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00個場鎮拍攝計劃的想法來源于今年五月份,當時因心理和身體狀況欠佳,想出門走走逛逛,既能轉移注意力,也能鍛煉身體,可謂一舉多得。不過因天氣越來越熱,一直熱到了十月份,這份計劃也就擱置了將近半年。</h3> <h3>樂山市?十一個區縣,排除較遠的金口河、峨邊、馬邊,還有100多個場鎮,公共交通2小時以內的大概30個。100個場鎮,對于不開車的我來說,仍然是項大工程。</h3> <h3>生于小鎮長于小鎮,對小鎮有天生的親近感。喜歡趕場天,市場上熙熙攘攘,自產自銷的農產品琳瑯滿目,老鄉邊做買賣邊家長里短,飯店飄散的香味,煙火氣滿滿的小鎮,平凡生活中的小美好,足以治愈疲憊的你我。</h3> <h3>第一個場鎮選擇了關廟,卻以草草收場而告終。背了較輕的尼康D60+35,興致勃勃到了關廟。當天不是趕場天,人少清凈,街邊茶館有人喝茶、聊天,走在街上被多雙眼睛盯著,根本不敢掏相機,于是往場鎮外走,準備拍點鄉土風光,拍了兩張,相機沒電了,這事搞的,興致勃勃而來,興致懨懨而去。</h3> <h3>第二次有點經驗了,帶上了小巧的松下LX5,再加上一塊備用電池。走到最近的公交站隨機上了一輛公交車,中途跟著多數人一起下車,到了茅橋菜市場。新鮮的蔬菜,紅潤的牛肉、香噴噴的點心,來都來了,家庭煮婦怎么忍得住?逛了一圈,左手一把菜,右手兩斤肉,哪里還能騰出手來拍照,就這樣回家了。</h3> <h3>前兩次的失敗,為后面的趕場積累了經驗。一是要選擇逢場天,人多不易被盯住;二是不要被外物所干擾,寧可把美食吃到肚子里,也不要擰在手上,影響掏相機的手速。這名義上的第三次趕場,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h3> <h3>(一)安谷鎮</h3> <h3>安谷鎮逢雙趕場,去安谷場買菜吃蹄花的人很多,早上的公交車也擠。除了菜市場,我還喜歡它的小街小巷,光看名字就已經是心生歡喜。永安巷、永樂巷、光明街......巷子里一家挨著一家的茶館,上午就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喝茶了,真是快樂且安寧的地方。</h3> <h3>人很多,我也敢大膽舉起相機,根本沒人在乎你在拍啥,他們都有自己的快樂可循。兩個孩子在踢球,停下來的間隙還熱情和我打招呼;茶館里的人看了我一眼,又自顧自聊天去了。</h3> <h3>(二)牛華鎮</h3> <h3>牛華鎮是麻辣燙和豆腐腦的發源地,與麻辣燙一起出名的還有河對面的和邦。麻辣燙人人說香,和邦人人喊臭,不過我在鎮上逛的時候倒沒有聞到臭味。</h3> <h3>牛華美食多。公交車上本地人向我推薦了菜市場的雙鳳豆腐腦,而不是大家熟知的九九豆腐腦。或許是不太餓,并沒感到特別驚艷,不過價格確實實在,一碗豆腐腦一個卡餅14元,店里生意也很好,人來人往源源不斷。祝氏豆腐腦是后面瞎逛時發現的,食客也很多,想來味道也是不錯的。周記麻辣燙的店面越來越大,六婆麻辣燙卻不知道哪里去了。</h3> <h3>被高樓隱藏起來的是小巷子,不去尋覓就會錯過一段靜謐的美好。開門就能和鄰居嘮嗑,關門還能聽見隔壁的講話聲。