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李永鵬 2017-09-28 閱讀 4492</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結(jié)果與過程同等重要。</p><p class="ql-block"> 我們終于看到了蘇獨侖境內(nèi)秦長城了,這是事情的結(jié)果。但去的過程是一波三折,一站有一站的故事,也非常值得回味。于是有了“去看蘇獨侖境內(nèi)秦長城”這個標題。“去”的過程和“看”的結(jié)果,都是我想展示的。</p> <p class="ql-block"> 蘇獨侖境內(nèi)也有秦長城?我們是1968.7來蘇獨侖公社插隊的,這么多年了,怎么從未聽說過?沒想到還真有!我和一起插隊的老知青劉學元這回可是眼見為實了。</p> <p class="ql-block"> 眾所周知,包頭固陽一帶有秦長城,有些蘇獨侖知青準備在明年(2018.7)我們下鄉(xiāng)五十周年回烏拉特前旗活動時,在包頭逗留。但豐產(chǎn)知青孟慶華等來包頭,“包頭驛站群”全體女知青出動,和孟慶華等一起玩遍了包頭各景點,也沒去成秦長城。她們告訴我:一直沒開通到那里的公交車。</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前我去看時,是包頭師范學院校車拉著去的。沒想到這里旅游線路嚴重滯后。出乎意料的是:在我們插隊的蘇獨侖就可以看到秦長城,還有相應配套工程!</p><p class="ql-block"> 首張蜿蜒在山里的長城照片是我們看到的結(jié)果。</p><p class="ql-block"> 還是讓我從“去”的過程開始敘述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一)意外獲悉</p><p class="ql-block"> 前幾天,原蘇獨侖鄉(xiāng)“末代書記”焦根思(2005年蘇獨侖鄉(xiāng)并入大佘太鎮(zhèn),于是成為這個鄉(xiāng)的最后一任書記)給指了個思路:你們關心蘇獨侖境內(nèi)古城沃野鎮(zhèn),不妨到烏拉特前旗博文圖書中心大樓內(nèi)的前旗文物管理所,向所長胡懷峰請教。</p> <p class="ql-block"> 五樓是前旗文物管理所,所長正和員工一起往墻上掛前旗小佘太秦長城的一幅幅照片,那照片真是專業(yè)水平。</p><p class="ql-block"> 聽說我們的來意,馬上停下手中的事情,熱情地接待了我們。</p><p class="ql-block"> 向胡所長一番討教之后,胡所長給了我們一個意外驚喜:蘇獨侖境內(nèi)有秦長城!</p> <p class="ql-block"> 胡所長還特意贈送我們一本《烏拉特前旗文物選集》畫冊。</p><p class="ql-block"> 太感謝啦!</p> <p class="ql-block"> 胡所長特別打開相關畫頁,下面一行文字說明:“蘇獨侖北山秦長城局部結(jié)構(gòu)”。</p><p class="ql-block"> 啊,“蘇獨侖北山秦長城”,這字眼讓我倆心頭猛然一熱!真是蘇獨侖境內(nèi)! 照片顯示還有保存這么好的局部!括號里還注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張:“蘇獨侖北山秦長城烽火臺”。</p> <p class="ql-block"> 胡所長又打開一頁,說:你們問“前旗天氣預報報蘇獨侖時出現(xiàn)的背景圖是哪里?” 就是這里:蘇獨侖城圪臺。</p><p class="ql-block"> 這個問題,是前一天晚上有人提出來的。我們邀及了蘇獨侖的老朋友呂國英、溫永茂、丁水泉、譚榮耀相聚,談話主題是“你所見到的沃野鎮(zhèn)”。有人就問起天氣預報時蘇獨侖的背景圖究竟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定睛一看這幅畫面的注解,寫的是:“蘇獨侖城圪臺古城遺址全景 屬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所長遺憾地告訴我們:重新劃定地界時歸了烏拉特中旗。看來前旗的天氣預報制作人也舍不得把城圪臺劃歸中旗,仍然把它當前旗的。</p> <p class="ql-block"> 翻看這本畫冊最后附頁的地圖,沃野鎮(zhèn)、城圪臺、秦長城,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 啊,蘇獨侖境內(nèi)竟有三處古代遺址!