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為伊斯蘭文化的征服,清真寺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標志。伊斯蘭建筑中的清真寺是伊斯蘭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表現形式之一。伊斯蘭教是阿拉伯人創建的,但清真寺這種建筑藝術形式并不是阿拉伯人所創建,而是阿拉伯人征服了比自己文明發達的地區后,吸收各種文明后所逐步形成的。這種建筑藝術涵蓋了從伊斯蘭教興起至二十一世紀,在穆斯林地區和伊斯蘭文化圈內形成的各種建筑風格與樣式。因此我們在伊朗、阿拉伯半島、西班牙、土耳其、中亞諸國甚至中國新疆等不同地方,看到的清真寺都有不同的風格和樣式。</p> <p class="ql-block">波斯帝國疆域面積覆蓋了西亞和中東,也是伊斯蘭教誕生后首先傳播的地區之一。早在伊斯蘭教創建前的公元七世紀,兩河流域就是波斯的疆土和首都所在地,而那時毗鄰波斯的阿拉伯半島還是游牧民族棲息的荒漠地帶。因此阿拉伯早期的伊斯蘭教建筑不只是借用,而是直接采用了波斯帝國的建筑傳統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在伊朗西南部叫做納坦茲的地方,有一個早期的蘇菲派清真寺,叫<b>納坦茲聚禮清真寺(英語:Masjed-e-Jameh of Natanz)</b>,在波斯的伊斯蘭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啟后之歷史價值。</p> <p class="ql-block">納坦茲聚禮清真寺位于納坦茲鎮北端,始建于公元九世紀,但現存建筑是十四世紀早期蒙古伊利汗國時重新修建。</p> <p class="ql-block">公元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率二十萬蒙古大軍橫掃中亞,占領了波斯東部呼羅珊地區。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死于六盤山。</p> <p class="ql-block">1231年,成吉思汗的三子、蒙古第二任大汗窩闊臺遣大將搠里蠻統軍三萬繼續西征,攻滅在波斯西部復國的花剌子模,征服和招降了波斯大部分地區。1241年窩闊臺死于縱酒過度,他弟弟托雷的兒子蒙哥繼任大汗。</p> <p class="ql-block">蒙哥即位后,命三弟旭烈兀于1253年率十萬大軍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波斯南部和西部,滅亡了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就在即將進攻埃及時,卻因蒙古國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導致蒙古的第三次西征戛然而止,從而改變了歷史的發展軌跡。</p> <p class="ql-block">1259年,蒙古國分兵三路進攻南宋,蒙哥汗親率主力沿嘉陵江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兵鋒直指重慶的北門戶合州釣魚城。由于守城軍民奮力抵抗,相持數月屢攻無果。為鼓舞士氣,蒙哥登上城對面搭建的高樓,親自擂鼓助威攻城,卻被守將調來大炮,向擂鼓之人轟擊,直接就把蒙哥轟飛,沒幾天蒙哥便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大哥蒙哥的死,導致留在家里的四弟阿里不哥稱汗,正在攻打武昌的二哥忽必烈起兵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已經攻下伊朗、敘利亞,正準備攻打埃及的三弟旭烈兀聞訊撤回波斯。在忽必烈向旭烈兀允諾,旭烈兀奪得的土地歸旭烈兀,俘獲的軍隊和百姓歸旭烈兀后,旭烈兀向兄弟之間爭奪汗位的雙方表示,支持忽必烈獲得汗位。最終忽必烈勝出,但由此旭烈兀西征非洲的步伐就此停滯了四年,而且原先所占的敘利亞等城皆被奪回。更重要的是,蒙古大軍的擴張步伐就此停住。</p> <p class="ql-block">美國史學家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在《全球通史》中指出:<b>“(旭烈兀)攻克阿勒頓和大馬士革后,似乎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擋蒙古人繼續向埃及和北非進擊,從而完成對整個穆斯林世界的征服……蒙哥大汗的去世使團結的蒙古統治集團內部發生分裂……這支軍隊的失敗挽救了伊斯蘭教世界,標志著蒙古帝國衰亡的開端。”