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古埃及文明展(下)

冬日暖陽

<p class="ql-block"><b>接著看《薩卡拉的秘密》</b></p><p class="ql-block"><b>?這個展廳主要展示了薩卡拉考古的新發現,特別是關于古埃及的動物神圣崇拜中心。?包括貓女神神廟遺址及貓神祭司地下合葬墓穴等。</b></p> <p class="ql-block"><b>薩卡拉位于最古老的都城孟菲斯附近,是古埃及非常重要的墓葬區。世界歷史上第一座金字塔—喬賽爾的梯形金字塔,就建在這里。</b></p><p class="ql-block"><b>?2018年以來,埃及本土考古隊在薩卡拉發現了埃及最大的動物木乃伊墓地、最完整的制作木乃伊的工坊、薩卡拉地區目前所見唯一的貓神廟遺址。這里展出的就是考古出土的物品。</b></p> <p class="ql-block"><b>在古埃及后期,國家的分裂、外族的入侵和社會動蕩的加劇導致民間對魔法和巫術的信仰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神圣動物崇拜因而風靡一時。對應特定神靈的動物,如朱鷺、狒狒、貓、鷹乃至鱷魚被成批飼養和宰殺,制成木乃伊售賣給大眾,作為獻給神的供奉或還愿物。</b></p> <p class="ql-block"><b>彩繪神龕上的鷹神像</b></p><p class="ql-block"><b>木</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薩卡拉考古遺址</b></p><p class="ql-block"><b>?神龕上方供有一尊頭頂翎毛的鷹神雕像,鷹神通體為黃色,頭頂翎毛則紅黃相間。</b></p><p class="ql-block"><b>?小神龕的四周各繪有四位木乃伊形態的神祇,即荷魯斯四子:肝臟的保護者、人首的艾姆謝特,肺的保護者、狒狒頭的哈比,胃的保護者、胡狼頭的多姆泰夫,腸子的保護者、隼鷹頭的克貝克塞努夫。荷魯斯四子手中還都持有象征公平、公正的準繩。荷魯斯四子保佑著木乃伊的內臟。</b></p><p class="ql-block"><b>?神龕是古代埃及宗教實踐的重要載體,在舉行各種儀式、節慶,乃至帝王出征時,均會攜帶;一般人也通常會在家中設置,時時供奉。</b></p> <p class="ql-block"><b>展廳中間是一座彩繪牛犢</b></p><p class="ql-block"><b>?講解:這個 用木頭和石膏做成的牛犢,是用多層亞麻布和紙莎草混合的材料,覆蓋在木質框架上制成,并裝飾有彩繪。X射線顯示,雕像內部實際上包含一頭真正的牛犢的部分身體,雕像頭部位置放有牛的頭骨,身體也包含一些下頜骨、骨盆在內的零散骨頭。研究者認為這座雕像可能是阿匹斯神牛的母親,或與女神伊西斯有關。</b></p> <p class="ql-block"><b>這件動物木乃伊甚至有鍍金面罩</b></p> <p class="ql-block"><b>彩繪木制方尖碑</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薩卡拉考古遺址</b></p><p class="ql-block"><b>?作為古埃及最知名的紀念物之一,方尖碑通常以石材建造。這件展品更可能是做成方尖碑形狀的儀式用品。上面以綠色顏料繪制了頭頂紙草的伊西斯女神形象。伊西斯腳下是象征神廟圍墻的圖案,表明女神正站在神廟之顛。一旁的文字大意為;伊西斯,神之母,吾乃汝之姊妹,汝所愛之人。</b></p> <p class="ql-block"><b>動物木乃伊的彩繪蓋板</b></p> <p class="ql-block"><b>穆特擁抱荷魯斯小雕像(局部)</b></p><p class="ql-block"><b>費昂斯</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一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薩卡拉考古遺址</b></p> <p class="ql-block"><b>塞赫邁特護身符</b></p><p class="ql-block"><b>費昂斯</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薩卡拉考古遺址</b></p><p class="ql-block"><b>?獅子女神塞赫邁特特以獅首人身形象出現,雙手交叉于身前,端坐在一盞帶有基座的椅子上,雙目平視前方。</b></p><p class="ql-block"><b>?塞赫邁特女神性格暴烈、兇猛,被視作戰神。作為戰神的母獅和被戰士征服的公獅也使得獅子這種動物形象變得更加復雜和立體,這種歷史的多元面相也是古代文明的一個核心特征。</b></p> <p class="ql-block"><b>彩繪木制鷹頭人形棺模型</b></p><p class="ql-block"><b>?這件鷹首人形棺頭戴藍色假發,面部為金色,棺槨通體以黃色為底,黑墨書寫,制作精良,風格獨特,棺木中央寫有一列象形文字銘文,為奧賽里斯的名字 、頭銜以及相應禱文,胸前描繪了六位木乃伊形態的神抵,左右兩側分別是伊西斯和奈美西斯,中間為荷魯斯四子。</b></p> <p class="ql-block"><b>木盒中的貓木乃伊</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554一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薩卡拉考古遺址</b></p><p class="ql-block"><b>?