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12軍在上甘嶺的每一天

孫銘

<p class="ql-block">  斷斷續續的看完電視劇《上甘嶺》。該劇10月14日首播時我就期待著,特別想看看它是如何描寫12軍參戰的,可是劇中80-90%描述的都是15軍的戰斗,盡管12軍李德生副軍長介入的較早,但完全變成了秦基偉的“副軍長”。在全劇快結束的時候,才“旁白”了一些12軍的功績。這樣的結果還是讓人有一些失望。</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看《上甘嶺》電影時,竟然不知道父母就是當年直接參與“上甘嶺戰役”的當事人,很多年以后才知道,父母所在的12軍,不但是上甘嶺戰役的參戰部隊之一,而且還是最后打贏這場戰斗的部隊!</p><p class="ql-block"> 我作為12軍的后代,曾經整理過父母跟隨12軍入朝參戰的經歷,這里再把12軍投入上甘嶺作戰的每一天詳細活動列出來,就當是為電視劇《上甘嶺》做點補充。</p> <p class="ql-block">  志愿軍12軍是誕生于太行山的鐵血部隊(詳細參見:),1951年3月入朝時隸屬志愿軍3兵團。入朝的第一戰是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時,12軍為3兵團中路軍,右翼15軍,左翼60軍……。進入<b>第二階段作戰時,12軍調入9兵團戰斗序列,左翼并肩戰斗的27軍</b>,就是長津湖戰役<b>干掉美“北極熊團”</b>的部隊。第五次戰役結束,12軍回歸3兵團到谷山休整。1951年8月31日,20兵團入朝開赴金城一線防區,67軍接替9兵團27軍的防御陣地,因為戰斗異常激烈,僅僅兩個月后的1951年11月,剛休整不到五個月的12軍又重返金城陣地對峙的戰場,接防了67軍防區,12軍再次離開3兵團調歸20兵團指揮。在這次的陣地戰中,<b>12軍左翼并肩戰斗的68軍</b>,是1953年金城戰役中<b>奇襲白虎團</b>的部隊。</p><p class="ql-block"> 12軍兩次調出3兵團到兄弟兵團“強強聯手”,那為什么兩次重要關頭都是12軍出頭?太簡單了!因為3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是12軍的首任軍長,他太了解12軍的戰斗力,讓12軍代表3兵團出戰,他有必勝的信心!在上甘嶺戰斗進入焦灼狀態時,12軍剛剛完成金城陣地對峙戰,即將返回整休時刻,志司與3兵團王近山再次四調12軍增援15軍。12軍臨危受命,不辱使命,徹底打垮美偽軍,完勝上甘嶺!</p> <p class="ql-block">  從1951年8月,志愿軍進入陣地防御對峙戰,到1952年8月,整個三八線上,在橫貫朝鮮半島約250公里的戰線上,形成了一個:八個軍住防,以坑道為骨干、有20-30公里縱深的堅固陣地防御體系。戰線中部由<b>3兵團</b>(副司令員王近山、副政治委員杜義德)指揮的<b>38軍(</b><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2年7月接防39軍部分防區陣地后歸屬3兵團指揮</span><b>)和15軍</b>擔負將軍洞、曉星山、西方山、忠賢山地區防御任務,<b>60軍</b>于谷山附近地區,為該兵團預備隊;<b>20兵團</b>(代司令員鄭維山、政治委員張南生)指揮的<b>12軍(</b><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1年11月歸屬20兵團指揮</span><b>)和68軍</b>擔負牙沈里、金城、文登里北漢江東西地區防御任務,<b>67軍</b>于洗浦里、淮陽地區,為該兵團預備隊。</p> <p class="ql-block">  1952年9月10日,志司(鄧華代司令)致電中央軍委,建議:……換防之前,以39軍、12軍,68軍為重點,各選三至五個目標,進行戰術上的連續反擊……,10月底進行換防(分別由47、67、60軍接替)。</p> <p class="ql-block">  1952年9月18日,秋季戰術反擊戰正式開始。<b>38軍</b>10月6-14日的白馬山之戰、<b>15軍</b>10月12日對391高地的反擊戰(<span style="font-size:15px;">邱少云于此戰中</span>)、<b>12軍</b>9月30日的反擊官岱里西紅山堡之戰(<span style="font-size:15px;">12軍有三位“</span><b style="font-size:15px;">朝鮮共和國英雄</b><span style="font-size:15px;">”:34師100團特等功一級爆破英雄</span><b style="font-size:15px;">伍先華</b><span style="font-size:15px;">產生于9月30日的反擊官岱里西紅山堡之戰;另外,35師104團特等功一級戰斗英雄</span><b style="font-size:15px;">楊春增</b><span style="font-size:15px;">產生于1952年9月6日的541陣地之戰;31師91團特等功一級戰斗英雄</span><b style="font-size:15px;">胡修道</b><span style="font-size:15px;">產生于后面的上甘嶺戰役中)……,</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都屬于“</span><b style="font-size:18px;">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戰</b><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范圍。</span></p> <p class="ql-block">  1952年10月14日凌晨,隨著上甘嶺戰役的打響,<b>38軍于14日夜停止了對394.8高地的爭奪</b>,并撤出了白馬山地區。15軍也于10月15日得到了鄧華叫停注字洞南山反擊戰的指示。<b>15軍立即停止了對注字洞南山高地反擊的計劃</b>(45師原準備用了兩個團的兵力和28門重型火炮來反擊),調整部署:一是45師迅速集中兵力、火力于五圣山、上甘嶺方向;二是45師指揮所當即前移至五圣山北坡的德山硯;三是上甘嶺一線再分設兩個指揮所,各自指揮兩個山頭的戰事;四是火炮射向立即由注字洞南山全部轉向上甘嶺。</p> <p class="ql-block">  上甘嶺戰役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p><p class="ql-block"><b>第一階段</b>(1952年10月14日至10月20日)以雙方互相爭奪為主。從10月14日美偽軍集中強大火力,向15軍防守的上甘嶺地區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發動猛烈進攻。很快,雙方爭奪的重點就集中在597.9高地,15軍頑強抗擊美偽軍的瘋狂攻擊,不斷進行反擊,表面陣地晝失夜反,反復爭奪。</p><p class="ql-block"><b>第二階段</b>(1952年10月21日至10月29日)15軍開始進行坑道作戰。雙方以坑道口為斗爭焦點,美偽軍試圖破壞坑道,封堵坑道口,而志愿軍則在坑道內頑強堅守,15軍指戰員以堅韌的意志,不但克服了缺水、缺糧、缺氧以及敵人的轟炸、炮擊,還積極組織反擊。</p><p class="ql-block"><b>第三階段</b>(1952年10月30日至11月25日)是決定性反擊和鞏固陣地階段。10月30日,伴隨著喀秋莎火箭炮和數百門火炮的尖嘯,15軍對上甘嶺高地展開了大規模反擊作戰,奪回597.9高地表面陣地(除11號陣地)。11月1日15軍把597.9高地主要陣地移交12軍,上甘嶺戰斗升級為<b>上甘嶺戰役</b>。