</p><p class="ql-block"> 地圖上標有空心的紅色方塊兒的地方是“北魏沃野鎮(zhèn)”,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標有紅圓圈里套著紅三角的地方是圐圙補隆,它的東北方向是兩千多年前的城圪臺、秦長城。</p><p class="ql-block"> 說西沙梁“古老”,目前查無實據(jù),但要說這三處,可是名副其實的“古老”啊!而且全是“原生態(tài)”!</p><p class="ql-block"> 這三處古跡,要是能夠乘車一下子游遍,我們明年(2018年)的回鄉(xiāng)活動,豈不豐富?!</p><p class="ql-block"> 插隊時我們渾然不知,那會兒也不可能顧及這些,現(xiàn)在有時間、有機會了,重新認識這塊我們曾經(jīng)灑過汗水的土地(甚至留下了生命),豈不是晚年一大幸事?!</p><p class="ql-block"> “紙上得來終覺淺”,還是需要親自去走一走,親眼去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二)找到向?qū)?lt;/p><p class="ql-block"> 說走咱就走。</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和劉學元就搭乘從前旗到圐圙補隆的汽車去找曾經(jīng)的東風二隊隊長、東風大隊書記范五兒。是前旗呂國英(曲兒子)告訴我們:他當向?qū)ё詈线m。</p><p class="ql-block"> 故鄉(xiāng)遇故知,車上就遇上了東圐圙補隆的鄉(xiāng)親。劉學元是當年邱家恒科研小組的成員,在公社和“小芳”姑娘成婚之后就在東圐圙補隆住下搞農(nóng)業(yè)科研,一住就是二、三年。熟人見面,談笑風生自不必說。多虧遇到這位鄉(xiāng)親,他也不繼續(xù)前行了,車到了西圐圙補隆,直接把我們領到范五兒隊長(我現(xiàn)在這樣稱呼)的孫子家。</p><p class="ql-block"> 馬上就是個電話聯(lián)系。</p> <p class="ql-block"> 外面的摩托車一響,范隊長來了。75歲,聞訊自駕摩托車從很遠的山腳下趕來。和劉學元幾十年未見,親熱之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 范隊長說:“學元,當年你還給我們講課呢”。</p><p class="ql-block"> 說起當年,知青陳淑慧當公社農(nóng)科站站長,和劉學元等推廣先進品種和技術(shù)做了大量工作,范隊長還記著當年學元給鄉(xiāng)親們講課呢。</p> <p class="ql-block"> 我們說明了來意,請他帶領我們?nèi)ヌK獨侖城圪臺和秦長城,并打開手機展示前旗文物管理所胡所長指給我們的三張照片,范隊長慷慨應允,并說:一看照片就知道它們的位置。呂國英舉薦的向?qū)В媸翘袅耍屛覀円稽c兒彎路都沒走!</p> <p class="ql-block"> 我們四人合影,留作相逢紀念。</p> <p class="ql-block"> 給祖孫合影。幸福之家!</p><p class="ql-block"> 范隊長,孫子、孫媳婦,毛孫孫。</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聽到“毛孫孫”這個稱呼,感到很新鮮。老百姓的話就是生動、形象。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曾經(jīng)特別提倡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p><p class="ql-block"> 原來范隊長家四世同堂,“毛孫孫”是第四代。毛孫孫應稱范隊長為“老爺爺”。學元和我被孫子和孫媳婦尊稱為爺爺。一下子還真有點兒不習慣。</p><p class="ql-block"> 劉學元開玩笑說:我家小周(學元愛人)輩兒大,到她家那里我被尊稱為“姑夫”。長勝一知青卻見人得叫爺爺,他說“沒想到到這兒當孫子了”!</p> <p class="ql-block">(三)向?qū)Х蛾犻L的家</p><p class="ql-block"> 又是“說走咱就走”,孫媳婦當機立斷,安排丈夫照顧加油站的生意,帶著孩子開車送我們?nèi)ヒサ牡胤健U嬗行┡畟b味道!</p><p class="ql-block"> 我們驅(qū)車直奔離西圐圙補隆好遠的山腳下的范隊長住地。以前聽知青王薇等說過范隊長住的離西圐圙補隆村子很遠,今天我和學元可以身臨其境了。</p> <p class="ql-block"> 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沙土地,排排檸荊通向遠方。“檸荊”,是固沙的好植物,雖長滿了刺,但羊能吃。范隊長告訴我們:這是國家種的。