在其漫長歷史的最后幾百年中,古埃及人將大量的“神圣動物”制成木乃伊并埋葬,作為獻給神的還愿物,包括貓、鱷魚、狒狒、狗、鷹等,其中貓受到了非比尋常的尊崇。貓木乃伊被置于棺木中或貓神像內部,其中一些還像人的木乃伊那樣被加以裝飾。這些“神圣動物”并非神本身,當時的古埃及人將它們視為神與人之間的信使,因此將貓做成木乃伊獻祭,在古埃及晚期成為了貓神崇拜的主要方式。</b></p> <p class="ql-block"><b>貓木乃伊,墻上是用X射線照出的里邊的貓骨架</b></p> <p class="ql-block"><b>  ?巴斯泰特是古埃及神話中的貓神,被認為是太陽神拉的女兒,</b><b style="font-size:18px;">“拉神之眼”的化身,也是與月亮相關的“月之眼”,</b><b>是家庭的守護神?,象征家庭溫暖與喜樂?。</b></p><p class="ql-block"><b>?在薩卡拉巴斯泰特祭祀區,自公元前500年以后開始大量埋葬貓木乃伊。與別處不同的是,薩卡拉的貓木乃伊是埋在千年之前的新王國時期的古墓里。古墓中的貓木乃伊與其他動物木乃伊混雜埋葬,這是動物木乃伊的常規掩埋方式。</b></p><p class="ql-block"><b>巴斯泰特集獅子與貓的特性于一身,有危險與溫和兩面。</b></p> <p class="ql-block"><b>巴斯泰特立像</b></p><p class="ql-block"><b>青銅</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一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貓首人身的女神非常優雅,穿著飾滿圖案的長裙,右手拿著古埃及重要樂器和儀式用具的叉鈴,左手拿著裝飾著日輪和神首的盾形護符。</b></p> <p class="ql-block"><b>貓座像</b></p><p class="ql-block"><b>?青銅</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貓被古埃及人視為巴斯泰特女神的化身,被視為太陽神的女兒,是“拉神之眼”的化身。在布巴斯提斯的女神廟里,人們供奉著許多形狀各異的貓青銅像,以期獲得女神庇佑。</b></p> <p class="ql-block"><b>塞赫邁特女神坐像護身符</b></p><p class="ql-block"><b>費昂斯</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一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描繪了獅首人身的女神正在哺乳的場景。不同于通常表現戰神的強大力量,這個護身符更強調了女神母性的一面。</b></p> <p class="ql-block"><b>彩繪木制金字塔錐</b></p><p class="ql-block"><b>?木、顏料</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薩卡拉考古遺址</b></p><p class="ql-block"><b>?金字塔維以紅、綠、白相間的橫紋作裝飾,四面各繪有一位木乃伊形態的神,分別是塞赫邁特、阿努比斯、拉神和阿蒙神,一旁附有標注其身份的銘文。</b></p> <p class="ql-block"><b>出土的各種器物,是祭司們的日常用品</b></p> <p class="ql-block"><b>玻璃香水瓶和眼妝罐</b></p><p class="ql-block"><b>?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薩卡拉考古遺址</b></p> <p class="ql-block"><b>彩繪普塔-索卡爾木雕</b></p><p class="ql-block"><b>普塔-索卡爾神也即普塔-索卡爾-奧賽里斯神。普塔是孟菲斯神論中的創世神;索卡爾則是孟菲斯地區的鷹神,最初可能是工匠保護神,但很快便與墓葬傳統相聯系,頻繁出現于金字塔銘文中,因此又與奧賽里斯產生聯系。到了中王國時期,三神合而為一。其形象如展品所示:頭上有兩根舒展的鴕鳥翎,翎下是由兩只公羊角托起的太陽圓盤,身體呈木乃伊形態。</b></p> <p class="ql-block"><b>薩卡拉近年來出土了近千個窖藏的彩繪木棺,從未被盜或被破壞,保存良好,是迄今為止埃及發現的最大窖藏。時代集中在后期埃及時期,這個窖藏緊鄰貓神廟。</b></p> <p class="ql-block"><b>講解:2018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就與埃及成立了聯合考古隊,共同對卡納克的孟圖神廟進行考古發掘。2022年上海外國語大學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組建了聯合考古隊,對薩卡拉巴斯泰特神廟出土的系列文物進行數字化與研究。</b></p><p class="ql-block"><b>?此次薩卡拉的考古新發現得以馬上拿來展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團隊參與了薩卡拉的考古挖掘。正是作為挖掘者,才能將剛剛從遺址出土、尚未移交到博物館的文物調到上海展出,所以是非常難得的。</b></p><p class="ql-block"><b>?這里展出了十件木乃伊棺蓋,兩件直立著,其余的躺著放置,因為都很重。它們出土前都深埋于地下干燥封閉的環境中,所以保存完好,色彩如新。</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彩繪人形棺</b></p><p class="ql-block"><b>木、顏料</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薩卡拉考古遺址</b></p><p class="ql-block"><b>?