12軍投入戰斗,多次打退敵人的反撲,逐步鞏固陣地后,于11月11日再收復537.7高地北山表面陣地,最終成功守住了上甘嶺陣地,粉碎了美偽軍的進攻。</p> <p class="ql-block">  上甘嶺戰役進入第二階段,電視劇《上甘嶺》第十集中,王近山給秦基偉打電話<span style="font-size:18px;">,向其轉達志司的指令,李德生已率領12軍前去支援,23日即可到達五圣山。這也是我為什么在開篇時說:“有一些失望”,而不是“大失所望”的原因。不過,實際情況是,</span><b style="font-size:18px;">12軍李德生副軍長是在10月26號才接到直接指揮上甘嶺戰役的命令</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b>10月20日,</b>12軍還沒有回歸3兵團,當時38軍剛剛在白馬山失利,很快就被調到西海岸防御;60軍為預備隊一直在谷山休整,在1952年9月8日,60軍接志司電令:<span style="font-size:15px;">結束整訓,開赴東線,</span><b style="font-size:15px;">接替68軍</b><span style="font-size:15px;">東起文登里、西至北漢江一線防御任務,歸第20兵團指揮</span>。<b>此時的3兵團已經沒有可以調用的生力軍</b>。</p> <p class="ql-block">  在發起秋季戰術反擊戰之前,12軍提前將一線部隊做了調整:12軍的31師91、92團及35師105團三個團已經移至白易山地區休整了約兩個月。但是,還沒有明確命令讓12軍回歸3兵團。</p><p class="ql-block"> 情急之下,王近山打電話請示鄧華代司令員(彭德懷已經回國治病),得到志司的首肯后,3兵團副司令王近山第一時間(<b>10月20日</b>)就下令,<b>一調12軍31師91團</b>:“<span style="font-size:15px;">91團即調平康以北地區,作為44師之二梯隊,并歸15軍指揮(該團棉衣建議志后速送前方),以防萬一</span>”。15軍馬上跟著指示:“<span style="font-size:15px;">91團于22日晚出發,經緣木洞、馬哥岱、長在岱、兩雙嶺、公洞里,兵至馬洞后,分別進至防區接132團</span>”。</p><p class="ql-block"> 記住<b>1952年10月20日</b>,就是從這一天開始,12軍先是一個團作為15軍預備隊參加上甘嶺戰斗,如此才任秦基偉軍長開始放心放手一搏!王近山和秦基偉沒想到的是,隨著戰況的緊張,緊跟著又三次調動12軍,使上甘嶺戰斗升級為“<b>上甘嶺戰役</b>”。</p> <p class="ql-block">  <b>1952年10月21日</b>: 接到命令的91團于24時將防務交給20兵團67軍200師600團,當即奉命前往15軍方向,準備參與上甘嶺之戰。<b>團長李長生</b>(原團長李長林已經任31師副師長)率營干3名,連干9名,乘車經15軍指揮所去44師指揮所甘屯里接受任務。另有先遣人員一部前往設營。12軍通知轉告91團副參謀長趙金來,速帶全團火箭筒分隊于23日前趕至15軍指揮所道德洞。</p><p class="ql-block"> <b>10月22日</b>:91團部隊由金城前線集結地白易山出發,向15軍指定地域開進。</p><p class="ql-block"> <b>10月23日</b>:12軍已經接到換防命令,<b>31師師直</b>交防后,開始向休整地域谷山開進,抵達長在岱、山范洞地區;<b>92團</b>交防于67軍200師598團,17時前全部撤離金城二線陣地,也向谷山休整地開進。</p><p class="ql-block"> <b>10月24日</b>:91團已到達鐵洞、上下赤洞、仙開洞、店村里指定位置,進行戰斗動員及戰斗準備。同日,92團在返回谷山休整途中。</p><p class="ql-block"> <b>10月25日</b>:隨著戰況的發展,3兵團王近山代司令員于14時電話指示12軍曾紹山軍長,<b>決定二調92團</b>,進一步增強15軍的上甘嶺防御作戰力量:“<span style="font-size:15px;">15軍連續與美7師及偽2師在597.9及537.7北山戰斗10日,我45師曾數度反擊,至今仍有3個排之表面陣地為敵占領,為繼續支援15軍決戰,決定將你軍92團配屬15軍作戰。炮7師11團之1營亦隨92團調15軍作戰</span>”。12軍于當日16時派專人向92團傳達指示,92團接到命令,當即在長在岱停止向谷山開進,立刻掉頭南下,轉向15軍44師作戰方向,去<b>接替91團擔任44師預備隊之二梯隊</b>。而91團則調往五圣山,作為45師的后續接戰部隊。</p> <p class="ql-block">  <b>10月26日</b>,王近山電告12軍軍長曾紹山要<b>副軍長李德生</b>立即到兵團接受任務,于是李德生帶著作戰參謀張軍急匆匆趕到兵團。王近山是我軍名將,指揮作戰一向從容淡定,可今天卻顯得有幾分焦急,見到李德生馬上對著地圖,邊指邊講:“<span style="font-size:15px;">15軍能投入的機動兵力已全部用上,但敵人的攻勢仍未減弱,還在不斷補充兵員。這一地區的戰斗,已發展為戰役規模,敵人的意圖是戰略性的。從各方面情報看,敵人在后期還將投入更大兵力向我進攻,戰斗將更激烈殘酷</span>”。王近山以十分堅決的語氣囑咐李德生:“<b style="font-size:15px;">12軍現已調為兵團的戰役預備隊</b><span style="font-size:15px;">。全軍同志從上到下,要準備全部投入戰斗。戰斗將空前激烈,要準備像蘇聯衛國戰爭時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戰那樣,一個戰士,從開始打到結束時指揮一個連隊作戰!</span>”</p><p class="ql-block"> 李德生副軍長臨走時,王近山副司令還叮囑他:“<span style="font-size:15px;">戰斗情況及時直接報兵團,也要報15軍軍長秦基偉,仗是在他們陣地上打的,要聽從他們統籌調動指揮,相互搞好團結</span>”。</p><p class="ql-block"> 王近山對李德生是太了解了!抗日戰爭時期,王近山任769團第二任團長時,李德生任連長(1939年任2營營長);1945年李德生任769團第七任團長;解放戰爭時,王近山任6縱司令員,李德生是他所轄的17旅旅長;6縱改為12軍,王近山任軍長,李德生任35師師長。所以他知道李德生打仗很過硬,不怕苦,任務交給他,就像老牛頂頭一般,縮不回來。</p><p class="ql-block"> 此時的12軍在金城前線防御作戰已整整一年(詳情參加:),已經將陣地交還給9兵團67軍(<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年前12軍也是從67軍手中接手的陣地</span>),正奉命返谷山地區休整。接到命令的12軍馬上指示各師、團:<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12軍交防后雖開往谷山休整,但隨時有支援15軍作戰的任務。31師部隊已調動支援15軍作戰;要求其他各級指揮員必須堅守崗位,電臺保持不間斷聯絡,樹立參戰思想,部隊準備隨時收攏</span>。</p><p class="ql-block"> 10月26日當日,李德生副軍長通知31師副師長李長林(<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2年9月,31師師長趙蘭田調任60軍副政委,31師作戰指揮便由副師長李長林負責</span>)和政委到德山峴參加作戰會議。李長林剛剛從91團團長提升為31師副師長。1945年李德生任769團第七任團長時,李長林任三營營長;在769團改編為91團時,李長林正是最后一任團長。有點意思了,王近山、李德生、李長林三代769團團長并肩戰斗。