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云南省博物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廣福路6393號,成立于1951年,是云南省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省博物館占地面積150畝、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展廳面積達16500平方米,自建館以來,就以保護、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為己任,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務于一身,是云南省最大的文物收藏單書畫,碑帖,郵票及各類工藝品等多個領域,同時也是云南省可移動文物最大、最具實力的研究機構和文物鑒定機構。云南博物館藏品豐富,截至2022年末,云南省博物館藏品有230303件/套,珍貴文物14337件/套,包括一級文物509件。這些藏品涵蓋了青銅器,古錢幣,陶瓷器,古書畫,碑帖,郵票及各類工藝品等多個領域,是了解云南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2008年,云南省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云南博物館外觀設計融合了古樸與現代藝術,仿照云南傳統民居“一顆印”樣式建造,即具有地方特色,又不失現代氣息。博物館內部分為通史展和臨時展兩大部分,其中通史展通過七個展廳,從史前時期到近現代,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云南的悠久歷史。</p> <p class="ql-block">鎮館之寶:牛虎銅案,是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于1972年出土于中國云南省江川縣李家山24號墓,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這件牛虎銅案高43厘米,長76厘米,是古滇戰國時期青銅材料鑄成的案祭禮器。它由兩頭牛和一頭虎巧妙組合而成,虎撕咬牛的尾部,而牛卻不為所動,牛的肚子下還有一頭小牛,似乎要從牛腹下面走出來。這件青銅器造型奇特,充滿神奇的想象,工藝精美,展現出地方特點和民族風格。牛虎銅案作為國寶級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它不僅展示了古滇戰國時期的青銅藝術水平,還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奇思妙想和精湛工藝。</p> <p class="ql-block"> 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是西漢時期滇國的青銅器,1955年云南晉寧石寨山出土。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形似銅鼓而有底,鼓面可開啟,是為器蓋,器內貯海貝十余公斤。器高21厘米、口徑24.5厘米、蓋徑31厘米。器身腰部一周,有線刻人物。器蓋上鑄造立體群雕,表現一祭祀廣場上的禮儀建筑、器用設置,及其人物活動。施用于刑徒的栓桔、繩索,執法者佩戴的長劍、盾牌、盔甲等物。西漢殺人祭柱場面貯貝器上的人物高約3厘米,然而形象具體,動作鮮明傳情。整個場面布局井然有序,顯示出一種成熟的禮儀傳統。</p> <p class="ql-block"> 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西漢時期古滇國特有的青銅器,國寶級文物,1956年云南省昆明市晉寧縣石寨山10號墓出土。這件青銅器高50厘米,蓋徑25厘米,器身為典型的束腰圓筒形,平底、下有足。器腰兩側各裝飾一個虎形耳,虎作向上攀爬狀,無論是虎的總體外形,還是細節刻畫都極其逼真。器物蓋上有四只體格健碩的牛逆時針圍繞中心作奔跑狀,而中心有一個圓柱柄托盤,托盤上有一個騎著高頭大馬的騎士人物形象。騎士華麗的服飾和佩劍,表示墓主人手握非常大的權力,很有可能是一位古滇國皇族成員。</p> <p class="ql-block"> 戰爭場面貯貝器蓋,西漢時期滇國的戰爭場面疊鼓貯貝器的蓋,出土于晉寧石寨山。器蓋上鑄有一組人物,表現的是滇族與昆明族軍隊交戰的場景。一方是滇國將士,一位通體鎏金的騎馬將軍,和一群裝備精良的士兵,另一方為昆明族人,都是步兵,由于裝備不如滇人,一幅被擊慘敗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 銀背光金阿嵯耶觀音像是大理國時期的佛教藝術作品,于1978年在云南省大理市崇圣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這尊銀背光金阿嵯耶觀音像高29.5厘米,重1135克,以純金鑄造而成。觀音像面相恬美,透露出濃厚的時代氣息和地方特色。它被認為是云南地區最早的觀音造像之一,也是大理國時期最珍貴的佛教藝術瑰寶之一。收藏銀背光金阿嵯耶觀音像可以深入了解大理國時期的藝術和信仰。這件文物是大理國最珍貴的佛教藝術瑰寶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它代表了大理國時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承,同時也展示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獨特風貌。</p> <p class="ql-block"> 鎮館之寶: 銀鎏金鑲珠金翅鳥是大理國時期(宋代)的文物,于1978年在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這尊銀鎏金鑲珠金翅鳥是大理國佛教護法中的天龍八部之一,被尊為大理的保護神。銀質的翅鳥通體鎏金,高18.5厘米,重125克。它的造型精美,鳥頭飾有羽冠,羽翅向內卷作欲飛狀,兩爪鋒利有力,立于蓮座之上。工藝上采用了鑄造、鏨刻、焊接、鎏金等多種技法,整體呈現出珠光寶氣、雍容華貴的氣質。這件文物體現了大理國金銀器工藝的精湛技藝,展示了古代工藝美術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鎮館之寶:明代金鑲紅藍寶石冠,出土于云南呈貢王家營沐氏家族墓。是云南省博物館的十大館藏之一。這頂金冠高11.5厘米,底徑11厘米,由形似蓮花瓣的薄金片疊加而成。冠面鑲嵌有紅、藍、綠、白等各色寶石20多粒,光芒四射,交相輝映。金冠頂部插有一如意形嵌寶石簪,兩側各插有一對鑲紅和鑲藍寶石的笄。金冠集中融合了多種工藝技法,展現了明代金器制作水平的高超。作為國寶級文物,金鑲紅藍寶石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它代表了明代金器制作的高超工藝水平,鑲嵌的寶石璀璨奪目,展示了當時的奢華和精湛工藝。</p> 鎮館之寶:宋大理國時期銅鎏金九股金剛杵。<br> 979年大理崇圣寺千尋塔出土,長20.8厘米。此金剛杵體型碩大,工藝精湛,鎏金水平極高,雙面五股杵,柄飾蓮瓣、連珠紋及渦紋,柄部套一銀環,兩端作四爪一杵,爪飾龍頭紋,造型生動。佛教密宗中,金剛杵象征著所向無敵、無堅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斷除各種煩惱、摧毀形形色色障礙修道的惡魔,為密教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曼荼羅海會之金剛部諸尊皆持金剛杵。真言行者亦常攜行,蓋以此杵象征如來金剛智,用以破除愚癡妄想之內魔與外道諸魔障。 <p class="ql-block">民族服飾和配飾</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照市|
武平县|
佳木斯市|
常熟市|
江油市|
德惠市|
垣曲县|
南阳市|
正阳县|
五峰|
五指山市|
沙洋县|
高平市|
怀宁县|
大名县|
金沙县|
十堰市|
霞浦县|
和硕县|
西乌珠穆沁旗|
德安县|
阿荣旗|
佛学|
桂林市|
大方县|
沭阳县|
塘沽区|
泽库县|
商河县|
黑山县|
湘阴县|
改则县|
视频|
大理市|
双辽市|
沂南县|
习水县|
无棣县|
嘉荫县|
唐河县|
萨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