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篇文章很短,就如題一樣,我只想從另一個側面來告訴大家,上甘嶺戰役到底有多么的偉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當你去搜索一下美國所有講朝鮮戰爭作品時,你會驚訝地發現:這些…甚至很多官方背景的出版物物根本看不見上甘嶺的痕跡。這些美國人寫的戰史,其實并不那么避諱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的失敗,他們花很大力氣寫了五次戰役(書名:《被遺忘的戰爭》《最寒冷的冬天》《朝鮮戰爭未曾透露的真相》),有些還提到了金城戰役(《漫長的戰斗》),并且把美軍在其中的失敗都原原本本寫了出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是,他們沒有寫上甘嶺,是上甘嶺不夠重要?一場10萬人參加,傷亡超過2萬的戰役,在任何戰史上都不可能不重要。是這些作者不夠專業?這些戰史家作者,無一不是朝鮮戰爭的研究專家,他們太專業了,太清楚上甘嶺到底發生了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當他們深入研究上甘嶺的時候,不難發現三件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 15軍并不是志愿軍的精鋭部隊,熟悉軍史和歷史的應該很清楚,在上甘嶺之前,15軍就是志愿軍的平均水平,頂多是二流部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上甘嶺的坑道挖得并不好,上甘嶺陣地的坑道遠遠不能稱為頂級,一是挖得太小太少,二是全都是屯兵坑道,在戰斗中作用非常大的戰斗坑道(坑道口朝向敵人方向)一個都沒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志愿軍的人數始終不占優勢,整場戰役下來,雙方都是投入10個團的步兵,而且過程中志愿軍基本沒有獲得其他增援,反而是韓軍每天都能從釜山軍校獲得幾百甚至上千名新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這些并不難發現的事實,和上甘嶺戰役的結局綜合起來,結論是什么?美軍發揮出自己全部的優勢(火力,空優(制空權),后勤),去進攻志愿軍一個普通部隊防守的普通陣地,在雙方人數相等的情況下,拿不下來!這個事實太過直白和殘酷,以至于美軍戰史專家們集體失憶,這是志愿軍在陣地戰期間獲得的最偉大的勝利,而正是因此,上甘嶺戰役,實際上就是整個朝鮮戰爭的終局之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獲得這樣的勝利,志愿軍所付出的代價遠比看起來還要更加沉重。從傷亡總數來看,志愿軍的損失僅僅不到聯合國軍的一半。但是,由于上甘嶺陣地的救護條件和運輸條件惡劣到了極點,志愿軍的陣亡率遠高于敵軍。由于進出陣地的道路始終被敵人的炮火封鎖,許多傷員不甘心地倒在了運往后方的路上,很多傷員在缺水缺糧的坑道中閉上了眼睛,有更多的選擇拿起炸藥包和爆破筒,以殘軀和敵人同歸于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穿插一下最近熱播的《上甘嶺》電視劇,該劇的兩位主角,一個是虛構人物一個是真實人物(可以說整部劇一半人物是真實的另一半虛構)其實虛構的人物往往是以點概面是許多個縮影。我看了豆瓣上有一些人的評論大概都是完全不了解歷史軍事的:“演秦基偉的演員王雷太年輕”,“志愿軍好像有打不完的子彈”,“志愿軍在公路上大規模開進會被轟炸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說演秦基偉的王雷太年輕的,肯定不知道秦基偉當年多少歲,秦基偉是1914年11月出生的,也就是說,1952年指揮上甘嶺的時候,他當時還不到38歲,而王雷是1981年生的現在已經42歲了。說志愿軍不能大規模開進的,肯定不知道抗美援朝接近勝利的時候,已經有美國空軍不敢靠近的“米格走廊”也不知道那是1952年不是土八路的時代,那時的志愿軍裝備已經換上了“波波沙” “波波絲” 沖鋒槍,“轉盤”輕機槍 “水連珠” “大八粒”步槍等,朝鮮戰爭有名的狙擊手張桃芳用的就是“水簾珠” 更不知道多管“喀秋莎”給美軍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陰影,但即便如此,我們的裝備確實還遠不及美軍,不過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如果美軍一直占據優勢,又怎么肯乖乖地在停戰協定上簽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整個上甘嶺戰役統計下來,志愿軍的一萬一千多名傷亡名單中,有超過四千人是陣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特等功,特級英雄1名,特等功一級英雄2名,特等功二級英雄26名,他們被完整記錄下來,載入史冊的舍身殉國的戰士就有38位。黃繼光,邱少云,孫占元,牛保才等英雄的名字成抗美援朝英雄模范的典型,被后來者千古傳誦。正是因為這四千多名英烈把鮮血灑在朝鮮上甘嶺的土地上,才讓后來的戰友們,讓其他的中國人再也不用經歷這樣的戰爭地獄,這場戰役,讓整個朝鮮戰爭最終走向那個光明的結局,所以這是一場終結了朝鮮戰爭的戰爭。</span></p><ul><li><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人的身體真的可以堵住槍眼嗎!血肉之軀真的可以頂住烈火的焚燒嗎!后面我會每篇講一個人物重點描述這四位,黃繼光,邱少云,孫占元,牛保才,用真實客觀的視角去描述。)</span></li></ul>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县|
木兰县|
德江县|
察隅县|
贵南县|
合水县|
南通市|
平罗县|
漳浦县|
安龙县|
石棉县|
博爱县|
威信县|
白银市|
绥棱县|
青州市|
仙桃市|
广宁县|
马山县|
平远县|
什邡市|
青海省|
冕宁县|
乐业县|
遂昌县|
靖江市|
枣庄市|
谷城县|
五莲县|
桦南县|
三江|
永登县|
贵港市|
固阳县|
永年县|
志丹县|
井研县|
修武县|
五原县|
蒙自县|
磐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