</p><p class="ql-block"> 李長林立即組建了31師“輕便指揮所”(僅攜帶一部電臺),帶領先遣人員一行15人,一同到達德山峴,接受加強91團指揮任務。</p> <p class="ql-block">  12軍這個生力軍的加入,讓上甘嶺前線的各部信心大增,15軍召開由45師師長崔建功、29師師長張顯揚、31師副師長李長林、以及兵團配屬的炮兵指揮員的聯席作戰會議,討論反擊方案,確定了“集中力量,先西后東,先反擊597.9高地,鞏固后再反擊537.7北山高地”的作戰方針。秦基偉軍長強調:絕不能給12軍留下個爛攤子!</p><p class="ql-block"> 就在這同一天,范佛里特來到美第9軍軍部也主持了部署調整:將受到重創的美7師撤下戰場(休整一段時間后11月1日再次攻擊597.9高地),進攻597.9高地由丁一權的偽2師接替;偽2師右翼的防務交給偽6師后,集中兵力攻擊上甘嶺;另將偽9師調到金化以南的史倉里,作為戰役預備隊。</p><p class="ql-block"> <b>10月27日</b>:3兵團下達作戰指示:“……以92團作為44師預備隊,91團則準備繼45師之后,用于五圣山前沿陣地的反復爭奪”。<b>91團奉命由鐵洞向五圣山北真萊洞一帶開進,團長及各營長到45師熟悉情況、觀察地形,隨時準備參戰</b>。此外為加強火力,志司與3兵團又陸續增調炮兵第7師兩個營、炮兵第2師6個加榴炮營、60軍2個野炮連,加強到上甘嶺地區,使我軍重炮數量增加到133門,與當面敵軍炮火的比例為1:2.4,雖然還有一定差距,但和戰役初期1:20的懸殊比例相比,已經大大改善。</p><p class="ql-block"> <b>10月28日</b>:遵照3兵團首長及12軍指示,31師4位師首長,全部到達德山峴,31師和45師共同組成聯合指揮所。</p><p class="ql-block"> <b>10月28日</b>22時前,91團全部開拔到五圣山地域600高地附近,進入臨戰準備。其任務是: 1、擔任反擊597.9高地任務。 2、繼友鄰部隊反擊597.9高地后、投入繼續反擊并鞏固該高地,擬于11月初投入戰斗。</p><p class="ql-block"> <b>10月29日</b>:12軍指示91團,在戰前訓練中應大力進行對敵坑道及地堡群之爆破演習。充分做好反擊作戰的戰前準備工作。并送來作戰炸藥、手雷、爆破筒、電線等作戰器材物資。</p><p class="ql-block"> <b>10月30日</b>:91團繼續進行戰斗動員、戰術演習。 92團馬不停蹄趕到防區進入44師132團陣地,團指揮所位于鐵洞。在這一防區,92團開始熟悉地形、構筑工事。</p> <p class="ql-block">  <b>10月30日</b>晚,我軍集中各炮群,以排山倒海之勢展開大反擊,開始了我志愿軍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炮戰。5分鐘炮火急襲后,炮火延伸,我步兵佯攻,此時敵軍從殘破的工事中爬出,搶修工事,展開隊形,等待我步兵沖擊。然而我步兵并未沖擊,炮火卻殺了個回馬槍,對已經展開的敵軍再次進行了10分鐘炮火急襲。如此反復數次,直接給敵軍造成重大傷亡,摧毀敵工事70%以上,為我步兵沖擊掃清了障礙,使步兵得以較為順利地奪回陣地。</p><p class="ql-block"> 從10月30日15軍對597.9高地實施大反擊,戰至11月2日凌晨四時五十分,共投入45師、29師多個連隊,連續作戰,10月30日夜,恢復597.9高地西北山梁4、5、6、0號表面陣地;110月31日夜,恢復主峰3號、9號、10、1號陣地。而東北山側之美軍稱為珍妮峰的<b>2號陣地、8號陣地、桑德山的11號陣地</b>上仍有南朝鮮軍兩個連利用險要地形進行頑抗。</p> <p class="ql-block">  <b>10月31日</b>:31師前指下達指令:91團4、8、7連,進入781高地(五圣山與上甘嶺之間)集結,準備投入戰斗。根據15軍的前期經驗,據此,12軍要求上陣的指戰員,盡量多帶彈藥;沖鋒槍手每人至少帶500發子彈、2個莫洛托夫手雷、10顆手榴彈、1個炸藥包;<b>步槍手放棄攜帶步槍、改為攜帶自動武器或徒手</b>;徒手者每人至少帶2根爆破筒、6顆莫洛托夫手雷、4顆手榴彈、2枚甲級手榴彈。盡管增加負荷較重,但是彈藥火器準備較為充分。并要求每個戰士,必須<b>攜帶工兵鍬/鎬一把和麻袋</b>(用麻袋裝手榴彈),以利于隨時就便構筑和搶修工事,更好的保存自己,消滅敵人。</p><p class="ql-block"> <b>11月1日</b>:由于上甘嶺之戰的激烈程度不斷升級,3兵團副司令王近山再次直接下令,<b>三調93團</b>:“<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91團決于今夜投入戰斗。為堅決徹底打敗敵人之進攻,決定93團換下后即留15軍作91團之預備隊</span>”。正在向谷山行進的93團接到命令,就地停止,全軍調頭,北上改南下。團長李基中立即往15軍受領參戰到達地域位置之任務。93團抵達上甘嶺附近塔洞、梅檜里地區集結,后到達德峴里、新岱、石峴一帶。同日15軍發出指示:“<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軍部隊</span><b style="font-size:15px;">在12軍31師、各炮兵部隊支援下</b><span style="font-size:15px;">,必須粉碎敵人攻勢,更多的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全部恢復陣地。……134團應撤離現陣地整補。135團部隊消耗過大不應再參加反擊作戰,但他們情況熟悉,應協助86團、</span><b style="font-size:15px;">91團作戰</b><span style="font-size:15px;">。133團戰斗實力與135團相同,應照135團的辦法協同87團、</span><b style="font-size:15px;">93團作戰</b><span style="font-size:15px;">,共同完成任務,創造共同的榮譽</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第十二軍參加上甘嶺戰役作戰示意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主圖說明</b><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主圖標識的虛線紅藍線,為12軍31師11月1日,接防15軍陣地時,敵我前沿態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主圖“虛線紅藍線”前方的“實線間斷紅藍線”標識,為12軍31師、34師106團于12月15日將陣地交防給15軍時的敵我前沿態勢。</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上甘嶺戰役要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兩個小黑框內的文字說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上方小黑框圖內文字:我參加上甘嶺作戰</span><b style="font-size:15px;">四個炮兵陣地</b><span style="font-size:15px;">的炮兵:火箭炮209團、炮兵9團3營;炮兵11團1營、2營;炮兵20團2營、3營;炮兵28團1營;炮兵29團1營;炮兵30團2營;60軍野炮營;82迫擊炮52門。82迫擊炮52門。高炮610團、高炮20營、高炮35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下方小黑框圖內文字:敵進攻上甘嶺地區之兵力為計:美7師、美空降187團、阿比西尼亞營、哥倫比亞營、南第2師、南第9師等共約6萬余人。