</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瓦窯灘知青楊東帶我走一趟當年帶領打井隊打井走過的地方,看到一大片檸荊,不是一排排的。當向?qū)У耐吒G灘村長告訴我:那是飛機撒種而長成的。看來這些年,國家很重視植被。“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習主席的話講得好啊。</p> <p class="ql-block"> 前面就是范隊長的家了。</p><p class="ql-block"> 他在這里開荒兩千畝。</p> <p class="ql-block"> 好寬敞的大院!</p> <p class="ql-block"> 雞、羊等都多么逍遙自在!</p> <p class="ql-block"> 范隊長把我們迎進了大院。</p> <p class="ql-block"> 我一下子看到了在張紅給我的照片中的范隊長的老伴兒,照片和人對上了號。</p><p class="ql-block"> 我開玩笑說:東風二隊知青愛喝交杯酒,有一次他們回來,高建沒帶夫人,不知怎么把你拉上喝交杯酒,從照片上看,把你笑的……老伴兒大笑著說:哎呀,一群人哄起來……</p><p class="ql-block"> 老伴兒見到了“毛孫孫”,非常親熱。</p><p class="ql-block"> 給他們祖孫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 2013年蘇獨侖知青大隊人馬回蘇獨侖,恰逢東風二隊十九位鄉(xiāng)親來津,東風二隊知青熱情接待。范隊長對此津津樂道,把二隊知青夸了個遍。</p><p class="ql-block"> 這張?zhí)旖蛘竞嫌埃啊⒑笈诺闹虚g正是范隊長夫婦。</p><p class="ql-block"> 范隊長說,本來想坐回飛機,無奈有人買好火車票,留下點兒遺憾。</p> <p class="ql-block"> 劉學元和范隊長是老朋友了,我覺得我是初次和范隊長見面。但范隊長說:“咱們是第二次見面了,去年蔣志華兩口子來,你不是還給我們照過像”?</p><p class="ql-block"> 啊,是! 那張合影右起第一人是范隊長。</p><p class="ql-block"> 我問:“我托圐圙補隆的老司機王登師傅捎給你們的合影照片收到了沒有”?范隊長回答:“他住在了前旗,一直沒機會看到他”。我說:“好的,我寄給你”。我把與范隊長有關的照片都用特快傳遞寄過去了。</p> <p class="ql-block"> 我們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院里又用自拍照了合影。</p><p class="ql-block"> 以后再來,“毛孫孫”就長大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一)去看城圪臺</p><p class="ql-block"> 離開了范隊長山腳下的家,我們開始進山奔蘇獨侖城圪臺了。</p> <p class="ql-block"> 啊,城圪臺到了。</p><p class="ql-block"> 劉學元下車之后,先拍標牌。</p> <p class="ql-block"> 標牌赫然寫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漢長城查干敖包段1號障城)</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城圪臺障城</span></p><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2006年9月立</p> <p class="ql-block"> “簡介”要點:</p><p class="ql-block"> 這座古城障扼守模棱河山口,是秦漢時期通往漠北通道的主要要塞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 根據(jù)型制及采集器物推斷,該城應為秦漢長城附屬城障系列之一。</p><p class="ql-block"> 啊,這也是長城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通往漠北通道”,莫非真如研究歷史的圐圙補隆王薇所說:蘇獨侖是草原文明和農(nóng)耕文明的交匯之處?!</p> <p class="ql-block"> 劉學元,曾經(jīng)的配合邱家恒的蘇獨侖種子專家,科研的素養(yǎng)總是讓他關注著現(xiàn)場遺物。</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城圪臺全景處照合影留作紀念。