巷子里遇見一家國光相館,店招有點歲月感了。</h3> <h3>(三)關廟場</h3> <h3>關廟是目前走過的最小的場鎮,比沐川的五間房都還小,穿場而過約五十米的公路就是主街道。趕場也沒有特別的熱鬧,大概趕場與不趕場時的區別就在于是否有菜賣。街上僅有一家豬肉攤,價格與市中區無異;街邊是賣菜的老太;茶館與不趕場時一樣,坐滿了老頭。街道太窄,每有大貨車路過,行人就趕緊避讓到街邊臺階上。偶有幾處墻上的涂鴉,讓人感覺時間停滯之外,還有幾分現代時尚氣息。</h3> <h3>(四)牟子鎮</h3> <h3>牟子與關廟同一天趕場。從關廟返回后,在新橋下車,沒走幾步就是牟子農貿市場。與關廟相比,牟子場熱鬧非凡,吃的穿的用的,都能在街上找到。美食很多,鮮燒牛肉、豆腐腦、中餐館,坐滿了享受美味的人。一個人出行最不好的大概就是沒法點兩個特色菜嘗嘗。</h3> <h3>從鎮上往岷江方向走,寬敞平整的水泥路,兩邊是長勢喜人的蔬菜,零星可見老人在菜地里忙活。牟子鎮位于樂山城郊,通過三橋四橋與中心城區相連,地勢平坦、水源充沛,遠近有名的蔬菜基地是必然了。</h3> <h3>(五)馬踏鎮</h3> <h3>馬踏鎮場口有個馬踏飛燕的雕塑,但鎮名并不由此而得。馬踏原名馬拖井,據傳明代前汲鹵制鹽用騾馬拖拉,故名馬拖井,民國初改名馬踏鄉。馬踏鎮歷史悠久,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茫溪河穿境而過,從場鎮規模、建筑及趕場熱鬧程度能夠看出經濟狀況不錯。</h3> <h3>除開農貿市場集中售賣雞鴨魚肉農副產品外,門市外、路口也擺滿了各色蔬菜水果,新鮮且無公害,看起來非常誘人;五顏六色的服裝鞋帽,價廉物美實用性強,鄉土氣息滿滿。鄉鎮城管沒那么嚴格,看起來亂七八糟,但反而更有煙火氣。</h3> <h3>照片導入電腦后才發現相機設置錯誤,圖片尺寸僅為0.3M,這是怎么搞的啊,簡直是場大事故。非常遺憾,但還是記錄于此,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如此錯誤了。</h3> <h3>(六)馬邊縣</h3> <h3>臨時起意說走就走的馬邊一日游,第一站仍然是農貿市場。豬肉占據了小半個市場,全是瘦肉型豬,跟膘厚體肥的沐川豬肉有明顯區別,還有小香豬、羊肉和黃牛肉。同行朋友買了兩塊老臘肉,我買了兩斤紅苕粉,以示不虛此行。市場門口的生煎包子、油炸糯米餅,味道也不錯。穿民族服裝的彝族女,手搭一支煙,腳蹬高跟鞋,是街頭一道富有特色的風景線。</h3> <h3>煙峰彝寨距離縣城只有20多公里,但因車多彎道多道路限速,將近一個小時才到達。沒有文旅活動的景區還是比較冷清,店鋪關門閉戶,小孩自在玩耍,女人圍坐刺繡。三十出頭的媽媽已經有了四個孩子,大女兒六年級學習成績很好,媽媽眼里嘴里都是驕傲和愛。</h3> <h3>(七)金粟鎮</h3> <h3>加班結束,時間尚早,坐上公交車去趕場咯。大概有十多年沒逛過金粟,場鎮看起來變化不大。下車直奔菜市場,一眼看中了豬肚,收入囊中。擰著兩斤多的袋子,屬實不想拿相機,腦子里想的只有豬肚雞,去新修的雙漩壩大橋走了一下就回了。這是一次正宗的趕場。