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知青上山下鄉(xiāng)宣傳畫</p> <p class="ql-block"> 1968年作者和同學下鄉(xiāng)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68年我和同學呂連仲、楊志誠三個人從張家口市二中畢業(yè)后,插隊在河北省沽源縣小河子公社石頭城大隊第六生產(chǎn)隊后灘村。后灘村離小河子公社五里地,是個小村,只有二十幾戶人家,以孫、張和劉的姓氏居多,有一百多口人。</p> <p class="ql-block"> 社員趕馬車接知青進村</p> 后灘村知青耿雙全(上)、呂連仲(下)和楊志誠(右)當年照片 <p class="ql-block"> 后灘村新貌(2018年照片)</p> <p class="ql-block"> 村子雖小,但民風淳厚,老鄉(xiāng)為人都很和善。他們對我們知青的到來,從心里非常歡迎。因為當時給知青的住房沒有蓋好,生產(chǎn)隊就暫時讓我們住在村羊圈旁邊,兩間小土屋里面。土屋外面一間放水缸、糧食、農(nóng)具等雜物,里面有灶臺做飯,一盤土炕睡覺。屋前面是一片空地,立著一個籃球架,是早晨生產(chǎn)隊長派活和晚上飯后村里人們聚集玩耍閑聊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后灘村新貌(2018年照片)</p> <p class="ql-block"> 知青下鄉(xiāng),每個人都必須要過“兩關(guān)”:一是“生活關(guān)”,二是“勞動關(guān)”。</p><p class="ql-block"> 首先就要過生活關(guān)。我們從村供銷社,買了鍋碗瓢勺,油鹽醬醋,購置了生活必需品。但是,吃飯就需要自己做了。因為下鄉(xiāng)前在家,都是父母做飯,大家都沒有做飯的經(jīng)驗。所以,開始不是飯生,就是菜咸。有的老鄉(xiāng)看我們做飯手生,也來幫助指導。后來,慢慢摸索,也就會做了。</p><p class="ql-block"> 當年,壩上做飯,當時沒有煤,只能用莜麥秸、胡麻桿做柴火。秋冬場院有莊稼秸稈,生產(chǎn)隊長批準我們可以隨時去拿。但到了春夏天,就沒有了秸稈,我們做飯就成了問題。老鄉(xiāng)告訴我們干牛羊糞都可以燒火。我們就早晨起來,去草灘撿拾牛糞,到羊圈去掃羊糞,曬干了,燒火做飯。但是,遇到連陰雨天,牛羊糞發(fā)潮,點不著,我們吃飯就沒有了著落,只好到老鄉(xiāng)家去“求援”,蹭飯了。</p> <p class="ql-block"> 夏日壩上草原景色</p> <p class="ql-block"> 我們住的房子靠村邊,視野很開闊,夏天坐在土炕上,推開小窗,就可以看到村外田地里面綠油油的莜麥、胡麻。清風徐來,中間充滿著青草野花和莊稼的芬香,空氣非常清新。壩上,夏秋季節(jié)短暫,冬季漫長而嚴酷。</p> <p class="ql-block"> 插隊村夏日景色</p> <p class="ql-block"> 壩上的冬天寒冷而漫長,當?shù)乩相l(xiāng)戲言:“三九寒風快似刀,出門撒尿用棍敲”,由此可見壩上寒冬之嚴酷。在嚴寒的冬天,屋里的水缸早晨經(jīng)常凍住,需要把冰砸開才能用水。壩上農(nóng)村冬天取暖就是靠屋里的“大火炕”和炕上放的“大火盆”。當?shù)乩相l(xiāng)說:“屋暖一盤炕”。燒柴則以秸稈、牛馬糞、雜草為主,天冷了,就多燒燒火炕?;鹋杈褪羌依镌诳恢虚g放一個泥捏的"火盆",形似元寶,把放了大煙的牛糞火或莜麥秸鏟在火盆中,放在土炕上,供烤火取暖用。</p><p class="ql-block"> 如果冰天雪地的時候,你到老鄉(xiāng)家里去串門,馬上就會被請到火盆邊就座,主人會把壓在下邊的“紅火”翻上來,讓客人烤火。然后再遞上一杯熱茶,那濃濃的親情真的讓人感動。</p> <p class="ql-block"> 壩上冬日雪景</p> <p class="ql-block"> 壩上農(nóng)村火炕</p> <p class="ql-block"> 壩上農(nóng)村火盆</p> <p class="ql-block"> 特別在"閑不過冬仨月"時,滿天飄著雪花,西北風刮的嗚嗚響,壩上人在自家熱炕上守著火盆,砂鍋里翻滾著幾片肥羊肉,砂酒壺一把自斟自飲,醉眼微瞇,“老婆孩子熱炕頭”,其樂無窮。</p><p class="ql-block"> 寒冬臘月,壩上莊戶人品味著自給自足的快樂,有著與世無爭的清靜,衣食不愁的滿足。</p> <p class="ql-block"> 后灘村老鄉(xiāng)大院(2018年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下鄉(xiāng)插隊三年,朝夕相處,后灘村許多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精明能干的大隊民兵連長孫海;工作細致的大隊會計孫喜;年輕帥氣的復(fù)員軍人,柴油機手孫德;愛出風頭的老貧農(nóng)趙全亮;嘮嘮叨叨的生產(chǎn)隊長老范;純真漂亮的姑娘孫玉鳳、常桂珍;兢兢業(yè)業(yè)的民辦教師劉寶祥;憨厚老實的車倌劉寶義;聰明伶俐的徐振貴;滿臉胡須的老記工員老馬;赤城縣外來戶羊倌張珍;愛嬉笑打鬧的王喜;彎腰駝背,穿衣邋遢,卻人稱外號“二縣長”的光棍馬榮等。</p><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過去了,后灘村這些人中,有的早已過世。