人形棺是中王國晚期以來最為常見的棺槨形制,這件薩卡拉地區新近出士的“綠臉”棺即其中之一。死者臉部星現的綠色象征著傳說中死而復活的奧賽里斯,同時也代表泛濫的尼羅河,是將神話元素以具象化的方式予以展現。除了綠色皮膚和假胡須外,死者還佩戴了尼美斯頭巾和寬項圈,均是有意將其刻畫為奧賽里斯神,象征其死后成神的身份。</b></p> <p class="ql-block"><b>側面</b></p> <p class="ql-block"><b>背面</b></p> <p class="ql-block"><b>彩繪人形棺</b></p><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554一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與通體涂為黃底的慣用手法不同,本件棺槨的下半部借用了木材本身的顏色,并直接在其上書寫銘文。這種手法顯然與棺槨主人的喜好或經濟狀況密切相關,也影響了文字的保存狀況。</b></p><p class="ql-block"><b>銘文大意:</b></p><p class="ql-block"><b>杰迪蒙伊烏方赫之女,由“房屋的女主人”、正直的伊西斯梅赫所生的,帕伊梅麗特?薇扎伊西斯之言:向你致敬。</b></p><p class="ql-block"><b>正義之主,遠離邪惡,永生于生命之中,直至永恒。你為我開啟了土地。</b></p><p class="ql-block"><b>我在你的形象中轉化,我在這魔法中強大。</b></p><p class="ql-block"><b>請從這雙瑪阿特之地中的鱷魚手中拯救我。愿你賜予我嘴,使我能夠用它說話。</b></p> <p class="ql-block"><b>側面</b></p> <p class="ql-block"><b>背面</b></p> <p class="ql-block"><b>彩繪人形棺</b></p><p class="ql-block"><b>木、顏料</b></p><p class="ql-block">后期埃及(公元前664 前332年)</p><p class="ql-block"><b>薩卡拉考古遺址</b></p><p class="ql-block"><b>?從拉美西斯時代開始,以黃色為主色調的人形棺盛行一時。這件黃底木棺裝飾繁瑣、細致,也與古埃及人獨特的太陽神崇拜密切相關。</b></p><p class="ql-block"><b>在整件棺槨的下半部分,工匠繪制了數位神祇的立像。第一列分別是努特、阿努比斯、索卡爾和荷魯斯。第二列為圖特、阿努比斯、伊西斯、神化的國王和奈特。第三列是拉神、蓋布、奧賽里斯、哈托爾和普塔。第四列亦有四位神祇。在諸神的形象之下,是一對倒置的阿努比斯像,基座部分則裝飾了生命符號與杰德柱。</b></p> <p class="ql-block"><b>后期埃及(公元前664一前332年)</b></p><p class="ql-block"><b>薩卡拉考古遺址</b></p><p class="ql-block"><b>?在這件補素的黑色棺上,死者的黑色頭巾與黑色棺體融為一體,棕紅色臉龐上沒有配飾假胡須,整件棺槨中最重要的裝飾僅為中央的三行銘文和頭巾下*間隱約可見的部分寬項圈。然而,即便是這最關鍵的三行銘文也破損嚴重,許多符號已難辦識。</b></p> <p class="ql-block"><b>這件棺無論從棺木制作水平還是文字書寫方法來看,這件木棺都與其他木棺存在一定差距,這很可能與死者生前的身份地位有關。棺槨以黃色為底,中間有三行象形文字銘文,兩側繪有木乃伊形態的荷魯斯四子圖像。從符號的書寫風格來看,工匠可能有意模仿古體,有著復古的傾向,但文字內容卻存在多處謬誤。</b></p> <p class="ql-block"><b>這件人形棺以紅、金、黑三色為主色調,描繪出死者理想化的形象和穿越冥世時所需的咒語。死者頭頂繪有奈芙西斯女神,女神垂下的雙翼圍繞著臉部,象征庇護和祝福。人形棺中央是展開雙翼的天空女神努特,她手持象征正義的羽毛和驅散邪惡的叉鈴,努特下方為四列銘文,銘文兩側是守護死者內臟的荷魯斯四子,基座上則繪有阿努比斯立像和代表奧賽里斯的杰德柱。</b></p> <p class="ql-block"><b>這件木棺是利比亞時代以來“樸素棺”的典型代表。土黃色打底的木棺上,死者佩戴著深藍色頭巾,其上并無條紋裝飾。木棺主體只在中部有一行豎寫的獻祭銘文,此外不作更多裝飾。死者的寬項圈也幾乎省去,只剩下幾道藍、紅、綠交替的橫紋略作表現。</b></p><p class="ql-block"><b>? 銘文大意</b></p><p class="ql-block"><b>?帕蒂奧賽里斯之子、由正直的帕圖門所生的,奧賽里斯安赫霍普之言:</b></p><p class="ql-block"><b>天空之主努特以她的名字“天空之湖”在你面前。她使你作為眾神的追隨而存在。在你的名下,你沒有敵人。</b></p> <p class="ql-block"><b>這件木棺以金色為主色調,除了些許紅色外,幾乎不使用其他顏色,風格上與新王國中后期盛行的“單色墓”技法如出一轍。</b></p><p class="ql-block"><b>銘文大意:</b></p><p class="ql-block"><b>國王給予德普的領導者、偉大的神、天空和墓地之主(…奧賽里斯),愿他給予?啤酒、牛肉、禽肉,一切美好的、純潔的、永恒的供品,一位神靈賴以生存的供品,為了舍赤查迪的卡</b></p><p class="ql-block"><b>?偉大的神,天空之主哈比</b></p><p class="ql-block"><b>?