105公厘以上口徑大炮324門;坦克176輛;出動了飛機三千多架次。</span></p> <p class="ql-block"><b>  11月1日</b>下午,91團奉命接手15軍部隊堅守的597.9高地陣地。18時,91團按既定的“<b>車輪大戰</b>”法,8連先上,7連為預備隊1梯隊、4連為預備隊2梯隊……。首先以8連接守了597.9高地主峰3、9、10號陣地,而主峰西北0、4、5、6號陣地仍為15軍29師防守。當晚,配合86團兩次反擊2、8、11號三個陣地,<b>戰至11月2日拂曉3時,收復2、8號陣地</b>;成功的將597.9高地除11號陣地外的陣地全部收復。</p> <p class="ql-block">  就在12軍31師91團正式投入上甘嶺戰斗的當天,1952年11月2日14點,20兵團發出向志愿軍司令部建議電報:“<span style="font-size:15px;">自11月3日起,第12軍正式歸建第3兵團建制,解除第20兵團對12軍的指揮權</span>”。</p><p class="ql-block"> 11月2日20點,志愿軍司令部電示:“<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意第20兵團的建議。11月3日起,第12軍歸第3兵團建制,解除第20兵團對第12軍之指揮關系。第20兵團與第12軍直接電臺聯絡可延至11月15日再解除</span>”。這時,<b>3兵團從預先透過志司指揮12軍,轉為正式擁有對12軍的指揮權</b>,12軍也就順理成章回歸3兵團戰斗序列。</p><p class="ql-block">  11月2日晚上,王近山得到12軍正式回歸3兵團的命令,11月3日一早就打電話給已經在五圣山的12軍副軍長李德生,讓他速到3兵團指揮部接受正式任務。李德生趕到3兵團司令部后,王近山嚴肅而又激動地對李德生說:“<span style="font-size:15px;">12軍準備全軍投入戰斗,為了加強和統一前方作戰指揮準備,成立五圣山前方指揮所由,你負責指揮12軍、15軍等所有在前線作戰的部隊,炮兵由炮7師師長顏伏負責指揮,戰斗情況直接報兵團,你們注意協同</span>”。</p><p class="ql-block"> 隨即在研究兵力部署上,王近山和杜義德拍板決定,<b>四調12軍34師100團、106團,以及35師103團</b>,這三個團全部派往上甘嶺地區,準備與敵展開決戰。12軍其他各部隊(軍部及34師師部、35師),也<b>全軍取消休整停止北上立即掉頭南下</b>,準備參加上甘嶺戰役。</p> <p class="ql-block">  11月1日,氣急敗壞的范佛里特不但剛剛把號稱為<b>“白馬師”的偽9師</b>調來接替偽2師來攻打597.9高地,還不惜血本地把美軍空降187團1個營調來當步兵使用。</p> <p class="ql-block">  這個偽9師對志愿軍3兵團來說還真不陌生,曾跟12軍和38軍各有交手。<b>跟12軍之戰是在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東線戰場上</b>,當時調到9兵團的12軍,配合9兵團20軍/27軍在縣里地區,開戰僅僅數個小時就打垮了時屬韓第三軍團的偽3師和<b>偽9師</b>,驚慌失措的偽軍們把大批的重裝備都留給了志愿軍。憤怒的李奇微在5月23日惱羞成怒地下令,<b>韓第三軍團所屬各師(下轄6、7、9三個師)從此全歸美軍直接指揮,空殼的韓第三軍團限期解散,并立即撤銷其建制番號</b>。經美軍一年多的訓練,這個重新組建并配備全套美軍裝備,并<b>直接歸美軍指揮的偽9師</b>(為區別第五次戰役時的偽軍,我且稱其為<b>美偽9師</b>),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甘嶺戰役之前的白馬山戰斗中,</span>竟然擋住了當時隸屬<b>3兵團的38軍114師</b>的猛烈進攻。一下子咸魚翻身,被吹成了“<b>白馬師</b>”(<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時任美偽9師的師長金鐘五,后來曾經擔任韓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兼陸軍參謀長;時任美偽9師參謀長的更有名,就是后來韓國的軍人總統樸正熙</span>)。</p> <p class="ql-block">  <b>11月2日</b>8時,敵人的飛機、大炮像漂潑大雨般密級轟擊597.9高地兩個小時。10時,美7師31團(第4營+某部)、空降187團一個營和美偽9師30團,向我597.9高地發起猛烈進攻。91團8連4班堅守在<b>9號陣地</b>,8連4班在<b>蔡興海</b>的指揮下,采用“包餃子”和“打空爆”兩種打法,創造了殲敵400多,而自身受傷3人的奇跡。3兵團特別轉發了91團8連4班的戰斗經驗。戰后<b>蔡興海跟黃繼光、邱少云同榜榮立特等功、“二級戰斗英雄”</b>。</p><p class="ql-block">  同日,偽9師30團1營攻擊597.9高地的<b>3號陣地</b>,3營進攻<b>1、8號陣地</b>。在敵人猛烈攻擊下,堅守3號陣地(主峰)的5班傷亡較大,8連長<b>張書林</b>遂將1排逐次加入戰斗。戰斗持續到16時,8連在粉碎了敵人在坦克支援下一個營兵力的進攻后,8連預備隊只剩下六人了。就在這時,15軍29師86團3連一個班長,滿身血污,氣喘吁吁地跑來報告8連副連長<b>馮保芝</b>,說他們1號陣地上就剩下他一個人了,請求支援。馮副連長略一沉思,便命令<b>王萬成、朱有光、李世芳</b>三人,也就是預備隊的一半人馬<b>馳援1號陣地</b>。他們3人接受任務后,二話沒說,各取了兩根爆破筒,七八個手榴彈,掛上沖鋒槍便出發了。<b>李士芳</b>身負重傷,倒在了沖向1號陣地的途中,朱有光、王萬成繼續奮勇向1號陣地沖去,一邊沖一邊端著槍拼命地掃射,然而敵人的數量太多,仍然涌上了陣地。已經負傷的<b>朱有光毫不猶豫地操起一根爆破筒</b>,一躍而起迎著彈雨沖進了敵群,“轟隆”一聲巨響過后,硝煙尚未散盡,<b>王萬成也抓起爆破筒</b>撲向了另一群敵軍。隨著又一聲巨響……。他就是日后影片《英雄兒女》中主人公王成的原型。<b>朱有光、王萬成兩人榮立特等功</b>。</p><p class="ql-block">  美空降187團一個營撲向597.9高地<b>10號陣地</b>,當陸軍使用的空降兵還真挺能打。“<span style="font-size:15px;">是日下午四點鐘左右,美軍空降營終于蠻悍地攻上597.9高地尖角部西側的10號陣地。可是,美國人成功的喜悅像打了個水漂,一閃即逝。十幾個志愿軍士兵比他們更驍勇地跟隨支援炮火的彈著點,玩兒命地沖過來,進行陣地內反擊,面抵面地一陣對射,把陣地重新奪回來”(《解密上甘嶺》)</span>。傍晚5點,美空降187團發動最后一次猛攻。“<span style="font-size:15px;">兩個連的美軍為表示決一死戰,一排一排互相用繩子拴住胳膊,跟栓螞蚱似的串成串,壓陣的是戴著白色袖章的督戰隊,誰敢后退一步就地槍決</span>”。我8連在縱深炮火支援下,擊退了敵人最后的攻擊。</p><p class="ql-block"> 這一天,連續7小時的激烈戰斗,先后擊退敵一個班到一個營的40余次沖擊。志司專門發來嘉獎電:“這樣打下去,必能致敵死命!</p> <p class="ql-block">  <b>12軍31師91團正式參戰第一天的激戰</b>,8連就打出一位“二級戰斗英雄”特等功臣<b>蔡興海</b>,兩位特等功臣<b>王萬成和朱有光</b>,一位一等功臣,還有一個一等功臣班8連4班。順便說一下,在《決戰朝鮮》一書和一些人口中,<b>竟然把12軍91團8連指導員劉懷珍及王萬成和朱有光都給安排到15軍了……</b>。</p><p class="ql-block"> <b>11月2日</b>,12軍正式參戰的第一天,也是上甘嶺交戰半個月來,第一次白天敵軍沒有將表面陣地奪去,這一夜也是我軍無需組織力量反擊的一晚。