</p><p class="ql-block"> 范隊長手里端著我們撿回的各式瓦片。</p> <p class="ql-block">(二)去看長城</p><p class="ql-block"> 1. 沿途</p><p class="ql-block"> 離開了城圪臺,我們沿山路向長城城體出發(fā)。</p><p class="ql-block"> 本來城圪臺附近就可以看到長城城體,但范隊長想讓我們看到山景,就選擇進山,走河槽。</p> <p class="ql-block"> 山路崎嶇。</p> <p class="ql-block"> 眼前豁然開朗,我們進入了河槽。</p> <p class="ql-block"> “山上面就是長城”!車是不能爬山了,只能停在這里,然后我們徒步。</p><p class="ql-block"> 考慮到孫媳婦背著“毛孫孫”有困難,如果我們背著,孩子又不跟,于是范隊長指揮著車往河槽硬地開。</p> <p class="ql-block"> 2. 拉出陷車</p><p class="ql-block"> 沒想到汽車的一個前輪陷進去了!“趴窩了”!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河槽與大山靜悄悄,見不到一個人,孤立無援啊!</p><p class="ql-block"> 手機,無信號!孫媳婦爬到山頂,手機還是無信號!</p><p class="ql-block"> 當我和學元回到前旗,學元的愛人說:從前旗給學元打電話,屢屢“無法接通”,我估計你們可能困在“深山老林”里了!還真叫她說著了,這是后話。</p> <p class="ql-block"> 沿河槽,依山,有牧羊人的房子。遺憾,人不在!</p><p class="ql-block"> 這房子,讓我們多看一眼:房前、房頂有太陽能板,晚上有電了。</p><p class="ql-block"> 甚不甚可以找工具了。一趟又一趟:斷把兒的鐵鍬,當撬棍的椽,兩塊能墊在車輪底下的木板,好鍬。</p> <p class="ql-block"> 學元挖了起來。一看這干活兒架勢,就理解當年“大寨工”評工分,社員們一致給他評10分。</p><p class="ql-block"> 這河槽里的土,被草緊緊地抓著,當草坯是再合適不過了,但清理車盤下面的土,卻費勁了! 尤其半截鍬把兒,使不上勁兒。</p> <p class="ql-block"> 范隊長接著挖。他一上手,就讓人感覺“老把式”來了!</p><p class="ql-block"> 孫媳婦發(fā)動車,我們幾人同時推,但輪子空轉(zhuǎn),汽車不動地方。</p><p class="ql-block"> 往下挖,因為是河槽,出水了。</p> <p class="ql-block"> 按杠桿原理,用棍子撬輪胎,汽車仍無動于衷。</p> <p class="ql-block"> 給輪子掏好路,把板子墊進濕泥,發(fā)動起車,還是無濟于事,車底盤貼在地上了。</p><p class="ql-block"> 沒辦法了,只有搬救兵車把我們的車從泥潭里拽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 一陣摩托車響,牧羊人去中旗回來了。</p><p class="ql-block"> 又一陣皮卡車響,范隊長和學元在山里輾轉(zhuǎn)請來的救兵來了。</p><p class="ql-block"> 先前范隊長和劉學元去遠處找人、找車,幸虧范隊長見了人就認識,碰見騎摩托車的就攔截。山里人十分熱情,他們帶著范隊長,跑了一截又一截路,終于找到有皮卡車的人。人家正放羊,趕快找人替代,驅(qū)車趕到現(xiàn)場。</p> <p class="ql-block"> 牧羊人也從遠處開來了四輪拖拉機。皮卡車和拖拉機都和我們的車連上鋼絲繩,三輛車都發(fā)動起來,救兵車一起拉,我們車配合,但陷在泥潭的車還是紋絲不動。</p> <p class="ql-block"> 再掏!</p> <p class="ql-block"> 換換系纜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拖拉機又單獨從前面的方向把車拉活動,然后再返回原處和皮卡車同時拉。</p> <p class="ql-block"> 終于把車拉出來了!我們都歡呼起來!好事多磨啊,從陷車時的中午12點,到拉出車時的下午5點,整整五個小時!</p><p class="ql-block"> 我們用自拍合影留念,感謝兩位鼎力相助!照片已經(jīng)寄給了范隊長,請他有機會轉(zhuǎn)交。</p><p class="ql-block"> 范隊長成了我們的主心骨,他在,什么困難都能克服,我們心里踏實。</p><p class="ql-block"> “毛孫孫”太可愛了,媽媽哄著,沒哭沒鬧。