偉大的神,天空之主艾姆謝特</b></p><p class="ql-block"><b>?偉大的神,天空之主克貝克塞努弗</b></p><p class="ql-block"><b>?偉大的神,天空之主多姆泰夫</b></p> <p class="ql-block"><b>木棺面部顏色有綠色、金色、紅色、藍色、黃色、黑色等等。為何不同人會選擇不同顏色?目前還是未解之謎。</b></p> <p class="ql-block"><b>這具棺木的文字講解:</b></p><p class="ql-block"><b>?這個制作精美的木棺出土于艾斯尤特,棺槨主人名叫達格(Dag).棺身四周寫有象形文字銘文,記載了達格的身份、社會地位及其宗教信仰。</b></p><p class="ql-block"><b>?中王國時期,古埃及的藝術和文化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被稱為埃及的“古典時代”。這樣的木棺不僅是對逝者肉身的保護,也是其信仰的重要載體。 木棺外側描繪了一雙荷魯斯之眼。在神話中,荷魯斯在與塞持爭斗中眼睛失明,后來在月神幫助下復明,因此它具有保護醫治和復活的象征含義,也是冥神奧賽里斯死而復生的關鍵。因而,棺槨上的荷魯斯之眼象征著神靈(尤其是荷魯斯)在來世之旅中對死者的注視和保護。中王國時期的木乃伊一般都是側放在棺槨中對著荷魯斯之眼,面向東方,死者通過這雙眼睛看見每天升起的旭日,觀念與現實也由此得以連結。</b></p><p class="ql-block"><b>?棺身上的橫向銘文帶描寫了死者向冥神奧賽里斯以及死者的保護神阿努比斯等神祇供奉和祈禱的過程。而豎列文字則分別提到了死者內臟的守護神(即荷魯斯四子)以及赫利奧波里斯諸神(他們分別代表天空、大地、空氣和潮濕等大自然的元素)。</b></p><p class="ql-block"><b>?這些寫在棺槨上的喪葬文獻被稱為《棺文》,既繼承了古王國時期的《金字塔銘文》,又是后來《亡靈書》的前身。</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古埃及三千年的歷史中,薩卡拉的造墓活動沒有停歇。這里出土了各時期的文物</b></p> <p class="ql-block"><b>01是開口儀式工具</b></p><p class="ql-block"><b>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86一前2160年)</b></p><p class="ql-block"><b>?這種魚尾形狀的刀是開口儀式的主要工具。在儀式過程中,人們會將木乃伊的棺槨立起,由祭司用這種工具觸碰木乃伊的嘴,然后燃香、祭奠,再獻上牲畜、衣服、油和食物等供品。古埃及人相信,通過開口儀式,死者才能重新獲得五感,恢復獨立的生存能力,從而享受來世的永生和生者的供奉。</b></p><p class="ql-block"><b>?02是刻有人名的容器蓋</b></p><p class="ql-block"><b>古王園時期(公元前2686一前2160年)</b></p><p class="ql-block"><b>?除了魚尾刀之外,開口儀式的工具還包括盛放液體的器皿,這些器皿用于盛裝死者復活后所需的牛奶、泡堿水和清水,器皿的模型通常作為隨葬品放置于墓中。這件容器蓋正屬于此類物品,上面還刻有墓主的名字:奈比。</b></p> <p class="ql-block"><b>開口儀式的畫</b></p> <p class="ql-block"><b>人體雕塑</b></p> <p class="ql-block"><b>這個 男性坐像及妻兒像,可以看到男性主人與其妻兒大小的巨大差異,這是古王國時期造像藝術的鮮明特點。這一時期,古埃及的禮制嚴密、等級差異顯著。不僅是國王與貴族,丈夫與妻子兒女之間也等級分明。國王的例子就更多了,只要是國王出現的地方,一定是他最大。這種以人物形象大小來體現人物身份的手法,正是禮法的具象化體現,也成了古埃及藝術的特點。</b></p><p class="ql-block"><b>?中國的古畫也有這樣的特點,如《韓熙載夜宴圖》中,主人就比歌舞妓畫的高大</b></p> <p class="ql-block"><b>第三展廳</b></p> <p class="ql-block"><b>一百年前圖坦卡蒙家族墓在帝王谷被發現,圖坦卡蒙的金面具震驚了世界。他生活的時代是埃及第18王朝,距今3千多年,相當于中國的商朝早期。</b></p> <p class="ql-block"><b>講解:這個展廳展品雖不多,僅30余件,卻匯集了古埃及歷史上最為知名的幾位歷史人物的相關展品,有圖坦卡蒙巨型雕像,圖坦卡蒙的父親埃赫那吞巨像,他的母親納芙蒂蒂雕像,此外還有埃赫那吞的母親、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泰伊王后站像和她使用過的椅子、阿蒙荷太普三世的隨葬品等,可以說這個展廳匯集了圖坦卡蒙全家人的文物。</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圖坦卡蒙巨像,被埃耶和赫倫布挪用</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盧克索出士</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它是圖坦卡蒙統治時期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幾件圖坦卡蒙的雕塑作品。雕像所呈現出來的也是一改古王國、中王國時期法老雕像的古板、程式化特征,呈現出寫實主義跟儀式性的完美結合,“從原來的神性走向了人性,雕塑臉部雖然有所殘缺,但造型似真人般栩栩如生。</b></p><p class="ql-block"><b>? 