</p><p class="ql-block"> 當夜,按既定方針當夜由7連接替8連進入597.9高地主峰防御陣地。<b>9連進入4、5、6號陣地坑道</b>,隨時準備支援7連作戰。</p><p class="ql-block">  <b>11月3日</b>,91團7連投入戰斗,堅守西北6、5、4、0、3號主峰、9、10號陣地。86團堅守1、2、7、8號陣地。這一天美軍的炮火猛烈程度僅僅次于10月14日,而且范弗里特又將8英寸重炮增加到48門。偽2師31團于10時在強大炮火掩護下,首以1個營兵力分兩路向我9號、10號陣地發起攻擊,我7連以1個班逐次投入戰斗,連續擊退敵1個班至1個排的15次沖擊。下午,<b>91團李長生團長命令9連1排和4班增援7連</b>。敵繼以4個連分兩路,每路以1個班至1個連連續沖擊7次,都被我7連和9連1排所擊退。15時至17時,敵繼以兩個連兵力向我行攻擊8次又為我9連2排4班擊退。至此,戰斗結束,<b>是夜我以9連接替7連防御</b>。</p><p class="ql-block"> <b>11月4日</b>拂曉4時左右,91團偵查員發現美偽軍在597.9高地正南一個雜樹林里集結,凌晨4點30分,24門喀秋莎火箭炮按照偵察兵所報告的方位進行了齊射。<b>384發火箭彈在38秒</b>內將美軍藏身的樹林化為一片火海,無數的斷肢、內臟、鋼盔、武器的碎片像禮花一樣炸散開來,形成了恐怖的一幕。沒有人知道那一天美軍的準確傷亡數字,只知道,美軍直到中午12點才開始發動進攻,此時距離志愿軍的炮擊已經過去了整整7個小時!12時,敵以猛烈炮火向我轟擊,并采取假延伸時打時停,企圖誘我出工事用炮火殺傷。13時至15時,敵1個營兵力由西南無名高地進至9號、10號陣地前集結,準備發起攻擊,遭我野榴炮火殺傷,失去戰斗力。15時至17時,敵以兩個連分別向我攻擊3次,當敵進至距我30公尺時,為我短促火力結合縱深炮火擊退。于是91團調整部署,<b>9連撤下,6連全部推至3號、9號、10號陣地,以5連進入5號、6號坑道</b>,為6連預備隊。</p> <p class="ql-block">  <b>11月5日</b>3時起,敵以猛烈炮火向我轟擊兩小時。5時40分,偽9師30團和偽2師31團各以一個營分兩路向<b>3、9、10號陣地</b>正面進攻,另一個連向<b>0號、4號陣地</b>之間實施迂回攻擊,戰況空前激烈。至<b>8時30分,6連傷亡較大,5連1排、2排分批投入戰斗</b>,將敵擊退。敵繼以炮火、飛機、坦克進行1小時的火力準備,于9時30分又以一個營兵力向我攻擊,12軍31師91團<b>5連戰士胡修道</b>和班長及另一名新戰士負責堅守597.9高地3號陣地,在戰友們全部傷亡后,<b>胡修道獨自一人堅守3號陣地,打退敵人大大小小多次攻擊,殲敵280余人。</b>戰后胡修道<b>榮立特等功、“一級戰斗英雄”,并被授予朝鮮“共和國英雄”,也是12軍第三位“共和國英雄”。</b>電視劇《上甘嶺》第二十三集里面的一人獨戰美偽軍的鏡頭,應該就是<b>胡修道</b>!</p><p class="ql-block"><b> </b>11時至13時,敵又投入一個營,實施攻擊,我投入5連3排阻擊。敵不分隊形,滿山蜂擁而來,施行最后一次猛攻。堅守10號陣地的5連8班副班長<b>韓應國</b>,待敵沖至距我10米時,向敵投擲爆破筒,結合縱深火力將敵擊退,戰斗遂告結束。</p><p class="ql-block"> <b>11月5日15時</b>,在597.9高地吃盡了苦頭的美軍,停止了對這一陣地的進攻。韓《朝鮮戰爭》中這樣說:“<span style="font-size:15px;">停止進攻‘三角’高地,是軍團長決定的,自從‘攤牌作戰’開始以來,美第7師打了12天,韓第2師打了11天,只是增加傷亡,加上‘阻擊’棱線連日不斷的血戰,繼續進攻也無所作為。因此,決定即日起結束‘三角’高地戰斗</span>”。</p><p class="ql-block"> 美偽軍停止了597.9高地的進攻,但是<b>仍堅守著11號陣地</b>。11月6日,美軍無可奈何地宣布:“到現在為止,聯軍在‘三角形山'是打敗了。”<span style="font-size:15px;">11月8日偽2師31團替換偽9師30團防守597.9高地的11號陣地。</span></p><p class="ql-block"> 這一天是91團參戰以來最激烈的一天。91團團長李長生說:“<span style="font-size:15px;">自11月1日黃昏我團踏上上甘嶺597.9高地至11月5日傍晚,敵人的最后一次進攻被打退了,這4天4夜是敵我爭奪最緊張、最激烈的時間,是血與火交織的日日夜夜</span>”。</p><p class="ql-block"> 當晚,<b>93團1營</b>便趕來增援,晚8時,左翼友鄰2號陣地被敵攻占時,我剛上陣地尚未接防的93團3連主動實施反沖擊恢復了陣地,之后<b>接防了15軍86團的1、2、8號陣地。此時12軍93團接防了597.9高地,除仍被敵人占領11號陣地外的所有陣地。</b></p> <p class="ql-block">  記住這四個時間:</p><p class="ql-block"><b>10月20日,一調12軍31師91團;</b></p><p class="ql-block"><b>10月25日,二調12軍31師92團;</b></p><p class="ql-block"><b>11月1日,三調12軍31師93團;</b></p><p class="ql-block"><b>11月3日,四調12軍34師100團、106團,以及35師103團。</b>至此,12軍全軍南下投入上甘嶺戰役!</p> <p class="ql-block">  <b>11月6日</b>,在上甘嶺前線指揮所的設立上,盡管戰斗已經發展成戰役規模,但李德生仍然決定把<b>前線指揮所設立在德山峴</b>(15軍指揮所在道德洞,德山峴先后是原15軍45師和12軍31師的聯合指揮所所在地),<b>李德生靠前指揮,把五圣山前線指揮所與31師指揮所合在一起</b>。12軍軍指又命令92團趕往五圣山方向,擔任91團收復和鞏固597.9高地的預備隊,91團指揮所則設立在五圣山。<b>92團離開15軍44師防區再次開拔</b>,于11月8日抵達五圣山附近。</p><p class="ql-block"> <b>11月7日</b>,北京批復,同意3兵團作戰部署。毛主席以中央軍委名義親擬電文給志司:“<b>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戰已發展成戰役規模……</b>”。從此時開始,志愿軍總部將<b>“597.9高地戰斗”和“537.7高地北山戰斗”,統稱為“上甘嶺戰役”。</b></p><p class="ql-block"> <b>11月8日</b>夜里,92團剛剛抵達五圣山,團里干部正集合研究如何熟悉情況、以及如何配屬91團作戰的時候,師里又下達了新的命令:鑒于91團已經收復和鞏固597.9高地,所以<b>92團的任務改為收復和鞏固537.7高地北山。</b>十天內,92團已經<b>三次變更任務</b>。<b>首先是10月30日</b>任務是接替91團擔任15軍44師預備隊;<b>接著11月6日</b>命令開赴五圣山,擔任91團的預備隊;<b>現在11月8日</b>晚,又受命反擊537.7高地北山。每次變動任務準備工作都要重新開始。而這次從接受命令的<b>11月8日晚到11月11日</b>發起進攻,<b>只有三天的準備時間</b>,太倉促了!</p> <p class="ql-block">  <b>11月11日</b>,為保障92團反擊537.7高地北山之戰的順利,93團9連當夜開始反擊597.9高地之11號陣地,殲守敵偽2師31團一個加強連,93團9連榮立一等功。</p><p class="ql-block"> <b>11月12日</b>凌晨,敵軍開始反撲,一天的激戰,9連擊退敵五個多連的27次沖擊,以47人傷亡,殲敵570余人,牢牢守住陣地。<b>這一戰12軍涌現出三名“二級戰斗英雄”</b>:<b>楊國良</b>特等功、“二級戰斗英雄”;<b>周平</b>,一等功、“二級戰斗英雄”;<b>高良倫</b>,特等功、“二級戰斗英雄”。