但回想起來,他們的音容笑貌,至今還歷歷在目,難以忘懷。</p> <p class="ql-block"> 2018年石頭城大隊部分下鄉(xiāng)知青和老鄉(xiāng)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幾度夢回,依稀可見。經(jīng)常想起插隊村里的那口井。</p><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裊裊炊煙。一天農(nóng)作歸來,水井旁滿是挑水忙碌的人們,還有圍著那口水井撒歡嘶鳴的牛馬和羊群…,那是一個多美的鄉(xiāng)村畫面。</p> <p class="ql-block"> 鄉(xiāng)村水井</p> <p class="ql-block"> 壩上農(nóng)村羊群</p> <p class="ql-block"> 后灘村的水井有兩個,一個是大口機井,在村南,是用來澆地種菜的。另一口井是用來吃水的。井口一直是敞口暴露著的,村里人都吃這口井的水,村里所有的牲畜也吃這口井的水。這口水井的神奇之處就在于雖沒有多深,但多少年來,涓涓不斷,清瑩澄澈,永不干枯,甘甜入口,養(yǎng)育著百十人口的小村莊。 </p><p class="ql-block"> 我們知青兩間小土屋,在村子的中間,距離這口水井不遠。知青一般都在旁晚下工后去挑水。因為早晨要做飯出工,時間太緊。</p><p class="ql-block"> 壩上農(nóng)村,地下水位高,井口不按轆轤,沒有井繩。因此,不要小看去井里挑水,這可也是個技術(shù)活。打水時,人站在井沿兒上,把扁擔一頭的鐵鉤子鉤好桶梁,然后把桶伸到井里慢慢移向水面遠方一側(cè),再突然將水桶向下撤倒,因水桶桶口受到慣性下傾,井水快速注入水桶,最后雙手猛的上提,水桶借助井水浮力即刻被提升到井沿兒上。如果搞不好,水桶就會掉到井里,要再撈水桶就麻煩了。</p><p class="ql-block"> 我們知青剛到農(nóng)村,因為沒有打水經(jīng)驗,經(jīng)常把水桶給掉到井里,只能請老鄉(xiāng)幫助費勁的打撈上來。</p> <p class="ql-block"> 農(nóng)村水井打水</p> <p class="ql-block"> 夏天倒也好說,尤其到了冬天,數(shù)九寒天,滴水成冰,井口旁邊結(jié)了厚厚一層冰,滑的很,一不小心就栽個大跟頭,還有可能滑到井里,所以打水更為困難和危險。在這個季節(jié),一般家里很少再讓孩子們到井里挑水了。</p><p class="ql-block"> 在炎熱的夏季,從地里勞動歸來,喝一碗剛剛挑上來的井水,每次喝的時候,水都拔涼拔涼的,就是甜,那個解渴!我們感覺城里再好的自來水也沒法和這口井的水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 冬天放牧馬群</p> <p class="ql-block"> 1970年冬天壩上雪花飛舞,天寒地凍,北風凜冽,滴水成冰,天氣格外冷。那年,是我到沽源縣下鄉(xiāng)插隊的第三個年頭,寒來暑往,春種秋收,在廣闊天地度過了令人難忘的知青歲月。</p><p class="ql-block"> 12月中旬,解放軍后字三一三部隊來沽源縣征兵,聞此消息,我非常高興,參加人民解放軍,戴上紅五星,穿上綠軍裝,是我的心中理想。于是,我就積極報名,后被沽源縣人民武裝部批準參軍入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批準入伍通知書</p> 聞此消息,我下鄉(xiāng)后灘村里像過節(jié)一樣熱鬧。在我回村和大家告別時,生產(chǎn)隊長和全隊社員商定拿出生產(chǎn)隊集體的油和面,大家聚在一起吃了一頓炸油餅,還從供銷社買來白酒,全村人像過年一樣熱鬧,大家喝酒聚餐給我送行。<br><br> 飯后,村里姑娘們用紅紙做了大紅花給我戴上,大隊民兵連長孫海專門套了一輛馬車,冒著風雪,把我送到公社。全村男女老少熱情的送行,使我熱淚盈眶,非常感動。<br><br><br><br> <p class="ql-block"> 1970年作者參軍入伍前與大隊書記、知青同學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71年作者在山西太原部隊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1970年那個漫天飄雪的冬天,我離開了曾經(jīng)生活過三年,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二故鄉(xiāng)——沽源縣小河子公社石頭城大隊后灘村。</p> <p class="ql-block"> 壩上寒冬臘月風雪天</p> <p class="ql-block"> 光陰似箭,歲月蹉跎。不覺我離開后灘村已經(jīng)過去56年了。知青歲月早已成為美好的回憶,然而,隨著歲月的更替,但留給我的記憶卻仿佛昨日,可以說是刻骨銘心,魂牽夢繞。</p> <p class="ql-block">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勤勞憨厚的后灘人,春種夏鋤,秋收冬藏,把辛勤的汗水灑在了家鄉(xiāng)的那片耕地上。樸素的愿望,無悔的付出,像鄉(xiāng)親們這樣千千萬萬的中國農(nóng)民,用自己雙手撐起了自己的小家,也共同鑄就了華夏民族這個大家。