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編、美篇制作:曾寧生</p><p class="ql-block">攝影:曾寧生</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徐玉霞</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p><p class="ql-block">大家下午好!溧陽是一方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沃土,抗戰時期,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溧陽成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的十二字方針。1941年11月28日,新四軍第 16 旅的忠勇將士們,面對兵力八倍于我的日偽軍,在旅長羅忠毅、政委廖海濤帶領下浴血奮戰,272 名指戰員壯烈殉國,為旅部和蘇南黨政機關1000余人的安全轉移爭取了時間,為蘇南抗日根據地保留了星星之火。</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滿懷無比思念與崇敬之情,在此舉行紀念塘馬戰斗突圍勝利83周年座談會。</p> <p class="ql-block"> 張燕館長</p> <p class="ql-block">中共溧陽市委黨校副校長、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館長張燕致辭:</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p><p class="ql-block">大家下午好!溧陽是一方紅色的熱土,在華中和江蘇抗戰的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今天,在此隆重舉行紀念新四軍塘馬突圍戰斗勝利83周年座談會,我代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向所有參加今天座談會的領導、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塘馬戰斗是一次成功的突圍戰斗。粉碎了敵人一舉消滅蘇南黨政軍領導機關的陰謀,是新四軍在對日作戰中一次英勇卓絕的戰役。在這場戰斗中,新四軍將士們以堅定的理想信念、頑強的戰斗意志和無私的犧牲精神,成功挫敗了敵人的進攻,為新四軍的發展壯大和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我們在這里紀念這場戰斗的勝利,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和弘揚他們的革命精神。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承擔著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使命。近年來,我們深入挖掘和展示新四軍的歷史資源,研發《塘馬戰歌》微黨課,出版塘馬系列叢書《血戰塘馬》《風云塘馬》《塘馬1941》《羅忠毅傳》《廖海濤傳》,連環畫《塘馬之歌》等,通過豐富的展覽內容和生動的展示形式,讓廣大觀眾了解塘馬突圍勝利的戰斗歷程和光輝業績。在紀念新四軍塘馬突圍戰斗勝利83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們要進一步挖掘和弘揚新四軍的革命精神,更要深刻認識到,傳承和弘揚新四軍革命精神,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的擔當。我們要以新四軍將士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擔當作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最后,我要向在塘馬戰斗中英勇犧牲的新四軍將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緬懷。他們的英名和事跡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同時,我也要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發展的新四軍后代、領導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事業的發展也是對所有新四軍將士及其后代的巨大鼓舞。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段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歷史永遠不能被遺忘。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作出更大的貢獻。</p><p class="ql-block">謝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王直將軍之子:福建鐵軍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東炎發言:</p><p class="ql-block">1、塘馬戰斗成為當今戰史培育和宣傳品牌的大致過程;</p><p class="ql-block">2、塘馬戰斗史還沒有進行歷史考證是當今的一大缺陷;</p><p class="ql-block">3、從已有共識的“塘馬戰斗歷史和現實意義”的歷史評價入手完善正史編撰。