</p><p class="ql-block"> <b>11月12</b>日夜,93團2連接防597.7高地11號陣地。</p> <p class="ql-block">  <b>11月13日</b>,93團2連于597.9之11號陣地擊退敵1個營的攻擊,打退敵人18次進攻,堅守11號陣地3天,最終鞏固了11號陣地。至此,志愿軍完全地占領和鞏固了597.9高地!<b>93團2連隨即在11號陣地設置高射機槍,以強有力的火力支援537.7高地北山</b>,有力地配合了92團537.7高地北山的反擊戰。2連1排榮立集體二等功。</p> <p class="ql-block">  <b>11月11日</b>,92團原計劃17時30分對537.7高地北山的幾個陣地發起攻擊,因為<b>要緊急救助坑道中堅守的15軍戰友,故12軍92團義不容辭的趁著雨霧,提前發起了攻擊</b>。我軍集中了70多門榴彈炮和加農炮、20余門大口徑迫擊炮和一個“喀秋莎”火箭炮團,于15時45分、16時10分和16時20分行三次向537.7高地北山的敵軍陣地砸了上萬發炮彈,這也是<b>上甘嶺戰役中我軍火力密度的最高紀錄</b>。16時26分,92團突擊部隊在強大炮火掩護下發起了沖擊。這時雨過天晴,坡陡路滑、部隊攜帶彈藥多,負荷太重,運動極不方便,加之攻擊時間提前,1連不能按照預定部署沖鋒,則及時調整戰斗部署,由先期進入坑道的二梯隊3排擔任突擊隊,向6號陣地發起沖擊,一舉攻占。1連主力投入戰斗后,與敵激戰至天黑,遂全部<b>占領4號,5號、6號陣地</b>。7連發起沖擊后,首先<b>攻占1號陣地,相繼攻占2號、3號陣地</b>,但因干部傷亡,部隊失掉指揮,隊形混亂,部隊擠于3號、7號陣地間鞍部,遭敵火力攔阻傷亡較大。4班長<b>郝興文</b>挺身而出代理指揮,一鼓作氣<b>攻占了7號、8號陣地</b>。戰后<b>郝興文立特等功、授“二級戰斗英雄”</b>。8連1排由9號陣地西南迂回攻擊,因事先未查清地形敵情,攻擊開始后在西南山腳與敵糾纏,向9號陣地主峰攻擊時傷亡較大失去戰斗力,在9連1個班增援后,占領了<b>9號陣地</b>。這次戰斗僅僅用時1小時40分,殲敵偽2師1個營。</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上甘嶺山頭早已被猛烈的炮火炸成約一米厚的粉塵狀,在這及其惡劣的環境下槍械極易損壞。在這種面對面的交手戰中,單兵爆炸武器成了士兵的最愛。<b>12軍士兵最寵愛的就是手榴彈、反坦克手雷,爆破筒更是愛物</b>。有的戰士連槍都不要,渾身上下纏滿手榴彈手雷,就這樣邊炸邊沖,邊沖邊炸,硬是將537.7高地北山炸得昏天黑地,一批批敵人倒在雨點般扔過來的手榴彈、手雷下,92團攻擊部隊在混沌的山頭上,<b>用手榴彈炸下了537.7高地北山全部陣地。</b></p> <p class="ql-block"><b>  11月12日</b>3時30分,敵開始反攻,以偽2師1個營攻我7號陣地,戰至8時30分我<b>7號陣地</b>戰士擊退敵15次沖擊,彈藥消耗殆盡,遂退守坑道。12時后,敵投入新生力量約兩個營<b>攻擊1號、2號、4號、5號、6號陣地</b>。14時40分,扼守5號、6號陣地的1連,在打退敵人二十多次進攻后,右翼陣地被敵人突破,左翼敵人也迂回上來,形勢極為不利,也相繼退守坑道。堅守1號陣地和9號陣地的3連和9連,抗擊得十分頑強。戰士們利用地形躲避敵人炮火襲擊,機動靈活地運用“小兵群”戰術,在工事被摧毀的情況下,開展“運動防御”,打退敵人一次次進攻,守住了陣地。<b>扼守4號和6號陣地結合部的是曾平章小組</b>,在小組其他兩位戰友相繼負傷退下陣地后,曾平章一人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后,在兩個排的敵人涌進山凹時,<b>曾平章抄起一根爆破筒</b>沖進敵群與敵同歸于盡。是12軍繼王萬成、朱有光后又一位王成式戰士,<b>曾平章記一等功、“二級戰斗英雄”</b>。戰至14時40分,我1連擊退敵23次沖擊,因右翼2號主峰為敵占領,左翼遭敵迂回,且傷亡較大遂退守坑道。17時戰斗停止后,537.7高地北山除1、9號和6號陣地的反斜面仍被我控制,其余表面陣地又被敵人占領。</p><p class="ql-block">  <b>11月13日</b>,敵約1個營向我537.7高地北山1號陣地之9連1個班和3連1個班攻擊。是夜我以5連和2連1個排實施反擊,全部恢復2號、3號、4號、5號,6號、7號、8號表面陣地。<b>92團3連1排在1號陣地堅守兩天一夜,全排傷亡21人,戰后被授予“二級戰斗英雄排”。</b></p><p class="ql-block"> <b>11月14日</b>,92團以2營6連投入7號陣地,協助5連堅守。5時起,敵以2個營逐次以班排兵力連續攻擊40余次,均被擊退,守住了7號陣地。6連7班長<b>程榮慶</b>先后右手右腿負重傷,眼睛被打瞎,腸子被打出來,仍堅持戰斗,直到流盡最后一滴血。<b>程榮慶榮立特等功、“二級戰斗英雄”</b>。就在7號陣地廝殺的不可開交之時,4連堅守的4、5、6號陣地也處于硝煙彌漫之中。其中5號陣地右翼僅剩<b>蔣永德</b>一人,但他始終“釘”在陣地上,使敵人不能前進一步。戰后<b>蔣永德榮立特等功、“二級戰斗英雄</b>”。當夜因92團傷亡較大,遂將<b>93團2營投入537.7高地北山的戰斗</b>:6連防守1、2、3號陣地;5連防守4、5、6號陣地;4連進入448高地為營預備隊。7、8、9號陣地仍由92團7連和9連組織防御。</p><p class="ql-block"> <b>11月15日</b>,敵約兩個營向<b>93團2營6連堅守的1、2、3號陣地</b>,以及<b>93團5連堅守的5、6號陣地</b>發起攻擊,激戰終日我擊退敵由1個班到1個連的沖鋒34次。當我93團5連、6連擊退敵7次沖鋒后,兩個連隊僅僅剩下十幾人了,因彈藥將盡只能退守坑道。這時,預備隊4連支援4、5、6號陣地,與5連協同作戰。<b>5連8班立集體一等功,班長宋文興立特等功</b>。與此同時7、8號陣地也遭敵一個營攻擊,92團7連因兵力單薄,彈藥接濟不上,在擊退敵人多次沖擊后,退守坑道。當夜我相繼反擊奪回7號、8號表面陣地。團指決定93團3營接替2營防御537.7高地北山。副營長李維春率領7連堅守1、2、3號陣地;營參謀長趙小五率領8連堅守4、5、6號陣地。9連為預備隊,對7、8號陣地進行機動防御,主要以火力控制。9號陣地仍由92團堅守。</p><p class="ql-block"> <b>11月16日</b>8時,敵重點向我4號、5號、6號陣地攻擊,戰至16時15分,敵一度突入我陣地,93團以8連7班結合縱深炮火實行陣內反沖擊,將陣地收復。是日共擊退敵1個班至1個連21次沖擊。</p><p class="ql-block"> <b>11月17日</b>8時,敵以兩個營兵力向我6號陣地進攻,激戰至9時30分,左翼遭敵迂回,表面工事被敵占領。8連組織6號陣地坑道內預備力量實施反擊,遭到注字洞南山敵人火力側射,傷亡較大,反擊失利。12時30分,3營預備隊9連三個班在縱深炮火支援下,再次向敵人發起反擊,取得成功。敵人趁9連剛恢復陣地,立足未穩,以猛烈炮火襲擊,再次反撲。9連傷亡增大,支援分隊又被敵人炮火攔阻,加之部隊彈藥將盡,4、5、6號陣地又復為敵占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幾天來僅僅是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志愿軍烈士就有十三人!93團團長李基中,這個鐵打的漢子看著前方絡繹不絕被抬下來的烈士,忍不住淚流滿面。要知道傷員一般不下火線,烈士能抬下來的都是少數,在那種被炮火犁了一遍又一遍的地方,大多數人根本留不下全尸!</span></p><p class="ql-block"> 王近山<b>四調</b>的12軍三個團,<b>103團</b>被調往西方山斗流峰擔任15軍44師預備隊,前指總指揮<b>李德生手中只有100團和106團</b>這兩個團了,而3兵團又希望把<b>100團留作決戰</b>時用。