</h3> <h3>(八)壽保鎮</h3> <h3>一直以來,犍為動車站因位于壽保鎮距縣城二十多公里而備受詬病,這對于喜歡趕場的我卻不是壞事。早上八點零七分樂山站出發,十五分鐘到犍為站,步行半小時即達壽保,時間剛剛好。</h3> <h3>下車時霧氣彌漫,跟隨著當地居民操近路到達鎮上。場鎮地勢不平坦,仿佛一個有著旋轉樓梯的大盆子。公路兩邊是店面,菜市場位于盆底,是最熱鬧的地方。市場里有家豆花飯店,豆花和粉蒸羊肉味道很好。大娘自制的鹽菜香噴噴得來上一斤,大爺笨手笨腳秤好豆豉還要添上一勺,豬肚比昨天買的還要漂亮也不能放過,背包很快被填滿。太陽也出來了,可以安安心心逛街了。</h3> <h3>壽保場鎮不算小,趕場的多是留守老年人。鎮上大部分是多層混凝土建筑,尚存幾間老房子,風格與羅城古鎮相似,外側設有涼廳長廊,為做買賣的人遮風擋雨。冬至快到,賣補藥的生意很好,圍了一大圈人。街邊成排待售賣的土雞土鴨在陽光下瞇著眼。一只小小狗,繞著人跳來跳去極其調皮可愛,不論孩子還是老人都被它的無憂快樂感染到。一個賣自制背簍的老人,上身一件短袖、下身光腿光腳,我身著毛衣厚羽絨服尚且冷颼颼,不免一陣心酸無力感。</h3> <h3>(九)竹園鎮</h3> <h3>竹園因竹多而命名,但場鎮的顏色不是綠色而是紅色。場口有個“紅色記憶”雕塑,場鎮東邊有個”紅色美麗村莊“烈士村。圍繞竹園烈士主題打造的紅色文化小鎮,時時可見紅色,一片文化墻,一塊街道標牌,一副標語,都是鮮艷奪目的紅。</h3> <h3>農貿市場上售賣活雞活鴨的明顯比其他場鎮更多,自己買肉去加工香腸的攤位前圍滿了人,也少不了每個場鎮都有的五顏六色的省服和雞婆鞋。</h3> <h3>(十)凌云鄉</h3> <h3>人老了確實睡眠少。看天氣陰沉沉要下雨的樣子,本不準備趕場,反正也睡不著了,還是隨意走走吧。情緒不高,拍照也少,在街上逛了一圈,就回了。</h3> <h3>比較有意思的是,在街上看見了一個用雞蛋驅邪的老太太,手指劃撥著雞蛋,口中念念有詞,類似于在壽保看見的用大米驅邪,也就工具/載體不同。我老家把這種叫做"打整",一般在遇到不明就里的身體不適或諸事不順時,就可以采取這種方式。這種迷信or傳統方式,多年未見,恐怕也后繼無人。非常想記錄下來,又怕打攪了他們,最終沒有舉起相機。</h3> <h3>小結</h3> <h3>十個場鎮用了將近兩個月時間。也許是太過隨意,十個場鎮走下來,僅僅是混了時間。拍照目標不清,主題不明,組片亂七八糟,黑白彩色混搭。技術未見提高、膽量未見增大。雖初衷也僅是混時間,但真正拍攝的時候,還是希望能有所進步。能否只拍黑白或彩色?能否固定一個焦段拍攝?如何拍出一個場鎮獨有的特色?或許下一組十個場鎮的拍攝可以考慮。</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州市|
于田县|
烟台市|
行唐县|
保靖县|
黔江区|
大理市|
宜阳县|
宁强县|
定兴县|
枞阳县|
洛阳市|
海南省|
铜川市|
大城县|
常州市|
济南市|
竹溪县|
江孜县|
中西区|
新晃|
旅游|
禹州市|
荣昌县|
贵定县|
安龙县|
潞西市|
都昌县|
江山市|
四平市|
根河市|
大同市|
大埔区|
阿瓦提县|
洮南市|
林芝县|
南昌市|
嫩江县|
四子王旗|
中山市|
宣汉县|