</p> <p class="ql-block">①別橋鎮綜合保障中心副主任 虞志軍;</p><p class="ql-block">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二級作家,副教授劉志慶;</p><p class="ql-block">③市委黨史工委、史志辦副主任 董文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福建鐵軍文化研究會參加座談會</p><p class="ql-block">有:周安路、廖謹(父輩參加塘馬戰斗)林遠磊、曾寧生、劉憶平、賈榮光(老紅軍、新四軍后代)</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徐玉霞</p> <p class="ql-block">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偉大精神,是愛國主義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的精髓和靈魂;傳承偉大的抗戰精神、賡續紅色血脈,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和神圣任務。讓我們以實際行動,把先烈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代代相傳,不忘初心、接續奮斗,推動社會經濟和精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p><p class="ql-block">本次活動圓滿結束,謝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二、新四軍塘馬戰斗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紀念新四軍塘馬戰斗成功突圍83周年講座,11月8日上午在塘馬村振興學堂開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東炎會長</p> <p class="ql-block"> 新四軍塘馬戰斗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紀念新四軍塘馬戰斗成功突圍83周年</p><p class="ql-block"> 王東炎 </p><p class="ql-block"> 新四軍六師參謀長兼十六旅旅長羅忠毅和政委廖海濤(下簡稱羅、廖首長),同時犧牲在1 9 4 1 年11月 2 8 日發生的塘馬戰斗中。塘馬戰斗后,新四軍軍部通電全軍沉痛悼念 :“羅、廖兩同志,為我黨我軍之優秀老干部,為黨為革命奮斗十余年,忠實 、堅定 、勇敢 、負責 ,艱苦締造蘇南根據地功績卓著。”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對塘馬戰斗史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其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逐步展現。</p><p class="ql-block"> 塘馬戰斗的歷史意義塘馬戰斗歷史意義包括兩方面,一是軍事意義,二是政治意義。</p><p class="ql-block"> (一)、軍事意義:塘馬戰斗是一次成功的突圍戰斗塘馬戰斗在作戰形式上,不是主動出擊的進攻戰斗,也不是堅守陣地的防御戰斗,而是敵強我弱,遭敵突襲,為保存實力,始終堅持一個戰斗目的——突圍。塘馬突圍分兩個階段,一是塘馬村、王家莊附近地域的阻擊戰,羅、廖首長率部掩護蘇皖區、地 、縣黨政機關和新四軍十六旅機關人員向東轉移;二是羅、廖首長交付旅政治部組織科長王直和四十八團團長王勝(原十六旅參謀長),組織黨政軍機關向東轉移過程中,在戴家橋附近地域阻擊日軍追兵,并乘夜暗隱蔽突出重圍。前后者的行動是一個整體。因此,塘馬戰斗是日軍企圖包圍消滅塘馬地區我黨政軍機關和部隊,而駐塘馬的新四軍部隊,則是為保存我黨政軍機關抗戰骨干力量,所進行的一場突圍戰斗。從戰術角度上分析,國內外軍史界評價突圍戰斗成敗的基本標準是一致的,即大部分人員突出包圍圈,就是成功的突圍戰斗。例如二戰中,英軍敦刻爾克大撤退,大多數英軍撤回到了英國,軍史界向來都認定這次突圍是成功的。塘馬駐新四軍部隊作戰人員共約500多人,其戰果是:以約300多人傷亡(據考證,還有100多人被打散,戰后陸續歸隊),造成日軍約500人傷亡 (據考證,塘馬、王家莊地域殲敵約300人;戴家橋地域殲敵約200人),換來了黨政軍機關1000余人員的突圍成功。從戰略角度上分析,任何一場戰斗(戰役)都是以戰后對戰略產生的影響作為成敗的標準,對有利于戰略的戰斗的評價是不論傷亡大小的。如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我志愿軍的傷亡比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要大的多。但國內外都一致認為,第二次戰役志愿軍在戰略上扭轉了朝鮮戰局,為抗美援朝奠定了勝局。塘馬戰斗保存下來的實力,是一批堅持蘇南抗戰的黨政軍骨干力量(當時在塘馬地區幾乎集中了蘇皖區黨政機關、第五行政專員公署、江蘇溧陽、溧水、鎮句、金壇、宜興、安徽當涂等縣黨政機關和茅山保安司令部的大部分人員)。戰后,我黨政軍機關仍堅持在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開展斗爭,不僅使日軍消滅我黨政軍機關,鞏固其戰爭基地的企圖破產,還使蘇南的抗日局面得以保持,并逐步得到發展。塘馬戰斗的結果是有利于華中抗戰全局的。如同毛澤東同志從戰略角度上評價長征時說的:“紅軍的損失是很大的,從現象上看紅軍是失敗的,但從本質上看,紅軍粉碎了蔣介石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骨干力量,這樣看紅軍又是勝利的。”</p><p class="ql-block"> (二)政治意義:塘馬戰斗是新四軍對日偽作戰的行動塘馬戰斗性質是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戰斗行動,在政治影響上大有不同。例如塘馬戰斗就不能與皖南事變相提并論,因為前者有利于澄清和駁斥國民黨頑固派對新四軍的各種污蔑不實之詞。</p><p class="ql-block"> 1、皖南事變后,國民黨誣蔑新四軍為叛軍。叛軍,即指與日軍同流合污,專門打擊中國抗日武裝的軍隊(例如偽軍和皇協軍等)。塘馬戰斗卻起了相反的印證,新四軍如果與日軍同流合污,日軍怎么會出動一個齊裝滿員的合成聯隊來攻打新四軍呢?!(日軍以一個合成聯隊規模進攻新四軍在華中抗戰中是少有的)</p><p class="ql-block"> 2、當時國民黨指責八路軍和新四軍“游而不擊”。新四軍與日軍的塘馬之戰,對國民黨的謊言是不攻自破。