</b></p> <p class="ql-block">1264年,阿里不哥投降,忽必烈正式封旭烈兀為<b>“統治阿姆河</b>(流經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阿富汗)<b>直至敘利亞和密昔兒間疆土之王”</b>,稱<b>伊利汗</b>。于是,原由蒙古大汗直接管轄的波斯地區,實際上成為旭烈兀的領地。</p><p class="ql-block"><b>伊利汗國</b>在西亞的建立,與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的兒子拔都征服羅斯公國后于1243年建立的<b>金帳汗國</b>,次子察合臺的兒子阿魯呼在今新疆、阿富汗等地建立的<b>察合臺汗國</b>,三子窩闊臺的兒子海都在中亞建立的<b>窩闊臺汗國</b>,并稱蒙古四大汗國(從屬于蒙古大汗即元朝)。</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伊利汗國(英語:Ilkhanid/Il-Khanid dynasty)</b>的統治非常短暫,只有79年(1256年-1335)。汗國建立初期,國家統治方式主要是一種粗放式、軍事貴族為主體的軍政統治,沿襲游牧民族的管理模式,推行掠奪式的經濟政策,導致民族矛盾非常尖銳。直到第七代大汗合贊汗時期(1295年-1304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形成了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國家制度也逐步完善,經濟也從逐步恢復走向鼎盛。</p> <p class="ql-block">為取得當地封建主和穆斯林的支持,合贊汗從原蒙古傳統的薩滿教、喇嘛教改宗伊斯蘭教,并定伊斯蘭教為國教。根據歷史學家說法,這一變化<b>“標志著蒙古人在伊朗的統治開始正式進人伊斯蘭化時代,蒙古特征以更柔和的方式融人伊斯蘭社會之中,因此可視為伊利汗國政治的分水嶺”</b>。但十四世紀時,合贊汗去世以后因為宮廷爭奪汗位導致四分五裂,最終被同為成吉思汗后裔的察合臺汗國分裂出來的帖木兒汗國所滅。</p> <p class="ql-block">納坦茲聚禮清真寺就是合贊汗改宗伊斯蘭教時期重建的。清真寺不大,而且現在早已經不再作為禮拜場所,平時沒有游客去,門就鎖著。除了宣禮塔和伊斯蘭紋飾具有鮮明的伊斯蘭特色外,該清真寺的布局顯示出早期的伊斯蘭建筑藝術風格。在伊利汗國時期的清真寺中,這座是保存最完好的,因此在伊朗宗教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該清真寺37米高的宣禮塔用彩色瓷磚裝飾塔身,顯得華麗挺拔。宣禮塔旁一個高錐形的八角形圣殿,塔尖也是用彩色瓷磚裝飾。</p> <p class="ql-block">漢卡門戶也是用彩色瓷磚鑲嵌,配有鐘乳石檐口,木門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但已經顯露出歲月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從建筑的模型可以看出:清真寺內有一個小小的庭院,圍繞著庭院是類似中國四合院的四伊萬結構的建筑。正面伊萬(朝向麥加方向)通向后面的祈禱室,兩側及對面的伊萬邊上的建筑估計類似教室及辦公室,其中左邊的伊萬通過連廊通到宣禮塔和八角尖塔,右邊的伊萬通向右側的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這是主殿的門口。邊上的架子是放脫下的鞋子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通向主殿的連廊。</p> <p class="ql-block">這是通向宣禮塔的連廊。</p> <p class="ql-block"><b>伊萬(Iwan)是指帶穹頂的大廳或場所</b>,三面墻,朝向庭院另外一面完全開放。伊萬建筑最早見于公元三世紀的波斯安息王朝時代,服務于宗教儀式。在瑣羅亞斯德教的圣殿中,圣火放置在庭院,人在伊萬中面向圣火舉行祈禱儀式。在伊斯蘭教早先的蒙昧時期,這種波斯建筑的風格直接借用于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在伊萬清真寺,通常只有一個伊萬的建筑作為禮拜廳對著庭院,兩個伊萬在中軸線上面對面,三個伊萬呈“品”字形在大門的對面和兩側,四個伊萬則圍著庭院類似四合院。