</p><p class="ql-block"> 如今,后灘村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鄉(xiāng)親們都住上了磚瓦房,還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大家擺脫貧困,走上了富裕文明的康莊大道。</p><p class="ql-block"> 日月如梭,我闊別后灘村已有五十多年,但還會經(jīng)常夢到那個清貧快樂、樸實純凈的小村。因為那里留下了我的芳華,我的記憶,還有我的鄉(xiāng)愁。</p> <p class="ql-block"> 2018年知青在曾經(jīng)耕種的土地留影</p> 2012年石頭城大隊部分知青聚會合影 <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我走過很多地方,但留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是后灘村那口老水井,它養(yǎng)育了村里人倔犟剛毅的性格;鑄就了村里人吃苦耐勞的體魄;夢繞在當年插隊知青的心頭。</p><p class="ql-block"> 因為,那一生難忘的甘甜井水啊,已變成每個人滾滾流淌的熱血;日思夜想的美好回憶;一生一世扯不斷的風箏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8年作者下鄉(xiāng)50周年重回插隊故地照片</p> <p class="ql-block"> 知青在年少時離開了熟悉的城市,到鄉(xiāng)村僻壤插隊落戶。在農(nóng)村,經(jīng)過血與火、淚與情、寒與苦的考驗和磨練,從廣闊天地和父老鄉(xiāng)親身上汲取到了堅韌、吃苦、耐勞、不懈追求、勤奮向上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知青到農(nóng)村,沒有了父母家人的呵護,培養(yǎng)了自我生活能力,懂得了珍惜親情;繁重勞累的勞作,強健了自身體魄,造就了吃苦耐勞精神;忙碌酸楚的日子,耐住了寂寞煩躁的情緒,知道了生活的不易和歲月的艱辛;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鍛煉了意志品質(zhì),陶冶了樂觀向上的情操。農(nóng)村艱難困苦的生活,使知青經(jīng)歷了風雨,鍛煉了意志,形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毅力,為后來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p><p class="ql-block"> 當年,我們一起在后灘村插隊的三名知青同學。返城后,用這種斗志和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努力工作,都做出了一定的業(yè)績。呂連仲曾任張家口市第五建筑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楊志誠曾任張家口市鋼窗總廠書記;作者曾任張家口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市政協(xié)常委、文史委主任。</p><p class="ql-block"> 歷史造就了知青,知青書寫了歷史。那個時代的人已漸行漸遠,當年的知青現(xiàn)已年逾七十,雙鬢飛霜,風華不在。</p><p class="ql-block"> 但是,知青精神永存,鄉(xiāng)村故土常思。那曾經(jīng)為之奮斗過的廣闊天地,與之相處過的父老鄉(xiāng)親,經(jīng)?;隊繅衾@在心頭。。 </p> <p class="ql-block"> 沽源縣石頭城大隊知青</p><p class="ql-block"> 紀念下鄉(xiāng)五十周年聚會合影</p> <p class="ql-block"> 插隊回城五十年,</p><p class="ql-block"> 鄉(xiāng)村故土魂夢牽。</p><p class="ql-block"> 春夏秋冬務(wù)農(nóng)事,</p><p class="ql-block"> 往事依稀浮眼前。</p><p class="ql-block"> 青春已去鬢染霜,</p><p class="ql-block"> 時光飛逝容顏變。</p><p class="ql-block"> 歲月崢嶸深刻骨,</p><p class="ql-block"> 于今夢里又耕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8年7月2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安县|
泽普县|
济源市|
大邑县|
平舆县|
建宁县|
盐亭县|
绵阳市|
满洲里市|
鄂托克旗|
湄潭县|
肃宁县|
泸州市|
八宿县|
资阳市|
忻州市|
南安市|
萍乡市|
杭锦后旗|
漳州市|
岗巴县|
德令哈市|
西昌市|
马尔康县|
泰宁县|
克东县|
当涂县|
太康县|
桂东县|
合水县|
聊城市|
盱眙县|
上饶市|
榕江县|
桂东县|
浠水县|
泉州市|
涞源县|
福安市|
宁波市|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