圖坦卡蒙是埃及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位法老,他9歲繼位,19歲離世,他死后留下很多未解之謎,也一度被認為是一個無所作為的少年法老。</b></p> <p class="ql-block"><b>從第11王朝起(公元前2055一前1985年),阿蒙就成為了底比斯的地方神,被稱為“阿蒙-卡穆特夫”。新王國18王朝開始(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與太陽神拉融合為阿蒙-拉神,被提升到了“國神”的地位。他既是萬物的創造者,也是王權之神。</b></p> <p class="ql-block"><b>阿蒙神頭像</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頭像的平頂冠及兩側殘存的雙羽飾表明它來自一尊阿蒙神像。阿蒙起初是底比斯的地方神,其名字在埃及語中的含義為“隱藏”或不可見”。從中王國時期開始,他的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新王國時期,阿蒙成為整個國家的至高神,甚至被稱為“眾神之王,埃及人為他修建了數不勝數的神廟。</b></p><p class="ql-block"><b>阿蒙通常表現為戴著王冠的男性形象,王冠上插有兩根長長的羽毛。他也會以公羊頭人身的形象出現,獅子、巨蛇和埃及雁時常被作為阿蒙的象征物。</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有阿蒙荷太普三世王名的塞赫邁特坐像</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卡納克的穆特神廟出土</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的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為塞赫邁特建造了大量神像,學者認為這是為了安撫女神,平息她的怒火,同時召喚她作為保護神的積極力量。</b></p><p class="ql-block"><b>雕像出土于卡納克穆特神廟的第一庭院。女神左手持象征生命的安卡符號,頭頂的太陽圓盤和圣蛇徽標則象征其神性和危險性。座椅側面刻有代表北方的紙莎草和代表南方的睡蓮,二者之間是象征上下埃及統一的心肺符號。</b></p><p class="ql-block"><b>左側銘文:善神,儀式之主,涅布瑪特拉,被畏懼之主塞赫邁特所愛,賦予永生。</b></p><p class="ql-block"><b>右側銘文:拉神之子,阿蒙荷太普,底比斯的統治者,被畏懼之主塞赫邁特所愛,賦予永生。</b></p><p class="ql-block"><b>?阿蒙霍特普三世是圖坦卡蒙的祖父。他在位于公元前1390年至1352年。據史料記載,阿蒙霍特普三世大約在6到12歲就已經登基,第十八王朝在他統治時埃及經濟實力達到了全盛。</b></p> <p class="ql-block"><b>左右兩邊的銘文</b></p> <p class="ql-block"><b>座椅側面</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泰伊王后站像</b></p><p class="ql-block"><b>花崗閃長巖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泰伊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是埃赫納吞的母親、圖坦卡蒙的祖母。她出身于上埃及的非王室家庭,這在以母系血緣決定王位繼承(即以迎娶嫡公主為先決條件)的古埃及是非常罕見的。泰伊王后在國王心中有著重要地位,二人的名字和形象幾乎一起出現在當時所有的紀念碑上,她也享有極高的政治地位,活躍于帝國的外交事務中,在埃赫納吞統治早期也具有相當的影響力。</b></p><p class="ql-block"><b>王后雕像身著貼身長袍,頭戴假發,手持蠅</b><b style="font-size:18px;">拂</b><b>。蠅拂通常由羽毛、象牙等精細材料制成,兼具實用功能和象征意義,它代表著權威、聲望以及神的眷顧。揮舞蠅拂的動作象征著統治者在天地兩界維持獲序和掌控的能力。</b></p> <p class="ql-block"><b>側面,看到蠅拂</b></p> <p class="ql-block"><b>飾有黃金、象牙和費昂斯的木箱,帯有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王名</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帝王谷46號墓出土</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帶有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名字的鑲嵌象牙小木匣</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這件木匣制作于阿蒙荷太普三世統治時期,他是古埃及歷史上最富有、且最有權力的國王之一,他統治的時期常被稱為埃及的“黃金時代”,木匣上精心鑲嵌了小塊象牙作為裝飾,象牙在當時是一種象征財富和地位的珍費材料。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名字出現在木匣上,表明這只箱子可能專門為王室成員定制,用于存放珍貴的珠寶飾品,,感是在宮廷典儀中使用。