無論是幾個伊萬,其中一個主要的伊萬比其他伊萬更大、更深。</p> <p class="ql-block">這種形式的建筑到了薩珊波斯時期,成了當時建筑的一個標志。伊斯蘭教興起后被廣泛引入到伊斯蘭建筑中,而且在伊斯蘭教征服后規定主伊萬必須朝向麥加方向。在公元十二世紀塞爾柱帝國統治波斯時期,這種引入達到頂峰,伊萬成了伊斯蘭建筑中的一個基本元素。</p> <p class="ql-block">波斯人有著遠比阿拉伯人高得多的悠久歷史和先進文明,波斯人在語言上、文學上等各方面影響著阿拉伯人。而在伊斯蘭文明中,波斯文化體系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這是波斯人一直所引以自豪的。受到波斯文化強烈的影響,伊萬成為了各個清真寺、神學院以及宮殿豪宅建設時格外鐘愛的一種結構。</p> <p class="ql-block">伊斯蘭文化繼承的另一種形式是直接在祆教神廟的基礎上改建成清真寺。因為游牧的阿拉伯人雖然帶來了伊斯蘭教,但是早期的清真寺只是大家聚在一個院子里聽教義的宣講和跪拜祈禱,看到精美的波斯建筑后就直接拿來改造成清真寺。典型的例子就是位于亞茲德(Yazd)老城中心的<b>聚禮清真寺(英語:Jameh Mosque of Yazd)</b>,也是亞茲德的主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由于這個清真寺建于公元四世紀左右的薩珊王朝,伊斯蘭征服后在原祆教神廟的基礎上改建為清真寺,因此被認為是伊朗最古老的清真寺建筑之一(網上有文章說這是在祆教神廟的遺址上修建的,如果是真,屬于重建,就不是最古老的清真寺了)。</p> <p class="ql-block">藍色的門臉是十二世紀薩法維時代建造的。1324~1365年間加建了門口的兩座宣禮塔,成為伊朗十四世紀最杰出的建筑之一。以后八百多年來,該清真寺歷經多次修繕和加建,成為融合了各個時期建筑風格的復合體。</p> <p class="ql-block">由于保存完好,該清真寺各部分均可清晰看出是在不同時代完成的,也清晰地保留了伊斯蘭教各個時期建筑風格的演變,因此這個清真寺被賦予了<b>“最具歷史內涵的清真寺”</b>。</p> <p class="ql-block">我們現在看到的清真寺及其他建筑的門臉和連廊都是拱形火焰狀的,這也是起源于祆教(拜火教)對火的崇拜。有人說這是波斯人用這樣的一種波斯文化元素,默默地抵抗著阿拉伯人的文化入侵。</p> <p class="ql-block">主入口的拱門是伊朗清真寺中最高的拱門,兩座宣禮塔高達48米,接在拱門的上方,是亞茲德最高的建筑,也是整個城市的地標。(關于宣禮塔的高度,網上有不同的說法,有說36米的,有說54米的,有說大門高度48米的。由于關于這個清真寺沒有書或資料可查,只能采用大多數的說法。如果扣除拱門的高度,宣禮塔的實際高度約為22米。)</p> <p class="ql-block">這座清真寺的禮拜堂用耀眼奪目的彩色馬賽克瓷磚鋪就,并鑲嵌上藍色的綠松石裝飾。藍色是伊斯蘭教權威性的象征,而昂貴的綠松石又是亞茲德人最喜愛的城市色彩,因此清真寺在當地又被稱作<b>綠松石清真寺(Turquoise Mosque)</b>。</p> <p class="ql-block">這座清真寺很明顯地成為古代中近東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展,其特征是拱形穹頂與墻體的結合。在不斷地改建中,伊斯蘭藝術和建筑也受到羅馬及拜占庭建筑設計的啟發,將中殿式元素與高大的拱廊和天臺融為一體。</p> <p class="ql-block">進入大殿是要脫鞋的,女性都要用黑袍或大花布把自己從頭到腳包裹得嚴嚴實實的。</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上,看上去像印刷電路板或者二維碼的彩色馬賽克,每一塊圖案都不一樣,其實描述了不少于110個不同神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這座清真寺除了禮拜堂外,還包括伊斯蘭宗教學校和公共浴室,以及清真寺大門外馬路兩旁的大巴扎四部分組成。</p> <p class="ql-block">這座清真寺的圖片被印在200里亞爾紙幣的正面。(圖片下載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在伊朗南部最古老的城市之一<b>設拉子(Shiaz)</b>,是十八世紀<b>贊德王朝(英語:Zand dynasty)</b>的都城,曾經輝煌過。贊德王朝以后,伊朗經歷了從傳統的封建國家過渡到近代國家,并淪為英國和俄國的半殖民地的痛苦歷史。