于是李德生決定速調<b>106團接替93團,恢復并堅決扼守住537.7高地北山</b>,徹底粉碎敵人的企圖。106團是四個營的加強團,每個營四個連,總共約2000人余人。11月14日,利用兩個夜晚,分兩批從文巖里乘炮兵部隊抽調的汽車向五圣山開進,15日夜抵達距前沿約20公里的梅檜里集結。15日凌晨,團長武效賢在上所里北山觀察537.7高地北山地形與縱深。17日,武效賢與政委于永賢決定:1連、8連和3連一個排第一波上去,天亮前與93團完成接防。</p><p class="ql-block"> <b>11月17日</b>夜,<b>31師奉軍令將陣地移交34師106團</b>。在移交前,<b>93團3營參謀長趙小五</b>流著淚對前來接防的<b>106團8連指導員米玉崗</b>說:“你們放心,我們今夜12點鐘前一定把表面陣地奪回來交給你們,我們93團接的是什么樣陣地,就交給你們什么樣的陣地!”18日4時,93團3營組織8連和9連連部及炊事班、7連1排和4連所有能夠戰斗的人員共40余人,由參謀長趙小五率領,在106團兩個連加一個排的兵力配合下,采取夜摸方式,向占領4、5、6號表面陣地的敵軍進行反擊,<b>于18日拂曉前反擊成功,全殲4號、5號、6號守敵。至此,除7號、8號表面陣地仍為敵占領外,其它陣地全為我控制。</b></p><p class="ql-block"> <b>11月18日</b>拂曉,31師93團3營將恢復的537.7高地北山陣地移交給34師106團。</p> <p class="ql-block">  <b>11月18日</b>凌晨,106團1營1連以三個班接防1、2、3號陣地;3營8連以三個班接守4、5、6號陣地;3連以一個排控制9號陣地。</p><p class="ql-block"> 106團剛接防還不到3小時,偽2師就開始了進攻,進攻的目標是6號陣地。敵軍先是以4架飛機進行轟炸,接著又是長達近一小時的炮擊。炮擊過后,敵人以兩個班、三個排、兩個連,乃至一個營的遞增兵力,向4、5、6號陣地及3、2、9號陣地發起一波接一波地進攻。戰士們利用彈坑、山棱線奮勇抗擊。此日106團打退了敵人19次的進攻。但6號陣地上坑道被炸塌,進出口被堵死,8連3排和連指揮所全部被埋在里面,連長<b>文法禮</b>等20余名同志光榮犧牲。106團拼死抗擊,雙方的激戰一直持續到次日晚,終因部隊傷亡過大,6號表面陣地落入敵手。<b>此戰8連共被評出一等功臣3名、二等功臣4名、三等功臣34名,8連被評為上甘嶺戰役集體二等功臣連。</b>11月18日晚,7連接替8連。</p><p class="ql-block"> <b>11月19日</b>凌晨,新上來的7連繼續抗擊敵一個排至一個營的攻擊。堅守6號陣地的1排長<b>黃啟均</b>指揮全排沉著應戰,待敵人進到30米以內,突然以手榴彈、手雷和爆破筒猛投,并用步談機召喚炮兵火力殺傷敵人,粉碎敵人13次進攻。戰至傍晚,由于傷亡巨大、補給增援困難,6號高地再度失守。入夜,我又以兩個班的兵力,在炮火掩護下,向立足未穩之敵,發起反擊,經一小時激戰,全殲守敵一個排,并擊退敵人連續五次沖鋒,我7連奪回4、5、6號高地。當晚陣地再交9連接替。</p><p class="ql-block"> <b>11月20日</b>凌晨4時,106團9連開始反擊6號陣地。經數小時惡戰,終于將6號陣地奪回。天剛亮,敵軍就開始反撲,1班長<b>劉保成</b>率領五位戰士向突入陣地的敵人反擊,四位戰士犧牲,他也胸部中彈,最后時刻,他握著爆破筒奮身撲向敵群,壯烈犧牲。<b>劉保成追記一等功、“二級戰斗英雄”</b>。</p><p class="ql-block"> 堅守6號陣地的2營9連1班,有兩個山東人高家兄弟,<b>哥哥叫高守余,弟弟叫高守榮</b>,又是一個班的戰友。戰斗中,弟弟受了重傷,高守余摟著弟弟急切地呼喊著!弟弟睜開眼睛、可是說不出話來。就在這時,敵人的炮彈、密如雨點般落下,敵人成群結隊地撲向陣地,高守余放下弟弟,對弟弟講:“等把敵人打退,就帶你去治傷"。高守余一人堅守在6號陣地,戰斗從拂曉到黃昏,口袋里只有三顆祖國慰問團帶來的水果糖支撐著他,利用陣地的巖縫和彈坑,拉著受傷的身體和心中的悲憤,擊退了敵軍六次沖鋒,用手榴彈殺敵120人,創造了朝鮮戰爭中單兵作戰的奇跡。美國合眾社記者肯尼德站在陽地村,隔著條小山溝,目睹了對面6號陣地上的這一作戰奇跡。他飛跑回帳篷里,噠噠噠地在英文打字機上敲出這篇戰地報道:“<span style="font-size:15px;">韓軍沖上山頂,但是一個中國士兵站了起來,他揮舞著手臂向韓軍投擲手榴彈,他幾乎獨自擊破了這次進攻</span>”。戰后<b>高守余立一等功、“二級戰斗英雄”,被志愿軍總部授予"二級孤膽英雄”稱號</b>。但9連終因傷亡過大,4、5、6號陣地失守。</p><p class="ql-block"> 經三天激戰,首批上高地的106團三營傷亡600余人,已經連一個完整的排都沒有了。團長武效賢只好將二營調了上來。<b>11月20日晚,2營上來接替3營防守</b>。</p><p class="ql-block"> <b>11月21日</b>凌晨2時,106團2營5連(1排為第一梯隊,2排為第二梯隊,3排和炮排為預備隊),<b>再次反擊4、5、6號陣地</b>,當我炮火準備時,敵人卻向我進行炮火反擊,並在我沖擊道路上構成攔阻火力,造成部隊接近陣地時,已遭敵炮殺傷近半,二梯隊一個排在沖擊出發地區,即遭到敵炮襲擊,因此無力發展,6號陣地主鋒仍為敵所控制。<b>21日晚</b>,5連3排反擊6號陣地,部隊利用了將近1個小時的時間摸到了敵人6號陣地的眼皮子底下,在21點10分發起進攻。僅僅10分鐘就奪回了6號陣地,無人犧牲,只傷了4人。為了減少傷亡,決定<b>只堅守6號陣地,以火力控制4、5號陣地</b>。為策應5連3排的行動,1營1連組織兩個排依托2號陣地同時反擊7、8號陣地。在大量殺傷敵人后,又主動退回2號陣地。</p><p class="ql-block"> <b>三天三夜的拉鋸戰至此,106團已經投入了四個連的兵力,傷亡720多人!</b></p> <p class="ql-block">  這種打法把106團團長武效賢打急了,他可不愿干“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種事。武效賢團長和于永賢政委一塊去了前指,向總指揮李德生詳細匯報了改變戰法的具體方案。李德生副軍長同意的新方案,并指示:“時間要縮短,1周,7天時間!”隨后,詳細地對兵力使用、側方保障、步炮協同、筑城工作、通信聯絡、生活保障等問題進行了研究、部署。</p><p class="ql-block"> 回到團指揮所,武效賢和于永賢政委按改變戰法的方案迅速調整部署:1營主要堅守2號陣地;2營主要堅守6號陣地,各營抓緊展開敵火力下的工程作業。先在2號和6號陣地反斜面突擊構筑貓耳洞,再發展成小坑道,解決屯兵和糧彈的儲存,保證要點爭奪中后續力量的及時投入和彈藥供應;組織小分隊相機控制其他陣地,進行小兵群作戰,密切步炮協同,保證炮兵火力射擊的及時、準確。</p> <p class="ql-block">  由于537.7高地北山的7、8號陣地,距敵太近,無任何軍事價值,也無任何堅守條件,根本不能擺兵,擺上多少死多少。光是在這兩個陣地上與敵同歸于盡的志愿軍英雄就有十幾個。<b>106團決心改變這種惡劣守勢,不再繼續為這兩個陣地流血</b>。</p><p class="ql-block"> 新戰法改變過去分兵把口,處處擺兵的僵硬戰法;<b>采用集中兵力固守要點陣地,對次要陣地,改白天用炮火控制,夜晚用小部隊伺機反擊的戰法</b>。由此決定:<b>7、8號陣地不放部隊,用炮火控制它</b>!把這兩個陣地作為用火力控制的“游擊區”,以此來吸引、并拖住敵人,以便持久消耗敵軍。</p> <p class="ql-block">  由于106團不再堅持“陣地每失必反”的原則,而是堅持“不讓敵人上陣地”的底線,所以戰斗傷亡逐步減少。在新戰法指導下,106團越打越活,小股部隊頻頻出擊,打一把就走,撈一把就撤,絕無規律可循。上甘嶺537.7高地北山的爭奪開始向志愿軍有利的方向發展。</p><p class="ql-block"> 雙方激戰至<b>11月25日,也是通常所說上甘嶺戰役結束之日</b>。