</p> <p class="ql-block"> 我們走的沿線,工程上已經(jīng)釘上了木樁,進山旅游的道路明年五月竣工。范隊長說:到時你們沿著修好的路就直接到了長城腳下。你們要來,一定提前告訴我!我倆回答:真要是來,我倆一定要打前站,探探路。</p> <p class="ql-block"> 3. 前行沿途</p><p class="ql-block"> 已是夕陽西下,趕快驅(qū)車去看長城!</p><p class="ql-block"> 沿路奇異的石頭從我們眼前略過,要是有人學過地質(zhì),可能就有所判斷了。</p> <p class="ql-block"> 沒想到崎嶇的山路,迎面開來了一輛車。又是范隊長的熟人。好像這方圓幾十里,沒有范隊長不認識的。對面司機一行說:“你們倒車,我們引路,我們放羊的地方就是你們最想看的長城”。山上狹路相逢,可真是危險的事情,虧得孫媳婦開車技術(shù)高超,退到我們的車稍能掉頭的地方,終于化險為夷了。</p><p class="ql-block"> 有了“向?qū)к嚒币罚瑧抑男穆淞讼聛怼L旌谥皯撃芸瓷祥L城了!</p> <p class="ql-block"> 還是山路崎嶇。</p> <p class="ql-block"> 這似乎是人壘起來的。</p> <p class="ql-block"> 夕陽,山石,樹,枳芨,江山如畫!</p> <p class="ql-block"> 4. 看長城</p><p class="ql-block"> 前面的車終于把我們帶進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山谷,谷底和山谷兩側(cè)都是逛了一天而回歸的羊。</p><p class="ql-block">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前面車上的人指著山上說:“看,那就是你們要找的長城!”</p> <p class="ql-block"> 所有的羊兒都佇立著,好奇地打量著我們這些來客,毫不慌張,像是迎賓時的“注目禮”。真是有意思! 心理學說,巴甫洛夫把這種現(xiàn)象叫“探究反射”,即當新異刺激物出現(xiàn)時,無論動物還是人,都要探究: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這是本能。</p><p class="ql-block"> 我來不及調(diào)相機的感光度,趕快撲捉這“佇立相望迎遠客”的一瞬。</p> <p class="ql-block"> 啊,長城!蘇獨侖境內(nèi)的秦長城!</p> <p class="ql-block"> 上,趕緊往上上,天完全黑之前,要看清長城。學元加快了上山的腳步,身旁就是長城。</p> <p class="ql-block"> 山道兩側(cè)全是長城。</p> <p class="ql-block"> 這“丫”字形樹后的一段長城完整。</p> <p class="ql-block"> 細拍。</p> <p class="ql-block"> 這和《烏拉特前旗文物選集》中的“局部”類似。</p> <p class="ql-block"> 再往其他處看,這一段雖不像剛才的齊整,但仍在。</p> <p class="ql-block"> 我發(fā)現(xiàn),長城所用石料都是因地制宜,這里的石料和包頭固陽秦長城不完全相同。包頭固陽的,一段是石片,一段是石頭。</p><p class="ql-block"> 《烏拉特前旗文物選集》中的長城照片顯示有烽火臺,但附近沒有。這次就留個遺憾吧。</p> <p class="ql-block"> 學元沿山路繼續(xù)攀登,一定要看這夕陽山外山。</p> <p class="ql-block"> 那最高處的小人人,就是劉學元。</p><p class="ql-block"> 他感嘆:要是開“地質(zhì)公園”,可比烏拉特中旗的地質(zhì)公園大不知多少倍! 我知道中旗有個不大的地質(zhì)公園,鬧不清是什么地質(zhì)公園。如果我們之中有這方面的人才,來此處一看就能判斷這片山的地質(zhì)價值和科學價值。</p><p class="ql-block"> 這些照片都是我調(diào)高了相機的感光度拍的,不然它們該漆黑一片了。</p> <p class="ql-block"> 學元以獨到的眼光,用手機拍照,賦予了這些石頭以生命。</p><p class="ql-block"> 你看,這鬼斧神工造出來的“造型”,像什么?任你想象!張家界等名勝,給山石造型來個名字,引起游客多少遐想?! 眼前這些石頭給人以創(chuàng)作的空間,除命名之外,還可以再編點兒“傳說”,“傳說”又不要編的人負責,那該有多少人慕名而來?!哈哈。