</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手形響板</b></p><p class="ql-block"><b>前18王期(公元前1550-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響板是古埃及最早的打擊樂器之一,在宴會、葬禮游行和宗教儀式中使用,形狀如人的手臂,腕部偶戴手鐲或其他裝飾。也有一些響板制作成蓮花、人或動物頭顱的樣式。這種樂器多由女性、尤其是跳舞的女性使用。兩塊響板通過頂端的小孔被系在一起,使用時相互撞擊,發出聲音。</b></p> <p class="ql-block"><b>王后阿荷太普的黃金手鐲</b></p><p class="ql-block"><b>?帶阿赫摩斯王名與雙斯芬克斯</b></p><p class="ql-block"><b>?金、紅玉</b><b style="font-size:18px;">髓、</b><b>青金石、長石</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期(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手鐲的主體部分一半采用了絞絲工藝,另一半則在黃金表面以青金石、紅玉髓和長石鑲嵌成交替排列的杰德柱和泰特結。</b></p><p class="ql-block"><b>手鐲頂部是精美的立體雕刻,由一個王名圈和一對斯芬克斯組成,王名圈里刻有以下銘文:“拉神之子阿赫摩斯愿他永生”</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圣甲蟲</b></p><p class="ql-block"><b>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銘文節選:</b></p><p class="ql-block"><b>阿蒙荷太普,底比斯的統治者,賜予他生命活力!</b></p><p class="ql-block"><b>偉大的王后泰伊,愿她永生!</b></p><p class="ql-block"><b>她的父親名為尤亞,她的母親名為圖雅。她是強大國王的妻子。他的領土南至卡洛伊(第四瀑布附近的努比亞地區),北至米坦尼(美索不達米亞的古國)</b></p> <p class="ql-block"><b>邁赫普里的努恩碗(左下角藍色碗)</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帝王谷36號墓出土</b></p><p class="ql-block"><b>?這只努恩碗上裝飾了羚羊、魚和水紋。羚羊象征美麗、敏捷和多產;魚象征肥沃和富饒;水紋代表“努恩”,即創世神話中的原始混沌之水,是世界最初的模樣和生命的開端。</b></p><p class="ql-block"><b>在努恩之水中升起了原始之丘或蓮花,最初的神靈阿圖姆從中出現并開始創世。古埃及人相信,即便完成了創世,代表混沌的原初之水仍包圍著埃及,伴隨著太陽每一次從中升起,創世神話將不斷重演。</b></p> <p class="ql-block"><b>彩繪陶瓶</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坦卡蒙之父,國王埃赫納吞(阿蒙荷太普四世)在位第5年遷都阿瑪爾納,推行宗教改革,擯棄眾神,獨尊阿吞。</b></p><p class="ql-block"><b>阿吞神的形象是一個太陽光輪,是創造之神,宇宙之神,世間一切生命之源泉。埃赫納吞主張只崇拜阿吞,不 能崇拜其他神,甚至神的復數也不能出現。他還廢除繁瑣的神廟儀式,主張簡潔的方式在露天庭院中與阿吞神交流。埃赫納吞自稱為阿吞唯一的兒子,神人之間的唯一中介。埃赫納吞創造了新的藝術風格--"阿瑪爾納風"。</b></p> <p class="ql-block"><b>阿蒙荷太普四世(埃赫納吞)巨像</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阿蒙荷太普四世(公元前1353—前1335年)在其執政的第四年改名為埃赫納吞,意為“阿吞神的阿赫”,并大力推行以日輪之神阿吞為中心的一系列宗教改革舉措。</b></p><p class="ql-block"><b>這座埃赫納吞巨像是一組造型相同的雕像的其中之一。這組國王巨像高約四米,曾矗立于卡納克神廟東側的一座阿吞神廟中。不同于傳統國王雕像英武健美的風格,埃赫納吞的形象陰柔,有著狹長的雙眼和下巴。巨像的手腕和手臂上刻有埃赫納吞宗教的禱文:萬歲!在地平線上歡慶的拉-荷拉克提!如阿吞的光芒一樣!</b></p> <p class="ql-block"><b>納芙蒂蒂頭像</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納芙蒂蒂的頭雕由紅色石英巖雕刻而成。頭雕的眼睛和鼻子受損較為明顯,額頭以上和脖子以下的部分皆缺失。雕像發現于1916年。</b></p><p class="ql-block"><b>?納芙蒂蒂是第十八王朝法老埃赫納吞的王后,圖坦卡蒙的母親。</b></p> <p class="ql-block"><b>帶有貝斯神形象的木椅</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帝王谷出士</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木椅出自泰伊王后的父母尤亞和圖雅的墓葬。</b></p> <p class="ql-block"><b>圖雅的卡諾匹克罐</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帝王谷46號墓出土</b></p><p class="ql-block"><b>?