,后周時加封為先師菩薩。</p> <p class="ql-block">北宋開寶二年(969年),趙匡胤攻打太原兵敗,曾隱匿于靈空山脫圍。宋太宗趙匡義端拱二年(989年)賜“圣壽寺”之額,沿用至今。唐皇子能做到萬法皆空,皈依佛門、行善布施,宋開國兩代君王感恩回饋。知道這些傳說后的自己,作為一介草民,捫心自問:真有那么多事,值得焦慮和念念不忘嗎?!</p> <p class="ql-block">圣壽寺原來唐代建筑不在,現存多為明清遺構,各建筑面南橫向排列,五座院落既可互相貫通,又有山門自成格局。大殿居中,左右各院依次有序布局。中院五楹大殿巍然聳立,供著先師菩薩。其他院落有觀音殿、關帝殿、藏經樓等。其中最著名的還是凈身窯,是先師菩薩讀經和坐化之地。讓我感興趣的就是中院左右山門,比較別致,之前從未見過,感覺有點像西方教堂,中西合璧。</p> <p class="ql-block">從凈身窯旁邊的登云路,抓著鐵鏈拾階而上,到達文殊殿,這段路算我們此行整個行程中比較險峻的一段,狹窄、陡直。佛音裊裊中,登高望遠,對面山勢巍峨、青巖絕壁,樹木茂密,層層疊疊,下面寺院群建筑錯落有致。待寺院僧人開門后,虔誠地奉上三炷香、跪拜大智大慧的文殊菩薩。那一刻,我心安寧。</p> <p class="ql-block">我們遺憾錯過茅庵,出圣壽寺大門,直接朝西過山門往北到毗盧遮那佛處,與巒橋擦肩而過失之交臂,又是此程一憾事。大概冥冥之中,先師菩薩也在告訴我們,人生不可能完美,生活總有遺憾吧。沿途風景還是不錯的,初冬的靈空山,落葉飄零,遍布石徑,踩上去沙沙作響;樹干還不至于光禿禿,古樹參天,百年樹木隨處可見,數不勝數,關鍵還有很多有禪意的名字,比如“一佛二菩薩”、“一爐香”、“哼哈二將”等。油松們筆直沖天,競相比高。也有樹木,千奇百怪,物競天擇,即使在石頭中間也怡然自得,恣意生長。偶爾有松鼠穿越崖壁小樹,引我們數人駐足觀看。清幽、靜謐、放空、自在!</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們往東到小碑亭處小憩,略作補給。大家紛紛解囊,取出自帶零食彼此分享。微風過處,略感冬風之寒意,不敢久留,往東北方向很快再見九桿旗。如此,在景區用三個小時走了一個小環線。期間,走走停停,觀賞之余,在總導演蘭雅的指揮下,更是盡情拍照嘚瑟。三個女人一臺戲,何況是四個呢?!</p> <p class="ql-block">正值中午,我們在景區的農家小院進餐,簡單要了莜面栲栳栳、蕎面擦擦、山蘑小炒肉,讓老板娘熱了秀玲自做的爐面,邊吃邊聊。都覺得此行不累、休閑愜意,也贊賞農家飯菜可口、價格適宜,干凈且服務態度好。飯后,時間尚早,我們一行人驅車前往霍州七里峪,怎奈,趕上景區修建無法通行。于是,我們自娛自樂,在黃河旅游1號公路旁又上演了一出出小戲。戶外人,永遠是樂觀!</p> <p class="ql-block">下午五點多,迎著落日,我們返回長治市,結束一天愉快的旅程。此行相對于風景而言,雖然少了夏的綠意盎然,秋的繁花似錦、五彩斑斕,但是初冬的靈空山祥和、莊嚴之余,更增添了幾許神秘與寧靜。能因此了解靈空山的來歷和那些有意思的傳說,于我來說,也更具性價比。總之,打卡沁源靈空山 是一次感受自然與人文景觀的休閑之旅,不虛此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界首市|
霍邱县|
阜新|
汉川市|
六枝特区|
麻栗坡县|
中山市|
榆树市|
邮箱|
常熟市|
衡阳县|
彩票|
上虞市|
东乌珠穆沁旗|
蓝山县|
稻城县|
沿河|
丰顺县|
华池县|
汉阴县|
仪征市|
鄂尔多斯市|
张北县|
凌海市|
海丰县|
且末县|
徐州市|
台山市|
仁布县|
时尚|
黄山市|
遂平县|
宁海县|
仲巴县|
巴彦淖尔市|
曲周县|
铜川市|
远安县|
赣榆县|
丘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