這就是伊朗歷史上最屈辱的<b>愷加王朝(英語:Qajar dynasty)</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但是進入十九世紀后,愷加王朝沉寂的藝術又開始繁榮,并在德黑蘭和設拉子修建了大量融合了近現代元素的建筑,清真寺也以一種空前的華麗和精美展示其藝術成就。</p> <p class="ql-block">在設拉子有一座<b>莫克清真寺(Nasir al-Mulk Mosque)</b>,始建于1876年的愷加王朝時期,共花費了12年時間完成。因為清真寺外墻釉面以粉紅、淺藍、淡黃配赭色線條組成各種復雜的圖案,尤以粉紅色元素在其中占據主導,具有極高的辨識度,也被稱為<b>“粉紅清真寺”</b>。</p> <p class="ql-block">這座清真寺建成后,設拉子發生過一次大地震,許多建筑都倒塌了,而這座清真寺卻屹立不倒。據說這座清真寺因為采用磚石和木塊混砌,起到一定的緩震作用。</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內部是一個長方形的庭院,正前方的一個高大的伊萬建筑和兩座不高的宣禮塔,倒映在中間一方水池的水面上。水池兩側是對稱的房屋,右邊是祈禱廳,左邊是展示廳。</p> <p class="ql-block">莫克清真寺代表了進入近現代后,波斯藝術發展的一個經典案例,外墻的精美、艷麗程度完全不亞于其他的王宮和清真寺。彩色的釉面磚將穹頂裝飾成立體的蜂窩狀,每一塊磚、每一個弧度都工藝精湛、嚴絲合縫,這種結構不但堪稱波斯藝術的完美表現,也在建筑力學上具有穩定性。愷加王朝時代的類似藝術成就在德黑蘭、設拉子其他建筑中也得到充分體現。</p> <p class="ql-block">這座清真寺的特別之處,在于寬10多米、長50多米的祈禱大廳,采用了10多根柱子撐起整個大廳,柱子之間形成火焰型的拱券,每根柱子上都雕刻了斜蛇紋的圖案。早上的陽光透過彩色玻璃鑲拼的花窗,照射在鋪著的精美波斯地毯的地上和斜蛇紋柱子上,呈現出色彩和線條的完美結合,形成美輪美奐的夢幻景象。因此這里被稱為最上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和所有的清真寺一樣,莫克清真寺的墻面、門廊、柱子、天花板,都裝飾著雕刻精美、紛繁復雜的阿拉伯文字書法和無限重復的植物或幾何圖案。伊斯蘭教義反對偶像崇拜,認為真主無法用人類或者動物的形體表達,只能用文字和復雜的圖樣,來表達真主的無限性和無所不在。</p> <p class="ql-block">該清真寺擁有大型的彩色花窗,這通常多見于歐洲教堂中,在一般的清真寺中較為罕見,這表明了進入近現代后,清真寺開始吸收和融入了西方文明的元素,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現了伊朗建筑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極其絢麗和細致的裝飾圖案構成的花團錦簇場景,可能在刻意渲染著一種神的心靈召喚,它沒有繁華富貴的煩躁和光污染,只有如夢似幻的寧靜與自然。</p> <p class="ql-block">坐在光影下,靜靜地看著一本古蘭經,或是默默地祈禱,看著光影緩緩地移動,像萬花筒般地變幻著色彩,真有一種奇妙的感覺。從莫克清真寺我們可以領略到當時人們的審美和生活情趣。</p> <p class="ql-block">莫克清真寺是一座將建筑藝術、色彩和光影、宗教文化完美融合的作品,也被稱為世界宗教建筑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更為設拉子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p> <p class="ql-block">(本筆記照片除注明外,均由我本人所拍;文字根據有關書籍及資料,少量引用網上相關文章,結合自己的心得編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永年县|
临城县|
通城县|
毕节市|
岢岚县|
莱阳市|
兖州市|
瑞安市|
沙坪坝区|
涡阳县|
彭山县|
阿勒泰市|
日照市|
靖州|
乌兰察布市|
兰州市|
新乡市|
田林县|
平顶山市|
新野县|
松滋市|
大丰市|
芜湖市|
胶州市|
永春县|
永年县|
开远市|
尼勒克县|
英吉沙县|
酉阳|
略阳县|
日土县|
石棉县|
南木林县|
镇平县|
晋江市|
石泉县|
闵行区|
沁源县|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