這個罐屬于</b><b style="font-size:18px;">國王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岳母圖雅,年代為公元前1390年至公元前1352年之間。他們的陵墓于1905年被來自羅德島的美國商人戴維斯發現。這座古墓完好無損,幸運地躲過了歷代盜墓賊的掠奪,因此在圖坦卡蒙墓被發現之前,這對夫妻的墳墓是帝王谷中保存下來隨葬品最精美而豐富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這個罐是制作 木乃伊時裝肝臟的。</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這件彩繪地磚來自阿瑪爾納的“南宮”,即埃赫納吞為其長女梅麗塔吞建造的宮殿中,彩繪中的沼澤畫面里有蘆葦、紙莎草和蓮花等水生植物以及一只正要起飛的野鴨。</b></p><p class="ql-block"><b>在古埃及,沼澤既象征世界原初的混沌,也因其豐富的物產而成為豐饒和收獲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尤亞的彩繪薩布提匣和兩件薩布提俑</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這是18王朝權臣尤亞夫婦的隨葬品,兩件薩布提俑和彩繪薩布提匣為尤亞所有。尤亞正是國王阿蒙荷太普三世的王后泰伊的父親,他出身于上埃及的一個富庶之家,他是下埃及的重臣、阿蒙第二祭司。</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埃赫納吞及家人浮雕</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這塊石灰巖板曾用于裝飾通往阿赫塔吞(阿瑪爾納)王宮中央大廳的坡道。浮雕畫面中,埃赫納吞及其家人正在為阿吞神舉行儀式,阿吞神呈現為日輪的形式,其光線末端化作一只只人手,代表將神的恩賜傳遞給國王一家。這些光線帶來生命、歡樂與繁榮,照耀著人間的每個角落。</b></p> <p class="ql-block"><b>納芙蒂蒂浮雕</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期(公元前1550 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石灰巖板正面是納芙蒂蒂的頭像浮雕,背面是一名呈跪姿的貴族女性形象,可能是某位王后或公主。</b></p><p class="ql-block"><b>阿瑪爾納時期初期,由于宗教改革下藝術風格發生了巨大變化,無論是學生還是經驗豐富的雕刻家都必須迅速調整自己的技藝。戴爾?埃爾-麥迪納工匠村中發現了大量類似的習作。</b></p> <p class="ql-block"><b>公主形象草圖</b></p><p class="ql-block"><b>石灰巖、顏料</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阿瑪爾納出土</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 <p class="ql-block"><b>帶有圖特摩斯一世王名和神靈禱文的橫梁</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明(公元前1550-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橫染正中央是圖特摩斯一世的上下埃及之王名,王名上方有象征上下埃及的禿鷹和眼鏡蛇女神的形象。以王名為中心,橫粱兩側的絡文對稱展開,其內容為祈禱神明賜予國王生命、快樂、健康等福祉。</b></p><p class="ql-block"><b>圖特摩斯一世是18王朝的第三位國王。他繼位后不久就發動了對努比亞的征服戰爭,并遠征西亞,一路抵達幼發拉底河畔。在埃及本土,圖特摩斯開始了一系列的建設,其中包活擴建底比斯東岸的卡納克神廟,他也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位埋葬在帝王谷的國王。</b></p> <p class="ql-block"><b>藍冠</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埃及藍冠是古埃及國王在新王國時期佩戴的一種王冠,主要用于戰爭和儀式場合。?</b></p><p class="ql-block"><b>藍冠最早出現在第16王朝,由皮革制成,上面裝飾有藍色飾片。由于其內部空間較大,具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在新王國時期,頭戴藍色王冠的法老形象頻繁出現在各種儀式壁畫上,尤其是在與戰爭相關的壁畫中,這種王冠的出鏡率非常高?。</b></p> <p class="ql-block"><b>廁所座圈</b></p><p class="ql-block"><b>石灰巖</b></p><p class="ql-block"><b>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三千多年前就有 廁所座圈啦。前些年在土耳其的公元二世紀羅馬遺址中看見類似廁所構件,以為是最早的,想不到這件還要早一千多年。</b></p> <p class="ql-block"><b>圖坦卡蒙在統治期問,將都城遷回孟菲斯,立下復興石碑,表明回歸傳統的決心。他精心隱藏王室成員的木乃伊,率領阿瑪爾納的居民走上回歸傳統的道路,并重啟了卡納克與盧克索神廟以及帝王谷的修建和使用。</b></p> <p class="ql-block"><b>彩繪模型床</b></p><p class="ql-block"><b>?