</p> <p class="ql-block"> 學元還真能發(fā)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盡情放飛想象的翅膀吧!</p> <p class="ql-block"> 不過有件事情讓人大跌眼鏡。就是牧羊人家的女主人說:那山上的墻,我還以為是前幾年什么人壘的呢!</p><p class="ql-block"> 我告訴她:那是兩千好幾百年前的秦長城!她好驚訝。看來宣傳工作還得深入,人們有了保護長城的意識才可能不自毀長城。</p><p class="ql-block"> 范隊長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他對我說:當年十五、六萬人挖總排干,幾乎人挨人。這筑長城我想也是人挨人,中國人偉大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一)摸黑趕路</p><p class="ql-block"> 往回走,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這山路該如何走?孫媳婦、學元和我都捏了一把汗。</p><p class="ql-block"> 車開著開著走錯路了,無路了。</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大坡,上還是不上?范隊長:上!一踩油門兒,上來了! 但馬上是陡坡。我的心懸了起來:這一下去,后果……“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這話放在此處挺合適。只見范隊長說:“下去了,我們就不走山路了。我雖然是近視眼,但可以指路”。雖然半信半疑,但也只好如此。事實證明:開夜車,竟開回了圐圙補隆。</p><p class="ql-block"> 啊,土生土長的圐圙補隆人,方圓幾十里,真是閉著眼也能摸回家!</p> <p class="ql-block">(二)走柏油路的感覺</p><p class="ql-block"> 車上,范隊長已經(jīng)打電話給圐圙補隆在家留守的孫子,要他安排好飯。但又覺得村里的飯館不夠檔次,不足以招待我倆這“貴客”,雖然天已黑洞洞的了,但仍決定和孫子一起,共赴西沙梁。</p><p class="ql-block"> 我和學元特別不好意思,表示咱們吃口飯就行了。但范隊長說:“你倆悄悄的,到了這里聽我安排,到了天津聽你們安排”。我倆只好客隨主便了。</p><p class="ql-block"> 已是晚上九點多鐘了,這回孫子開車。孫媳婦得以喘息,專門照顧孩子,孩子真乖。</p><p class="ql-block"> 西圐圙補隆到西沙梁至少得有二十多里,但一上柏油路,那車輪壓路的動靜十分好聽,坐在車里好平穩(wěn),和在山路上經(jīng)歷天津過去“搖煤球”的顛簸感覺迥然不同。在山里,我手握相機,頭和身子探在車窗外,多少次我的頭撞在車頂,沒法讓相機保持平穩(wěn)來按動相機快門。而現(xiàn)在路是修的“呼通通價”,“十個全覆蓋”非議很多,不過至今還沒聽過一個人反對修路,似乎所有的人都在享受修路帶來的便利。</p><p class="ql-block"> 坐在車里,倒讓我想起前年和永和四隊的“弟弟妹妹組”知青一行回鄉(xiāng),車開至一個岔路口,鈡小梅和丁羽說:當年我們就是從這里步行去圐圙補隆探望哥哥姐姐的,那時是一條小路。鈡小梅去的是西圐圙補隆,丁羽去的是東圐圙補隆。</p><p class="ql-block"> 二十多里的路程,轉(zhuǎn)眼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三)吃“龜鍋”</p><p class="ql-block"> 車進西沙梁緩慢起來,飯館一家一家略過。招牌上凡寫“炒菜”,范隊長都“斬釘截鐵”,說:“不吃”!</p><p class="ql-block"> 孫媳婦推薦:“龜鍋”。范隊長說:“這個沒吃過,咱們吃一回”。我們也沒見過、吃過,好吧,今天跟著范隊長見識一回。</p><p class="ql-block">“龜鍋”,顧名思義,像“龜”一樣的“鍋”。熱源來自下方,還真沒見過。</p><p class="ql-block"> 肉、菜沒上來之前,我們像“過電影”一樣回味今天的經(jīng)歷,頗有感觸。范隊長還嘮起東風二隊的知青,想他們啊!</p><p class="ql-block">學元用手機拍了我倆在嘮嗑。</p> <p class="ql-block"> “龜鍋”上煎肉、煎菜,熱氣騰騰。中午沒吃飯,合二而一了。</p> <p class="ql-block"> 城圪臺(長城配套工程)、長城、“龜鍋”美食,讓我們大開眼界,回味無窮。</p><p class="ql-block"> 感謝范隊長、感謝孫媳婦、感謝范隊長全家!