新四軍如果是“游而不擊”,對日軍的威脅不大,在太平洋戰爭即將爆發之際(塘馬戰斗發生日距日襲珍珠港僅9天時間),本來兵力就捉襟見肘的日軍何必要精心策劃,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來進攻新四軍,而不是國民黨軍呢?!(國民黨軍40師當時駐溧陽縣城) </p><p class="ql-block"> 3、塘馬戰斗進一步提升了新四軍在華中戰場、中國戰場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英勇抗敵的形象,為粉碎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政治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反襯出羅、廖首長犧牲的高度價值,烈士們的鮮血沒有白流。4、塘馬戰斗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英勇不屈的鐵軍精神,把新四軍的鐵軍精神提升到了最高點,使敵軍不得不發出“新四軍如此頑強堅決,征服中國遙遙無期”的哀嘆,從而更加激勵蘇南人民的抗戰熱忱。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象一把鋒利的尖刀,始終插在敵人的心臟。(南京地區即為日軍華中派遣軍大本營) </p><p class="ql-block"> 二、塘馬戰斗的現實意義塘馬戰斗現實意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紀念意義,二是教育意義。</p><p class="ql-block"> (一)紀念意義:塘馬戰斗輝映出的鐵軍精神成為不朽的豐碑塘馬戰斗是新四軍英勇與堅韌的象征,新四軍戰士,在這場戰斗中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頑強的斗志,他們舍生忘死,浴血奮戰,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付出一切,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都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為使塘馬戰斗史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子孫后代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當今在溧陽土地上物化為永恒的紀念標志:羅、廖烈士遺體以當地規格安葬在烈士陵園;位于水西村的“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內,展示著塘馬戰斗新四軍戰士英勇戰斗的形象;在塘馬村附近埋葬的新四軍272位烈士遺體的地點,已疊立起一座紀念碑;在戴家橋戰場,群眾自發地修建了一座永久性的橋梁,并在橋上立碑,以資紀念;原來經濟貧困的塘村已成為社會主義的新農村。村里建了一個塘馬戰斗廣場,羅、廖首長塑像展現其中;新四軍十六旅旅部舊址墻上圖片,展示著當年的場景;另外廖海濤作為國家級烈士,雕像在福建福州豎立......。這些紀念標志已形成了革命的傳統文化。</p><p class="ql-block"> (二)教育意義:塘馬戰斗史是頗具典型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這個資源有若干典型特點:</p><p class="ql-block"> 1、新四軍塘馬對日作戰,是華中抗日根據地新四軍最大規模的突圍戰之一。</p><p class="ql-block"> 2、在戰斗中犧牲的羅、廖首長是新四軍對日作戰職務最高的領導人。</p><p class="ql-block"> 3、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時,經全國評選,羅忠毅當選為“100位為新中國建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模人物”之一,這也是黨和人民,對塘馬突圍戰中英勇戰斗的新四軍干戰的崇高褒獎。</p><p class="ql-block"> 4、戰斗親歷者在戰后,還譜寫了歌曲《血戰塘馬之歌》,至今還在后代中傳唱。</p><p class="ql-block"> 5、戰斗所在地的后周小學,一直成立著羅忠毅和廖海濤少先中隊,王直將軍生前是這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在金壇地界的戴家橋附近的小學課本中,曾有王直將軍寫的《堅守戴家橋》的課文;</p><p class="ql-block"> 6、《血戰塘馬》和《風云塘馬》小說、《羅忠毅傳》和《廖海濤傳》傳記,以及塘馬戰斗小人書,成為眾多的青少年了解塘馬戰斗的一個捷徑。</p><p class="ql-block"> 7、解放后,王直、廖堃金、陳浩、翁履康、陶家坤、周金海、郭冰等都在生前寫出了自身在戰斗過程中親歷的第一手史料;</p><p class="ql-block"> 8、時任十六旅政委的鐘國楚將軍,戰后即對塘馬戰斗作過廣泛調查,1980年撰寫紀念回憶文章,登載在《解放日報》上,揭開了對40多年前發生的塘馬戰斗的戰史研究的序幕......。為什么新四軍塘馬戰斗那么令人難以忘懷?只有一個回答,新四軍的鐵軍精神在塘馬戰斗中發揚得淋漓盡致。塘馬戰斗輝映出的歷史豐碑,它承載著抗日英烈的熱血與奉獻,那段悲壯而光輝的歲月,時刻提醒和激勵子孫后代不忘過去,在新時代不斷奮進,傳承和弘揚革命先輩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拼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市|
永城市|
海安县|
稻城县|
柯坪县|
博湖县|
荥阳市|
老河口市|
辽中县|
泾川县|
长兴县|
喀喇沁旗|
海兴县|
安化县|
德保县|
贵南县|
霞浦县|
水城县|
嫩江县|
米易县|
富蕴县|
通辽市|
大田县|
上林县|
呼图壁县|
临西县|
清水河县|
阳城县|
盘山县|
赣榆县|
德惠市|
沙河市|
大同县|
西乌珠穆沁旗|
米泉市|
大荔县|
新和县|
临沧市|
陆丰市|
普格县|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