陶、顏料</b></p><p class="ql-block"><b>第19王朝(公元前1295一前1186年)</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一位婦人閑適地躺在床上,她的侍女站在一旁—這一隨葬模型生動地為我們展現出古埃及人的家居生活。現存的床幾乎都來自國王與貴族墓葬,在墓中放置這類模型不僅體現出墓主生前的財富與地位,也帶有死亡如同入睡、終將重新醒來的寓意。</b></p> <p class="ql-block"><b>拉美西斯二世與兩女神像</b></p><p class="ql-block"><b>第19王朝(公元前1295一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科普托斯神廟出士</b></p><p class="ql-block"><b>埃及國家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這組雕像描繪了拉美西斯二世與兩位女神的形像,由英國埃及學家皮特里發現于科普托斯的主神廟。</b></p><p class="ql-block"><b>?國王正襟危坐,氣勢軒昂,略高于兩側的女神,頭戴條紋涅姆斯頭巾。兩位女神同樣莊嚴地坐在國王身側,左手邊是女神哈托爾,右手邊是女神伊西斯,二者左手平放于腿上,右手則持有生命符號安柯,身體特征雕琢得細致入微。在座像的人物部分之外,座椅的各面都銘刻有拉美西斯二世和兩位女神的眾多稱謂和頭銜。</b></p><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18px;">拉美西斯大帝不僅是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王之一,還是古代世界里最杰出的外交家。古代的統治者則往往兼任軍隊的最高統帥,但只有拉美西斯成為了唯一擁有和平成就的掌權者,曾與虎視眈眈的強敵赫梯帝國達成了長久的和平。</b></p><p class="ql-block">_</p> <p class="ql-block"><b>只有給百姓帶來和平和發展的領袖才是值得頌揚的領袖。</b></p> <p class="ql-block"><b>美內普塔站像(在博物館門口)</b></p><p class="ql-block"><b>花崗巖</b></p><p class="ql-block"><b>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b></p><p class="ql-block"><b>盧克索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美內普塔是第十九王朝的第四任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第十三個兒子,約60歲才繼任為法老,于公元前1213至1204年在位。雖然在位時這位法老早已是年過花甲,但雕像依然把他刻畫成了一個青壯年法老的樣子,力圖展示國王最為理想的形象。</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最后以幾幅畫來總結古埃及</b></p> <p class="ql-block"><b>三千年的古埃及一直是奴隸社會,神權和王權統一。這是它的社會結構。</b></p><p class="ql-block"><b>?(我認為人類有了國家以后的社會,無論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都是等級社會,只不過是不同等級的人身份變了,或者是職務變了而已。以后會怎么變化只有以后才知道。)</b></p> <p class="ql-block"><b>古埃及是多神崇拜的國家?,且多半都可以用動物來作為其象征</b></p> <p class="ql-block"><b>古埃及最獨特和神秘的木乃伊制作過程</b></p> <p class="ql-block"><b>極簡古埃及史</b></p> <p class="ql-block"><b>講解員告訴我們一個驚悚的消息:歐洲人吃木乃伊。</b></p><p class="ql-block"><b>?不敢相信。回來在百度、知乎上搜索,果然如此,歐洲的書籍上是有記載的。</b></p><p class="ql-block"><b>?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木乃伊能治百病,于是把木乃伊磨成粉食用,歷經400多年在整個歐洲大陸久盛不衰,最后把木乃伊吃斷貨,引起埃及瘋狂的盜墓以致木乃伊造假。</b></p><p class="ql-block"><b>?想想也不奇怪,魯迅不是寫過中國人吃人血饅頭嗎?甲骨文的發現不就是把龍骨當中藥嗎,而且直到現在龍骨(古脊椎動物骨骼)還是一味中藥。</b></p><p class="ql-block"><b>?人類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不是嗎?</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岢岚县| 文昌市| 神池县| 沭阳县| 南康市| 吉安县| 营山县| 涟源市| 光泽县| 宜川县| 石景山区| 得荣县| 永康市| 富源县| 德安县| 张掖市| 甘肃省| 明水县| 巴塘县| 曲水县| 邯郸县| 孟州市| 白水县| 通州区| 东丰县| 新郑市| 成都市| 商洛市| 高陵县| 环江| 新绛县| 集贤县| 巩义市| 许昌县| 龙海市| 海盐县| 明水县| 寿阳县| 荃湾区| 工布江达县|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