</p><p class="ql-block"> 也感謝曲兒子給我們舉薦了這么好的向?qū)В?lt;/p> <p class="ql-block"> 留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介草民張治家13500680957</p><p class="ql-block">蘇獨侖秦長城美,是我家鄉(xiāng)的榮耀。感謝作者的文筆,寫的太好了。此次照片中胡所長、范隊長、張學儒,是我熟悉的。</p><p class="ql-block">2017-10-0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神泉</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曾登此城,朦朦朧朧,聽過一些古老的傳說,觀此美篇,令人耳目一新,感慨萬端!</p><p class="ql-block">2017-09-3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科就是我</p><p class="ql-block">美麗的地方,熱情的村人,沒有污染的自然,保護,環(huán)保,發(fā)掘,不能忽視,</p><p class="ql-block">2017-09-3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陳淑琴</p><p class="ql-block">非常有價值的美篇,你們是探索者,是開路人,看歷史長知識。謝謝李永鵬、劉學元!辛苦了!</p><p class="ql-block">2017-09-29</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永鵬</p><p class="ql-block">謝謝諸位熱情洋溢的點評!還真沒想到蘇獨侖有如此“古老”,古老與現(xiàn)代交相輝映,知青和鄉(xiāng)親感情交織!</p><p class="ql-block">217-09-29</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春</p><p class="ql-block">思念老隊長~范五兒,謝謝永鵬制作的美篇。回味第二故鄉(xiāng)的人,第二故鄉(xiāng)的山,石,幸福的感受。</p><p class="ql-block">2017-09-29</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楓葉</p><p class="ql-block">此行讓大家大開眼界 ,前旗還有如此古跡,真可以遙想古人在這里有過多少次的保衛(wèi)戰(zhàn),為李永鵬的精神點贊!</p><p class="ql-block">2017-09-29</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沒牙佬</p><p class="ql-block">生動詳細,讓我們學歷史長知識,更加了解和熱愛第二故鄉(xiāng)。蘇獨侖的景美人更美!</p><p class="ql-block">2019-09-29</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永鵬</p><p class="ql-block">謝謝!真該感謝范隊長一家!還有給我們意外驚喜的前旗文管所胡所長!知青的老朋友曲兒子!他們提供的準確信息讓我們有機會在范隊長一家?guī)ьI下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2017-09-29</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珩</p><p class="ql-block">太精彩了!太動人了!謝謝李永鵬、劉學元和范隊長一家!</p><p class="ql-block">2017-09-29</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康市|
二手房|
高安市|
潮州市|
江都市|
高碑店市|
南木林县|
抚远县|
岱山县|
铁岭市|
文山县|
临泉县|
宣汉县|
河西区|
尚志市|
都江堰市|
安新县|
宝山区|
慈利县|
锦屏县|
南开区|
阿勒泰市|
广安市|
温泉县|
敦煌市|
麻栗坡县|
城步|
林周县|
盐城市|
平谷区|
禄丰县|
苍梧县|
明水县|
迁西县|
祥云县|
卫辉市|
蛟河市|
申扎县|
开鲁县|
浦北县|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