106團共殲敵1400余人,牢牢控制住537.7高地北山主峰及東北山腿北側陣地。</p> <p class="ql-block">  <b>11月25日</b>,上甘嶺戰役正式結束。然而537.7高地北山作為獨立的局部戰斗還將繼續!敵偽2師傷亡慘重后撤整補,由<b>美偽9師上來接防了偽2師防線</b>。</p><p class="ql-block"> <b>11月27日</b>,<b>31師將597.9高地陣地交與15軍29師</b>,則12軍31師參加上甘嶺597.9高地的作戰遂告結束。</p><p class="ql-block"> <b>11月28日</b>,上甘嶺597.9高地已達鞏固。537.7高地北山除7、8號陣地外,其余陣地為我控制。敵偽9師接替偽2師,尚無大攻企圖。</p><p class="ql-block"> <b>11月30日</b>,根據兵團命令,李德生的前線指揮部解除指揮任務,交給29師指揮收尾。</p><p class="ql-block"> <b>12月1日</b>,12軍命令93團1營2連和3連,及91團4連作為106團預備隊。</p><p class="ql-block"> <b>12月3日</b>,這個剛剛在597.9高地被痛揍了一頓的美偽9師,傷疤未好就忘了疼,經過一周的準備,天剛亮,就出動飛機200余架次,對106團陣地、指揮所、炮兵陣地、后方地域進行猛烈轟炸。下午2點,美偽9師繼續集中100多門火炮對537.7高地1、6、9號陣地轟擊,隨后以兩個營兵力組成密集隊形向537.7高地北山陣地沖擊。結果特別簡單,106團一個營在炮兵縱深火力支援下,采用小兵群戰術針鋒相對,打得美偽9師滿山亂滾。至黃昏時分,美偽9師發起的11次沖鋒全部被擊潰。106團奇跡般的僅以傷亡8人的代價,就粉碎了美偽9師接防后的第一次較大規模的進攻。</p><p class="ql-block"> <b>12月4日</b>,美偽9師再次以兩個個連的兵力向106團堅守的2號陣地和6號陣地進攻,均被擊退。咱12軍106團還真是給力,白馬山上的硝煙剛散,就替萬歲軍38軍出了一口惡氣。</p><p class="ql-block"> <b>12月7日</b>晚,尚未參加過戰斗的新生力量-31師91團4連接替106團防守的537.7高地北山6號陣地。</p><p class="ql-block"> <b>12月10日</b>,兵團通知:106團于11日晚開始撤出陣地,于15日撤完。</p><p class="ql-block"> <b>12月13日</b>8時30分,美偽9師兩個連采取兩翼迂回手段向6號陣地兩翼攻擊,被91團4連痛擊。106團除6連和8連外,其余部隊已經撤出。</p><p class="ql-block"> 經此一戰,美偽軍也被打得沒了脾氣,再也沒有發動過大規模進攻,秦基偉軍長高興地對武效賢說:“你行啊!你們把這個硬骨頭硬是啃下來了!我們15軍謝謝你!”</p><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出,在對537.7高地北山(狙擊兵嶺)的反復爭奪戰中,<b>12軍與15軍最大的戰法不同是</b>:12軍不再堅持對537.7高地北山寸土必爭的策略,結束了我軍在537.7高地北山的“投入部隊收復陣地--傷亡慘重丟失陣地--再投入新的部隊”這一惡性循環。</p><p class="ql-block">  王近山在后來總結上甘嶺戰術運用時指出:這次戰斗是兩種打法,<b>一種是12軍采取穩步的、持續的、“小兵群”之打法</b>,這是單兵運作的高度發展,戰斗組織得好,步炮協同好、通信聯絡好。<b>另一種打法是急躁的、急于求成,使用大兵力</b>,這種打法在現代戰爭中將增加許多傷亡。若我們都能采取12軍這種打法,則可少傷亡3000人。</p><p class="ql-block">  <b>12月15日</b>,在堅持戰斗28天后,106團終于完成了“打到底、收攤子”的任務,全面恢復和鞏固了537.7高地北山的陣地,<b>完成使命將537.7高地北山移交給15軍29師</b>。106團6連、8連于15日全部撤下,<b>91團4連16日撤下</b>。12軍了結束上甘嶺的全部戰斗,把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交給15軍,<b>幾乎沒有任何休整就轉戰到朝鮮東海岸元山的反兩棲登陸之戰</b>。</p> <p class="ql-block"><b>上甘嶺戰役志愿軍一線人員傷亡人數:</b></p><p class="ql-block"> 在597.9高地(三角形山):15軍約6200人傷亡;12軍91團傷亡約800人。兩軍共計傷亡約7000人。</p><p class="ql-block"> 在537.7高地北山(狙擊兵嶺):15軍約5300人傷亡;12軍92團傷亡約1400人,93團傷亡約800人,106團傷亡約1200人,12軍總計傷亡3400人。兩軍共計傷亡約8700人。</p><p class="ql-block"> 志愿軍在兩個高地共計傷亡約15700人,其中12軍傷亡約4200人(肖永銀說是4500人)。</p> <p class="ql-block">  <b>上甘嶺戰役一戰,15軍涌現出12347名功臣,約占在其朝鮮戰場三年立功人總數的91.76%。</b>其中:朝鮮共和國英雄3位(特等功臣特級戰斗英雄1名黃繼光,特等功臣一級戰斗英雄2名),特等功臣二級戰斗英雄26名,一等功臣二級戰斗英雄3名,特等功臣15名、一等功臣137名;二等功臣671名,三等功臣11490名;15軍三年朝鮮戰場總共有功臣13456位,另有1109名(包括邱少云)產生于其他戰斗中。</p> <p class="ql-block">  而<b>12軍在上甘嶺戰役中</b>,涌現出特等功臣、一級戰斗英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1名胡修道,此外還有特等功臣二級戰斗英雄6名、一等功臣二級戰斗英雄5名、一等功臣二級工作模范1名、特等功臣5名、一等功臣41名、二級英雄單位1個、一等功臣單位11個,我沒有查到在上甘嶺戰役中12軍的二三等功臣數量。不過,<b>12軍在朝鮮三年戰斗中,總共有功臣14484名</b>(大于15軍),其中:<b>朝鮮共和國英雄3名</b>(上甘嶺的胡修道,金城地區防御作戰中的伍先華、楊春增2人,占整個志愿軍的1/4),二級戰斗英雄22名,一二等功臣1269名,三等功臣13190名。</p> <p class="ql-block">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不但有15軍(<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個團</span>)和12軍(<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個團</span>)指戰員的前赴后繼,還有功不可沒的炮兵部隊強大炮火支援,也有后勤運輸和醫療救治人員的熱血保障,當然也離不開志司和3兵團的統籌指揮。若僅僅從一線參戰部隊而言,歷史應該這樣記述上甘嶺戰役:<b>15軍的堅毅抵抗是上甘嶺戰役勝利的基礎,12軍的靈活戰法是上甘嶺戰役勝利的關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甘嶺戰役,始于15軍,勝于12軍。</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山市| 崇州市| 西乡县| 大邑县| 德惠市| 百色市| 盐城市| 南城县| 京山县| 海晏县| 江门市| 平远县| 沂源县| 溧阳市| 静乐县| 同江市| 敦煌市| 信阳市| 安乡县| 秭归县| 尖扎县| 宾阳县| 德惠市| 叶城县| 娄底市| 吉林市| 丹棱县| 三原县| 北安市| 自贡市| 台安县| 乐至县| 罗平县| 正宁县| 秭归县| 道真| 临汾市| 金平| 内乡县| 鸡东县| 苏尼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